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1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
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
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中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
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荀)XXX。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
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2.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3.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
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分类150题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 2.√3.√[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5.×[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 7.√8.×[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拓展]“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11.×[拓展]“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13.√[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
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
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15.×[拓展]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二)皇室官职17.×[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文化常识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科学等等。
掌握文化常识不仅可以提高考试分数,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中常考的文化常识知识点。
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高考文科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文学常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高考中,经常会考察一些文学名著的作者、作品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比如,西方文学常考的作品有《傲慢与偏见》、《哈姆雷特》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中国文学方面则有《红楼梦》、《论语》和《观止》等。
除了了解作品本身,还要熟悉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2.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考点之一。
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察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
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
此外,还要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比如诸葛亮、李白和毛泽东等。
3.地理常识地理常识是高考理科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会在文科考试中涉及到。
地理常识考察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方面,重点了解地理地貌、自然资源和气候等信息。
例如,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和地理特点。
人文地理方面,可以关注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信息。
例如,了解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熟悉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迁移相关的政策。
4.艺术常识艺术常识是高考考试中的一大亮点。
艺术常识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音乐、戏剧和电影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绘画方面,可以关注中国古代画家如王羲之和张大千等的代表作品。
对于音乐方面,了解一些音乐家和乐曲的情况,如贝多芬和《命运交响曲》。
高考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桑梓:家乡;桃李:学生;社稷、轩辕:国家;南冠:囚犯;同窗:同学;烽烟:战争;巾帼:妇女;丝竹:音乐;须眉:男子;婵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伛偻:农事;桑麻:农事;提携、垂髻:小孩;三尺:法律;膝下:父母;华盖:运气;函、简、筏、鸿雁、札:书信;庙堂:朝廷。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文化常识知识点高考在高考中,文化常识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下面,本文将从历史、文学、艺术、地理、哲学等多个角度,对高考中常见的文化常识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2.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革命的开始,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收录了从夏至清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文学1.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以贾府为背景的宏大长篇小说,融合了爱情、家族、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题材。
2.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既有爆笑的笑料,也有深刻的哲理。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诗歌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三、艺术1. 文人画:中国古代文人画是一种注重唯美意境的绘画形式,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追求的是画家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表达。
2. 戏曲:中国戏曲有着悠久历史,常见的有京剧、越剧、豫剧等,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综合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 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和西周时期,常见的有人物雕塑、兽面纹饰等,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
四、地理1.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是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 天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河是银河的别称,也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许多传说的背景地。
3.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具有重要的军事、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哲学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的是人的修养、道德和社会礼仪,强调和谐相处和孝顺。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1.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从黄河文明到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述。
- 几代中国领导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及其影响。
-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2. 世界历史文化知识-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律、古希腊神话等。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复兴。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 中国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鲁迅、茅盾、莫言等作家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如孔子、杜甫、李白等。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如齐白石、鲁迅、郭沫若等。
4. 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世界现代文学名著:如《1984》、《傲慢与偏见》、《人类简史》等。
- 著名画家和作品: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梵高和《星夜》等。
- 著名音乐家和作品:如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和《安魂曲》等。
5. 世界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节庆活动:如巴西的嘉年华节、印度的排灯节等。
- 音乐和舞蹈表演:如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 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的剪纸、日本的和纸、印度的印染等。
- 传统美食烹饪技艺:如中国的烤鸭、法国的面包、意大利的意面等。
6. 世界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如大堡礁、巴厘岛、亚马逊雨林等。
- 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 世界知名建筑:如印度泰姬陵、美国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
- 世界知名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以上提供的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汉族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汉族是中国主要的民族群体,汉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汉族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汉族文化的一些常识知识点。
一、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汉字是汉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象形文字的例子。
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源远流长,让人叹为观止。
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汉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具有表达意思的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二、传统节日与礼仪汉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在每年都有固定的日期和庆祝方式,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还会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如贴春联、包粽子、赏月等。
这些节日和礼仪不仅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传承了世世代代的智慧和情感。
三、传统戏曲与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京剧、评剧、豫剧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汉族戏曲剧种。
这些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讲究唱念做打的配合,舞台上亦有特殊的服装道具,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与戏曲相伴的还有丰富多样的汉族音乐,如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都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演奏技巧。
四、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品汉族文化中还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手工艺品,如民间剪纸、京剧脸谱、景泰蓝等,这些艺术形式和手工艺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民间剪纸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每年过年时人们会将剪纸贴在窗户上,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和身份地位。
五、传统文学作品与诗词歌赋汉族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和诗词歌赋,如《红楼梦》、《西游记》、《论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汉族的文化瑰宝。
其中的诗词歌赋更是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让人们在诗词之间感受到汉族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六、传统医药与养生文化汉族有着悠久的传统医药与养生文化,如中医养生、针灸、拔罐等,这些方法被汉族人民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
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满是一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 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
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
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C.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 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2.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A. 临安B. 建康C. 金陵D. 江宁3.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 《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D. 《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5.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文化常识高考必考120个高考的文化常识是考生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由华师经管学院中考研究室分析研究显示,近几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化知识有120个,让很多考生感到比较困惑,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考生在复习高考文化常识时,应重点关注以下120个知识点:1、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实质及其影响;2、中国历史的现实内涵及其影响;3、古代礼乐;4、职业道德规范;5、思想道德风尚;6、国际组织的历史发展;7、世界著名文化遗产;8、贡献中华文化的历史名人;9、世界文明发展史;10、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1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1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1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实践;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革与挑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19、建设生态文明;20、宪法法律、法规概述;21、宪法法律、法规使用;22、形势下实施党的领导;23、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及高级职称考核;24、科技创新与新技术;25、科技发展历程及现状;26、科技发展方针与政策;27、科技创新指导思想;28、科学思想及其实践发展;29、中国古代科技史;30、新闻传播学;31、传播媒介的发展史;32、新闻传播的伦理道德问题;33、新闻报道,传播学概论;34、新闻职业技能概论;35、新闻文摘、报道、报告;36、现代新闻传播理论;37、传播媒介管理与组织;38、影视传播技术;39、影视编辑、技术与评论;40、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41、考古学历史概论;42、文物的保护与利用;43、文物文化概论;44、文化旅游管理;45、文物古迹概论;46、文物古迹保护;47、古籍保护与研究;48、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
其次,在复习高考文化常识时,考生也要重视以下120个知识点:49、文化产品收藏、保管、交流;50、文化场馆运作管理;51、文化活动管理、组织;52、传承中华文化;5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54、中华文化精髓实践;55、比较文化学概论;56、比较文化学研究;57、民族志学概论;58、民族志学研究;59、文化遗产保护概论;60、传统民俗文化概论;61、传统民俗文化研究;62、文化资源概论;63、文化政策及文化发展动态;64、文化地理研究;65、文化艺术学概论;66、艺术形式、流派与理论;67、艺术史;68、中国古典文学;69、中国现代文学;70、外国文学;71、新闻演讲与写作;72、民族文学创作;73、诗歌创作;74、艺术家研究;75、文化评论与批评;76、剧种;77、音乐;78、戏剧;79、舞蹈;80、电影;81、美术;82、摄影;83、文学史;84、社会学;85、民族学;86、哲学;87、宗教学;88、中国传统文化;89、艺术美学;90、艺术理论概论;91、现代艺术;92、中国古典音乐;93、中国民族音乐;94、西方音乐理论;95、音乐表演;96、戏剧表演;97、舞蹈表演;98、影视表演;99、戏剧创作;100、音乐剧创作;101、文学创作;102、美术创作;103、摄影创作;104、历史研究;105、艺术研究;106、文化研究;107、社会研究;108、相关重大问题研究;109、民族研究;110、哲学研究;111、宗教研究;112、时代文化;113、文化传播;114、文教体制;115、社会文明素质;116、艺术欣赏及经营;117、文化产业;118、文化改革;119、文化创新;120、新形势下文化实践。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详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传统文化1.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成就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4. 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习俗5. 中国传统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6. 中国古代的建筑、园林和工艺制作7.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主要著作二、世界文化1. 世界各大文明的兴起和交流2. 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3. 世界著名的美术作品及其作者4. 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及其作者5. 世界著名的戏剧作品及其作者6.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主要著作7. 世界的节庆习俗和宗教仪式三、历史人物1. 中国古代的君主和政治思想家2.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3.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和军事家4. 世界历史上的君主和政治思想家5. 世界历史上的文学家和艺术家6. 世界历史上的名将和军事家四、历史事件1. 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2. 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3. 世界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4. 世界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上是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的梳理,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1.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年左右。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包括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制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不同的朝代所延续。
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上贸易等都取得显著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艺术形式。
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古代的历法、地理、医学等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束发”指古代男子成年。
B.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C. “吾妻归宁,诉诸小妹语曰”中“归宁”意为女子回娘家。
D. “抱布贸丝”中“布”是古代的货币。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B. 《赤壁赋》全赋由景生情,因情入理,情景交融。
C. 《八声甘州》抒发了思故乡、怀亲人的愁情,却又给人以雄浑阔大之感。
D. 《静女》全诗采取男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手法写成。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三国时人,这是他写给皇帝的一篇奏章,向皇帝表明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以取得推荐孝廉的资格。
B.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屈写出,不事雕琢。
C. 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舞台角色有旦、末、净、丑、杂,在一出戏剧里主角和配角都有唱词。
D. 莎士比亚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代表戏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4.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海棠诗会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B《祝福》反对封建礼教鲁迅《彷徨》贺老六C《庄子》浪漫主义南华真经鸡犬相闻庄子及其后学所作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半自传体佩葛蒂A. AB. BC. CD. D5.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A. 图穷匕见——荆轲;投笔从戎——班固B. 韦编三绝——庄子;负荆请罪——廉颇C. 焚书坑儒——秦始皇;羽扇纶巾——诸葛亮D. 高山流水——俞伯牙;莼鲈之思——张翰6.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南北朝万里赴戎机B《孟子》四书之一儒家经典战国民贵君轻C《儒林外史》纪实体小说吴敬梓清代范进中举D《西游记》神话小说吴承恩明代大闹五庄观A. AB. BC. CD. D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文化常识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广泛涉及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掌握文化常识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得分,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修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建造于公元七世纪初唐代。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运动。
二、文学知识点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三、艺术知识点1.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转型。
2. 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睡莲》、《日出印象》等。
3.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剧种之王,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四、哲学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名人,被尊称为“圣人”,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观念。
2.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以快乐为目标的伦理学理论,强调心灵的安详和人的愿望的追求。
3.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他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种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宗教知识点1.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越苦难,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2.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张信奉独一的上帝,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强调爱和仁慈。
3.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强调五功(信仰、祷告、斋戒、天课、朝觐)和涵养心灵。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概述:
1. 中国历史:高考中常考的中国历史知识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长城,汉朝的文化发展和丝绸之路等。
2. 中国传统文化: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道教和佛教的基本信仰和传播,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代表作品等。
3. 中国地理:在高考中常考的中国地理知识有: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中国的主要自然地理区域,如北方平原、西南高原等,以及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保问题。
4. 世界古代文明:高考中常考的世界古代文明有: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的宗教信仰等。
5. 世界现代历史:高考中常考的世界现代历史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以及美国和苏联的对峙和解决方法等。
6. 文学名著:高考中常考的文学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以及近现代文学名著如《活着》、《围城》、《边城》等。
7. 艺术和音乐:高考中经常考察的艺术和音乐知识有: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的特点,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特色等。
8. 科学和技术:高考中常考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和影响等。
9. 世界地理和国际问题:高考中常考的世界地理和国际问题有: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国际组织和国际冲突,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等。
综上所述,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涵盖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理、世界古代文明、世界现代历史、文学名著、艺术和音乐、科学和技术、世界地理和国际问题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