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备考研讨会:研判方向,精准备考(20160306,数学)(共29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29
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B.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D.卵细狍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生物膜有关的8个失分点(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但获取某细胞结构时采用差速离心法。
(2)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前者合成的是结构蛋白,后者合成的是分泌蛋白。
(3)细胞器的膜可以相互转化,这是由于各种膜的化学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高尔基体为转化的“枢纽”。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作:核糖体只是分泌蛋白肽链的合成场所,肽链需在内质网中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经高尔基体进行最后的“加工、分类与包装”,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5)分泌蛋白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6)多肽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上形成的,成熟蛋白质是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的。
(7)真核细胞有内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
(8)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体现了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也体现了内质网的运输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中心。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苏丹IV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维生素D的存在B.在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生理盐水制作黑藻临时装片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无水乙醇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D.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利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答案】D【解析】苏丹III和苏丹IV是鉴定脂肪的,而维生素D属于脂质,故A错误。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Z x x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2.以下四个图形中,可以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3.sin(1665)-︒的值是( )A .12 BC. D .12- 4.若2log 13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03a << B .23a > C .213a <<或1a > D .203a <<或1a > 5.已知函数22()(1)(2)(712)f x m x m x m m =-+-+-+为偶函数,则m 的值是( )A .1B .2C .3D .4 6.函数33()|1||1|f x x x =++-,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f x 图像上的是( )A .(,())a f a --B .(),()a f a ---C .(),()a f a -D .(),()a f a -7.已知函数2,0()2,0x x a x f x x -⎧⋅≥⎪=⎨<⎪⎩(a R ∈),若[](1)1f f -=,则a =( ) A .14 B .12 C .1 D .28.用{}max ,,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大值,设{}()max 2,2,10x f x x x =+-(0x ≥),则()f x 取得最小值时x 所在区间为( )A .()1,2B .()2,3C .()3,4D .()4,5 9.若函数,1()(4)2,12x a x f x a x x ⎧>⎪=⎨-+≤⎪⎩在(),-∞+∞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4,8 B .()1,+∞ C .()4,8 D .()1,810.已知2211()f x x x x +=+,则函数()f x =( ) A .22(0)x x -≠ B .22x -()2x ≥ C .22x -()||2x ≥ D .22x -11.若1x 满足132x x -=-,2x 满足3log (1)20x x -+-=,则12x x +等于( )A .32B .2C .52D .3 12.若函数6()ln(212x b b f x a x +=+++-(a ,b 为常数),在()0,+∞上有最小值4,则函数()f x 在(),0-∞上有( )A .最大值4B .最小值4-C .最大值2D .最小值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9,2a a -+,且cos 0α≤,sin 0α>,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幂函数2223()(22)m m f x n n x --=-+⋅(),2m N m ∈≥为奇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则()f x = .15.已知函数2()f x x ax b =++(a ,b R ∈)的值域为[)0,+∞,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c <的解集为 (),8m m +,则实数c 的值为 .16.已知2()(lg 2)lg f x x a x b =+++,且(1)2f -=-,又()2f x x ≥对一切x R ∈都成立,则a b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1)计算:2lg 5lg 2lg 50+⋅;(2)设3436x y ==,求21x y+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2|20,A x ax x a a R =-++=∈. (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2)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1()()12x f x a a =+-,其中1a >. (1)判断并证明函数()f x 的奇偶性;(2)判断并证明函数()f x 的单调性.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1()x xa f x a -=,其中0a >且1a ≠. (1)求()f x 的解析式;(2)解关于x 的不等式1(1)4f x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 、B 、C 为函数()log 01a y x a =<<的图像上的三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t ,2t +,()41t t +>.(1)设△ABC 的面积为S ,求()S f t =;(2)求函数()S f t =的值域.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y f x =是定义域为D ,且()f x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f x 在D 上是单调函数;②存在闭区间[],a b D ≠⊂(其中a b <),使得当[],x a b ∈时,()f x 的取值集合也是[],a b .则称函数()y f x =()x D ∈是“合一函数”. (1)请你写出一个“合一函数”;(2)若()f x m =+是“合一函数”,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注:本题求解中涉及的函数单调性不用证明,直接指出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即可):。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四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及昼长最大值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2. 对于四地描述,正确()A.①地自然植被可能为苔原 B.④地可能位于赤道C.③地可能受到东北信风控制D.②地可能受到副极地低气压控制【答案】1、A2、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昼长时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的纬度差异,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
(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据图判断()A. 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 百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4. 此地()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B.位于150ºE,昼长12小时左右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答案】3、B4、C【解析】试题分析:3. 读图分析,根据图中曲线,一天中,地方时正午12点,太阳高度角最大,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此时北京时间约14点,A错。
由图中曲线判断,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B对。
气温最高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C错。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时气温升高,反之,气温降低,D错。
4. 结合前面分析,当地正午12点从太阳吸收热量最多时,北京时间约14点,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90ºE,B、D错。
根据图中横轴的时间估计,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约昼长15小时左右,A错,C对。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气温曲线、吸收太阳辐射曲线、地面散失热量曲线的关系,时间经度计算。
【名师点睛】地面吸收太阳的热量,只在白天吸收,判断出对应曲线。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Fe 56 Cu 64Ne 20 Na 23 Mg 24 K 39 Al 27 Ca 40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现代生活需要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以下说法科学的是( )A.某护肤品广告宣称产品不含任何化学成分B.漂白粉长期放置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C.日用铝制品表面不用刷漆防腐蚀D.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汽油中含有氮元素而产生的【答案】C考点:考查化合物化学性质,涉及煤及重要的烃。
8.设N 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8N AB.反应3H2(g)+N2(g)2NH3(g) △H=-92kJ/mol,若放出热量4.6kJ,则转移电子数目为0.3N A C.常温常压下,28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无法计算D.6.4gCu与40mL10mol•L-1浓硝酸作用能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 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4mol,双氧水中含有0.08mol氧原子,由于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则该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大于0.08N A,故A错误;B.放出4.6kJ热量消耗氮气的物质的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5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3)]×2=0.3mol,则转移电子数目为0.3N A,故B正确;C.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2N A个碳原子,故C错误;D.40mL10mol•L-1浓硝酸中含有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铜完全反应消耗浓硝酸0.4mol,而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故D错误;故选B。
第1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 40分,在每小忍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
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冲积扇边缘“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高山冰雪融水 B.玛纳斯河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 )A.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 B.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C.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 D.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3.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 )A.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早涝灾害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 D.减轻土地荒漠化【答案】1.D2.B3.C【解析】试题分析:1.该地主要的水源来自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在出山口流出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所以该地“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选D项.【考点定位】河流的补给类型、湿地的价值.【名师点睛】该题以内陆地区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河流的补给、湿地的价值。
判断泉水的补给要注意从降水、下渗、径流等水循环环节来分析;从水源补给的角度来分析泉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点;湿地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从对气候、对生物多样性、对自然灾害及对人类生产等角度来综合分析。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平均深度为600m。
该湖鱼类资源丰富,尤其以品种众多、形态和行为多样的慈鲷鱼闻名于世。
慈鲷鱼都生,Z-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
下图为坦噶尼喀湖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湖泊与坦噶尼喀湖成因相同的是 ( )A.苏必利尔湖 B.贝加尔湖 C.长白山天池 D.里海5.推测慈鲷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B.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C.湖岸沿线水质好 D.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6.如只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坦噶尼喀湖的渔业产品首先应销往 ( )A.法国 B.美国 C.沙特阿拉伯 D.日本4.B5.A6.C【考点定位】湖泊的类型、区域物种资源独特丰富的原因、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卷(C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14、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被后人称为称出地球的第一人 B 、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想实验提出了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D 、开普勒总结出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15、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有一个以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电场方向与圆所在平面平行,A 、B 两点电势差为U ,一带正电的粒子在该电场中运动,经A 、B 两点时速度方向沿圆的切线,速度大小均为0v ,粒子重力不计( )A 、粒子在A 、B 间是做圆周运动B 、粒子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U E R=D 、圆周上电势最高的点与O16、有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周期是地球近地卫星的倍,卫星圆形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上有太阳能收集板可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卫星工作所必须的能量。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忽略地球公转,此时太阳处于赤道平面上,近似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则卫星绕地球一周,太阳能收集板的工作时间为( )A B C D 17、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l ==,由A 到B 和B 到C 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4s t =,22s 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l B 、小球经过B 点重力的瞬时功率为512mglC 、A 点与出发点的距离为24l D 、小球由静止到C 点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7sin 12mgl θ18、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 ,其中1NO 、2QO 部分水平,倾斜部分MN 、PQ 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α,整个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MNQP 向上。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的消毒原理相同,且使用时浓度不宜过大B.“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明矾和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D.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使其消毒能力增强【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等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6g有机物C2H6O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一定为7N AB.25℃时,1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02N AC.4.6g Na与足量O2反应后的产物中含离子数目为0.3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l2通入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46g有机物C2H6O为1mol,C2H6O可能是乙醇分子,此时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7N A,也可能是二甲醚分子,此时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8N A,错误;B.25℃时,1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01N A,错误;C.4.6g Na与足量O2反应后的产物无论是Na2O或者Na2O2,含有的离子数目均为0.3N A,正确;D.Cl2与H2O反应是可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 A,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9.二羟甲戊酸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产物的分子式为C8H18O4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D.标准状况下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L H2【答案】C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醇和羧酸的性质考查。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卷(B)文综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A.北部山区温差显著 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C.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2.图示季节,甲国()A.盛行东北季风 B.正值多雨季节C.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D.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较高3.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段日期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推测图中N点的日期应为()A.6月6日左右B.7月6日左右 C.8月6日左右D.9月6日左右火奴鲁鲁机场是太平洋岛屿中最重要的民航基地,图中群岛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旅游业发达。
4.火奴鲁鲁机场成为太平洋岛屿中最重要的民航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位置B.经济 C.地形D.人口5.关于夏威夷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B.夏至日岛上的土著少女迎着西南方的夕阳余晖跳起草裙舞C.岛上遍布稀树草原D.岛屿东侧降水丰富6.夏威夷岛的面积大约为()A.1220km2 B.104 km2 C.10400 km2D.120000 km2读下面材料,回答7-9题。
干热气候区大约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30范围内,包括亚洲的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中部等,尤其西亚和北非十分典型。
干热地区的聚落多采用“地毯式”布局。
建筑高度密集,紧凑排列,间距很小,街道狭窄。
捕风塔是西亚、北非地区的一种建筑构件。
由于该地区建筑密集,普通窗的通风作用已明显降低;而捕风塔高矗于建筑主体之上,体量小,更易于调整高度而不致相互遮挡。
7.我国海南岛的西部也属于干热气候的原因()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8.“地毯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平原面积小 B.减少太阳辐射C.减少对白天太阳辐射的吸收D.降低热岛效应9.在西亚和北非的干热气候区的捕风塔的捕风口的朝向可能是()A.东北B.西北 C.正南D.正北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便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
分值:100分,时长:8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K-39 Mn-55 Al-27 Fe-56 Cu-64 O-16H-1 S-32 Mg-2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答案】CD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比较基础,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名称、分类,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分类法常考题型为树状分类。
如物质分类方法: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合金)、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不同分类。
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酸、碱、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等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0.012 kg C-12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D.1 mol NH3所含原子数为约是2.408×1024【答案】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3.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B.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不能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H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却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B 正确;C.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D.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离子直径大小,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故D错误;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