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工业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81
代谢调控及育种从工业微生物育种史来看,诱变育种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微生物有效产物成百倍、乃致成千倍的增加。
但是诱变育种工作量繁重,盲目性大。
近年来由于应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原理,深入研究了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以及代谢调节控制的基础理论,人们不仅可进行外因控制,通过培养条件来解除反馈调节而使生物合成的途径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进行,即实现代谢控制发酵;同时还可进行内因改变,通过定向选育某种特定的突变型,以达到大量积累有益产物的目的,即所谓代谢控制育种。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所以改变微生物的遗传型往往是控制代谢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代谢控制育种可以大大减少传统育种的盲目性,提高了效率。
代谢控制育种很快在初级代谢产物的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就也十分显赫,几乎全部氨基酸和多种核苷酸生产菌株都被打上了抗性或缺陷型遗传标记。
代谢调节控制育种通过特定突变型的选育,达到改变代谢通路、降低支路代谢终产物的产生或切断支路代谢途径及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使代谢流向目的产物积累方向进行。
一、克服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的调控克服反馈调节,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降低末端产物浓度;应用抗反馈突变株1、降低末端产物浓度(1)营养缺陷型的利用A、在直线式生物合成途径中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流受阻,末端产物减少,解除了末端产物参与的反馈调节,可使代谢途径中的某一中间产物积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精氨酸缺陷型突变株进行鸟氨酸发酵(,由于合成途径中酶6(氨基酸甲酰转移酶)的缺陷,必须供应精氨酸和瓜氨酸,菌株才能生长,但是这种供应要维持在亚适量水平,使菌体达到最高生长,又不引起终产物对酶② (N—乙酰谷氨酸激酶)的反馈抑制,从而使鸟氨酸得以大量分泌累积。
B、利用营养缺陷型积累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产物营养缺陷型突变导致协同反馈调节某一分支途径的代谢阻断,使这一分支途径的终产物不能合成。
若控制供应适量的这一终产物,满足微生物生长,将使合成代谢流向另一分支途径,有利于另一终产物的大量积累。
工业微生物育种摘要:本文综述了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历史地位,介绍了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机理,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方法;机理工业微生物育种也就是菌种改良,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改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育种方法[1],使我们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和低耗的菌种,其目的是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当前菌种选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菌种自然变异而进行的自然选育,以及用人工方法引起菌种变异,再按照工业生产的要求进行筛选来获得新的变种。
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经典的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技术,使菌种发生突变,存优去劣,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容易施行,易见成效;另一条途径是研究目的物的基因结构及基因调控、表达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转殖,使之高效表达。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不仅可提高目的物的产量,使目的物产量上百上千倍的提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可简化工艺,减少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变有效成分组成,甚至获得活性更高的新成分[2]。
本文主要从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历史地位、方法与技术、理论机理和发展前景综述了工业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1 历史地位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在发酵工业历史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决定发酵产品能否具有工业化价值及发酵过程成败与否的关键。
菌种选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突变菌株,使得在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环境保护、化工能源、矿产开发等领域产生众多新的产品,促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型产业的产生,同时使诸如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色素、生物碱、激素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的产量成倍甚至成千万倍地增长,并且产品的质量也不断的提高。
如青霉素是于1929 年英国Flemirlg 发现的,当时的利用表面培养只能获得1~2U/ml 青霉素,经过数十载的诱变育种使其产量提高到目前的90000U/ml,以及由最初的纯度20%和得率35%提高到纯度99.9%和得率90%[3],与此同时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也大规模的生产起来;在代谢控制育种的推动下使得产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次生代谢产物的高产菌株大批投入生产;由基因工程构建的工程菌株使得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而且生产出微生物本生不能生产的外源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等。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解析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工业微生物?作为工业微生物应具备哪些特征?答:工业微生物: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经过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产的微生物。
具备特征:(1)菌种要纯(2)遗传稳定且对诱变剂敏感(3)成长快,易繁殖(4)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5)生产目的产物的时间短且产量高(6)目的产物易分离提纯2.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什么?答: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
3.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有哪些?答:常用技术:(1)自然选育【选择育种】(2)诱变育种(3)代谢控制育种(4)杂交育种(5)基因工程育种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基础1.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哪些?答:有碱基突变,染色体畸变2.叙述紫外线诱变的原理?答: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诱变作用,主要引起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体遗传性变异。
3.基因修复的种类有哪些?答:种类:(1)光复活修复(2)切除修复(3)重组修复(4)SOS修复4.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哪些?答:方式:(1)有性杂交(2)准性生殖(3)原生质体融合第三章出发菌株的分离与筛选1.什么是富集培养?答:富集培养:指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中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2.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菌落纯”?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细胞纯(菌株纯)”?答:菌落纯:稀释分离法、划线法、组织法细胞纯:单细胞或单孢子的分离法3.分离好氧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1)稀释涂布法(2)划线分离法(3)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4.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有哪些?分别用来筛选哪些菌?各自原理如何?答:(1)透明圈法原理: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可以放映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