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
92例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对剖宫产分娩巨大儿的必要性目的:探討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并探讨采用干预措施对剖宫产分娩巨大儿的必要性。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并于手术室行剖宫产的孕妇394例,回顾性的收集其既往资料。
根据胎儿出生体重将孕妇分为巨大儿组92例及正常组302例,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孕前体型越重,孕期体重总增长越多,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风险。
同时,孕36周胎儿的双顶径及腹围越大,发生巨大儿的风险也越高,当双顶径达到9.4 cm时,该风险值为2.284,当腹围达到34.0 cm时,该风险值为4.338。
结论:应当将整个孕期体重控制在18 kg以内,尤其是针对孕前体型超重的孕妇,更应当控制其体重的增长。
规范的饮食指导,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的发生率。
当36周胎儿的双顶径、腹围分别超过9.4 cm及34.0 cm时,应当及早控制饮食,以减少巨大儿发生的风险。
巨大儿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得到规范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巨大儿;相关因素;干预措施;剖宫产【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about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macrosomia so as to do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macrosomia and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ventions for those macrosomia during caesarean operation.Method:From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6,394 pregnant women who accepted the caesarean operation in the operation room were collected,the pregnant women’s inform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ing.By the bodyweight of the infant,th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the macrosomia group of 92 cases and the normal group of 302 cas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 macrosomia.Result:The occurrence of the macrosomia may correlate to the larger BMI before pregnancy and the bodyweight gain during the whole pregnancy.Meanwhile,with the higher level of the bipariteal diameter and the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of the fetal in the 36th week,the higher occurrence rate of the macrosomia will exist,when the bipariteal diameter up to 9.4 cm,the OR value was 2.284,when the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up to 34.0 cm,the OR value was 4.338.Conclusion:We should help the pregnant women to control their bodyweight gain lower than 18 kg during the whole pregnancy,especially for those pregnant women whose BMI was over 24.0 kg/m2 before the pregnancy.The nutritional therapy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macrosomia for those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regnant women.If the bipariteal diameter of the fetal up to 9.4 cm or the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up to 34.0 cm,the pregnant women should control their die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the macrosomia.For those macrosomia,we apt to do the caesarean operation on the pregnant women.Of course,if we operated som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orrectly,w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untoward effects.【Key words】Macrosomia;Risk factor;Intervention measures;Caesarean oper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Xiamen,Xiamen 361001,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5.013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 g的新生儿称为巨大儿。
高危儿高危因素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对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各种内外因素均称之为高危因素。
从胎儿期到婴儿期影响儿童发育的高危因素很多,我们主要选择影响突出、危害显著、便于识别和能够干预的高危因素重点管理,这样能够抓住影响儿童发育的主要矛盾,便于管理的组织实施和高危因素筛查、干预措施的具体落实。
(-)胎儿期高危因素1.母亲孕期感染孕期尤其是孕早期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最常见是TORCH系列感染(弓查形体病、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估肝炎病毒等)这种感染对孕妇影响相对较轻,对胎管儿危害较大,轻者可造成胎儿器官发育障碍和畸形理如大脑损伤、眼部畸形、听力障碍等,严重的可导致流产、死胎或死产。
2.接触或使用有害物质妊娠期频繁或较长时间、较大剂量地接触使用各种有害、有毒物质,如各种放射线、重金属、致畸物质、药物、毒品等,均可对胎儿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发育障碍、器官功能异常、畸形、流产或死胎等。
3.多胎妊娠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胎儿妊娠称为多胎妊娠。
自然妊娠中多胎发生率为12%左右,但只有14%存活到足月。
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近年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多胎妊娠时宫内环境复杂多变,孕妇各个系统的负担均加重,高危因素增多,早产、生长受限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出现的较早、较重。
4.羊水异常(过少、过多)妊娠期羊水超过200m者为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本身就提示有胎儿畸形等不良因素的存在,羊水过多容易引起胎膜早破、脐带脱垂、胎儿窘迫、早产,病死率和不良预后增加。
羊水过少可发生在妊娠各期,以晚期最为常见;妊娠晚期羊水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提示胎儿存在畸形、生长受限胎盘功能不良,羊水过少使其对胎儿的保护作用下降,容易导致宫内缺氧。
羊水过少发生越早,围产儿的预后越差。
当羊水量少于50ml时,围产儿的死亡率高达88%。
5.脐带问题脐带作为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纽带,发挥着输送营养、气体交换和排出代谢产物的功能。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各种生命危险的婴儿,其生理、心理、营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风险。
为了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一、早期评估与筛查对于高危儿,首先要进行早期评估与筛查,以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程度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评估包括婴儿的出生史、家族史、产程情况等,筛查则包括婴儿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听力筛查等。
通过早期评估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危儿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的高危儿,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诊断、发育情况、营养需求等,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护理计划应包括婴儿的喂养、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确保高危儿得到全面的照顾和支持。
三、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高危儿的营养需求较高,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
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疾病特点,制定适宜的喂养方案。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喂养,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消化功能不良的婴儿,可采用管饲或其他途径进行喂养。
四、密切监测与观察高危儿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监测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包括皮肤颜色、呼吸状况、喂养情况等方面的观察。
通过密切监测与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儿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五、良好的环境管理高危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一个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
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噪音和刺激性气味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注意婴儿床的选择和使用,保持床铺的清洁和舒适。
六、心理支持与亲子关系建立高危儿的父母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还需要帮助高危儿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强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巨大儿成年后肥胖和糖代谢紊乱的风险性研究作者:吕晓莹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出生体重儿成年后发生肥胖和糖代谢紊乱的风险,为控制成年人肥胖和预防糖尿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志愿者182例,根据其出生时体重情况分为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和巨大儿组,分析两组志愿者成年后肥胖和糖代谢紊乱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出生巨大儿组成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较正常出生体重儿明显增高,虽然血糖代谢紊乱情况两组比较目前无明显差异,但出生巨大儿组成年后空腹血糖过高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提示: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高出生体重儿的偏爱,可能会增加成年后肥胖的风险,孕期适当控制体重,增强运动,减少巨大儿的出生率,有助于预防成年后肥胖的发病率,并可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巨大儿;成年;肥胖;糖代谢紊乱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孕妇营养过剩已成为造成巨大儿出生的重要因素[1],巨大儿的发生会导致分娩方式的改变[2],剖宫产率也随之相应上升,这对母儿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巨大儿已经逐步开始被人们关注。
但巨大儿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婴幼儿时期,而关于其远期生长发育的研究报道甚为少见。
不同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是否会导致成年后肥胖和糖代谢紊乱,国内外目前研究仍存在争议。
为了探讨巨大儿成年后肥胖和糖代谢紊乱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成年人肥胖和糖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基础,笔者对出生巨大儿成年后肥胖和糖代谢紊乱的发生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入选标准: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志愿者;年龄22-40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出生体重明确。
(2)排除标准:年龄≤21岁或>40岁;对出生体重不详的;出生体重为低出生体重儿(小于2500g);出生时多胎妊娠;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出生的。
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儿童肥胖不仅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成年期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了解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以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肥胖的主要发病机制,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机制1. 高能量摄入与低能量消耗:现代生活方式中高脂高糖食物和高盐食物广泛存在,而缺乏体力锻炼成为常态。
高能量摄入与低能量消耗形成了不平衡状态,导致能量积累并最终引发肥胖。
2. 遗传因素:遗传是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族史中有肥胖者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肥胖。
研究表明,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能量代谢、食欲控制和脂肪存储等关键生理过程,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3.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对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不正常的进食行为或抑制体力活动,最终引起能量平衡紊乱。
二、预防与干预1. 提倡均衡饮食: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限制高糖饮料和高盐零食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增加体力活动:每天进行适度强度的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并鼓励孩子参与课余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3. 家庭环境改变:家长应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避免将高热量零食和饮料放在家中。
规定固定的用餐时间和饮食规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4.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儿童和家长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与重视。
学校可以组织营养教育课程,并向家长提供相关资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儿童肥胖问题及相关干预措施。
5. 医疗干预: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应予以早期干预,包括营养指导、行为干预、心理支持等。
医生可以与患者及其家人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监测并评估进展情况。
结论:儿童肥胖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影响的问题。
高危儿管理标准和措施咱先来说说啥叫高危儿。
您就想想,一个小宝宝刚来到这世界,就像一艘小船启航,可有的小船面临的可不是风平浪静,而是狂风巨浪,这些小船就是高危儿。
那啥样的宝宝算高危儿呢?比如说早产的宝贝,就像果子还没熟透就被摘下来了,能不危险吗?还有出生体重特别低的宝宝,那小小的身子得多脆弱呀!再有就是妈妈在孕期有严重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宝宝在肚子里就没得到好的滋养,能不令人担心吗?那对于这些高危儿,咱们得有一套管理标准和措施呀!这就好比给这些脆弱的小船装上坚固的防护栏,给它们指引正确的航向。
先说这管理标准吧。
医生得像个精明的侦探,对宝宝进行全面又细致的评估。
从宝宝的身体发育,到神经功能,一个都不能放过。
这就好比给房子做全面检查,哪里有裂缝,哪里有隐患,都得一清二楚。
而且还得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危险等级。
您说这是不是得精细着呢?再讲讲措施。
那可是多方面的!营养得跟上吧,这就像是给小树施肥,让宝宝有足够的能量去成长。
定期的体检那更是必不可少,就像定期给车子做保养,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还有康复训练,这就像是教宝宝学走路,一步一步来,让他们能尽快赶上正常孩子的步伐。
家庭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啊!爸爸妈妈得像温暖的阳光,时刻陪伴着宝宝。
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耐心,让宝宝在爱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您想想,要是宝宝在一个充满紧张和焦虑的环境里,能长得好吗?医生和家长得密切配合,这就像两人划船,劲儿得往一处使。
医生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家长认真执行,共同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高危儿的管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用心呵护,让这些脆弱的小生命也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妇幼保健·河北省巨大儿现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田美玲 范松丽 靳颖 唐增军 李思思 王莉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青年科技课题(20190294)作者单位:05005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田美玲,靳颖,唐增军,李思思,王莉);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范松丽)通讯作者:王莉(wangli719@126 com)【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巨大儿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河北省单胎活产巨大儿的发生现况及其危险因素。
数据来源于河北省孕妇监测信息系统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记录的住院分娩信息,以住院分娩的单胎活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录入信息包括孕产妇基本情况、本次分娩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最后纳入28周及以上住院分娩出生的单胎活产数255969例,其中巨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病例23102例。
结果巨大儿的总发生率为9 0%,2013、2014、2015、2016和2017年发生率分别是9 4%、8 9%、8 9%、8 8%、9 2%,各年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巨大儿发生率呈现乡镇高于城市、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35岁以上高龄产妇高于其他年龄组、低教育程度产妇高于高等教育、男性新生儿高于女性新生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婴(OR=1 66,95%CI=1 61~1 71)、孕次(OR=1 16,95%CI=1 11~1 21)、产次(OR=1 06,95%CI=1 01~1 11)、妊娠合并糖尿病(OR=1 82,95%CI=1 71~1 93)、孕周>41周(与37≤~≤41周比较,OR=1 21,95%CI=1 16~1 27)、年龄≥35岁(与20≤年龄<35岁比较,OR=1 22,95%CI=1 17~1 28)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河北省巨大儿的发生风险过高,应进行适龄孕育,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应早期筛查、早期干预,规范化管理,增加孕期营养门诊的推广,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2016 年8月B 第3卷/第9期Aug.B 2016 V
ol.3 No.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93
试述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马晓莉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目的 探究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高危风险及其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进而降低该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方法 本研究主要收集整理了我院2015年1月到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资料,其中出现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问题的产妇12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而另外随机选取125例非糖尿病正常体重新生儿的产妇作为对照组,针对这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对比内容主要有新生儿性别、产妇年龄、身高、孕次、孕前体重增加状况、产前体重状况以及产前体质指数、孕前体质指数、分娩孕周等,了解这些指标是否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产生影响,并且分析哪些因素可控。
结果 本研究表明,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影响因素中,新生儿的性别、孕妇的生产孕周、孕前BMI 、孕23周增加体重、孕次等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结合本研究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孕妇产前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宣传教育,促使孕妇能够在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以及孕前BMI 方面进行恰当控制,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现,确保分娩的安全性。
【关键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9.0093.02在当前医院产科临床中发现,巨大儿的出现几率越来越高,基于这种巨大儿的产生来说,其一般是指体重超过4000g 的新生儿,这些新生儿的出现一部分是由于糖尿病因素造成的,另外还会在非糖尿病产妇中出现,基于糖尿病产妇进行筛查和控制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预防效果,但是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来说,其控制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对于各个高危因素的分析来说,当前依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1-3],因此,针对这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并且分析这些高危因素中的可控成分,基于这些可控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处理也就能够有效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的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收集整理了我院2015年1月到12月进行定期产检,并且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对照组年龄平均值为(30.15±3.72),身高平均值为(162.47±4.92)cm ,孕期体重增加为(15.33±4.26)kg ,孕前BMI 为(21.74±3.38),孕次为(1.60±0.85)次,孕23周体重增加为(5.99±2.19)kg ,孕期BMI 变化为(5.81±1.61),生产孕周为(39.21±0.92)周,其中男62例,女63例;观察组年龄平均值为(30.65±3.69),身高平均值为(164.47±5.62)c m ,孕期体重增加为(16.13±3.96)kg ,孕前BMI 为(24.74±4.18),孕次为(1.80±0.95)次,孕23周体重增加为(6.52±2.54)kg ,孕期BMI 变化为(5.99±1.52),生产孕周为(40.21±1.01)周,其中男78例,女47例。
1.2 研究方法
具体的分析内容和目标有内容主要有新生儿性别、产妇年龄、身高、孕次、孕前体重增加状况、产前体重状况以及产前BMI 、孕前BMI 、分娩孕周等,然后分析这些因素中哪些可以被控制,哪些不能被调控,进而为后续非糖尿
病性巨大儿的优化控制打好基础。
2 结 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影响因素中,新生儿的性别、孕妇的生产孕周、孕前BMI 、孕23周增加体重、孕次等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从可控性方面来看,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以及孕前BMI 等因素是今后相关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因素。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这一点对于妊娠以及分娩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一般产妇在怀孕周期内均会得到较为理想的照顾,并且很少进行相关运动,如此也就必然会造成孕妇出现过多的热量摄入,并且在此基础上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问题,给新生儿提供的营养也越来越多,进而也就提升了新生儿超重的概率,这也就是巨大儿问题的具体表现,并且也是除了糖尿病之外出现的一种重要机制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4-5]。
3.1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理论分析中可以发现,这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问题产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新生儿的性别可能会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现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高危因素,观察组中男性新生儿明显高于女性新生儿,而在对照组中则几乎不存在任何差异,这也就表明新生儿的性别是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的影响机制可能是男性新生儿的睾丸激素造成一些相对于母体抗原的对抗现象出现,进而造成胎儿体内的分泌代谢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胰岛素等重激素来说,如果其出现了明显偏差失衡现象的话,就会很容易造成巨大儿问题的出现;
其次,孕前BMI 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因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6
年8月B 第3卷/第9期Aug.B 2016 V ol.3 No.9
94
为孕妇怀孕周期内的胎儿营养主要就是从母体中获取,因此,母体的体质和具体营养状况也就决定着胎儿的相应表现,从这一方面来看,孕前产妇的BMI也就会对于巨大儿的产生形成一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促进要素,这一点在国外很多实验研究中都得到了较好的证实,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分娩周期对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出现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研究表明孕期的增加会造成胎儿的体重随之明显增加,进而也就容易出现巨大儿,这一点在39周以及40周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并且随着产妇体重的增加,该方面的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需要结合孕妇的体重状况进行相对应的控制;
最后,对于孕产次来说,其和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孕妇孕产次的增加和新生儿的体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尤其是对于产次来说,更是极为明显的高危因素。
3.2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控制措施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造成非糖尿病性巨大儿高危因素来说,要想降低后续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几率,应该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可控因素进行相应的调节,在孕妇产前或者是孕前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指导,促使其能够明确这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并且学会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控制[6],比如对于分娩孕周、孕期体重增加以及孕前BMI等因素就是需要产妇高度关注的一些要点内容,能够有效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赵倩,王鹂麟,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
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06:425-431. [2] 苏艳霞.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
究,2007,01:17-19.
[3] 黄巧珍,龚小斌,张务洁.巨大儿高危因素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工程,2010,05:72-73.
[4] 宋娟.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产前预测[J].中国现代医药杂
志,2013,07:68-70.
[5] 范岩峰,黄秋云,蔡李倩,等.分娩巨大儿影响因素和妊娠期糖尿
病营养治疗效果的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19:3246-3250.
[6] 韦建巍.非糖尿病性巨大儿65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
报,2009,03:440-441.
热生理盐水实现间接止血,效果非常满意。
既能防止输卵管管壁碳化而失去功能,大大减轻了对输卵管管壁组织损伤,又有利于术后输卵管功能的恢复,提高通畅性。
3.4 最后缝合修补输卵管,恢复了输卵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妇女生育功能的保留、恢复。
3.5 保留输卵管功能,再造生育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课题设计的初衷。
保留输卵管的功能是手术的难点,我们采用该项手术方法研究旨在保留了输卵管功能,保留妇女的生育能力。
我院采用改良的微创技术,研究、探索应用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时修复、再造输卵管功能:从前期我院采用该方法的效果来看,该项目切实可行,本项研究工作对实行晚婚晚育,尤其是晚育患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9:1314.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
[3] Lundorff P.Fertility outcome after concerv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 evaluated in a randoming trial[J].Fertil steril.1992,57:998-1002.
[4] 郭小玲.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治疗方式探讨[J].当代医
学,2010,(21):48-49.
[5] 华克勤,金福明,李斌.电视腹腔镜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J].中
华妇产科杂志,2014,6(10):102-107.
[6] Semm K.Pelviscopy-operative guidelines.Germany:Wisap
Company.2012:3.
[7] 吕卫超,郑红枫,许琴仙.出血性宫外孕腹腔镜手术120例临床分
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2(9):62.
(上接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