钆中子寿命测井在长庆低渗透油田的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69.50 KB
- 文档页数:9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1超低渗透油藏特征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小于0.smD、埋深在2(X)om左右、单井产量较低(2t左右)、过去难以经济有效开发的油藏。
与已规模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相比,超低渗透油藏岩性更致密、孔喉更细微、应力敏感性更强、物性更差,开发难度更大。
该类储层资源潜力大,且适宜于超前注水开发。
1.1储层颗粒细小,胶结物含盆高,孔喉细微1.1.1颗拉细小超低渗透储层颗粒细小,以细砂岩为主,细砂组份平均比特低渗透储层高13%左右,粒度中值只有特低渗透储层的84%左右。
表1储层图像粒度数据对比表表2储层胶结物组分对比表1.1.2胶结物含量高超低渗透储层胶结物含量比特低渗透储层高出2%,以酸敏矿物为主,宜于注水开发。
1.1.3面孔率低,孔喉细微超低渗透储层面孔率仅为特低渗透储层的57%,中值压力是特低渗透储层的3倍。
表3不同类型储层微观特征对比表12储层物性较差,非达西渗流和压力敏感特征明显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一般小于0.smD,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压敏效应强,随渗透率的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系数快速上升。
1.3埋藏适中原油粘度低流动性好一般埋深1300一2soom,原油性质较好,粘度低、凝固点低,易于流动。
1.4开发初期递减大但后期稳产时间长开发初期递减大,第一年递减10%一巧%第二年后递减仅为5%一8%,具有较长的稳产期。
2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2.2四项关键技术2.2.1产能快速预测技术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采用大井场钻井、超前注水开发,造成油井试油、投产滞后,油层与单井产量得不到及时落实,加大了产能建设风险。
为了尽快落实油层与单井产量,以已投产油井资料为基础,筛选对产量影响敏感的电性参数,建立了产能预测模型,结合三元分析方法,编制产能预测图版,形成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快速产能预测评价技术。
应用低渗透油藏产能快速预测技术,建立了不同区块的产能预测图版。
应用产能快速预测图版开展随钻分析研究,实现了超前预测,及时调整,有效提高了钻井成功率,加快了产建速度。
核磁共振测井在川西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中的应用吴见萌;葛祥;张筠;董震【摘要】以核磁共振岩心实验标定为依据,充分结合谱信息的分布特征,并借助测试资料对核磁共振测井在川西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中的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测井较易剔除非储层,能够提供可靠的储层参数,较为准确判别储层流体性质,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0(034)002【总页数】5页(P159-163)【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参数;流体性质【作者】吴见萌;葛祥;张筠;董震【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四川,成都,610100;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四川,成都,610100;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四川,成都,610100;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四川,成都,6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储层位于须二段和须四段,砂体发育,单层厚度大,约30~80 m;储层岩性复杂,包括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钙屑砂岩和灰质砾岩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次生溶蚀孔为主,普遍发育裂缝,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层基质物性差,绝大多数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低于0.1× 10-3μm2,属于致密甚至超致密碎屑岩储层,具有复杂的气水关系。
常规测井在评价复杂岩性的储层参数和流体性质方面存在多解性。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最大特点是测量结果不受岩石骨架成分的影响,直接进行地层孔隙和流体类型的探测,能够较好地避开复杂岩性对储层评价造成的不利影响,更为准确地计算储层参数和判别储层流体性质,进而提高测井解释精度[1]。
常规测井曲线较易识别出致密砂岩、泥岩、炭质页岩等非储层,但对于炭质砂岩仅依靠常规曲线则遇到了识别难题,很可能测井解释为高孔隙度、高含气饱和度的假优质储层,对诸如此类非储层,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低渗储层可动油的研究
刘曰强;朱晴;梁文发;阳兴华
【期刊名称】《新疆地质》
【年(卷),期】2006(24)1
【摘要】为了定量评价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及渗流能力,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40块岩心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定量测试.研究表明,丘陵油田低渗透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值的分布范围是4.8%~56.7%,平均值为33.4%.可动油饱和度高低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各类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差异较大,储层沉积微相及物性决定了可动油饱和度和渗流能力的大小.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刘曰强;朱晴;梁文发;阳兴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渤海B油田回注污水中乳化油对低渗储层堵塞实验研究 [J], 张运来;胡勇;缪飞飞;张吉磊;苏进昌
2.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定边油田张韩区块长2储层可动流体进行研究 [J], 解伟;张刚;孙卫
3.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在吐哈油田低孔低渗储层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硼中子寿命测井工艺技术实验研究 [J], 张予生
4.丘陵油田层间干扰分析和剩余油潜力研究 [J], 杨军朝
5.丘陵油田层间干扰分析和剩余油潜力研究 [J], 杨军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3卷 第5期2009年10月测 井 技 术WELL LO GGIN G TECHNOLO GYVol.33 No 15Oct 2009项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8A 22701)作者简介:李朝流,男,1973年生,博士,主要从事勘探测井解释评价与岩物理研究。
文章编号:100421338(2009)0520436204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性新方法李潮流1,2,徐秋贞3,张振波4(1.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1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200;41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辽宁盘锦124000)摘要:核磁共振测井被广泛用于评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主要依据经典的Coates 及SDR 模型。
这些模型是基于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的实验结果,大量岩心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并不适用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应用气象学研究常用的空间物理场分布模型定量评价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中特定尺寸孔隙分布的集中程度,并给出了定量计算T 2分布均一系数模型。
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实验、饱和盐水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均验证了该模型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岩石物理;低渗透率;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中图分类号:P6311813 文献标识码:AA N e w Method on Permeability Analysis for Sand R eservoir with Specially Low Permeability by NMRL I Chao 2liu 1,2,XU Qiu 2Zhen 3,ZHAN G Zhen 2bo 4(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 ,Beijing 100083,China ;21Research Instit 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China ;31Changqing Division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 1L TD 1,Xi ′an ,Shaanxi 710201,China ;41Holewire Services Company ,CNPC Greatwall Drilling Company ,Panjin ,Liaoning 124000,China )Abstract :NMR logg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evaluating t he reservoir wit h low porosity and ext ra 2low permeability ,and t he classic principal met hods are Coates &SDR models which based on core analysis result wit h better properties matter 1Abundant experimental core data show t hat t he models don ’t apply to speciall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1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is t he con 2cent ricity of specifically size pores distribution in low porosity and specially low permeability res 2ervoir by t he Dist ribution Model of specific p hysical field in meteorology for reference 1Also pro 2posed is t he quantificational comp uting model for T 2unity modulus 1General core testing and NMR experiment show t hat t he new model has better applicability under different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1K ey w ords :NMR logging ,petrop hysics ,low permeability ,sand reservoir ,pore st ruct ure0 引 言按照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1],将孔隙度小于15%、渗透率小于50×10-3μm 2的碎屑岩储层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其中孔隙度5%~10%、渗透率(1~10)×10-3μm 2的碎屑岩储层进一步细分为特低渗透储层[1]。
特低渗透油藏试井技术在延长油田东部油区的应用[摘要]试井是油气田开发主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之一,通过压力、温度等简单的试井测试工作,能够解决复杂的油藏工程问题。
但是延长油田东部油区大部分油藏属于特低、超低渗岩性油藏。
具有油层致密,储量丰度低,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电阻率低,埋藏浅,原始地层压力低等特点。
在试井作业过程中必须考虑区域内地层条件的特殊性,需要对中、高渗透油藏试井方法进行改进,才能使试井技术应用更好的应用于该地区特低渗透油藏,使试井资料录取更加准确,更有效的指导特低渗透油藏开发。
[关键词]试井特低渗油藏压力测试试井主要是指压力试井,从稳定试井发展到不稳定试井,使精细地解决油藏工程问题得以实现。
但是在应用于特低渗透油藏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技术难题。
主要包括数据录取、资料解释两方面。
1延长油田东部油区油藏特征低渗透油田可以分为三类,渗透率10.1~50×10-3μm2为低渗油田;渗透率1.1~10.0×10-3μm2为特低渗透油田;渗透率0.1~1.0×10-3μm2为超低渗透油藏。
延长东部油区投入有效开采的大部分油藏渗透率在0.5~10×10-3μm2,属于特低—超低渗透油藏。
由于油层致密,天然能量低加之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开发难度大,几乎不具备自然产能。
但是该区域油藏同时具有埋深浅,原油流动性好等特点,在压裂配合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工业油流。
2延长油田东部油区主要试井技术应用2.1静压测试油井关井停抽若干天后,井内流体液面将恢复到一定高度,此时将压力计下入井内。
选择不同深度测取该深度(特别是生产层段)的压力及温度,根据深度间隔计算井内流体的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以求取关井周期内的恢复静压以及动液面高度、油水界面、压力及温度梯度等参数。
通过静压测试,可获得测试井在关井周期内生产油层的恢复压力、动液面高度、油水界面、油层压力梯度及温度梯度等数据,用以判断和评价目前该井储层压力状态和地层的能量,以便下一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油井的产油量。
长庆油田依靠科技提升超低渗油藏开发品质
钟世才
【期刊名称】《低渗透油气田》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大面积连片分布,资源规模大,但其品味低、物性差,开发难度大。
为获得此类油藏更好的经济产量,长庆油田借鉴国内外油田成熟经验,2010年5月开始,积极开展水平井和分段多簇压裂开发试验,已投产的32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油达到同区域直井产量的3~4倍。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钟世才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8
【相关文献】
1.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J], 王俊奇;李朝松;
2.超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注采参数优化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
为例 [J], 赵继勇;樊建明;何永宏;杨子清;高伟;高武彬
3.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持续有效开发重大试验攻关探索与实践 [J], 李忠兴;李松泉;廖广志;田昌炳;王正茂;史成恩;雷征东;刘卫东;杨海恩
4.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J], 白玉浩;陈林军;杨乾隆;孟雯卓
5.长庆开发超低渗透油藏巧打科技牌五大战术“智擒”五个百万吨油田 [J], 杨文礼;钟世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钆中子寿命测井在长庆油田的应用研究杨克文 秦民君 梅启亮 王永宏摘要: 钆中子寿命测井是在中子寿命测井改进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低矿化度地层的剩余油测井技术。
它是向地层中渗入高俘获截面的钆液,提高地层可动水的俘获截面的一种方法。
采用“测一注(渗)一测’工艺获取地层剩余油信息。
在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后,加快钆中子寿命测井的探索和推广应用,挖掘潜力油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子寿命 钆中子 俘获截面 资料应用引 言油田开发特别是注水开发过程中,准确确定储层水淹状态和剩余油分布对合理制定或调整开发方案,提高开发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监测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如传统的中子寿命测井只适用于高矿化度地层,对于低矿化度地层效果很差,而钆中子寿命测井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钆为中性元素,对地层无污染。
钆中子寿命测井在油田生产测井工艺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中子寿命测井的原理中子寿命测井也叫热中子衰减时间测井,是脉冲中子测井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测井方法,即用脉冲中子源发射高能快中子照射地层,然后用伽玛射线探测器测量热中子被俘获时放出的伽玛射线强度,进而计算地层的热中子寿命和地层对热中子的宏观俘获截面(Σ),从而了解地层的性质,定量求取有关参数。
在无限均匀介质中,热中子的寿命在数值上等于该介质中热中子的平均扩散自由程S 和热中子平均速度的比值,即v S /=τ (1)式中τ表示热中子寿命,s cm v /102.25-⨯=。
S 是热中子从产生到被吸收为止的自由行程的平均值,并且a S ∑=/1(a ∑为岩石的宏观俘获界面)。
把S 代入式(1)得:a t v ∑=/1τ (2) 由此可知热中子寿命与岩石的宏观俘获截面成反比。
水中含有氯离子时,因为在含有矿化水地层中热中子寿命比油层要小,所以热中子寿命测井可区分油水层。
根据德莱塞•阿待拉斯公司中子寿命测井经验,要区分油水层,两者的∑值必须相差5~6 c.u 。
很显然,该方法只适应于地层水矿化度较高(>15万ppm )的油田,并且孔隙度越大,效果越好。
通常用地层水矿化度与地层孔隙度的乘积>2.2万来衡量是否满足中子寿命测井的条件,即便是满足上述条件,也只有当油水层的岩性、孔隙度等条件都相近时,方可直观或者说定性地用∑曲线来鉴别油水层,通常则不能。
因此,在淡水油田中,由于油和水的俘获截面值相近(见表1),不能较好地使用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来确定含油饱和度,在此基础上,针对低矿化度油田提出用钆中子寿命测井方法来求取含油水饱和度。
水溶性而不具有油溶性,钆酸液体作驱替剂时,在有一定的外力的条件下,极容易与岩心的水融合并向压力低的方向迁移;钆酸使储层的亲水性增强,因此在岩石含油饱和度很高的情况下,即使不加外力,岩石也会发生自吸排油的现象,而且它还是热中子的强吸收剂,其俘获热中子的能力是卤元素的22.5倍(见表2)。
因此钆中子寿命测井能较好的应用于低矿化度层。
钆中子寿命测井测量的地层热中子俘获截面就是探测地层中所溶入的钆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并且采用“测-渗-测”特殊工艺作业,在井筒形成动态的封闭环境,实现钆酸的扩散渗吸作用,地层中含水量越多,钆元素的渗入就越多,钆中子寿命测井值也就越大。
选井原则钆中子寿命测井属油藏饱和度测井中的热中子寿命测井,近两年的实践证明钆中子寿命测井并非各种类型的井都能测,有个别井测后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选好井是确保测井质量的可靠保证,选井原则十分重要。
(1)工艺必须可行:要求地层具有一定的渗吸能力,且渗吸剖面越均匀,施工效果越理想。
地层过于致密或泥质含量过高,均可能影响到注钆的扩散效果。
(2)优选具有代表性的井:能够体现区块特征,且所得成果可为其它井提供借鉴。
(3)具有研究价值:能够有助于单井或区块的认识,解决动态分析中的某些问题或验证某些问题。
(4) 井筒内套管和油管不破裂变形;油井套管和固井质量良好;层间压力水平比较均衡,不出现明显的超压和欠压现象;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探讨利用目的层段注钆前后测量的俘获截面差,结合其它地层参数可较准确地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产层含水率等地层参数。
1. 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根据测井记录的曲线:基线1t ∑(注钆前)、俘获截面曲线2t ∑(注钆后)、远记数率曲线、近记数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进行计算得出剩余油饱和度:()1211t t wf wg wf o S S ∑-∑=∆∑∑-∑⨯∆∑-=-=φ (1)其中∆∑为注钆酸后测得的两条地层俘获截面曲线的幅度差,wg ∑为钆酸的俘获截面,wf ∑为渗钆前可动水的俘获截面。
利用钆中子寿命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剩余油饱和度不仅需要保证钆离子完全渗入储层孔隙中的可动水中并探测准渗钆前后俘获截面的离差,而且需要准确确定地层水和渗钆后水的俘获截面、测井时储层的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2.地层水、钆溶液俘获截面的确定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制出地层水俘获截面与矿化度、钆酸溶液俘获截面与浓度的关系图版,通过回归分析,地层水俘获截面与矿化度关系式为:200025.0341.01.22CC CC wf ++=∑ (2)钆酸俘获截面与浓度关系式为:CC wg 7.16551.22+=∑ (3)式中,CC 为地层水矿化度(单位:PPM )或钆酸浓度(单位:%)。
3.孔隙度的确定由式(1)可知,取准套管井地层孔隙度对于精确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若存在完井孔隙度资料且套管井地层孔隙度同裸眼井孔隙度相比变化不大,则利用完井孔隙度资料代替套管井地层孔隙度。
若没有现成的完井孔隙度数据,仅有孔隙度测井曲线则可按下面的模型利用这些孔隙度曲线采用单矿物泥质砂岩岩石体积模型按下式计算孔隙度。
当储层在下套管投入开发导致孔隙度变化或没有相关的完井孔隙度曲线资料时,则必须采取其它测量方法取得储层的孔隙度。
其实中子寿命测井资料的远近计数率值也反映了储层的孔隙度大小。
如果能建立远近记数率比曲线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图版,则可利用建立的关系图版计算套管井地层的孔隙度。
根据测井响应特征,由体积模型有m a sh sh sh o o w w RNF V RNF V RNF S RNF S RNFC )1(--+++=φφφ (4) 式中,w RNF —水的近远记数率比;o R N F —油的近远记数率比;sh RNF —泥质的近远记数率比;ma RNF —骨架的近远记数率比;φ—岩石孔隙度;sh V —岩石泥质含量;w S —含水饱和度;o S —含油饱和度。
对式(4)进行适当变换,则可得到:o o w w m a sh sh m a RNF S RNF S RNF RNF V RNF RNFC φφφ++-+-=)()1( (5) 由式(5)可看出,RNFC 测井响应与岩性、泥质含量、孔隙度及孔隙流体的性质有关。
而事实上,一个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后,由于注入水的不断进入,使得很多油层被水淹,从而使得储集层中油水共存于孔隙中,因此要准确研究RNFC 与孔隙度φ成线性关系,必须考虑到岩性、物性以及油水性对RNFC 测井的影响。
选取两口以上的关键井,以自然伽马作为岩性指示曲线,选取岩性稳定的泥质层作为标准层,根据标准层测井参数,对目的层测井参数进行校正,从而消除非地质因素对测井曲线的影响。
根据这些关键井中两个以上的纯水层或纯油层的完井孔隙度和校正后的远记数率曲线,可制作出储层孔隙度φ与热中子俘获截面Σ和RNFC 的关系图版,根据该图版,利用中子寿命测井值RNFC 和Σ来确定地层的孔隙度。
研究表明,储层孔隙度与中子寿命测井的RNFC 值呈线性关系,一般表达式为B RNFC A +⨯=φ (6)式中,A 、B 为经验系数。
图1 孔隙度与中子寿命测井远近计数率比关系图如果部分井有同期完井测井和钆中子寿命测井资料,则可用完井解释的孔隙度结果进行泥质校正后,与钆中子寿命测井的远近计数率比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也可相应经验关系式。
图1是利用柳85-31等井的资料研制的储层孔隙度与中子寿命测井的RNFC 值关系图。
4.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对于注水开发油藏,由于储层长期受到流体冲刷,或者酸化、压裂施工,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大大降低,因此,完井解释所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不能反映储层的现状。
束缚水实际是反映流体和岩石之间的综合特征,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毛细管力的大小和岩石对流体的润湿性,其含量与地层的孔隙结构有着紧密的关系,束缚水饱和度是粒度中值和孔隙度的函数,即:()c M f S d wi ,∝ (7) 如果为强亲水岩石,其地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可由经验公式估算:φshwi V p S ⨯= (8)其实,中子寿命测井的俘获截面和远近计数率测井值比包含了反映岩石性质的信息,岩石参数值P 可采用中子寿命测井资料进行估算。
531.4471.1/79.13635.0625.01-+∑∑=⎪⎩⎪⎨⎧>≤=RNFC Q Q Q P sa t 当当 (9) 式中,φ—岩石孔隙度;sh V —岩石泥质含量;P —岩石参数。
中子寿命测井的应用1.识别水淹层对于高水淹层,中子寿命示踪剂渗入前后俘获截面差值明显增大,一般情况下俘获截面差值大于基线值的1/3,当表现为出水层时俘获截面差值大于基线值的2/3。
图2中,中304-1井是老井,开采Y6层油层,该层矿化度为40000ppm ,不适应常规中子寿命测井,采用测-渗-测方法以后,在1484.5-1488.0米处出现异常高的俘获截面离差,资料解释该层出水,采油厂依据测井资料解释结论将该井改为注水井。
俘获截面离差指示油层水淹图2中304-1井中子寿命测井处理成果图2.确定套管串槽油田开发后期,不少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串槽现象,这是造成高含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在未射孔层段注钆前后俘获截面出现明显的幅度差,说明注入的钆酸溶液沿一定的通道流到该为射孔层段即存在管外串槽。
钆中子测井采用钆酸作为示踪剂就可直观准确地确定管外串槽,从而可以确定直观地检查地层封堵效果。
图3中所指示井段没有射孔,却出现明显的幅度差,说明这一层段存在串槽。
该窜槽是压裂改造后造成的层间窜槽。
层间俘获截面离差指示串槽图3 利用离差识别串槽3.利用俘获截面差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划水淹级别由前面建立的计算模型,利用钆中子寿命测井曲线结合完井解释结论或完井相关曲线可以计算射孔层段的剩余油饱和度、含水率、相对产出程度等产层动态参数进而进行产层水淹级别划分、产层动态监测等。
按(1)式建立的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模型考虑了束缚水,综合考虑测井仪器纵向分辨能力和地层水对配制液的稀释作用等因素,可建立如(12)式所示的修正的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模型: )(1wf wg C Swi So ∑-∑⨯∆∑--=φ (12) 结合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就可以计算储层的含水率、相对采出程度等参数并根据区块建立的水淹级别划分标准进行水淹级别的划分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