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 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 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 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 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 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小结:明月西下, 抒写游子思妇于明月之 夜的相思离别之情。
第九章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 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 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 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 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第三章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 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 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赏析 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 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 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 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 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 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后期著名诗 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 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 制,属宫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 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 貌为之一新.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 名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