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降压贴敷脐治疗临界高血压32例
- 格式:pdf
- 大小:295.67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敷贴、穴位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协同降压效果、安全性及对保护靶器官、防治并发症的作用。
方法:收集中心门诊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原降压药治疗,干预组在服药基础上增加中药敷贴和穴位按压治疗,两组均观察1年,比较降压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患者眩晕、失眠、耳鸣、头痛及胸闷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
两组比较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
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服药基础上增加中药敷贴和穴位按压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效果,且费用低廉,操作简便,易于在社区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ynergistic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afety,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target organ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plaster and acupressure massage. Methods: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he center,100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origin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dded the Chinese medicine plaster and acupressure massage therapy based on the medica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one year and their antihypertensive result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blood pressu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more than before (P<0.05). The symptoms of dizziness,insomnia,tinnitus,headache,stuffiness and others were improved to different extent (P<0.0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was much more prominen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For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the Chinese medicine pasting combined with acupressure massage based on the medication has a prominent effect,which is inexpensiv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promote in community.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pasting; acu-point press; hypertension高血压病临床极为常见,在我国成人发病率较高。
治疗高血压,三味药贴肚脐就能降压家住云南玉溪大营街的王文明大爷已经70岁了,十几年前不幸患上了高血压,每天吃降压药控制着,虽然血压比较稳定,但是因为吃了多年的降压药,胃肠功能受损了,吃完降压药以后,经常恶心、反酸、烧心、呕吐,但是降压药又不能停,停了以后,血压跟火箭升空一样直线上升,为此虽然非常遭罪,但是又不得不靠降压药维持,非常痛苦。
一次去昆明,王大爷把他的情况跟一个老中医说了,老中医不慌不忙给他开了三味药,让他研碎以后,贴肚脐,没想到,不仅血压控制得非常好,而且王大爷再也没有出现胃痛的情况,而且感觉浑身有劲儿,腿脚有力量,精神头足,到现在已经用了五年了,基本上已经告别降压药了。
后来,王大爷把这个方子给了周围的一些高血压患者用,大家普遍反映效果不错,只要一般性的原发性高血压,用这个方子都能控制得很稳定,因为是外用,所以没有刺激肠胃以及其他的降压药的副作用,值得推广和尝试。
那么老中医开的都是哪三味药呢?药方子是这样的:吴茱萸、牛膝、川芎各20克,研磨成细粉,用蜂蜜制作成3克左右的丸子,然后填埋在肚脐里面,外面用麝香虎骨膏固定好,每天一丸。
那么这个方子为什么这么好呢?首先中医遵循阴阳五行之道,认为高血压是肝经的病,跟肝风内动有关系,肝属木,而脾属土,培土可以养肝木,高血压是因为肝气过于亢进,脾土无法制约肝木导致,而吴茱萸性温和,能补益脾之阳气,根据培土以克肝木的道理,就能约束住肝木,肝气就会调达,肝风就能恢复正常,血压自然就能降下来。
而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归肝、胆、心包经,对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所引起的高血压、头晕、头痛、手脚麻木效果显著,《神农本草经》认为川芎:“主中风人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和吴茱萸搭配,可以增强其功效。
而方子中的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对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及血气并走于上的高血压中风有显著功效,还能滋补肾精,调肝补肾。
临床试验证明,给予大鼠牛膝1g/kg静脉注射后,血压即大幅度下降,所以,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57例临床分析刘玮;冯琪;李良田;邢梦霞【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2(036)012【总页数】2页(P1114-1115)【作者】刘玮;冯琪;李良田;邢梦霞【作者单位】昆山市巴城正仪医院,2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1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结构功能,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泊疗率和控制率较低[1]。
我科从2009-2012年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共107例。
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53.2±6.5)岁;其中,Ⅰ期患者19例,Ⅱ期患者31例;治疗组57例,男45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6.2±3.5)岁;其中,Ⅰ期患者25例,Ⅱ期患者32例。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都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血钠、钾、钙、氯化物,血糖测定。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1]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经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的顽固性高血压。
(2)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1、2级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更年期高血压的患者。
(3)排除标准:3级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或伴脏器衰竭,和对贴敷药物有过敏史者,均不能纳入观察对象。
1.3 方法1.3.1 常规治疗患者入选后予健康教育指导;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1.3.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5mg口服,1次/d30d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2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针刺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针刺;耳穴贴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经流行病学显示[1],国内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为中轻度高血压。
因此,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损伤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中医治疗高血压以经络穴位学说为基础,经刺激经络穴位,起到调节相应脏腑、血气作用。
笔者采用耳穴贴压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思明区梧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
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0.8±4.6)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4.2±1.6)年。
1级高血压患者19例,2级23例;舒张压97~106mmHg,平均舒张压(101.36±7.38)mmHg,收缩压136~164mmHg,平均收缩压(150.36±11.85)mmHg。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1.4±4.8)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7±1.8)年;1级高血压患者16例,2级26例;舒张压95~109mmHg,平均舒张压(102.58±7.43)mmHg,收缩压137~167mmHg,平均收缩压(149.75±11.68)mmHg;根据WHO 制定的高血压分级标准,均为1~2级患者。
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的影响和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采用了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的方式和单纯针刺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对比。
结果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标签:针刺;穴位贴敷;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是指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措施持续3个月以上,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临床治疗上疗效欠佳,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为求能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本文重点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的影响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5.23±1.23)岁。
患者均属于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节血压治疗3个疗程之后血压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控制,而且高血压平均病史(11.56±1.25)年。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5.23±1.56)岁,采用了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
(2)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5.56±1.04)岁,采用了单纯针刺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定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相关评估,随机分成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法配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常规用药,选择了多穴位降压的方式进行。
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临床观察林凯冬;徐文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手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药及镇静安眠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原有降压方案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失眠改善的疗效、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9(034)011【总页数】3页(P1716-1718)【关键词】穴位贴敷;攒竹穴对刺法;原发性高血压病;失眠【作者】林凯冬;徐文伟【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医医院五羊门诊部广东广州510405;广州市中医医院五羊门诊部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高血压病伴随失眠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有的患者将失眠作为主诉而就诊[2],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往往“分而治之”,采用降压药及镇静安眠药口服治疗,但容易出现头晕疲乏、药物依赖等不良作用,效果欠佳。
内病外治是中医治则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通过穴位贴敷联合特定针刺法治疗该类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
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统计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专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展开相关研究,通过不断对比、分析,来最终总结、归纳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和效果,为挽救患者生命奠定基础。
方法本次研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过治疗,且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间,按照平均原则将100例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为常规降压手段,观察组患者为常规降压手段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手段,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治疗有效性进行汇总和对比,进而得到中药穴位贴敷法在其中的应用价值价值和效果。
结果通过调研结合数据汇总我们发现,采用常规降压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手段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是对照组患者所不能企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最终我们得出结论,采用常规降压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疗效,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法在治疗高血压病症患者过程中,是具有特殊疗效的,其应用价值和意义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高血压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望在今后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高血压;临床疗效;疗效分析高血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会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也势必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该疾病往往在中年、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现在这种疾病的发病人群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需要引发更强烈关注和重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旦患得该病,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会使得患者心、脑、肾等器官功能受损,这也是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和症状,如若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方可恢复患者生机、活力,甚至还可挽救患者生命,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本次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特定时间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结合年龄、参与研究意愿度等条件,最终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的100例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就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上存在较大差异。
针刺治疗高血压眼球胀痛35例高血压患者常并发眼球胀痛,甚至是剧烈胀痛。
笔者从1984~1999年,用针刺治疗高血压合并明显的眼球胀痛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5例中男30例,女5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3岁,平均74岁;高血压病程2~25年。
血压160~240/100~140mmHg,平均血压171/105mmHg。
所选病例均合并明显眼球胀痛及头昏头痛。
2 治疗方法2 1 刺络放血取穴:少泽。
方法:患者端坐沙发或扶手靠背椅,稳坐防滑倒。
嘱患者心情放松,交待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恐惧感。
充分取得患者信任。
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紧握患者小指,用采血针迅速刺入少泽穴2~3mm,使出血10~20滴以上。
2 2 针刺取穴:照海、交信、申脉、跗阳。
操作: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15寸毫针对准所选穴位直刺。
先取照海、交信,后取申脉、跗阳,先取同脉远端穴,得气后再取近端穴,待两穴得气后,双手同时捻上下两针,下针手法稍重,上针稍轻,以利催气沿脉上行,每穴捻针1~3分钟,留针30分钟。
捻针时嘱患者闭眼轻摸眼球。
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针1次眼球胀痛、头痛、头昏消失31例,占885%;针3次眼球胀痛、头痛、头昏消失4例,占115%;有效率100%。
针后平均血压由治疗前的171/105mmHg 降至152/93mmHg。
4 典型病例1985年笔者在科威特国工作期间,曾治一位75岁肥胖男性高血压患者默罕默德·阿里,剧烈头痛、眼球胀痛如炸、呕吐、烦躁,血压240/140mmHg,按上法治疗5分钟,眼痛头痛立即消失,吐止,血压下降至150/90mmHg,全场为中国针灸疗效之速,甚感惊讶。
5 讨论高血压眼球胀痛,常因运动、降压药物停止治疗、精神受刺激使血压骤然升高,患者常诉头昏头痛,甚至出现眼球剧烈胀痛,呕吐,视物模糊,面红目赤,尿黄,大便干结。
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井穴,手太阳经上至头部后,其支脉经颊部到眼外角,另一支脉至眼内角,眼球经目系于脑,脑居颅中,故少泽刺络放血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效,对实热证有独特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