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综述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6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因此在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极材料,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电极材料对于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包括活性碳、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等。
活性碳是一种常见的电极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的特点,能够提供更多的储存空间,但其导电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高功率应用中的表现。
氧化铁、氧化钴和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储能密度,但循环寿命较短,容量衰减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为了克服现有电极材料的局限性,近年来,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中。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能够提高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反应速率和循环寿命;碳纳米管具有高导电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增强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和可调控的化学成分,能够提供更多的储能空间和增强电极材料的稳定性。
除了单一材料外,复合材料也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将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复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材料的优点,同时弥补其缺陷,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整体性能。
例如,将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可以兼顾导电性和储能密度;将碳纳米管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复合,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总的来说,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需要具有高导电性、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优异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等特点。
当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较为理想的电极材料,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材料制备工艺、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材料科学和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突破,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对不同电极材料的储能机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详细综述了活性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三类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关键字: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法拉第准电容器;电极材料0 前言超大容量电容器(supercapacitor)又称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介于普通静电电容器与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
由于它具有比功率高、比容量大、成本低、循环寿命长、无记忆、充放电效率高,不需要维护和保养等优点,因此在移动通讯、信息技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世界各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重点开发项目和战略研究进行研发。
美国能源部制定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发展计划,其近期(1998~2003年)目标为:比能量达5 Wh/kg,比功率达500 W/kg;远期(2003年以后)目标为:比能量达15 Wh/kg,比功率达1500 W/kg。
1. 超电容储能机理超大容量电容器按原理可分为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和赝电容电容器(pseudo-capacitor),也称法拉第准电容。
作为第一类导体的电极与第二类导体的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充电时则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电子和离子或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形成双电层电容。
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通常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炭材料,目前常用的炭材料有: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纤维、炭黑、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玻璃碳、网络结构炭以及某些有机物的炭化产物。
赝电容是指通过电极表面改性——在电极中引入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对或偶极子的吸附形成法拉第赝电容在电极表面或体相中的二维或准二维空间上,电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和电极充电电位有关的电容。
电极物质发生了包括电子传递的法拉第反应,但是它的充放电行为却更象一个电容器而不是加法尼电池,具体表现为:①电池系统的电压随充入或放出电荷量的多少而呈线性变化;②当对电极加一个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外电压 dv/dt V t (V⋅ S -1) 时,可以观察到一个近乎常量的充放电流或电容 I = C⋅ V/dt = CV t ,是提高电化学电容数值的重要方法。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科普超级电容器主要由电极、集流体、电解质和隔膜等4部分组成,其中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和生产成本的最关键因素。
研究和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研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研究较多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商品化相对较成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1什么是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 或ultracapacitors)又称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是一种介于二次电池与常规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兼有二次电池能量密度高和常规电容器功率密度大的优点;此外,超级电容器还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效率高、循环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安全性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级电容器还可以与充电电池组成复合电源系统,既能够满足电动车启动、加速和爬坡时的高功率要求,又可延长充电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实现电动车动力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当前,国内外已实现了超级电容器的商品化生产,但还存在着价格较高、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大规模应用。
超级电容器主要由电极、集流体、电解质和隔膜等4部分组成,其中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和生产成本的最关键因素。
研究和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研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研究较多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商品化相对较成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碳材料、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商品化应用前景。
2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碳材料发展史碳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包括活性炭、模板炭、碳纳米管、活性炭纤维、炭气凝胶和石墨烯等。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综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作为当下储能研究的一大热点,普遍具有以下优势: 1、快速的充放电特性 2、很高的功率密度 3、优良的循环特性然而,它的不足完全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能量密度很低。
目前,商用的超级电容器可以提供10WhKg-1,而相比之下,锂离子电池的能力密度高达18010WhKg-1。
因此,如何能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称为眼下超级电容器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学术圈致力于通过开发新的电极材料、电解质、独创的器件设计方案等方法,来实现这一问题的突破。
想要通过更好的电极材料(同时需要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来实现在超级电容器性能上的重大的进展,需要对电荷储存机理,离子电子的传输路径,电化学活性位点有全面、深远的认识。
由此,纳米材料因为其可控的离子扩散距离、电化学活性位点数量的扩大等特点成为研究热门。
根据储能机理的不同,超级电容器可以分为:双电层电容器EDLC,赝电容。
EDLC通过物理方法储存电荷――在电解质、电极材料界面上发生可逆的离子吸附。
而赝电容通过化学方法储存电荷――在电极表面(几纳米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EDLC的电极材料为碳材料,包括活性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然而赝电容的电极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RuO2, MnO2, CoOx, NiO,Fe2O3),导电高分子(PPy,PANI,Pedot)。
设计一款高性能的超级电容的标准是: 1、很高的比容量(单位质量的比容量,单位体积的比容量,或者是活性物质的面积)2、很高的倍率性能在高的扫速下200mV/s或电流密度下,容量的保持率。
3、很长的循环寿命另外,活性材料的价格与毒性也需要计入考量。
为了制备高容量的电极材料,上述因素需要进一步讨论。
1、表面积:因为电荷是储存在电容器电极的表面,具有更高表面积的电极可以提高比容量。
纳米结构的电极可以很好的提高电极的表面积。
2、电子和离子的导电性:因为比容量、倍率性能是由电子、离子的导电性共同决定,高的离子、电子电导将会很好的维持CV曲线中的矩形图线,以及GCD中充放电曲线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