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中的常考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230.64 KB
- 文档页数:3
课练3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狂刷小题夯基础]———————[练基础]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6的硅原子:1614SiB.碳酸的电离方程式:H2CO 32H++CO2-3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 .乙酸的球棍模型: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后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点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OH H2SO4BaCO3MgO 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NaOH CH3COOH CaCl2CO SO2D KOH HNO3CaCO3Na2O2SO3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5.有些古诗文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古诗文化学解释6.A.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C.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D.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B.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8.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CO2、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将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淀粉溶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属于吸热反应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CuSO4·5H2O、盐酸、苛性钾、次氯酸、氯气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3个 B.4个C.5个 D.6个[练高考]1.[2019·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物质的组成、分类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3、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及转化方法 【知识网络】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 “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等氧化物 氢化物酸、碱盐 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纯净物物 质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4)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区别原子(核素)与元素★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初步分类—见前面网络图2、纯净物和混和物常见的混合物包括: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⑸其他: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水煤气、天然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③钢、生铁、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 的纯净物。
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问题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含有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2.同素异形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及化学用语【一、考情分析】化学用语易错字:(1萃.取、分液、渗.析、溶.解、熔融..、熔.点(2气体逸.出、溶液溢.出、用玻璃棒蘸.取、振.荡试管(3酯.化反应、焰.色反应(4氨.气、铵.盐、乙酸乙酯.、油脂.、硫氰.化钾(5研钵.坩埚.褪.色【二、考纲要求】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⑤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⑦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⑧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三、解题方法】从近几年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化学选择题题干是“下面……(不正确的是”的题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这类题型选择题相对独立,它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等特点,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推理能力、图文理解及分析、信息转换能力等。
解答好这类选择题,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练掌握原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典型物质的性质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使用:(1逐项分析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符合题设要求的选项(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
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我们在记忆时一定要记牢,特别是一些概念、定义中的关键字更是要记忆准确,这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3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可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化学用语是专门的化学语言,其包含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示意图等。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A .NaOHB .SiO 2C .FeD .C 3H 8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3. 下列各组物质的类别归属正确的是 ( ) A. 同位素:B. 共价化合物:HCl 、H 2SO 4、H 2OC. 非电解质:Cl 2、BaSO 4、C 2H 5OHD. 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混合物中的元素一定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氯气、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 .Mg 、Al 、Cu 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7.下表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 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A .只有②④B .只有①③⑤C .只有①②④D .只有②③⑤ 9.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 2的电子式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写为 1735Cl D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 2CH 2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16O 、17O 、18O 属于同位素B .N 60和N 2互为同系物C .O 2和O 3、H 2和D 2、H O 和H O 都互为同素异形体D .CH 2O 2、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互为同系物,乙二醇、丙三醇、苯甲醇也互为同系物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硅酸、氯化铁均为胶体B .醋酸、蔗糖均属于电解质C .水玻璃、氯水均为混合物D .氧化钙、氧化铝均为碱性氧化物 12.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风化、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变1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
专题二物质分类与化学用语【考纲要求】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
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近三年高考化学实验知识点统计】【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典型例题】1.(2013·四川卷)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小结】常见的俗称与物质用途【考点二】化学用语及常见计量 【典型例题】2.(2014 江苏卷)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B .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35BrCD 3.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1molAl 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 A ( )(2)1.00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3)1.6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 ) (4)46gNO 2和N 2O 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 ( ) (5)标准状况下,11.2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 ) (6)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A N 个( ) (7)常温常压下,22.4LCCl 4含有个N A 个CCl 4分子( )(8)1 mol Na 与足量O 2 反应,生成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 个电子( ) (9)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 ) (10)1molCl 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 ) (11)1molFe 2+与足量的H 2O 2溶液反应,转移2N A 个电子( ) (12)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 ) (13)17.6g 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4N A 个( ) (14)1mol 甲苯含有6N A 个C -H 键( )(15)0.1mol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 ) (16)18gH 2O 中含的质子数为10N A ( )(17)标准状况下,22.4L 氨水含有N A 个NH 3分子( ) (18)56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N A 个SO 2分子( )(19)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 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20)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21)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22)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23)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24)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因此所得溶液含有0.1N A个Fe3+(25)将含有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 A【自主练习】1.(2014·四川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褔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2.(2014 海南卷)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3.(2014 福建卷)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4.(2013 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92U5. (2012 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B. F-的结构示意图:C. 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2017ClD. NH3的电子式:6.(2012 天津卷)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C .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D .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 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7.(2012 广东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B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8.(2012 海南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B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C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D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9.(2013 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 .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 .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10.(2013 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多孔碳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B .pH 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C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 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 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 DNA 链中的P 元素D .CH 2OCH 3和CO 2CH CH 2O 3,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11.(2012 四川卷)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 .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 .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12.(2013 大纲卷)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 18O 和14N 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13.(2013 江苏卷)7.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 1 mol·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为N AB.78 g 苯含有C=C 双键的数目为3N AC.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6. 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1N A14.(2012 广东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4g CH4含N A个C—H共价键B.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个2N A个电子C.1L 0.1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O3—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O原子15.(2012 四川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B.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C.50mL 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 A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16.(2012 海南卷)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 A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 A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17.(2012 全国新课标卷)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8.(2012 江苏卷)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中的常考问题
江西赣县中学刘智勇
一、考向分析
本部分知识主要以“拼盘”式选择题出现,侧重考查对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概念的准确理解及化学用语的使用。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的分析,建议同学们在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①常用化学用语正误判断;②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辨析分散系的类别。
③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有时渗透到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二、考纲要求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三、真题聚焦
命题角度一:考查化学基本概念的辨析
【典例1】(2012-2014·高考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2012·山东)
B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2012·大纲)
C 、HCl 溶液和NaCl 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 和NaCl 均为离子化合物(2012·山东)
D 、BaSO 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 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
E 、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
F 、KClO 3和SO 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 3和SO 3为电解质(2013·重庆)
G、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2014·广东)
H、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14·四川)
I 、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2014·四川)
详细解析:Mn 2O 7属于酸性氧化物,Na 2O 2是过氧化物,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A 错误;离子
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而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的结果,B 正确;HCl 是共价化合物,C 错误;BaSO 4是难溶于水,但溶于水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D 错误;CO
不会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E 错误;SO 3溶于水后能导电是因为SO 3与水反应生成H 2SO 4,H 2SO 4发生电离产生离子而导电,SO 3是非电解质,F 错误;棉和麻均是纤维
素与淀粉具有相同的通式,但不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G 错误;葡萄糖是单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H 错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I 错误。
名师指点:中学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分散且容易混淆,建议同学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概念中的关键字的记忆和理解以及普遍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该考点常常出现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可以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例证否定法等各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烧碱、纯碱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
B.Na、Al、Cu 可以分别用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电解冶炼法得到
C.天然气、沼气和液化石油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D.氯化银、冰醋酸、酒精、水银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D
命题角度二: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典例2】(2012-2014·高考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012·山东)
B 、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不涉及化学变化(2012·重庆)
C 、NO 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012·天津)
D 、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2013·广东)
E 、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2013·江苏)
F 、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2013·四川)
G、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2013·四川)
H、福尔马林可作食品保鲜剂(2014·四川)I、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014·福建)
详细解析: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不一定,如NH 3+HCl=NH 4Cl,A 错误;分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 正确;3NO 2+H 2O=2HNO 3+NO 是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由于CaSO 4是微溶于水,会导致包裹现象,所以通常用稀盐酸
除垢,D 错误;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作用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常用氢氟酸雕刻玻璃,E 错误;二氧化硫有一定毒性,少量用于漂白,但不能用于食品漂白,F 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就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环境消毒,G 正确;福尔马林中含有的甲醛具有毒性,不能作为食品的保鲜剂,H 错误;小苏打是NaHCO 3,受热产生CO 2,可作面粉发酵粉,I 正确。
名师指点: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认识应该从微观角度去理解,关键看是否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对易混淆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九化”等要强化记忆。
牢记中学化学中常见重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特别是其特殊性质,弄清楚其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如HClO、Na 2O 2、SO 2、活性炭、ClO 2漂白或消毒原理的
异同,煤的气化、液化原理及用途等。
变式训练2: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液氨用作制冷剂
B .生石灰作干燥剂
C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D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答案:A
命题角度三:常用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
【典例3】(2012-2014·高考题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2012·海南)
B、乙酸的分子式:CH 3COOH (2012·海南)
C、丙烯的结构简式:C 3H 6(2013江苏)
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013江苏)E、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2014·江苏)F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2014·江苏)
详细解析:核素的符号,其中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所以l8个中子的氯原子可表示,A 正确;乙酸的分子式是C 2H 4O 2,表示1个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
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B 错误;丙烯的结构简式:
C 错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
图:,D 错误;过氧化钠的电子式:,E 错误;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F 错误。
名师指点:首先要弄清楚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其次要看清楚题目要求作答,最后提醒大家几个常考易错电子式的书写,如氯化铵错写成
,四氯化碳错写成,氮气错写成N ⋮⋮N ,二氧化碳错写成
等。
变式训练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 4Cl 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18
8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答案:C
四、易错归纳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等;酸酐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 2不能与水直接反应;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H 3COOH 的酸酐为(CH 3CO)2O 。
2、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 2O 2等;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一般只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也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 3也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
3、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NH 3、CO 2等;难溶盐(BaSO 4)的水溶液不导电,但溶于水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4、中学化学常见混合物有水煤气、天然气、裂解气、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福尔马林、王水、波尔多液铝热剂等。
5、同素异形体的转化、结晶水合物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属于化学变化,焰色反应、潮解、盐析、渗析、活性炭的吸附属于物理变化,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
6、SO 2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不会褪色;SiO 2属于酸性氧化物,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7、胶体离子带电荷,但胶体不带电荷,与溶液一样呈电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