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37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
【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
【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
【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
【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
【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
【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
”【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2017年浙江卷⾼考⽂⾔⽂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2017年浙江卷⾼考⽂⾔⽂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教师讲评、学⽣⾃学版】阅读下⾯的⽂⾔⽂,完成14~18题。
(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谦词,我。
梁启超《谭嗣同传》:“苟不欲救,请⾄颐和园⾸仆⽽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如果不打算救皇上,就请您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您就可以得到⼤富⼤贵了)与⾜下(敬词,您。
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下,⾜下欲救则救之。
”——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齿(因幼马每年⽣⼀齿,故以齿计算⽜马的岁数,也指⼈的年龄。
成语“马齿徒增”:谦称⾃⼰虚度年华,没有成就)同⽽道不同,⾜下性俊达(性情俊逸通达)坚明(性格坚定),⼼正⽽⽓和,饰以温慎(⽤温顺、缜密修饰⾃⼰),故处世显明⽆罪悔(指罪过。
“罪”与“悔”意思相近,属同义复词。
宋·王安⽯《⼤理寺丞张服改太⼦中舍制》:“夫吏者三岁能率职厉⾏⽽⽆罪悔,是亦宜有赏。
”——官吏三年时间内能够尽职尽责、砥砺操⾏且⽆罪过,这也是应该得到奖赏的)。
(仆)在京城间,家事⼈事,终⽇促束(忙碌),不得⽇出所怀以⾃晓,⾃然不敢以辈流(流辈,同辈)间期(盼望,希望。
《吕⽒春秋·察今》:“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mòyé,良马期乎千⾥,不期乎骥骜jìào。
”——好剑只期求它能斩断东西,不期求它有“镆铘”的美名;好马只期求能⾏千⾥,不期求它有“骥骜”的美名)⾜下也。
去岁乞假,⾃江、汉间归京,乃知⾜下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官为出官。
⽩居易《琵琶⾏(并序)》:“予出官⼆年,恬然⾃安。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安,⾃得其乐)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从前,以前。
者:⾳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与“向者”同义的词语还有“昔者”“曩者”“往者”)仆之期⾜下之⼼,果为不缪(通“谬”,错误),私⾃喜贺,⾜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期待仰慕),⼆者所以为喜且⾃贺也,幸甚,幸甚。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文言文详解(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0【答案】.D【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正确标点为: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1.【答案】C(“职位很高”无据)11.【解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学&科网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详注详解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Ⅲ】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説:“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閲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説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説:“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爲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説:“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爲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及示例分析历年高考题,我们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都是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上,而翻译又是难点,这一硬骨头不可不重视;并且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所以要想答好文言文试题,课本古文一定要常翻常看。
文言文阅读是历年高三党的重灾区,文言文试题拿满分那才是真本事!翻译4雷区攻难点,避雷区雷区一:不明句意《考试说明》上对于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见其关键是“先理解,后翻译”。
即先根据上下文的情境去理解需要翻译的句子的大致意思,弄清楚陈述的对象与相关事件,不要张冠李戴或望文生义。
有些考生,不根据上下文去了解句子的意思就贸然翻译,导致出错;有些考生,把不明白的词语一律当作人名或官职名予以穿凿附会,结果弄巧成拙。
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7题第(2)小题:“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有考生译为“又说珪刚直忠诚老实,应当起用。
吏部就请如雍向皇上进言,没有同意”。
这里,不仅关键词语“谠”“报”没有译准,而且将“珪刚直”“如雍”当作人名来理解,实属断章取义和望文生义。
其实,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是理解句意,该句选自选文末尾,大意是说:御史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
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这里需要弄清楚各分句的主语“谁”(御史卢雍、吏部、皇上)和谓语“怎样”(认为傅珪正直敢言、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雷区二:不懂通假2016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