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基因的分别定律一、教课目标:1.基因的分别定律发现过程2.观点的认识二、教课重难点难点:1.对分别现象的解说。
2.基因分别定律的本质。
难点:对分别现象的解说三、板书设计:一、观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别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二、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2、设计假说,解说问题3、设计试验,考证假说4、得出结论四、教课过程: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观点,并加以比较一、基本观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别、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整显性、不完整显性、共显性二、划分观点: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 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观点,并加以比较阅读课本对于豌豆杂交试验的相关内容,回答:1.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构造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达规律?遗传学的奠定人是谁?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孟德尔采纳的实验资料是什么?为何采纳它?一、基因的分别规律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研究特色:①试验资料——采纳自花传粉的豌豆②剖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下手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①不论正交反交,F1 只表现显性性状;②F1 自交, F2 出现性状分别,分别比靠近于3: 1(高茎:矮茎)2. 对分别现象的解说思虑: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哪处?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散布有何特色?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在的,受精卵中呢?原由?习题反应:1. 性状分别是指()。
A. 同源染色体的分别B.同源染色体同一地点上基因的分别C.等位基因的分别D.杂种后辈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一样种类2. 研究基因传达规律主假如经过以下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C.基因; D. 性状3. 很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辈很可能有 A.100%高茎; B.25%高茎; C.50%高茎;D.25%矮茎4. 在正常状况下,T 和 t 这一对基因会成对存在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D.卵细胞5.等位基因的分别可能发生在复制时; B. 有丝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别 3. 测交——对分别现象解说的考证思虑:①为何要进行测交试验?②测交是如何进行的?③按孟德尔的解说,杂种子一代 Dd 能产生几种配子?数目比方何?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如何写?经过测交,假如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能够上涨为真谛,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考证→考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涨为真谛,若两者不一致时,否认假说4. 基因分别定律的本质思虑: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含哪两个重点?②分别定律的本质是什么?③基因分别定律的合用范围是什么?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拥有必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跟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跟着配子遗传给后辈。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2、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
3、能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4、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杂交法、自交法、测交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性状分离的概念并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教学媒体】基因分离示意图【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引出基因、等位基因概念。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位基因?孟德尔决定显性性状(如紫花)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代表显性因子A代表紫花因子);决定隐性性状(如白花)的遗传因子,代表隐性因子(如a代表白花因子)。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列表格法AF1雄配子雌配子A AA(紫花)a Aa(紫花)注意:基因中只要有1个大写字母存在,表现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Aa, AA;只有当基因中有2个小写字母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隐性所以F2有3种基因型:AA:Aa:aa=1:2:1;2种表现型:教师讲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孟德尔分析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使该实验和该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推断的正确性,孟德尔首创了测交的试验方法。
引出测交概念:子一代个体与其隐性类型的交配方式,用以测定基因型的方法,用于鉴定某个体的基因型。
测交实验不仅完全证实了孟德尔的推断,同时,还证明了F1 是杂合子。
思考: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选用什么方法呢?教师小结: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植物:测交(最好))有中生无为显性(可推出有为显性性状)【板书设计】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三、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后记】利用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并从孟德尔的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了解基因的混合和表现规律;2.了解杂交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及其规律和遗传现象;2.混合和表现规律;3.杂交育种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现象;2.熟练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三、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授课内容1.1 基因的分离定律1.1.1 恰当的实例以豌豆为实例,先通过课件和PPT展示豌豆特征相异的例子,引出遗传学这一概念,并引入亲代和子代这些术语。
1.1.2 基本假设英国生物学家门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里要点重点说明:他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以及结论。
1.1.3 分离定律的内容门德尔观察了豌豆的颜色、外形等性状,提出了两个规律:基因等位基的分离和随机组合原则。
说明这两条规律的含义。
1.1.4 遗传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2 生物体的遗传规律1.2.1 混合及其规律门德尔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混合现象,并总结出混合规律。
说明混合规律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2.2 自由组合说门德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则。
由此引发对自由组合说的讨论。
1.3 植物杂交育种1.3.1 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说明常见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如人工杂交、自然杂交等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PPT与黑板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
PPT呈现图表与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
同时,运用多种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件中的思考题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豌豆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以及各个术语的分别含义,其中包括亲代、F1、F2等概念的区别。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教学目的: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
2.概念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板书设计:
一、概念: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纯合子
杂合子
等位基因
表现型
基因型
二、研究过程:
1、发现问题
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
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
4、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
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二、区分概念:
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
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
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有关内容,回答: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
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2)试验结果
①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
②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思考: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
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
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
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在的,受精卵中呢?原因?
习题反馈:
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
C.等位基因的分离
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
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B.DNA;C.基因;D.性状
3.许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
D.25%矮茎
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一对基因会成对存在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
D.卵细胞
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思考:①为什么要进行测交试验?
②测交是怎样进行的?
③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
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
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可以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思考: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
②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③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型和表现型
思考: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②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除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外,还受什么影响?
注: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有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型才相同
总结: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扩展应用:应用分离定律,根据亲、子二代的表现型可推知基因型。
如课本习题三.2
解题思路:1.首先确定显性性状(第1小题);
2.先确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其必定是纯合体如皱粒rr
3.得出答案
四、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①根据分离定律知道杂交的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其中隐性性状个体能稳定遗传。
显性性状中的部分个体在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
因此,目前生产上有效的方法是,年年选用适宜的品种,杂交这种杂种优势(优良性状)的利用只局限在第一代;
②小麦的某些抗病性状,多数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很多小麦都是杂种,你怎样得到能稳定遗传,即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种抗病小麦?
③如果所要选育的作物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F1不会表现出来,这样的作物能丢掉吗?为什么?
④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两代,杂合子在后代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如果自交三代、四代……n代呢?
五、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
例:人类的白化病,机洋白头。
因缺乏黑色素,所以皮肤白色,头发黄色,虹膜带红色(血管颜色),畏光,它是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人由正常基因A控制。
思考: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7.基因分离定律的例题分析
例1(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由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例2(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双亲的交配方式→双亲的基因型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无物生有是隐性;有有生无是显性
六、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
1、正推类型:已知亲代(基因型或纯种表现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等),
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二1)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
2、逆推类型:已知子代求亲代(基因型),如书P168四2
分四步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 A ?);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3. 运用概率论的有关知识解答遗传规律问题
所谓概率是指在反复试验中,预期某一事件的出现次数的比例,用P(A)表示。
它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一个事件的概率总是:0< P(A)< 1。
遗传比率的计算主要是根据概率的两个定理:
(1)加法定理: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和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即:P(A+B)=P(A)+P(B)
(2)乘法定理: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
即:
P(A·B)=P(A)×P(B)
4.在分离定律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分析亲本产生的配子,二是分析子代基因型,三是分析子代表现型。
分析配子的情况(包括种类及各配子所占的比例),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直接求出。
分析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及各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情况复杂一些。
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
例1 已知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求:子一代F1基因型的种类及各基因型所占比例。
(1)求F1基因型的种类
分析:亲本Aa产生两种配子:A和a,aa只产生一种配子:a。
由于在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此,F1基因型:(A+a)×a=Aa+aa 即基因型共两种:Aa和aa
(2)求F1基因型Aa所占比例
分析:子一代Aa,基因A和a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看作是两个独立事件。
产生Aa个体,就是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
因此,根据乘法定理:P(Aa)=P(A)×P(a)=1/2×1=1/2,类似地,子一代aa的概率:P(aa)=P(a)×P(a)=1/2×1=1/2,知道了子一代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相应可以求出其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
习题:
1、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
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2、一头黑毛母牛A和一头黑毛公牛B交配,生出一只棕毛的雄牛C(黑毛和棕毛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什么?棕毛牛C的基因型是什么?;
2)要确定某头黑牛的基因型,在遗传学上常采用什么方法?
3)若A与B再交配繁殖,生出一只黑毛雄牛的概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