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58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0-25T06:24:07.73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牟健[导读] 摘要:相对于其他的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可以建立简单明确又能大致代表道路实际受力状态模型。
莱阳市交通运输局山东莱阳 265200摘要:相对于其他的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可以建立简单明确又能大致代表道路实际受力状态模型。
因此,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设计,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促进了这个理论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假设与沥青路面真实情况尚有一定的差异,还需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假设,以使得理论值更接近真实值,这样才会使得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更强。
关键词: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沥青路面设计;应力分析1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适用性1.1 基本思路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是专门研究在荷载作用下层状弹性体系内产生的应力与位移的方法。
为了从弹性层状体系力学问题中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必须建立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以及各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导出一套求解的方程。
可从力的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和物理条件建立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1)弹性层状体系的十个假设;(2)弹性层状体系的五个模型;(3)弹性层状体系的三个解法;(4)弹性层状体系的层间状态描述。
在我国的道路设计中,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主要被用于沥青路面的厚度设计,如有下基本假设:a)各层都是由均质的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组成;b)假定土基在水平方向和向下的深度方向均为无限,其上的路面各层厚度均为有限,但水平方向为无限;c)假定路面上层表面作用有垂直荷载,荷载与路面表面接触面形状呈圆形,接触面上的压力呈均匀分布;d)每一层之间的接触面假定为完全连续的(具有充分的摩阻力)或部分连续或完全光滑(没有摩阻力)的。
1.2 沥青路面的适用性弹性层状体系由多个弹性层构成,上部各层拥有一定厚度,最下层为弹性半空间体。
层状地基弹性分析孟冉;王驰【摘要】In civil engineering, the deformation of multi-layer foundation is an issue of concern.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axisymmetric problem of a single force acting in a multilayered foundation, for which the Papkovich-Neuber potential function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basicequations. Obtain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cylindrical distributed load acting on the semi-infinite space according to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Simplifying multilayered foundation to single layered, the solution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s proved to be correc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oussinesq solution under cylindrical distributed load situation. Finally, a three-layered foundation model is considered as an example, for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lastic modulus in each layer of multi-layer foundation on the settlement%在土木工程中,多层地基的沉降计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集中力作用于多层弹性体介质的轴对称问题,采用Papkovich - Neuber函数,给出了求解的过程.并根据叠加原理,求解获得圆柱形分布荷载作用于半无限空间的应力分布.将多层地基退化为单层情况,与圆柱形荷载作用下的Boussinesq解答对比证明了本文解答的正确性.最后以三层地基为例,分析了各层不同弹性模量对多层地基中沉降的影响.【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1(033)011【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层状地基;Papkovich - Neuber函数;沉降【作者】孟冉;王驰【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1在土木、水利、交通等领域,地基沉降计算一直是众多学者努力研究的问题。
总第321期交 通 科 技SerialNo.321 2023第6期TransportationScience&TechnologyNo.6Dec.2023DOI10.3963/j.issn.1671 7570.2023.06.015收稿日期:2023 05 23第一作者:李政贤(2000-),男,硕士生。
通信作者:蒋鑫(1976-),男,博士,教授。
三款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电算程序应用技术评析李政贤1,2,3 蒋 鑫1,2,3 沙马伍呷1,2,3 向嫣然1,2,3 张 免1,2,3(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610031;2.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31;3.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31)摘 要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开发的沥青路面结构电算程序数量众多、应用广泛、各具特色。
文中选取ELSYM5、WESLEA和EVERSTRESS这3款具有代表性的电算程序,从结构层、荷载、计算点等方面出发,讨论它们在计算轮载作用下层状沥青路面结构附加应力时应用技术层面的差异;通过一具体算例,经与解析解对比,提出并验证适用于这3款程序的一种结构层划分方式,进而阐述WESLEA和EVERSTRESS程序应用上存在的缺陷,帮助使用者合理选择电算程序,并解决其在应用这2款程序时可能的困扰。
关键词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电算程序 沥青路面 力学响应中图分类号 U412.6 U416.217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目前可应用于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有限单元法(含轴对称有限元法、三维有限元法)、连续有限层法等[2],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在这些方法中,基于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水平层状分布之显著特征,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无疑是其中最为成熟、已被广泛采纳的经典理论。
弹性层状体系基本假定的理论依据分析和现实差异探究摘要: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是目前我国采用的柔性路面设计的理论模型。
逐条分析讨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基本假定的理论依据,探究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基本假定与实际道路的差异。
1 引言柔性路面是刚度低、强度小、弯沉大的路面,主要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在重复的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弯沉变形。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采用的理论为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有五个基本假定,构成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一切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设计和计算的出发点。
本文以弹性力学基本假定为基础,分析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基本假定的合理性,并探究假定与实际道路的差异。
2 理论依据分析我国柔性路面设计采用的弹性连续体系理论有五个基本假定,各自具有其合理性。
1)假定各层由均质的、连续的、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组成,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表征其弹性参数。
根据弹性力学基本假定对道路进行类似假定,认为各层材料是均匀的、连续的、各向同性的;同一材料的弹性参数不随应力或应变的大小、方向而改变,也不随选取的位置坐标或方向而改变,所以对不同材料用相应的常数来表征其弹性参数,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实际道路的各层材料的摊铺是要求均匀、连续、平整的,同一结构层不同位置的材料,其力学性能要求没有显著差别,弹性在各个方向应该相同,所以对柔性路面设计采用这个假定是合理的。
2)假定最下一层为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下方向无限延伸的半无限体,其上各层在水平方向为无限大,但竖向具有一定厚度。
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半无限假定中,道路各层在水平方向为无限大。
有限元法是按照道路实际尺寸建立模型的,并不遵守半无限假定,可以用来验证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半无限体假定。
潘伟兵等通过有限元模拟发现,路面宽度达到3.5m以上,路堤坡度比1:1缓,并设置0.5m至1m以上的路肩时,路面宽度对路面变形的影响较小,路面应力几乎不受路面宽度影响。
而大多数道路的尺寸都在这个宽度、坡度、路肩的范围内,适用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半无限体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