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西医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236.58 KB
- 文档页数:91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而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胃癌方面,中医药在舒经活络、化瘀消肿、益气健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舒适和有效。
研究表明,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可以辅助西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缓疾病的进展,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二、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酶或其他物质,其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活动情况、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内环境,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改善预后。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且其降低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这表明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少肿瘤标志物的释放,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床研究成果等方面反映胃癌的中医药研究,并展望传统中医药在胃癌治疗的前景。
【关键词】胃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展望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多种恶性肿瘤的1/4,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
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1~60岁者约占2/3,男女之比约为3.6:1。
因而胃癌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起病多隐匿,早期胃癌可无病症,并常误诊为慢性胃炎,直至癌肿开展至中晚期,手术时机大多已错过。
而现代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化疗,这些治疗方法毒副反响极大,适应证少,疗效差。
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非常被看好,它适用于各型胃癌,能缓解临床病症,配合手术治疗,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响,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
因此,积极做好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和治疗在当今有重要意义。
现将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胃癌多因阴虚湿阻,气血不和,络脉瘀阻,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或素体阴虚,痰热瘀毒交结,脉络痹阻而致。
孙氏[1]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是标,脾、胃肾虚为主,正虚邪恋,结于胃脘而成“反胃〞〔胃癌〕。
胃癌早期一般多见肝胃不和,肝郁气滞,伤及脾胃,日久气郁化火,导致胃热伤阴。
脾胃受伤,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结凝中焦,中焦不运;肝胃不和与气滞血瘀为进展期胃癌较早的表现[2];到了晚期,脾胃失职日久,生化之源枯竭,气血亏虚,病情由脾及肾,命门火衰,出现脾肾虚寒及气血双亏之候。
2治疗方法集萃广阔中医药工作者根据医学辨证施治原那么,运用中医中药对胃癌进行了临床治疗和观察研究。
众多的临床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对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2.1辨证论治胃癌患者的病情特征往往是虚实错杂,常用舒肝健脾、补气理气、养血温阳、清热养阴、软坚化痰等法。
放疗、化疗后的胃癌患者,其治疗多以健脾理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温中和胃,此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依然较低。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西药治疗相比,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调节免疫功能等优势,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1. 综合疗效显著中药在治疗胃癌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后,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2. 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的镇痛和祛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4. 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中药能够促进手术后的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肿瘤标志物的降低在胃癌患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
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肿瘤的活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除了肿瘤标志物的下降外,还有部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够保持在稳定状态,不再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1.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2. 增强体力,改善身体状况胃癌患者常常伴有身体虚弱、纳差等症状,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提出对于胃癌的治疗中西结合最为合适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高。
随着医学的发展,胃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许多都提出了中西结合治疗胃癌的观点。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1.1 中医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癌主要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进行。
具体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胃癌主要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节体内失衡的阴阳,改善气血瘀滞的状况,从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半夏、山楂等,具体的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针灸治疗胃癌主要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胃癌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等。
推拿治疗胃癌主要通过按摩胃部及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消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治疗胃癌的作用。
1.2 西医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西医治疗胃癌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法。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治愈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化疗和放疗主要是辅助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药物或放射线的作用来杀死癌细胞。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2.1 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中医和西医有着各自的优势,中医主要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瘀滞等方面进行治疗,而西医则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杀死癌细胞。
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缓解治疗副作用中医治疗胃癌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缓解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中医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可以减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3 改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不仅可以改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效果观察进展期胃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常常需要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常常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路径对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一组患者的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的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的内容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和常规的西医护理手段,为患者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和病情特点的护理计划。
对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以中药调理患者的身体,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耐受力。
2.针灸推拿: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舒缓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患者的体质,缓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3.综合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还包括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全面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和健康。
1.观察对象选择一组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30例,男女各半,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
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不适感和并发症,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
2.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变化、身体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3.观察方法在观察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评分、营养状况评估等,同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化验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情况。
4.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对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缓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进展摘要: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93. 4万例新增胃癌病例,大约有2 /3 发生于东欧、南美及亚洲。
其中,多达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
但早期胃癌大多数并无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不易引起人们关注,当临床症状已经较为明显时,其病变已经发展到晚期。
晚期胃癌又称进展期胃癌,是指不能手术、根治术后复发,或行姑息切除、改道、探查术的患者,及有远处转移的Ⅳ期患者。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胃癌的发病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目的总结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关键词: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症状多样,身体状态差,多丧失手术机会,需要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在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毒副反应、降低胃癌患者合并贫血及其他并发症方面独具特色。
中医治疗突出特色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则和方药。
一、一般资料本研究晚期胃癌( Ⅲb-Ⅳ期) 68例中,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34例中男21 例,女13 例; 年龄61 ~ 76 岁,平均年龄( 68. 53±10. 35) 岁;对照组34 例中男19 例,女15 例; 年龄60 ~78 岁,平均年龄( 68. 31±7. 42) 岁。
患者的基线资料( 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体力状况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较差,5 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 MST)仅6~ 9个月。
而老年人更容易恐惧静脉化疗,放弃进一步治疗而影响这部分人群的生存率。
中医药疗法是治疗肿瘤中国特有的传统方法,具有稳定和缩小瘤灶,对放、化疗有解毒增效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的优势,除以上特色外,中药使用方便、价格较低,能为患者广泛接受。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癌症将成为全球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胃癌作为常见癌症之一,在我国尤其高发。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发展出了多种新药,但治愈胃癌的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一、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胃癌有多种途径,包括中药注射液、中药颗粒、中药贴敷等方法。
其中,中药注射液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西藏板蓝根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人参皂苷注射液等均列入了临床治疗药物名单。
研究表明,中药注射液对胃癌有一定的化疗增敏作用。
在放疗和化疗中,使用中药注射液后,癌细胞死亡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却较小。
另外,中药颗粒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辅助放、化疗,并且有效减轻抗癌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而中药贴敷则能够缓解胃癌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原理中医治疗胃癌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中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激活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才能来对抗癌症。
中药中含有具有抗癌活性物质,如白花蛇舌草、金丝桃和千层菜等中草药,他们可以直接发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此外,许多中药还可以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基础上,增强化疗效果,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等治疗目的。
三、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胃癌,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还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避免癌症复发。
例如,2008年,广州市中医院曾进行了一项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
该研究针对142例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的胃癌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治疗。
其中71例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外71例患者则接受了传统的化疗治疗。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下降,其总有效率较化疗组提高了27.58%。
此外,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很多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如橙皮、黄连、天花粉等草药的临床应用,均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胃癌进展(一)【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疗法综述胃癌属中医“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凝结于胃而成。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辨证分型论治,与化疗、手术结合增效减毒、控制复发转移等几个方面。
1辨证论治刘毅1]等将30 例胃癌患者辨证分为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亏虚四型,并分别以失笑散、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附子理中汤、十全大补汤加减配合化疗治疗,结果中药结合化疗治疗的30 例中,半年生存23 例(76.67%),1 年生存13 例(43.33%),单纯化疗的30 例中,半年生存11 例(36.67%),1 年生存3 例(1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陶炼2]将40 例晚期胃癌辨证分为热毒蕴结、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四型,并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并随证分别合以解毒祛瘀、疏肝解郁、补血抗癌等法以治之。
结果中药组外周血象稳定,肝功能无损害,明显改善了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生存期超过1 年者25 例(62.5%),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黄学武3]等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热瘀毒、气血双亏等证型。
认为肝胃不和多属早期,脾胃虚寒、湿热瘀毒则多属于中期或晚期,而气血双亏则多为晚期。
胃癌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的各个阶段。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健脾治疗宜贯穿始终,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权衡病情之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补宜轻补,攻忌猛攻。
魏开建4]对68 例原发性胃癌的中医证型与TNM 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TNMI、Ⅱ期患者中,大都辨证属实证,如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等;TNMⅢ、Ⅳ期的患者,大多辨证属虚证,如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两亏等。
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中医传统理论与西医科学技术相结合,旨在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其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肿瘤是由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引起的;而西医则侧重于癌细胞的生长及机体免疫失衡等方面。
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综合两种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调理机体内部环境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1.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通过选用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药具有良好的整体调理作用,可以缓解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西药则具有精准靶向治疗的作用,能够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2. 中医辅助治疗中医辅助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汤剂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调理人体经络、疏通气血、增强体内阳气,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肿瘤带来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辅助治疗还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增加患者对抗肿瘤的耐受性。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1. 综合治疗效果更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更全面地进行肿瘤治疗。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而西医治疗则更注重精准靶向,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综合应用这两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缓解治疗副作用放化疗是目前常用的肿瘤治疗手段,但其副作用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治疗肿瘤副作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医通过调理体内阴阳失衡、清热解毒、增加生命活力等方式,可以减轻患者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1.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病例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摘要】胃癌是我国高发的主要恶性肿瘤,三高一低是其显著特征,即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早诊率低。
药物治疗进展缓慢,疗效提高不显著。
因此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难点,为此,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许多裨益。
本文对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以供临床与研究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进展期胃癌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30%)高的“三高”特点。
胃癌早诊率低,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1],胃癌患者多数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即便是根治性切除,局部复发率仍然高达50%以上[2],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在60%,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
因此,进展期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
积极探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几年,国内许多中西医结合学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对于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许多裨益。
现综述如下。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主要有三种形式:(1)大化疗加中医辩证施治,中医辩证则围绕虚、寒、热、毒、瘀等进行分型辩治;(2)中成药加化疗,中成药则以中药针剂为主;(3)单方(或协定方)加化疗。
化疗以含5-fu方案为多,,大多临床观察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提高疗效、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等作用。
1.1辩证分型治疗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目前较为公认的是1978年全国第一届胃癌学术会议北京市胃癌协作组制定的临床证候分类法,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毒内阻、胃热伤阴、痰湿凝结和气血双亏六大证型。
2020年7月第27卷第14期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黄霜霜 娄万爽 杨天兴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病率高,进展较快,我国癌症中心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病例40.3万例,死亡病例29.1万例,分别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第二位、死亡率第三位[1]。
早期胃癌手术后5年存活率高,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故治疗效果仍不乐观。
中医药在预防肿瘤复发、减轻放化疗等相关副反应有一定作用。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进展总结如下。
1 胃癌的中医病名中医并无胃癌这一确切的疾病名称,查阅历代中医文献发现,“反胃”、“积聚”、“胃反”、“伏梁”、“胃脘痛”与胃癌的临床表现类似。
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难经·五十六难》谓: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上至心下,久不愈。
2 病因病机古今众多医家认为,胃癌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症,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内伤等导致脾胃受损,升降失常,生湿化热,湿毒内蕴,内、外因互结共同,积聚成块。
正如《灵枢·五变》所云:肠胃之间……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气涩则生积聚也。
不同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见解。
吴良村教授认为,胃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脾虚兼夹阴虚,标为气滞、痰湿、热毒、血瘀[2]。
病因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痰湿、热毒瘀血等病邪搏结,聚而成癥。
孙桂芝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病的关键,进而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从而导致中焦壅滞,食积、气滞、壅毒日久成胃癌[3]。
刘嘉湘教授认为,胃癌多为忧思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内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脾虚生气滞痰凝所致[4]。
日久瘀血内结,积而化热,耗伤胃阴,亦可因郁久化火伤阴,耗伤阳气,产生反胃之证。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胃癌胃癌是我国高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转移率及致死率、低就诊率均较高,当下,对于胃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法、放化疗法、免疫疗法于中医药疗法,随着对胃癌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单一疗法效果欠佳,采取联合方法对胃癌病人展开治疗效果甚好。
胃癌西医治疗法手术方法:因胃癌诊断、诊疗水平均有所提高,手术适应症也变得愈加广泛,除原发灶巨大、血性腹水伴恶液质外,只要是病人全身状况允许均能实施剖腹探查的操作,即便是存在远处转移的情况,只要其手术耐受也可以实施姑息性手术,以减轻症状,纾解疼痛。
放射法:胃腺癌放射敏感度相对较低,单一的放疗或是与化疗联合治疗,其病灶面积缩小50%及以上仅为60%,彻底消失者仅为10%,所以说,胃癌不能单一的运用放疗治疗,这种方法其实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而被运用,一般见于综合性治疗中,放疗形式主要有四种,如术前、术中、术后放疗及姑息性放疗。
有数据表示,术前放疗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少提高20%,增加中晚期胃癌病人5年存活率。
化学方法:胃癌切除后大部分病人是需要做术后化疗的,这是因为术后可能会存有癌细胞,再或是胃癌术无法将病灶全部清除。
资料表示,胃癌术后与化疗联合较单纯手术,病人的生存期会显著延长。
晚期胃癌不可以实施手术切除,仅有一小部分能做姑息切除术,故化疗已是当下晚期胃癌病人常见诊疗方法。
胃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不仅仅可以单一的运用于胃癌治疗中,且亦能与放化疗、手术等方法联合使用,以此增强治疗效果,特别是降低放化疗所引发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可预防肿瘤扩散及复发,当下,中西医结合诊疗胃癌,形式有下面3种。
1化疗结合辨证施治众所周知,化疗毒副作用较大,很多病人因无法耐受导致治疗中断,为降低化疗副作用,确保治疗顺利实施,可以在化疗期间配以中医辨证疗法。
热毒蕴结型:身感胃脘刺痛、食后剧痛、心下碰触痞块、舌质暗紫且呈淤状,脉细涩。
用解毒祛瘀、活血祛瘀药方,采取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含桃仁、牡丹皮、红花及延胡索、当归和川芎等。
胃癌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胃癌术后早期治疗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的临床观察•临床观察结果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胃癌术后早期治疗现状术后化疗01放疗02内镜治疗03中药治疗是胃癌术后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
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或放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身体穴位,调节气血循环,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同时,针灸还可以缓解化疗或放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化疗+中药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存质量。
同时,中药还可以增强化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放疗+中药放疗与中药结合治疗可以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减轻放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的临床观察临床病例选择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术后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止痛药、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同时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
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VS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安全性04临床观察结果分析生存质量分析生存质量提高症状改善复发率降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通过中医的抗肿瘤作用和西医的化疗、放疗等手段,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要点一要点二随访复查在随访复查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控制肿瘤复发具有积极作用。
肿瘤复发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减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不良反应,通过中医的调理和西医的对症治疗相结合,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明显缓解。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能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34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6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方加DCF方案化疗,对照组31例单纯采用D C F方案化疗。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2.94%和48.38%,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35%和80.65%,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年生存率:治疗组为79.41%%,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55.88%%,对照组为29.03%,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不良反应:WBC下降、恶心呕吐、黏膜反应、乏力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期胃癌,虽未能明显改善近期疗效,但能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胃癌进展期扶正化瘤饮化疗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37-01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属进展期。
治疗上,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1],而我国胃癌总的手术切除率约为 50%~70%,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胃癌根治术后仍有不少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2]。
近20%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胃癌[3],已不再适于手术治疗,单纯放化疗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亦非常明显[4]。
因此,中医中药联合治疗成为其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
本院自2008年2月~201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进展期胃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可评价疗效患者65例,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胃癌。
参照《内科学》第七版[5]制定的胃癌分期法,确诊为Ⅳ期。
目前,临床对晚期胃癌主要采取内科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胸、腹部CT、MR I、B超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药加化疗组)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 37~70岁,平均(58.5±5.6)岁;病程:<6个月4例,6个月~1年11例,>1年19例,平均 11.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