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高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71.75 KB
- 文档页数:3
冠脉介入术后常见5大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总结1.血管并发症:冠脉介入术可能会导致血管并发症,包括血管穿孔、动脉瘤和血栓形成等。
对于血管穿孔,应迅速行紧急控制,包括在穿孔部位放置血管封堵物或进行外科手术修补。
对于动脉瘤,可以采取介入修复或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血栓形成,可以考虑药物溶栓治疗或紧急手术介入。
2.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再狭窄或闭塞造成的。
对于心肌梗死的处理,首先要保证冠脉的再通畅,可以考虑进行再次冠脉介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
另外,还需要给予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流恢复。
3.冠脉狭窄或闭塞再发:冠脉介入术后可能会出现冠脉狭窄或闭塞再发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对于冠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再次冠脉介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
此外,还需要加强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血脂治疗等,以维持冠脉通畅。
4.心律失常:冠脉介入术后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处理,首先要评估其危险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症状较轻的心律失常,可以观察和静息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或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5.出血和血管血栓并发症:冠脉介入术可能会导致出血和血管血栓的并发症,特别是在穿刺部位。
对于出血的处理,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止血或进行血管封堵物的放置。
对于血管血栓的处理,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溶栓治疗或再次冠脉介入术。
总结而言,冠脉介入术后常见的5大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冠脉狭窄或闭塞再发、心律失常以及出血和血管血栓并发症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pci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心脏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PCI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此我们介绍PCI术后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出血严重可威胁生命,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状况,及时处理。
措施包括:局部压迫止血、输注血小板、血浆等血液制品、使用止血药物等。
2. 血管痉挛:术后可能发生血管痉挛,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循环。
措施包括:使用扩血管药物、维持患者温暖、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活动等。
3. 心肌损伤:术后心肌损伤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4. 感染:术后可能发生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措施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使用广谱抗生素等。
5. 血管穿孔:术后少见但危险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出血、心包积液等。
措施包括:紧急手术处理、输注血液制品等。
6. 窦性心动过缓或快:术后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快,影响心脏功能。
措施包括:观察患者心电图、生命体征等,必要时使用药物调节心律。
7. 血压异常:术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影响心脏功能。
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状况,必要时使用药物调节血压。
8. 患者焦虑: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措施包括: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予心理疏导、支持等。
总之,PCI术后护理需要全面、细致、及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
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将一根长
而细的管子(导管)从患者的手腕或腿穿过动脉,到达心脏的冠状动脉,用药物或手术治
疗修复或清除血管内的阻塞物。
但是,冠脉介入术后需要特别的护理。
1. 监测血压和心率
在手术后,应该经常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确保他们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出现
异常,请立即通知医生。
2. 检查导管部位
在手术后,导管的插入部位需要经常检查,确保没有出血或感染。
如果出现出血或感
染的迹象,请立即通知医生。
3. 控制患者的活动
在手术后的几天里,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活动,以避免导管脱落或感染。
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不能提重物。
4. 给予药物治疗
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出一些药物,以帮助他们控制血压和心率。
这些药物可能包括抗
凝剂,降压药和镇痛剂等。
5. 观察并预防并发症
冠脉介入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出血和感染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
察患者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
6. 贴心照顾和心理支持
在手术和康复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贴心照顾和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患者需要理解
手术的过程和后果,以及康复期间的生活方式变化。
总之,冠脉介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但是在手术后需要严格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防止并发症,同时提供贴心照顾和心理支持,帮助患
者尽快康复。
PCI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引言: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之一,在手术后监护和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讨论PCI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一、PCI术后并发症观察:1.出血:监测术后出血情况,包括局部出血和全身出血。
特别关注止血带拆除后的穿刺点出血,可观察创口皮肤是否有渗血和渗液,伤口是否肿胀、疼痛。
同时观察体征如血压下降和心率变快等。
2.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瘤、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
观察术后肢体血管是否通畅,是否有强脉搏或急性缺血等症状。
3.心电图异常:监测术后ECG的变化,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感染心脏传导系统、心率不齐等问题。
4.心肌损伤:观察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和晚期表现,如血肌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升高等。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如心绞痛的缓解、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等。
5.肾功能异常:监测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如血尿素氮和肌酐等指标的升高。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尿量减少、尿蛋白增加等肾脏功能异常的症状。
6.感染:注意观察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如发热、局部红肿、渗液等。
特别是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伤口感染、血流感染等症状。
二、PCI术后并发症护理:1.出血护理:术后4-6小时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卧床休息。
避免患者频繁翻身和咳嗽。
定时更换敷料,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出血。
2.血管并发症护理:保持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畅通,避免受压、受寒。
观察肢体血色、温度和脉搏等指标,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心电图异常护理: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4.心肌损伤护理: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测,包括血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指标监测,观察是否出现持续性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5.肾功能异常护理:保持患者尿量和液体平衡的稳定,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指标。
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床旁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床旁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如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3.保持患者的统一环境: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和过度劳累。
鼓励患者休息,并提供适当的床上活动,以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4.保持通畅的血管通路:冠脉介入术一般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导管,术后需要定时观察血管通路是否通畅,以及有无出血或血肿。
保持插管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5.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术后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遵循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原则。
饮食应多控制脂肪、糖和盐的摄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6.药物治疗管理: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等药物。
护士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监测用药效果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7.引导患者适当的运动: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包括适度的散步、做床上运动和进行康复训练等。
8.提供心理支持:冠脉介入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压力较大的过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倾听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9.鼓励患者参与康复:冠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计划,包括定期复查、进行生活方式改变、控制危险因素等。
护士应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
10.与医生合作:术后护理需要与医生紧密合作,定期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进展,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和并发症,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十分重要,涉及到观察病情、通畅血管、饮食,药物,心理支持和协助康复等多个方面。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通畅的血管通路,定期观察血管通路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少、手术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可靠等优点,但其作为一项有创手术,仍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加之术中及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并发症更为复杂。
对于引起pci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早期预防和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1常见并发症1.1股动脉出血在行pci治疗时,股动脉出血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疾病因素导致的出血占53.33%,医务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出血占46.67%,其次,还有患者本身的因素如高龄、女性、短期内多次反复同一部位行介入操作术、应用抗凝药物等。
有文献报道,手术后3小时之内股动脉出血的发生率为73.33%[1]。
一般来说,正常出血量为在行pci操作时估计出血量小于100ml,包扎伤口的敷料未见血性渗出物。
局部未触及血肿或血肿直径小于5cm。
在行pci 操作时估计出血量超过100ml、包扎伤口的敷料血性渗出物较多、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重度股动脉出血。
国内文献报道,在行pci手术时,重度股动脉出血的发生率为6%[1]。
腹膜后出血表现为下腹部疼痛。
1.2血管迷走性反射国内文献报道,在行pci术时,血管迷走性反射的发生率为1.9%[2],发生时间多为手术后0.5-5小时,尤其在拔除鞘管压迫股动脉时更易发生,其主要表现为全身大汗、恶心、呕吐、颜面苍白、烦躁、胸闷、血压和心率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
发生血管迷走性反射的常见原因为疼痛、操作粗暴、焦虑、紧张、急性尿潴留等。
1.3心包填塞在行pci术时,心包填塞的发生率为0.22%,但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的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破裂所致。
心包填塞的原因主要是操作粗暴,使导丝刺破冠状动脉,或者球囊与血管直径不匹配,在球囊充盈时压力过高所致,特别是慢性闭塞病变在行pci手术时更易发生心包填塞。
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要点
冠脉介入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
但是,由于是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心脏内部进行操作,冠脉介入术后需要注意一系列的护理要点,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内容。
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保持患者平卧:手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一般为
4-6小时。
在这期间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避免出现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
3.确保病人充分休息:手术后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需要充分休息。
在家庭护理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让病人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口服药物:手术后的患者需要依照医师的嘱托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抗栓剂、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等等。
家庭护理的时候必须正确控制药物的用量和时间,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5.饮食控制: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高热量的食物。
6.避免过度活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在手术后的前几天。
患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避免剧烈运动造成冠状动脉再次阻塞。
7.定期追踪随访: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心脏状况,观察是否存在再次发作的情况。
在家庭护理的时候也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是经过穿刺桡、股动、静脉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特定的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与治疗的诊治方法。
现将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血管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出血及皮下血肿:穿刺点出血较容易观察,穿刺点出血后立即压迫穿刺点上方1~1.5cm处,按压15分钟后重新加压包扎6小时,并加强观察。
腹膜后出血可能在腹股沟韧带穿刺处,起病较急,多有腹痛症状,常需ct确诊及外科治疗,穿刺点局部血肿较小时,观察较为困难,此时应注意患者穿刺点局部有无明显胀痛及皮下淤血,以及穿刺点局部有无明显隆起,一旦形成血肿,应立即重新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
局部皮下血肿较小者无须特殊治疗,一般可自行吸收,如果血肿较大可试验性穿刺抽血,防止机化后形成硬结,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促进血肿和淤血的消散和吸收。
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与穿刺部位局部的压迫时间过长或过紧,患肢制动时间过长、高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的改变,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四肢末梢颜色、温度及活动情况等。
预防和及时发现脑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要高度警惕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
动、静脉瘘:造成动静脉瘘的因素有多处股动脉穿刺、穿刺点过低、穿刺时透过动脉前后壁等。
多数动静脉瘘可以自行闭合,一般观察6周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闭合动静脉瘘。
非血管并发症预防与护理非血管并发症主要有:腰酸背痛、烦躁不安、失眠、尿潴留、便秘等。
护理中应做到:①术前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介绍术前术后饮食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尿;②术后取平卧位,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局部6小时,根据穿刺血管路径和术式选择活动方法几下床时间。
低血压发生机制及护理目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过度迷走神经反射,二是神经源性休克。
2021年第7卷第5期Vol.7,No.5,2021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http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术后护理体会江玲玲(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常州,213000)摘要:随着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益增多,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总结了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术后的相关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干预、生活护理、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
关键词:高龄;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穿刺;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 47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618-0219(2021)05-0081-03Postoperativ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ANG Lingl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ABSTRACT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fas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for AMI.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clude general ca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aily care ,puncture sit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 :ag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uncture ;complication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心脏介入手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急诊PCI 术使急性心梗的治疗由既往被动的对症保守治疗发展到主动的再灌注治疗,将心肌细胞的损伤降到最低,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3]。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摘要】总结了6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显现的并发症,要紧有出血、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胸痛等。
笔者对此进行了缘故分析,总结了观看护理体会,以便在尔后的护理中及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痛楚,缩短住院时刻,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预防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确诊和医治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医治成效好的优势。
但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和医治方式,对心脏及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阻碍,在进行心脏介入检查医治进程中,并发症往往是不可幸免的[1]。
现将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我科在2004年1月~2007年12月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医治600例,其中男442例,女158例,发生并发症42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9~71岁,平均49岁。
并发症发生情形见表1。
表1 60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并发症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出血出血和皮下血肿是最多见的并发症。
因术中应用肝素、改换体位不妥、患者过早活动穿刺侧肢体或局部加压包扎的力度及时刻不妥而引发。
另外,腹压太高、便秘、尿潴留、长时刻猛烈咳嗽均致使出血、血肿并发症的发生[2]。
因此,术后在穿刺点上方将股动脉压迫至股骨上,确信出血停止后,局部采纳绷带“8”字固定法,加压包扎10 h。
穿刺侧肢体制动,且维持伸直位10 h,绝对卧床,在制动时刻内用宽绷带将术侧肢体固定于床尾,幸免患者不自主活动而引发出血等。
术后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维持大小便通畅。
指导患者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以避免穿刺点大出血,同时紧密观看生命体征及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大腿内侧有无血迹、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温等。
本组1例女性患者因过早下床活动发生大出血,1例女性患者因肥胖致加压包扎力度不到位而致使大出血,因发觉及时当即予以手指压迫止血,并从头加压包扎,嘱患者绝对卧床,穿刺侧肢体制动10 h后未再会出血,其余19例均为皮下小血肿、淤斑,未做特殊处置,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