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亲情,学会感恩”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重要性2. 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付出3. 感恩父母的方式4.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5. 亲情案例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亲情、父母付出、感恩等方面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法:分享亲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与父母互动,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感受,增进感情。
4. 情感表达法:培养学生用语言、行动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亲情案例材料2. 投影仪、音响设备3. 纸张、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如《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解亲情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
3. 分享亲情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各小组讨论的成果,鼓励其他同学学习。
6.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交流。
7. 情感表达环节:鼓励学生现场用语言、行动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恩的情感。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课后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对父母的态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亲情日记”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持续一周。
2. 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学生与父母一起参加,增进彼此的感情。
3.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亲情的伟大。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拥抱亲情——感恩父母2. 年级:小学四年级3. 课时:1课时(40分钟)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b.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c.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回报父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感恩之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回报父母。
三、教学方法1. 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景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学会表达爱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亲情案例、讨论题目、情景剧剧本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 案例分析(10分钟)a. 教师呈现亲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3. 情景剧表演(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表演一个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情景剧。
b. 全体学生讨论,分享观看情景剧后的感受。
4. 讨论交流(10分钟)a. 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回报父母的爱。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示要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2.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观点和感悟。
3. 家庭作业:检查学生的感谢信,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感恩之心。
小学《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对我们的关爱。
2. 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父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体会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2. 感恩的重要性:讲解感恩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回报父母:培养学生回报父母的心愿,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4. 亲子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
2. 学习父母的爱:让学生分享父母关爱自己的实例,感受父母的付出。
3. 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4. 讨论如何回报父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5. 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
6. 总结: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意义以及亲子沟通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引发学生的思考。
3.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回报父母、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来评价。
2. 学生感恩意识的提高: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和回报。
3. 亲子关系的改善:了解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情况,观察亲子关系的改善。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父母爱的故事、案例以及相关视频资料。
2. 准备亲子沟通的游戏或活动。
3. 准备感恩父母的心愿卡、亲子关系改善计划等材料。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案例、视频等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引发学生思考。
2. 亲子沟通游戏、活动:用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感情,提高亲子沟通能力。
3. 感恩父母的心愿卡、亲子关系改善计划:用于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制定回报父母的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感受亲情学会感恩教案在小学综合实践中,亲情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主题。
亲情是我们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最为亲密和深厚的情感联系,而感恩则是我们对亲人、朋友和社会大众付出的感激之情。
通过学会感恩,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感激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物。
因此,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感受亲情学会感恩教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目标:1. 了解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心和爱。
2. 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并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亲子互动与互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以亲情为主题的故事分享。
2. 学生反思亲情的重要性及表达感恩的方式。
3.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促进亲子互动。
教学过程:第一节:故事分享1. 教师选择与亲情相关的故事,如《孝顺的小葵花》等,通过阅读或口述方式与学生分享。
2. 启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亲情,引导他们谈论亲人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感恩反思1. 以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呈现一些常见的亲人关系,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
2. 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这些亲人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激的。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激亲人的经历,并让他们学会用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感恩的心情。
第三节: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1. 设计一些小组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2.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与亲人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第四节:亲子互动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如亲子手工制作、亲子读书会等,促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教师组织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并引导学生们对家长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故事分享和讨论环节中是否积极参与,并能够表达对亲人的关心和爱。
2. 评估学生在反思感恩环节中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努力。
1.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故事、观看视频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3.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的故事和感受。
3.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爱和付出。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准备与亲情、父母主题相关的视频、图片、故事材料等。
4.2 准备纸张、笔等书写工具,以便学生记录感受和想法。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如《常回家看看》,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回忆和感悟。
5.2 讲述故事:讲述一个关于父母为孩子付出的感人故事,如《卧冰求鲤》。
5.3 观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电影片段,如《天下无贼》。
5.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和感受。
5.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父母和孩子两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爱和付出。
5.6 感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
5.7 亲情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一个亲情行动计划,如给父母写一封信、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设计一场“亲情分享会”,邀请学生带上自己和父母的故事,通过演讲、图片、文字等形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
6.2 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项为父母做的小事,如为父母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等,体验关爱父母的快乐。
6.3 举办“亲情手写信”活动,鼓励学生亲手写下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将信件封存,待到适当的时候送给父母。
第七章:亲子沟通技巧7.1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学会感恩拥抱亲情》教学设计于都二中丁琼一、教学目标:1、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养育之恩,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抱有感激之情。
2、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让学生初步掌握感恩的方法和途径,做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3、借助多种方法进行情感渲染,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知道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
2、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一种美德。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感恩的方法,并能做到感激于心,感恩于行。
四、课前准备:事先收集、扫描学生的儿时照片,做成课件;学生准备:收集儿时照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样的人。
他一直陪在我们身边,支持、鼓励我们;他对我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成人。
同学们,他是谁呢?学生集体回答:父母没错,它就是我们的父母。
也许,学习繁忙,你,没有办法时时刻刻记挂着他们。
那么,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怀想父母之爱,感恩父母之情。
二、进入授课1.活动环节一:感恩父母之爱的感悟①播放公益广告《FAMILY》,学生谈感受②展示图片,学生猜一猜。
让学生对比父母的变化,感受父母的辛苦。
③播放视频(父母工作的照片以及与孩子的合照),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付出。
太多的理所应当让人觉得平常。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活动环节二:感恩父母之爱的冲突①现场采访之实话实说: 1.和父母无话不谈的孩子。
2.经常一回家后就关紧房门,与父母很少沟通的孩子。
3.与父母相处容易发生冲突的孩子。
总结:与父母融洽程度不容乐观,让人担忧②辨析行为:A.为什么你总是让我操心,难道你不能听话一点吗?B.看看你的房间,脏的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C.你看你,整天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啊?D.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来床呢?你总是这样,不懂得如何安排时间。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可贵,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关爱。
3. 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4. 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5.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3.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亲情的含义、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感恩的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引发学生共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分享亲子关系维护的经验。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情景,提高沟通能力。
5. 情感表达法: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短片,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导入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亲情的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事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付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情景,提高沟通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感共鸣:通过展示父母关爱孩子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2. 引导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哪些爱,自己是否感恩。
3. 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与父母沟通的心得,互相学习。
4. 亲子活动:布置亲子任务,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完成,增进亲子关系。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重要性2. 感恩父母的意义3. 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表现4. 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尊敬父母、热爱家庭。
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亲情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意义、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表现以及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亲子关系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敬父母、热爱家庭,以及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2. 副心理健康三年级3. 板书内容:亲情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意义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表现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实例。
2. 想象一个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运用所学沟通技巧,编写一段对话。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亲情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提高?2.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尊敬父母、热爱家庭?3. 学生沟通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尊敬父母、热爱家庭,并提高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亲情与友情”中的第2课时“拥抱亲情”,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学会感恩,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培养孝敬父母的意识。
2.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增进亲子关系。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关爱家庭、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学会感恩。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并付诸实践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故事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亲情照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亲情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引入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教材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体会家庭的温暖。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孝敬父母,如关心父母健康、帮助父母做家务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情,讨论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制定行动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大拥抱亲情2. 副孝敬父母,感恩亲情3. 主要内容:a. 父母的辛劳与付出b. 学会感恩,孝敬父母c. 亲情照片,家庭温暖d. 日常生活小事,孝敬父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父母”为主题,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实践孝敬父母,将感恩行动落到实处。
同时,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小学《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2.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回报家庭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实例讲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3. 感恩行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
4. 家庭和谐: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讲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的爱和付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4.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回报家庭的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执行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父母的爱:讲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3. 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4. 感恩行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的意识。
5. 家庭和谐: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亲情的认识程度。
3. 学生感恩父母的行动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和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亲情视频:选取一部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父母的爱。
2. 分享感人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感恩父母、回报家庭的感人故事。
“拥抱亲情,学会感恩”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现在的孩子,普遍生活条件都不错,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给的爱多了,反而使很多孩子缺乏了爱的能力,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对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学生不但不能体会,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而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
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拥抱亲情,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关爱,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爱,学会感恩。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学会对父母感恩。
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唤醒学们心中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难点:激发学生感谢、关注父母的情感,学会对他们感恩。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卡片、调查问卷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看《天亮了》真实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一辆满载了35名乘客的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
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爱!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
(配歌曲《天亮了》)
2、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全部的,是永远的,是不计回报的,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
问学生:看了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小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与母爱。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二)、感受父母的爱
1、问卷调查
山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拥抱亲情,学会感恩”》
调查问卷
班
级学生姓
名
2、投影展示小组完成的调查问卷。
3、教师小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才发现对爸爸妈妈的了解真是太少了,有大多数的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的生日,而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生日却相当清楚。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要多于我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爱,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了解才会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多。
同学们你们说,我说的对吗?请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
(三)、体验父母情
当我们刚刚睁开双眼,看到的是父母的笑脸;当我们刚刚学走路时,听到的是父母鼓励的声音;当我们生病时,父母深夜抱我们去医院的情景。
我们在父母的关爱下一天天成长,父母已把点点滴滴的血泪之爱融入了我们的每一寸肌肤,而这些,或许我们并未曾用心留意过,那么,请同学们用90秒静静回想,父母对我们关爱。
(1)父母一天中给我们做了些什么?
(2)请以爸爸、妈妈的_________(头发、手、皱纹)为题,描述自己的父母。
[通过观察,感受父母的辛苦,利用谈话,加深对亲情的认识]
(四)、心灵表白
是呀,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从不求回报。
其实有时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让他们得到安慰,老师知道你们很懂事,比如送他们一句温馨的祝福;给他们讲一个开心的故事;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帮他们做做家务:扫扫地、叠叠被、洗洗碗。
我们要用行动来回报他们那无私的爱。
那么你们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声)
(五)、感恩行动
1、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
2、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准备好的彩色心形卡纸上,写完后交流分享。
然后放学后将卡片送给父母,把你最想说的话说给父母听,并给他们一个拥抱。
(六)、总结
大自然中的小草感恩漫漫春晖,羊有跪拜之恩,鸦有反哺之意,爱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也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父母长辈之爱,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使每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回忆!让我们以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也许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的事情,但我们却收获了无限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发出感恩倡议,我相信,在父母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爱。
课后反思:
我想利用这次实践课,把感恩父母落实到实处,所以课上我设计的活动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和一次又一次的感悟中不断发展深化的,使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只有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激荡,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学生深切感受到了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图回报、无私的,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主动为父母、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父母的感谢与感激,从而达到了本课的预期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