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基因分离规律
- 格式:pdf
- 大小:1019.68 KB
- 文档页数:8
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总结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更多的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基因的分别规律知识点总结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普通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普通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别: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最终发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异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集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反基因的配子结分解的合子发育而成的集体。
可动摇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分解的合子发育而成的集体。
不能动摇遗传,后代会发作性状分别。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别规律:在停止减数分裂的时分,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区分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复习方法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高中生物基因定律知识点高中生物中的基因定律主要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它们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遗传原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概述:1. 孟德尔的遗传第一定律 - 分离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决定的,而这些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它们在生殖细胞中分离,并且随机地传递给下一代。
2. 孟德尔的遗传第二定律 - 独立分配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说明,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是独立分配的。
也就是说,一个性状的遗传并不影响另一个性状的遗传。
这个定律适用于那些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性状。
3. 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指在杂合子中能够表现出来的基因,而隐性基因则是在杂合子中被显性基因掩盖的基因。
只有当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的遗传组成,即其基因的类型。
表现型则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表现型。
5. 杂交和自交:杂交是指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
自交则是指同一基因型的个体进行自我交配。
通过杂交和自交,可以观察到基因的分离和组合。
6. 孟德尔遗传实验:孟德尔通过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选择了具有明显性状差异的豌豆进行实验,如花色、豆荚形状等,通过精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遗传定律。
7. 基因的连锁和重组:当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会连锁在一起,并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起传递。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的重组,这打破了连锁关系。
8. 多基因遗传:有些性状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它导致性状的连续变异,而不是孟德尔遗传中的离散变异。
9. 遗传的现代概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对遗传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孟德尔的定律。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规律知识点归纳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 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2020届高三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因为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有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相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个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多了解一些考试资讯信息,关于学生和家长来讲专门重要,查字典生物网为大伙儿整理了2021年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一文,期望对大伙儿有关心。
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操纵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性状分离。
一样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操纵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样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操纵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操纵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因此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 =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操纵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固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固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依旧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确实是~。
高三必修二生物遗传知识点一、概述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间遗传特征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通过对遗传现象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生物界广泛存在的遗传规律。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遗传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二、基本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中的一些重要规律。
第一条是由一对对立性的基因决定的特征的分离和再组合,即基因的分离规律。
第二条是性状的组合方式是独立的,即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构成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 显性与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在杂合子中和纯合子中都能表现,而隐性的基因只有在纯合子中才能表现。
显性性状遗传方式主要是由受精卵中一个来自父本的染色体与来自母本的染色体合并后显现出的。
3. 基因携带者基因携带者可以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
纯合子是指个体两个相同的基因纯合于一起,杂合子是指个体两个不同的基因杂合于一起。
纯合子的基因表现为纯种性状,而杂合子的基因表现为杂种性状。
三、分离定律1. 自由组合孟德尔发现,一个个体上的两个基因对在生殖时会自由组合进行再次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也被称为独立分离定律,它说明了不同种类特征的基因在性别配对过程中,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2.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基因在个体生殖过程中分别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
这个定律进一步解释了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独立组合现象。
按照分离定律,每对基因都在传递给子代时,以相等的概率进行分离。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由组合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
四、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对应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突变可以造成生物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染色体遗传染色体遗传是一种通过染色体进行遗传的方式。
染色体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向新生代传递。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知乎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的子代中,同一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也称为基因
座位)在几个代数中是相互分离的。
这一概念是由奥地利生物
学家格里高利·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19世纪中期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
格里高利·孟德尔的实验中,他选取了一些具有明显差异的性
状进行杂交,比如花色的红色和白色。
他发现,在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的杂交子代中,只有红色表现出来,而白色在第一代中不可见。
然而,在第二代中,白色花色再次出现,并且比红色花色多出了约1/4的比例。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了基因分离定律。
根据这一定律,在杂合子个体的子代中,父母亲的等位基因会在几个代数中相互分离,并以一定的比例出现。
这可以解释为,在第一代杂交时,红色花色是显性基因的表现,而白色花色是隐性基因的表现。
然而,在第二代中,白色花色再次出现的比例是因为这些红色花色携带了隐性基因,所以在它们的子代中,红色和白色的花色会以3:1的比例出现。
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一定律对于理解遗传物质传递和基因组变异等遗传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分离,自由定律知识点总结
基因分离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自由定律的基础之一。
以下是基因分离和自由定律的几个知识点总结:
1.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常染色体遗传中,每个
个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分离,并分别传递给下一代。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它的两个等位基因会分离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2.孟德尔的自由定律:孟德尔的自由定律与基因分离定律有密
切的关系。
自由定律包括三个方面:一、随机分配定律,即在个体生殖过程中,两个等位基因按照随机的方式分配到生殖细胞中;二、独立组合定律,即不同基因对的组合在生殖过程中是独立的;三、纯合定律,即纯合个体的后代中,表现型会呈现出一个等位基因的性状。
3.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
因因为在基因分离过程中往往与染色体区段一起遗传到后代中,形成连锁现象。
但是,如果遗传连锁的基因之间发生了串型重组,也就是两个基因的染色体区段发生了重新组合,就可以打破遗传连锁。
4.基因连锁图:为了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的情况,科学家
们常常使用基因连锁图。
基因连锁图是基于遗传连锁的知识,在染色体上用连线表示两个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
连锁距离越短,两个基因在基因分离过程中越容易发生重组。
总之,基因分离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和分布方式。
自由定律是对基因分离的定量和定性描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基因的遗传传递与组合方式。
高三生物复习重点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高三生物基因分离定律一、相关概念1.相对性状: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稳定的遗传,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稳定的遗传,后代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关系:)(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2各种交配方式功能杂交自交测交正反交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基因会随 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选用豌豆的原因(1)(2)(3)2.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去雄→套袋→传粉→二次套袋→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F1都是高茎,F2出现高茎︰矮茎=_______的性状分离比。
三、对分离过程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存在。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的。
5、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