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 格式:docx
- 大小:593.69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食物中毒作为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以下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原因:2.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洁净的水源、不卫生的加工环境、不合理的储存条件等途径进入食物,引起感染。
2.2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食物与患者的接触、食物与患者的分泌物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感染。
2.3 食物中毒素食物中毒素是指由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合成的有毒物质。
常见的食物中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这些毒素可以通过不合理的储存条件、食物变质等途径进入食物,引起中毒。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预防措施:3.1 保持食品卫生保持食品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措施。
在购买和储存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新鲜、无变质迹象的食品,并注意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好。
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要注意洗手、清洗食材、煮熟食物等卫生操作。
3.2 合理储存食品合理储存食品可以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同时,要注意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3 定期清洁厨房和餐具定期清洁厨房和餐具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厨房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厨具、餐具和烹饪用具,并确保其干燥。
同时,要注意定期清洁冰箱、消毒切菜板等常用工具。
3.4 注意食品过期和变质注意食品过期和变质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避免购买已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食品安全防食物中毒心得体会精选8篇食品安全防食物中毒心得体会【精选8篇】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带来的食品安全防食物中毒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食品安全防食物中毒心得体会(精选篇1)食品安全一直倍受关注,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食品。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又总一些人,让我们担心,我们的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卫生。
最近的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这些是已经被“消灭”了还有红心鸭蛋等还没完全被解决的。
不过就算它们现在已经给解决了,可是我们还要担心“它们”还会不会在不就的将来卷土重来呢?想到这里,我就不禁想到了在幕后不断“制造”这一些危害人生安全的食品的人。
于是我就发出了这样的疑惑这些人是为了什么?我想还是为了一个字——钱,钱是魔鬼得意的诱饵。
因为钱,这世界上发生过多少次的谋杀、抢劫和盗窃?谁能想到这么一张张的钱币,竟是想监狱和法庭输送罪犯的“供应商”?也就是因为了钱产生了: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因此,我十分的想些人明不明白,他们的“产品”危害了多少人?有许多的人因为吃了这些所谓的“卫生、安全食品”而上吐下泻乃至丢了性命的!不过,我想,除了批评那些只知道赚钱而不顾及他们身体健康、安全的人以外,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如:苹果过于的发亮说明苹果可能打过蜡。
葡萄上的白斑过多可能就是农药使用过量。
这些说明,防御食品中人为的添加化学物质、有害物质有些是可是用肉眼或简单的方法检验出来的。
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要为了我们的健康而努力,要为了我们的文明而努力。
食品安全防食物中毒心得体会(精选篇2)食品安全无小事,在学校里,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学校长久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定,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声誉和稳定。
食品安全注意事项防止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注意事项,防止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安全和健康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食物中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
一、购买食材时的注意事项在购买食材时,我们应该首先选择信誉良好、具备相关资质的商家。
尽量避免购买过期食品或者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
同时,我们还应该留意食品包装的完整性,如果包装破损或者变形,就不要购买了。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选择外观完好、色泽鲜亮的食材,避免购买霉变或者变质的食物。
二、储存食物时的注意事项储存食物时,我们应该根据食材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易腐食物应该放在冰箱中冷藏,而干燥食物则需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冷冻食品要放在冷冻室中保存,并注意冷冻温度的控制。
此外,在储存食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不同食物之间的交叉污染,尽量采用密封包装。
定期检查食材的保存状况,遇到质量问题的食物要及时扔掉,以免造成食物中毒。
三、烹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食材彻底加热煮熟,确保杀菌。
食物表面的异味或者异色,往往是表明食物未熟煮或者变质的标志,这样的食物要避免食用。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避免生食和熟食的混合,以免交叉污染。
在烹饪前,要仔细清洗食材,确保食材的卫生。
四、饮食时的注意事项在饮食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用餐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确保使用的餐具干净卫生。
此外,我们还应该合理搭配食物,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避免单一食物造成营养不良。
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加工食品、和过咸过油的食物,以免对肠胃造成伤害。
总结起来,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需要我们从购买食材、储存食物、烹饪过程到饮食时都要注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
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食物中毒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了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症状。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食物中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购买、储存、加工和烹饪等方面,介绍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食品购买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尽量选择有信誉的超市、菜市场等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食品。
2.注意食品包装。
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3.避免购买过期食品。
过期食品容易滋生细菌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避免购买过期食品。
二、食品储存1.冷藏食品要分区存放。
冷藏食品要与生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注意食品的保存温度。
不同的食品对保存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
3.避免食品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
食品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食物变质,因此要尽快将食品放入冰箱或冷藏柜中。
三、食品加工1.加工前要彻底清洗食材。
食材在加工前要彻底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2.避免生熟食品混放。
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3.加工过程要注意卫生。
加工食品时,要保持手部和工作台的清洁,避免细菌的传播。
四、食品烹饪1.彻底煮熟食物。
煮熟的食物可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2.避免食用生食食物。
生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污染,因此要避免食用生食食物。
3.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变质食物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五、其他注意事项1.注意个人卫生。
在处理食物前,要洗净双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细菌的传播。
2.避免食用过多的添加剂。
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添加剂。
3.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要定期关注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增加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中毒及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措施对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1、立即停止食用中毒的食品;2、及时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3、切实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4、把病人及时送进医院进行有效治疗;5、对中毒的食物、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严格要求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3、经检验以后,把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对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进行强化清洗消毒。
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
3、对加工人员的手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办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4、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处理,杜绝中毒隐患。
应急处理程序1、在食堂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置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
2、如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程序如下:3、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或厨师长--厨师--食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求援程序:(1)现场第一发现人立即向现场值班人员或厨师长报告。
(2)现场值班人员(厨师长)立即上报食堂主管,并控制事态、通知用餐人员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3)食堂主管立即上报总经理,并立即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4)信息组立即与附近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等部门联系;(5)后勤组立即组织车辆,送往联系的医院;(6)处理组立即了解事故及伤亡人数等情况,收集相关病情信息;(7)秩序维护组立即维持应急事件现场秩序,保护现场;(8)处理组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临时封锁现场,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并配合卫生部门调查,如实提供材料和样品,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9)信息组了解病人信息,联系病人家属。
食品安全的危害与风险控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时常出现,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一、食品安全的危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食品安全危害及其影响:1. 食物中毒:不安全的食品常常含有细菌、病毒、霉菌或化学物质等毒素,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 寄生虫感染:某些食品可能带有各种寄生虫卵,如钩虫、蛔虫等。
当人们食用这些食品时,寄生虫卵可能在体内孵化并感染人体,导致肠道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
3. 食物过敏:许多人对某些食物过敏,如花生、海鲜等。
食用这些过敏源食品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4. 慢性疾病:长期食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肝脏疾病、心脏病等。
这些药物的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二、食品安全的风险控制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效进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方法:1. 严格的食品检验和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合格。
同时,加强进口食品的检验和抽检工作,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2.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以减少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
提倡有机农业,推广绿色环保的农业种植方式。
3. 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建立统一的食品追溯体系,可追踪到食品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的全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可追溯到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4.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加大对食品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与管理能力。
5. 强化企业责任:食品企业应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食物中毒与常见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当人们选择食用某种食品时,期望的是它既美味又健康。
然而,不幸的是,有时我们会遭遇食物中毒事件,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所引起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预防。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1. 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细菌和寄生虫可能存在于土壤、水源和动物等环境中,并通过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进入人体。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 病毒感染:病毒是造成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诺伵病毒等。
3. 化学污染:化学品污染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例如,农药、重金属和添加剂的超标使用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二、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1. 生熟混用:在烹饪过程中将生食与熟食混合,容易导致细菌传播。
例如,将生肉与已经煮熟的食材一起处理,会使细菌从生肉传染到已经煮熟的食物上。
2. 不合理保存:不正确的食品保存方式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
比如,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存放容易变质的食物,会导致细菌滋生并产生毒素。
3. 不洁食具:使用不洁净的餐具会引发交叉感染。
如果在切割完生鲜蔬菜后没有及时清洗刀具,再用同一把刀切割其他食材,可能将细菌通过刀子传播到其他食物上。
4. 野味消费:野味消费也是增加人体感染寄生虫或病毒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野生动物可能携带有害细菌或寄生虫,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加工和烹饪,会直接导致食物中毒。
5. 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不合格或过期的食品原材料制作食品也是安全隐患之一。
这些食材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细菌,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三、如何预防食物中毒1. 保持个人卫生:正确洗手、佩戴手套等措施可以减少细菌传播至食物上的机会。
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生食和煮熟后的食品前后是非常重要的。
2. 加强储存方式:将易变质食品储存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并严格控制保存时间。
冰箱应定期清理消毒,确保储存食品时无异味。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保证食品无害于人体健康的状态。
这和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和口感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确保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或疾病。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立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可以是由食品中毒菌株产生的毒素引起,也可以是由食品污染物质引起,例如重金属、农药、化学添加剂等。
一些人喜欢在食品里添加防腐剂、增稠剂等,这些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此外,一些食品如肉类、鱼类等也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这通常是由于新鲜度不够或烹饪不彻底等原因。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是由国家设定的,以确保食品无害于人体健康。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和法规,这些标准和法规可以参考WHO(世界卫生组织)和FAO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质量这包括食品的新鲜度、形状、颜色、口感等,确保食品在质量上达到一个安全标准。
食品生产食品生产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卫生、员工培训、清洗和消毒等,确保食品从生产到上市都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食品标签标签上应明确食品的原产地、配料、热量、营养成分等信息,确保消费者对食品有完整的了解。
追溯追溯是为了发现问题食品的流程和来源。
追溯有助于制造商和消费者发现问题食品,避免更多的人受到影响。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购买食品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新鲜的、好的品质以及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在购买过程中应注意外包装是否完好,没有污损等。
储存食品储存食品时应注意保存食品的环境,许多食物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例如肉类和奶制品等。
此外,如果食品已过期,则不宜食用。
烹饪食品在烹饪食品时应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同时还需注意食品的合适温度、环境卫生、工具卫生等。
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将受到污染的食品与未受污染的食品混合使用,或是使用污染的食品制作其他食品。
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我们应该使用一次性的刀具和餐具,并使之充分清洁和消毒。
加强食品安全和判断食物中毒的方法一、明确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监管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诚信守法水平,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总体要求。
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全程监管合力。
坚持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严厉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强化执法力量和技术支撑,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坚持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激励约束,治理道德失范,培育诚信守法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坚持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二、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职能清晰、权责一致的食品安全部门监管分工,加强综合协调,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方式,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形成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规范的原则,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评估、检验检测等的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负责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强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食品安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预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生活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文化的不断丰富,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食物中毒是一种可怕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食物中毒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过敏反应、中毒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每年都有大量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性预防食物中毒是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到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和正确食用方法,才能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只有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才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正规商铺和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2.注意食品保存:食品保存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熟食要妥善包装保存。
3.熟食煮熟煮透:食品加热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禽肉、蛋类等易滋生细菌的食品。
4.及时食用新鲜食品:食用新鲜食品要尽快食用,避免食品变质。
5.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饭前食用水果要彻底清洗。
6.关注食品安全新闻:定期关注食品安全相关新闻,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结语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预防食物中毒。
只有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才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安全健康。
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以上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介绍,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大家的健康。
食品安全及预防食物中毒基本知识一、食品安全有2个层次的含义: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食品安全标志三、食品安全小知识1、讲究卫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用手抓食物。
2、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专心吃饭,不说话。
3、不在街头无证小摊点购买食品,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4、不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或过期食品,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不能购买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无QS标识的三无产品,也不要图便宜买一些觉得物美价廉的食物。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避免农药中毒。
带皮的水果蔬菜应尽量削皮吃。
6、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健康,往往会造成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
7、一日三餐要合理,饮食要有度,吃饭有规律。
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8、饮食要清淡少盐,过多吃过咸的食品加大得高血压的风险。
9、膨化食品如薯片、雪饼等,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类食品,不能经常食用。
10、冷饮不要贪吃,多吃冷饮会使消化道内温度骤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遏制胃酸分泌。
11、吃零食要有选择、适时、适量。
不要在接近正餐时吃,临睡前和看电视时吃零食都不是好习惯。
12、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1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14、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饭、剩菜。
如果吃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15、不吃没有卫生保证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荸荠等。
16、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等食品,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往往含有比较多的污染物。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一、食品安全
1.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食品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影响身体健康的过程。
3.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危害
危害物
质
所致疾病危害的主要因素
黄曲
霉毒
素
肝损害,致癌(肝癌、胃癌、肾癌、直
肠癌等)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
致癌物质
农药
急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
用,可损害内分泌、免疫、生殖系统功
能
例如有机磷农药有神经毒性,还
可造成肝脏、血液系统损害兽药急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激素反应,细菌耐药性增加,过
敏反应
黄曲霉
毒素
肝损害,致癌(肝癌、胃癌、肾癌、直
肠癌等)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
致癌物质
农药
急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
用,可损害内分泌、免疫、生殖系统功
能
例如有机磷农药有神经毒性,还
可造成肝脏、血液系统损害兽药急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激素反应,细菌耐药性增加,过
敏反应
有毒
重金
属
铅中毒——智力发育障碍、肠绞痛等
汞、镉中毒——水俣病、痛痛病
重金属(铅、汞、镉、砷、铬
等)废水灌溉农田
汞中毒——累及神经系统
镉中毒——累及肾脏、骨骼和生
殖系统
亚硝胺
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结直肠
癌、肝癌)
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腌制食品中
含量高
多环芳
烃
上皮癌(皮肤癌、肺癌、胃癌、消化道
癌)
苯并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
4.食品添加剂
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使用原则(4方面)
(1)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3)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①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②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③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4)带入原则: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
①根据GB 2760—2011,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②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③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
④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二、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和发病的特点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分类:一般按病原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3)发病的特点:
①季节性;②暴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2.细菌性食物中毒(热点考点)
流行病
学特点
发病季节性明显,以5~10月较多
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但李斯特氏菌、小肠
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长、
病情重、恢复慢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
定比例
临床表
现
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种,一般有不同程度胃肠道症状预防与
急救措
施
加强监督+规范化管理+良好卫生习惯+工作人员办健康证+及时抢救
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
毒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
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
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
5.有毒动植物中毒
6.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常见的有赤霉病麦中毒、霉玉米中毒、霉甘蔗中毒等。
7.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1)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包括:
①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②危害因素调查;
③实验室检验。
(2)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
1)对患者采取紧急处理,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①停止食用中毒食品;②采取患者标本,以备送检;
③对患者急救治疗,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清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2)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①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②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③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
例题
下列食物未煮熟时易导致食物中毒的是
A.赤豆
B.豌豆
C.荷兰豆
D.绿豆
E.四季豆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