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困难的院前判断和治疗方向
- 格式:docx
- 大小:31.61 KB
- 文档页数:17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来制定,以确保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治疗措施:
氧疗
氧疗是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首要措施之一。
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呼吸困难和呼吸肌疲劳。
常用的氧疗方式包括面罩氧疗、鼻导管氧疗和高流量氧疗等。
激素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激素治疗也是必要的。
激素可以减少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水肿和肺泡炎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然而,激素治疗需谨慎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可以辅助或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和维持气体交换正常。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进行治疗。
支持性治疗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支持性治疗,如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病情变化等。
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并发病,确保患者身体其他方面的功能正常。
导管置入
对于一些需要持续监测和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导管置入,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
导管的置入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并注意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措施外,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一、引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所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活动。
院前急救的快速、准确、有效的实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列举了常见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以供参考。
二、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1. 心跳呼吸骤停(1)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情况。
(2)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4)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
2. 呼吸困难(1)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判断呼吸困难的原因。
(2)若为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若为哮喘发作,给予支气管扩张剂。
(3)若为呼吸道异物,立即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4)若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3. 创伤出血(1)迅速评估患者伤情,判断出血原因。
(2)对出血伤口进行临时性止血,如使用止血带、指压法等。
(3)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相应的伤口处理,如包扎、缝合等。
(4)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必要的骨折固定和搬运。
4. 烧伤(1)迅速评估烧伤程度,给予适当降温处理。
(2)对烧伤伤口进行清洗,避免感染。
(3)给予抗感染药物和止痛药物。
(4)根据烧伤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5. 中暑(1)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2)给予患者适量饮水,补充电解质。
(3)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4)对重症中暑患者,进行降温处理。
三、总结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急救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急救知识普及,共同提高急救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院前急救的内容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的紧急救治措施。
它的目的是在病人的病情恶化之前,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以下将详细介绍院前急救的内容。
一、判断意识和呼吸在院前急救中,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
可以通过喊叫患者的名字、轻拍患者的肩膀等方式来唤醒患者。
如果患者无意识,需要迅速检查其呼吸情况。
可以将耳朵放在患者的口鼻部位,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音。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要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施行胸外按压。
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下缘的中央部位,用力均匀地向下按压,每分钟约100-120次。
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将嘴紧密贴合患者的嘴巴,用力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钟。
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心肺复苏术应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场。
三、止血处理在院前急救中,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止血。
可以用纱布、毛巾等物品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以减少出血量。
如果压迫不止血,可以尝试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止血带应绑在远离心脏的位置,用力适中,以阻断血液流动。
四、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在院前急救中,如果患者出现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可以用软垫垫起患者受伤的部位,然后固定好,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骨折或关节脱位,应尽量避免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
五、处理烧伤和烫伤在院前急救中,如果患者出现烧伤或烫伤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可以用清水冲洗烧伤或烫伤部位,以减少热量和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伤害。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以保护伤口免受细菌感染。
六、处理中毒事件在院前急救中,如果患者中毒,应立即采取措施。
首先要阻止患者继续接触毒物,并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然后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告知相关信息,以便医护人员提供进一步的救治措施。
七、处理窒息事件在院前急救中,如果患者窒息,应立即进行处理。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70急性重症呼吸困难的现场判断和临床对策备注:红色选项为正确选项急性呼吸困难院前诊治概论1、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院前急救基本对策“五个尽快”不包括()A、尽快对呼吸困难的性质和原发疾病进行甄别B、尽快对患者实施危险分层评估C、尽快发现和确认危及患者生命的原因D、尽快给病人实施高压氧疗E、尽快对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稳定他们的生命体征2、()亦称气急或气短,它指患者主观上的一种“感到呼吸吃力”的痛苦感觉A、哮喘B、呼吸困难C、哮鸣D、胸闷憋气E、发绀3、呼吸困难的客观表现有()A、吸气不足B、呼吸节律改变C、呼吸费力D、胸部憋闷E、焦虑4、呼吸困难程度1°临床表现为()A、与同龄健康人相同8、平地步行如常,但不能上下坡(或楼梯)C、不能长距离步行,大多在1、6公里以内D、中间不休息就不能走完46米E、说话,穿或脱衣都感到呼吸困难,不能行走5、急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病因不包括()A、急性物理影响B、上气道狭窄C、支气管疾病D、肺部疾病E、胸膜腔疾病6、急性呼吸困难院前判断的要点不包括()A、病因病史B、发病机制C、发病概率D、表现特征E、发病诱因7、低血氧饱和度()可强烈提示急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A、W50%B、W60%C、W70%D、W80%E、W90%8、绝大多数情况下,呼吸困难是机体()的呼救信号A、微循环障碍B、供氧障碍C、代谢障碍口、休克E、酸碱失衡9、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呼气时明显受限,表现为()A、吸气时间延长B、可出现“三凹征”C、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哮鸣音和干啰音D、可伴有高调吸气性哮鸣音E、呼吸浅快10、急性呼吸困难是指()的呼吸困难A、中毒导致B、长期咳嗽导致C、创伤所致D、突然发生或突然加重E、逐渐加重急性重症呼吸困难常见情况及体检结果1、以下不属于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特征的是()A、起病急骤B、剧烈呼吸困难,常有端坐呼吸C、咳泡沫痰,严重时咳血性泡沫痰D、面色青紫,双手掐喉(V字手型)£、双肺湿啰音2、以下不属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的是()A、患者既往多有反复发作史B、起病较急,常有咳嗽、流涕、喷嚏等前驱症状C、剧烈呛咳D、呼气性呼吸困难E、明显的哮鸣音3、以下不属于严重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的是()A、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发热B、恐惧、多汗、短暂意识不清、心悸、发热等C、低氧血症D、短阵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动脉第2音亢进等4、左心衰竭体征的判断依据不包括()人、心界缩小B、端坐呼吸,频率常大于30次/min。
最新:急诊室急性呼吸困难摘要急性呼吸困难是需要急诊评估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其重要的预测价值值得仔细评估。
呼吸困难缺乏特异性,因此鉴别诊断复杂,而且其强度和基础病理状况的严重程度之间没有紧密联系。
呼吸困难的初始评估,需要及时诊断,并确定最佳的监测策略,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将患者分配到最合适的治疗病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部超声与超声心动图联合,作为首个快速、无创的评估方法,能够准确鉴别呼吸困难患者的心脏、肺或肺外受累。
此外,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因其疗效和实用性而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可以在不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情况下,治疗需要通气支持的呼吸困难患者。
本文就急性呼吸困难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评估(包括超声诊断),以及继发于呼吸衰竭或与呼吸衰竭相关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可能需要的无创呼吸支持方式进行综述。
介绍呼吸困难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指的是与呼吸有关的各种不愉快感觉,包括气体不足感(类似延长屏气的感觉)、呼吸不畅或胸闷。
根据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呼吸困难的强度和体感可能有所不同,其感知受到患者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的影响。
急性呼吸困难是急诊(ED)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多种疾病,包括心肺、传染性和肿瘤。
到达ED时的强度可以预测是否会住院,并且与ED住院时间较长及高住院死亡率有关。
医师需要根据有限的临床信息快速做出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案。
由于准确、快速的管理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是一项临床挑战,需要复杂的决策来减少住院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呼吸困难的主要病理生理模式,以及紧急情况下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措施,重点是无创通气。
病理生理学当前的讨论将集中在ED患者呼吸困难的基本机制上,这些机制通常合并在一起,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对于呼吸困难病理生理学的更详细和系统的讨论,可以参照相关综述。
高碳酸血症/缺氧早期认为急性高碳酸血症不会直接,而只是通过呼吸活动的反射性变化引起呼吸困难。
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休克。
1.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伴有急性肺水肿的休克患者可臵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通气与吸氧。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等)。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
7.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二)胸痛。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静卧床休息。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D-二聚体、心肌酶等)。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三)腹痛。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等)。
3.建立静脉通道,对症用药。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四)呼吸困难。
1.取半卧位或坐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通气与吸氧。
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
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血气分析等)。
6.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
如对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危及生命的心脏压塞紧急减压、气道异物梗阻紧急解除。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五)气道异物。
1.尽快解除气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其他手段。
有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心肺复苏。
2.通气与吸氧。
3.监测生命体征。
4.必要时开放静脉通道,对症处理。
(六)呕血。
1.保持患者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3.通气与吸氧。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七)咯血。
1.取侧卧位,防止咯血引起误吸或窒息。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补液,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
3.通气与吸氧。
4.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5.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八)意识障碍。
1.采取正确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通气与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
4.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糖等)。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6.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
护士如何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引言急救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节,也是护士职责的重要一部分。
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因此对护士而言,掌握有效的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技巧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步骤,以帮助护士提高其处理急救情况的能力。
正文1.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在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时,护士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了解其疾病状况和需要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快速评估包括询问患者或目击者了解情况,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
2. 保证患者通畅呼吸呼吸困难是急救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护士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呼吸是否通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等。
3. 控制出血和止痛在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中,出血和疼痛是常见的症状。
护士需要迅速控制出血,如进行止血带止血、敷布进行直接压迫等。
同时,护士还需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舒适措施,以减轻其疼痛。
4. 迅速处理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院前急救中最紧急和关键的情况之一。
护士应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和步骤,及时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以维持心脏功能。
5. 进行简要的现场处理和包扎除了紧急处理外,护士还需要进行简要的现场处理和包扎。
现场处理包括将患者移至安全区域、保持患者体温等。
而包扎则是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和覆盖,以减少感染风险。
6. 报告和协助转运在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之后,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状况,并协助转运患者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护士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状况,确保其安全。
结论护士在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快速评估患者状况、保证患者通畅呼吸、控制出血和止痛、迅速处理心脏骤停、进行现场处理和包扎,以及报告和协助转运患者,护士能够有效挽救生命并提供及时的紧急援助。
因此,护士需不断学习和训练,提高其院前急救和现场处理的能力,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疗机构相关规定。
急性呼吸困难的现场判断和临床对策——分析和推理——北京急救中心:冯庚Email: tel:呼吸困难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症表现之一。
突发的呼吸困难更是提示病情将迅速进展,患者此时可能已经处在死亡边缘,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进而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是每个临床医生.特别是院前急救医生可能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
提纲1.急性重症呼吸困难的院前判断——基本思路2.急性呼吸困难相关急症的急救——基本原则3.呼吸困难相关急症的病例回顾——分析思考概述呼吸困难(Dyspnea)亦称气急或气短(short of breath),指患者主观上的一种“感到呼吸吃力”的痛苦感觉。
轻者胸闷. 气短,重者可有用力呼吸. 张口呼吸. 耸肩呼吸.端坐呼吸及喘息,并伴随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的变化,部分患者伴紫绀等缺氧表现。
急性呼吸困难是指突然发生或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
某些疾病出现的呼吸异常也是院前急救时常见的情况,因此在本讲座一并讨论。
呼吸困难程度的判定——国际上常用的Hugh-Jones分级法:分级临床表现Ⅰ°与同龄健康人相同Ⅱ°平地步行如常,但不能上下坡(或楼梯)Ⅲ°不能长距离步行,大多在1、6公里以内Ⅳ°中间不休息就不能走完46米Ⅴ°说话.穿或脱衣都感到呼吸困难,不能行走呼吸是首位生命体征患者一旦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往往说明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绝大多数情况下,呼吸困难是机体供氧障碍的呼救信号,院前急救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延缓和终止疾病的进程。
1. 尽快对呼吸困难的性质和原发疾病进行判断和甄别,尽快对患者疾病的危险性进行分层评估,尽快发现和确认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困难;2. 尽快对致命性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基本生命支持,以稳定他们的生命体征,然后尽快送患者去医院。
第一部分:判断急性呼吸困难的基本思路一. 急性呼吸困难院前判断的五大要点A. 病因病史分析内科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⒈急性肺原性呼吸困难⑴急性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喉咽部水肿.气管及上气道异物⑵支气管疾病:支气管哮喘.花粉症⑶肺部疾病:肺水肿.肺栓塞.肺羊水栓塞⑷胸膜腔疾患:气胸⒉心原性呼吸困难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包疾患⒊非心肺疾病性呼吸困难⑴中毒性呼吸困难:氰化物.一氧化碳. 氯气.药物及毒品中毒等;⑵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急性脑血管病. 癔病高通气综合征等;⑶血原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失血. 低血容量状态及休克等;⑷代谢性呼吸困难:酸中毒. 尿毒症. 糖尿病酮症. 甲亢. 肥胖等。
A.病史分析:尽可能首先用原发病解释患者发生的呼吸困难B. 发病诱因分析如气道异物. 过敏. 花粉接触.高血压. 心脏供血.毒物接触(较常见的是毒品中毒导致的呼吸困难等). 大量输液等等。
C. 发病概率分析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有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急性中毒.急性上呼吸道堵塞.严重脑卒中等。
较少的有大面积肺栓塞.急性气胸.喉头水肿.心包填塞.癔病等。
D.急性呼吸困难的表现特征分析强烈提示病情严重的九项症候:端坐体位.烦躁不安.精神委靡.意识障碍.剧烈胸痛.严重发绀.大汗淋漓.弥漫性罗音.低血氧饱和度(≤80%)。
吸气性呼吸困难患者吸气时明显受限,表现为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以及肋间隙和上腹角处吸气时出现明显凹陷,同时可伴有高调吸气性哮鸣音。
为上气道狭窄或梗阻的特征,见于上呼吸道异物、喉部及气管疾患。
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呼气时明显受限,表现为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哮鸣音和干罗音。
为肺泡弹性降低及小气道(直径小于2mm)阻塞的特征,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患者呼气和吸气时均显困难,表现为呼吸浅快,常伴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有病理性呼吸音。
为肺部广泛病变导致呼吸及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气体交换障碍及胸廓运动受限的特征。
见于严重肺感染. 广泛肺实质病变如粟粒性肺结核. 大量胸腔积液. 严重肺梗死.肺纤维化. 气胸. 心力衰竭等。
二.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情况1.急性肺水肿⑴病因:多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急性有机磷及药物和肺毒性气体中毒的患者;⑵起病急骤(左心衰患者多在夜间睡眠时或大量、快速输液后发生);⑶剧烈呼吸困难,常有端坐呼吸;⑷咳泡沫痰,严重时咳血性泡沫痰;⑸双肺湿罗音,其程度与病情成正比,即罗音越多,病情越重。
2.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⑴易患人群:幼儿和儿童.老年人.患过脑血管病的人;⑵起病急骤,多在玩耍或进食时发生;⑶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视堵塞的程度而定;⑷窒息痛苦面容:表现为面色青紫,双手掐喉(V字手型),烦躁不安;⑸剧烈咳嗽.恶心呕吐。
3.支气管哮喘⑴好发季节:春.夏季;⑵患者即往多有反复发作史;⑶起病较急,常有咳嗽.流涕.喷嚏等前驱症状;⑷呼气性呼吸困难;⑸明显的哮鸣音。
4.自发性气胸⑴易患人群: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无力体型者,部分患者有结核病史;⑵起病较急,部分患者有患侧胸痛;⑶呼吸深快,张力性气胸患者的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⑷严重者有气管移位;⑸患侧胸部肋间隙饱满,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
5. 癔病⑴易患人群为青年及中年女性,尤其有歇斯底里性格者;⑵常在特定的场合下发病,很少在无人时发病;⑶短阵呼吸急促,少数患者可达40~100次/min;⑷无缺氧表现及异常心肺体征;⑸双手常呈爪型。
6. 严重的呼吸衰竭⑴共同的临床特征:①严重缺氧的临床表现;②呼吸深度和频率改变;③意识丧失⑵导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常见情况:①脑卒中:易发因素.诱因和定位体征;②肺源性呼衰:病史;③创伤:多见于颅脑损伤;④急性中毒:一氧化碳.海洛因.氰化物等。
7.大面积肺动脉栓塞⑴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⑵恐惧.多汗.短暂意识不清.心悸.发热等;⑶低氧血症;⑷心动过速.肺动脉第2音亢进等;⑸右心衰: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等;⑹心电图 SⅠQⅢTⅢ,右侧胸导T波倒置,电轴右偏或右束枝传导阻滞,肺性P波等。
三.急性呼吸困难的体检:几项重要的思考内容1. 供氧情况⑴口唇和皮肤颜色⑵血氧饱和度2. 有无急性气胸体征⑴视诊:患侧胸腔扩大,肋间隙饱满,呼吸动度减弱;⑵触诊:患侧语颤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⑶扣诊:患侧呈鼓音;⑷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⑸其他:脉率≥140次/min.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及发绀考虑张力性气胸。
3. 有无左心衰竭体征⑴端坐呼吸,频率常大于30次/min;⑵双肺广泛湿性罗音,有时伴哮鸣音;⑶心动过速.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P2亢进.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⑷其他:心电图PtfV1改变等。
4. 支气管哮喘体征⑴呼气时间相对延长;⑵肺部过度充气证:胸括饱满.呼吸幅度小.触觉语颤弱.双肺呼吸音低.扣诊过清音.心界缩小.肺界下移.⑶呼气期或双期哮鸣音,有时可伴湿罗音。
下述情况患者可无明显的哮鸣音:①严重支气管痉挛.痰栓及呼吸衰竭患者(silent chest);②咳嗽变异型哮喘。
5. 心电图检查结果a. 心率快慢b. 心肌供血情况c. PtfV1 ≤-何谓PtfV1?PtfV1是心电图V1导联的P波终末向量(P·Terminal Force)的缩写。
心脏除极时,左房除极向量主要指向左下后方,形成P波终末电势(向量)。
当左房肥厚.排血受阻.压力增高.负荷增加.左室收缩及左房内传导障碍时,P波除极时间延长,向量增大,引起PtfV1负值增大。
因此可以认为心电图PtfV1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PtfV1测量法:PtfV1=V1导联P波终末部分的振幅(mm)×时间(s),其结果≤—即为阳性。
(计算时PV1导联呈负向或正负双向的,均以负相部分计算,正向有切凹的以切凹的后半段计算,以P波的方向决定其乘积的正负值)。
做心电图检查时不要忘了仔细观察V1导联P波,对可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如此。
第二部分:急性呼吸困难de院前急救原则要点:A. 迅速确认治疗方向B. 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C. 尽快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D. 致命性呼吸困难的基本对策1.迅速确认治疗方向首先考虑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急症:气胸.脑卒中.急性中毒.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呼吸道堵塞。
2. 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3.尽快改善缺氧1.吸氧2.通畅呼吸道3.口对口人工呼吸4.口咽管人工呼吸5.挤胸人工呼吸6.呼吸兴奋剂院前急救时,气管插管在非心搏骤停和复苏的情况下经常被忽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于意识丧失.呼吸异常合并严重紫绀的患者,只要心搏存在就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4.常见致命性呼吸困难de现场急救对策⒈肺原性呼吸衰竭指重症或终末期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如重症支气管哮喘、重症肺部感染、肺气肿等,改类疾病患者病情十分危重,治疗棘手,如为慢性基本则预后较差。
A. 改善通气换气功能: 如化痰剂.支气管解痉剂的应用等,同时增加供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并尽快送患者去医院。
B. 兴奋呼吸中枢:应用呼吸兴奋剂;C. 提供生命支持:对意识丧失的患者应立即气管插管,以缓解缺氧状态。
⒉急性肺水肿指血浆在较短时间内渗入肺间质及肺泡内,导致患者气体交换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导致急性肺水肿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左心衰竭,此外还有其他原因。
严重肺水肿的治疗有时可以立竿见影,但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死亡。
从治疗原发疾病及解除诱因入手,实施减少肺循环血流及肺内液体的措施,如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等。
⒊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指有效气道(主要为上气道)发生狭窄,气流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通过。
如为完全堵塞,患者常在数分钟内致命,即使为不完全堵塞,也有可能发展为完全堵塞。
因此患者必须得到紧急救助,同时不能在现场作过多耽搁。
严重或完全呼吸道堵塞患者需要得到即刻抢救,院前急救的主要措施是腹部冲击、喉镜下直视取出异物。
对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出血导致的液体窒息只能采取侧卧体位。
由于设备等原因,院前急救时对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治疗效果难以保证,所以可以边抢救,边送患者去医院。
⒋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是患者胸膜腔的气体不断增加导致的进展性、压迫性肺萎陷,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抢救措施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院前急救时对张力性气胸的唯一有效措施是尽快实施胸膜腔穿刺并采用闭式引流,同时尽快送患者去医院。
⒌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呼吸中枢受损进而影响呼吸功能的情况,尤其是颅脑外伤和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提供呼吸支持,如面罩及口咽管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等。
由于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疗效,对该类疾病院前急救时不要在现场过多停留,应尽快送患者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