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_1
- 格式:docx
- 大小:17.21 KB
- 文档页数:3
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抗日战争,也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抗战。
这场战争可以追溯到1931年,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的抵抗与长期的战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当时,日本军队制造了一个假借中国军队袭击铁道的事件,以此为借口,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宁省。
这个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的开始,也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随后的几年里,日本侵略军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侵占中国的土地和资源。
1937年,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全面爆发的阶段。
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企图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场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全民族的抵抗呼声。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同时中国人民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
在随后的八年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在战争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但始终坚守抵抗,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土免受日本侵略军的侵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积极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等抵抗组织,发动了一系列的抵抗行动,给日本军队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士兵和平民丧生,许多城市和村庄被摧毁。
然而,中国人民保持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利用地形、运用战术上的巧妙手段,对抗日军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同时,中国得到了盟国的支持,包括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援助。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是在1945年。
在这一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原子弹被投放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包括日本。
这两次核打击让日本军队和政府认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宣告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日本的侵略中赢得了解放。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重要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次侵略行动。
日本军队炸毁了沈阳的南满铁路,并将其归咎于中国军队的袭击。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日本占领的华北地区,企图进一步扩大其在华势力,派兵对中国抗日军队进行围剿。
在卢沟桥附近,日本军队偷袭了中国抗日军队,引发了全面战争。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事件。
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对该城市内的无辜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掠夺,导致数以十万计的人死亡,成为战争中的悲剧。
1938年10月25日:淞沪会战开始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地区的一场重要战役。
中日两军在上海展开激烈交战,中国军队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不敌日本侵略者,但这场战役显示了中国民众坚决抗战的意志。
1939年8月13日: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中国军队发动了全面进攻,对日本占领区内的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攻击。
这次战役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并为后来的反攻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40年10月14日: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是中、日两国进行外交斡旋的一次重要会谈。
中国国共两党和代表日本政府的谈判代表在重庆进行会谈,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问题。
然而,由于日本方面的不诚意,谈判最终破裂。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袭击,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进而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相结合。
这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逐渐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在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结束。
这是中国与盟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宣告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时候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在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解放斗争,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扩张,对华进一步侵略扩大。
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中国的抗日战争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但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内部政治动荡,没有形成统一的抵御力量。
30年代初,中国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及1937年“卢沟桥事变”,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沈阳市,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正式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后,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而中国民众也开始了顽强的抗争。
卢沟桥事变则发生在1937年,是日本侵略军与中华民国军队之间的冲突。
事变后,为了保卫中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中华民国政府毅然决定抵抗日本侵略。
这一决策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正式开端。
中国抗日战争起点的形成,除了这些明确的事件外,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
首先,中国内部政治动荡的局面逐渐稳定,从而使得战争的抵抗力量有了更强的组织。
此外,中国各个地区的抗日氛围也不断升温,民众纷纷加入到抗日运动中,形成了广泛的抗战合力。
此外,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诸如美国、苏联等国家,都对中国的抗日行动表示了支持和援助。
这种国际支持和合作,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后的数年时间里,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
而整个国家也动员起来,进行了全面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代表了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努力。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一)中华民族抗日开端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是14年抗战起点。
2. 1935年,华北事变的一连串事件。
3. 1935年8月1日,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
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也叫卢沟桥事变。
2.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上海。
3.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陕北)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合为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3个月内灭中国的计划。
2.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规模最大的胜利。
3.武汉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皖南事变",是第二次国民党反共高潮。
4.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国民党牺性的最高将领。
(四)敌后抗日根据地1.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2. 1937年9月,林彪,平型关大捷,这是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0年,彭德怀,百团大战,这是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签投降书。
二、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位要》,共持续了43天。
(二)战争进程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年6月,中原解放区。
九一八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九一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
这一天,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长期以来,九一八事变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历史瞬间。
一、背景和起因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以滥用自卫权为名,向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进攻,占领沈阳并进一步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于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混乱、军阀割据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此前,中华民国的国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已经相对衰落,而日本则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侵略欲望,积极开始对中国进行扩张。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整个中国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二、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
这一系列侵略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日浪潮。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以及一些真正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开始组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侵略的契机。
九一八事变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也损害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九一八事变是违背正义和道义的行为,纷纷表达对中国的支持。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启。
中国人民在这一时刻被迫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同时也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和坚定的爱国精神。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开始组织反抗和自卫的标志。
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展开。
全国各地举行的罢工、示威和抵制日货等抗议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反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抗日战争时间的起止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2021-09-03 09:42:45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扩展资料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涉及事件:九一八事件。
抗日战争时间的起止日期1抗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出兵我国东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呈交投降书。
抗日战争及二战至此正式结束。
一般认为,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并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97月又3天,共为八年,故称为八年抗战。
这场战争向上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因此也有十四年抗战之说。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牢记这段历史,绝不能让悲剧重演!!2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
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轴1931年- 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所谓“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阶段。
1937年- 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侵华战争,一战爆发,这一事件被称为“卢沟桥事变”,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抵抗阶段。
中国国民党政府号召全国民众进行抗日行动。
1938年- 1月15日,淞沪会战开始,中国抗日军队经过几个月的顽强防守,成功抵御日军进攻并取得胜利。
- 1月28日,平型关大战爆发,中共武装力量和国民党军队联合对抗日本侵略军。
1939年- 8月23日,中国爆发莱芜会战,中国军队在抵御日军进攻中取得胜利,改变了战局格局。
1940年- 1月15日,华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国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 5月,重庆成立中国抗日军事委员会,实现了全国军事指挥体系的统一。
1941年- 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美国加入二战。
- 12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与日本、意大利、德国三国交战。
1942年- 4月,皖南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击败日本侵略军。
- 11月,八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晋察冀战役,取得了重要胜利。
1943年- 5月,日军在长沙失去优势地位,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 10月,桂南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在广西取得重大胜利。
1944年- 3月,八路军进行了晋南战役,成功解放晋南地区。
- 6月,中国军队发起百团大战,大规模的进攻战取得了显著成果。
1945年- 4月,中国军队发起太平洋战争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发动了对东北的进攻。
-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的独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顽强抵抗,中国人民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轴如上所述,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中国抗战时期历史知识点中国抗战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是指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这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阶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
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野心不断膨胀,企图通过侵略中国来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
国内,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的紧张状态,但面对外敌的入侵,国共两党开始寻求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二、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1. 全面抗战阶段(1937-1941):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中国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全面阶段。
2. 相持阶段(1941-1943):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将更多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
3. 反攻阶段(1943-1945):随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中国抗战得到国际支持,开始转入反攻阶段。
三、重大战役与事件1.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激战,虽最终撤退,但展现了中国军民的坚强意志。
2.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3. 百团大战: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游击战,对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4. 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多次成功抵御日军的进攻,保卫了华中地区。
四、抗战中的国际支持1. 飞虎队:美国志愿者组成的飞行队,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空中支援。
2. 滇缅公路:连接中国云南与缅甸的公路,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3. 租借法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和经济援助。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1. 民族解放: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屈辱。
2. 国际地位提升:中国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回顾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以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来探讨这段历史重要性。
一、事件起因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侵略行动,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的起因。
当时,日本军队制造假借的爆炸,将炸弹投掷到沈阳南满洲铁路的一段轨道上,随即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东北进行全面进攻。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的体现,也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威胁。
二、事件经过九一八事变引发了全面的战争,中国东北很快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
接下来,日军先后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满洲国,将其作为傀儡政权。
在东北全境被日本军队占领的同时,他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对中国民众造成了深重的伤害。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不满和愤慨。
中国人民意识到不能再任由侵略者践踏自己的尊严和领土,他们开始发起抵抗。
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在九一八事变后相继成立,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
抗日战争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全面抵抗日本侵略的时刻到来。
中国军民团结一心,积极投入到抗日的斗争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和新四军等革命军队组织并带领各地的抗日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开启了长达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和侵略性质,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谴责,并开始对中国提供援助,共同抵御来自日本的侵略。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
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浩浩荡荡的爱国潮流,人民纷纷加入到抗日斗争中。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激励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抗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的开始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其全面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坚决反击。
以下将以时间为线索,介绍这场战争的全面抗战阶段。
一、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内地。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抗战阶段正式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
当天,日军对上海展开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开启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
这场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凝聚了全国民众的抗战意志,还使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之后全面抗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武汉会战(1938年7月7日至11月7日)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继续向中国内地推进。
1938年7月7日,武汉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线最长、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英勇抵抗,扳回了抗战的颓势,大大壮大了全面抗战的力量。
然而,由于资源不足和战略调整上的失误,中国军队最终在会战中失利,武汉沦陷。
三、八年抗战(1937年至1945年)自武汉会战失败后,中国军民转入持久抗战的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八年抗战。
中国军队虽然面对着敌强我弱、物资匮乏的局面,但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顽强抵抗,动员了大量的民众参与战争,采取了游击战等灵活战术。
同时,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但坚持不懈的抵抗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四、全面胜利(1945年8月15日至9月9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日本无条件投降给中国带来了解放和结束战乱的喜悦,全国人民欢庆胜利的到来。
然而,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也使得人们铭记于心,对内主要是战争带来的伤痛,对外则是损失的领土和残酷的战争罪行。
五、总结抗日战争中国全面抗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坚决反击日本侵略的决心。
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再到八年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是哪年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有什么标志呢?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抗日战争开始时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7年7月7日日寇向我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驻防的军队进攻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止。
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9.18事变: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9.18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但并非没有任何部队抵抗,9.18当晚,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
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
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
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八一三事变的概况。
掌握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教材从课文和插图中认识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体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民族情怀,控诉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收集资料鉴别整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罪行,结合学习活动,准备《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继承先烈“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思想意识仇恨法西斯,愿为人类的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
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
教学难点通过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东北三省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就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地区,对北平实施包围。
中国军队为了保卫北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同敌人在那里展开血战,谱写了一段“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英雄史诗。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卢沟桥事变
根据88页“看看”: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说说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相比,它们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根据88页“读一读”:佟麟阁的话体现怎样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结、过渡:例如,日军推崇的就是所谓“武士道”精神,日本兵打仗很不怕死。
但是这种“不怕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带来的却是巨大灾难。
淞沪抗战
学生自行阅读这一框题,然后教师简单小结突出淞沪抗
战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
日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说:“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课外活动,准备《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根据[知识网络]梳理、巩固本课知识要点。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填充图册第19页的练习题
按组完成《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国共合作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