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7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0.24•【字号】闽政文[2002]317号•【施行日期】2002.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意见(闽政文[2002]31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全国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有效遏制水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就加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乡镇船舶的范围和使用性质乡镇船舶系指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伙、承包户拥有或经营的船舶。
乡镇船舶分营业性运输船舶、非营业性运输船舶、非运输船舶、渡船和渔业船舶:营业性运输船舶系指以盈利为目的,发生运费结算的客、货运输船舶;非营业性运输船舶系指农用船舶和自用船舶;非运输船舶系指采挖砂石船及其它采矿船、工程船和用于与运输无关的其它经营行为的水上设施或水上建筑物;渡船系指航行于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渡口间的专用船舶;渔业船舶系指从事渔业生产及其辅助渔业生产的船舶。
二、进一步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一)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职责:1.宣传贯彻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2.督促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履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职责。
3.检查县(市、区)、乡(镇)、村、船主四级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职责:1.宣传贯彻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2.确定本县(市、区)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书,并组织落实和考核。
3.组织乡镇船舶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乡镇船舶安全检查。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促进船舶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所有从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强化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的目标是建设安全可靠的水上交通管理系统,防范水上交通事故,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水平。
第五条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原则是责任明确、依法管理、科学监督、公开透明、运行规范。
第六条所有从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船舶水上交通安全。
第七条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做好危险警示和预警工作。
第八条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发挥监督作用。
第二章船舶安全管理第九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船舶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对船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船舶设备设施运行正常,不存在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对船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二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船舶安全运营。
第十三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购买足额的保险,保障船舶及船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设施,确保船舶水上交通安全。
第十五条船舶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船舶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查处安全违法行为。
第三章航行安全管理第十六条航行前,船舶船长应当对船舶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船舶适航条件,做好航行准备工作。
福建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法规类别】边防与出入境管理【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9.06.01【实施日期】1999.06.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失效依据】福建省沿海边防治安管理条例福建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1999年6月1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加强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维护沿海边防治安秩序,保护渔民、船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海域内各类船舶的边防治安管理,公务船舶及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公安边防机关负责沿海船舶的边防治安管理。
交通、水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沿海船舶的边防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沿海船舶管理站是协助公安边防机关进行船舶治安管理的群防群治组织。
各船舶管理站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渔民、船民服务。
第五条本省沿海船舶除依照国家规定向主管部门领取有关证件外,应当向船舶所在地公安边防机关申请办理船舶户籍注册,领取《出海船舶户口簿》。
船舶主管部门实行定期签证或者进出港签证的船舶,免予办理船舶户籍注册。
本省渔民、船民应当向公安边防机关申领《出海船民证》;外来人员随本省沿海船舶出海作业的,向当地公安边防机关申领《临时出海船民证》。
第六条沿海船舶及其渔民、船民应当随船携带《出海船舶户口簿》和《出海船民证》或者《临时出海船民证》,以备检查。
无证件的船舶或者人员不得出海。
公安边防机关应当对前款证件进行年度审验,未经年度审验的无效。
上述证件不得伪造、涂改、出租、转让、冒用。
第七条公安边防机关办理有关边防证件,应当方便群众,简化手续,并一次性明示办证的内容和程序;对手续齐全、符合规定的,在五日内办理完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近年来,由于中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海上运输量的大幅增长,海上交通安全日益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该法律于2019年3月1日正式生效。
下文将从背景、目的、主要条款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在中国海运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海上贸易的流量也逐年增长。
中国位于世界航线的中心位置,涵盖了全球大部分的航线。
这意味着中国承担了极高的海上交通风险,情况日益复杂,目前需要有效措施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为此,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海上交通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主要条款1.安全生产义务海上运输企业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运输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档案,随时记录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后续处理情况。
2.船舶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要求对船舶进行注册、备案、检验及管理。
船舶必须依照海事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设计、建造、修理和维护,同时,确保船员的培训和素质,并制定应急预案。
3.船员安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船员的安全要求也非常严格。
船员必须取得相应技能培训证书和医疗证明,且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的作息时间和值更日程进行操作,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安全管理行政处罚对于不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或安全环保规定、违反作业规定和暴力抗法等恶劣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海事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未修复的船舶,海事管理部门也可以强制停航或者取消航行的许可证。
四、应用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的制定对于提高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水平影响深远。
一方面,该法律为海上交通安全提供了法制保障,为海事管理部门打击不法行为提供合法性支持。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1. 引言
本规定旨在确保水上交通的安全,并保护水域及其使用者的利益。
所有相关方应遵守本规定的要求,以促进水上交通的有序发展。
2. 定义
2.1 水上交通:指在水域上使用船只、艇、船舶及其他水上交
通工具进行运输、航行、乘坐等活动。
2.2 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水上交通的政府部门
或组织。
3. 水上交通安全要求
3.1 船只操作人员应持有合法的驾驶证明,具备良好的驾驶技
能和安全意识。
3.2 船只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救生器材、灭火器等,并
定期检查和维护。
3.3 船只乘客应佩戴救生衣,并遵守船只乘坐规则。
3.4 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水上交通安全巡查,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3.5 对于违反水上交通规定的行为,将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和措施。
4. 水上交通事故处理
4.1 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时,相关方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伤亡人员的安全,并报告水上交通管理机构。
4.2 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应迅速调查、处理事故,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赔偿。
5. 法律责任
5.1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5.2 对于因违反本规定而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具体执行细则和操作规范将在后续制定。
所有相关方应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规定。
(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23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修正2023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上交通管理,维护海上交通秩序,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其他与海上交通安全相关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依法保障交通用海。
海上交通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便利通行、依法管理的原则,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海上交通安全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他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海上交通安全工作,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海上交通安全意识。
第六条国家依法保障船员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从事船舶、海上设施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其他与海上交通相关活动的单位、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海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享有获得航海保障和海上救助的权利,承担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义务。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先进科学技术在海上交通安全工作中的应用,促进海上交通安全现代化建设,提高海上交通安全科学技术水平。
第二章船舶、海上设施和船员第九条中国籍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设置的海上设施、船运集装箱,以及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的关系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船用设备、部件和材料,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相应证书、文书。
证书、文书的清单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制定并公布。
设立船舶检验机构应当经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许可。
2023年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23年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通航水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等活动以及在非通航水域从事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市行政区域内渔业船舶和渔港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有序、通畅。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协调解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人员、装备和经费,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正常开展。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村(居)民委员会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的船舶安全责任制;(二)落实渡口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客渡船舶签单发航管理制度;(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自用船舶登记管理工作;(四)确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五)组织安全宣传、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督察整改,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考评;(六)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五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海事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所辖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渔业船舶和渔港水域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公安、水利、环保、市政、旅游、体育、园林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长江海事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对所辖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实行所有人、经营人负责制。
船舶、浮动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加强对船舶、浮动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规定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以及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并对其船舶、浮动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
平潭海峡大桥施工期间通航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平潭海峡大桥(以下简称“大桥”)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的海上交通秩序,保障大桥施工作业和大桥桥区水域通航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以及《福州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船舶、设施、单位和人员在大桥桥区水域从事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相关活动。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航行第四条大桥自西向东设置两个南北流向的临时航道,西侧为南下航道,东侧为北上航道。
第五条船舶在大桥桥区水域航行时,应当以安全航速行驶。
过往船舶顶流航行时对地航速不得超过6节,顺流航行时不得超过8节。
第六条船舶应尽可能避免穿越大桥临时航道,但不得不穿越时,应尽可能与临时航道成直角的船首向穿越,且不应妨碍正在临时航道内航行的船舶通行,不得抢越他船船首,并及时通过甚高频向周围船舶通报本船动态。
第七条船舶通过大桥时,应当从大桥临时航道通过,且尽可能选择缓流时段通过,并提前通过甚高频向周围船舶通报本船动态。
船舶通过大桥临时航道时,应尽可能行驶在临时航道中央,与临时航道两侧桥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其净高不得超过主管机关公布的通航高度。
禁止船舶、设施在大桥临时航道抛锚、调头、逆向行驶、追越或与他船齐头并进,以及从事其他有碍船舶正常航行安全的活动。
船舶、设施在驶近大桥临时航道时,应特别机警和谨慎地驾驶,采取加强瞭望、备车、备锚等安全航行措施,并应鸣放一长声。
第八条为确保大桥施工安全,大桥建设期间设置大桥安全水域,除大桥临时航道外,未经主管机关许可,船舶、设施不得进入大桥安全水域。
第九条未经主管机关许可,禁止载运爆炸品的船舶进入或通过大桥临时航道。
第十条大桥桥区水域实测风力达到6级及以上时,拖带船队、航速小于4节的船舶禁止通过大桥临时航道;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时,禁止所有船舶、设施通过大桥临时航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题注】1990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3月3日交通部令第14号发布【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及时调查处理海上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本条例的实施机关。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船舶、设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内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
以渔业为主的渔港水域内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和沿海水域内渔业船舶之间、军用船舶之间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海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设施发生的下列事故: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章名】Whole Document【章名】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Article 1These Regulations ar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the Maritime Traffic Safe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order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maritime traffic safety and promptlyinvestigate and handle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Article 2The harbour superintendency establishment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ese Regulations.Article 3These Regulations shall apply to the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ingto the vessels and installations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If there exist special provisions in state laws and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the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ing in the fishing port waters or of the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ing between fishing vessels or betweenmilitary vessels in the coastal waters, these special provisions shallprevail.Article 4The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referred to in these Regulations mean thefollowing accidents happening to vessels and installations:(1) collision, strike or damage by waves;(2) hitting hidden rocks or running aground;(3) fire or explosion;(4) sinking;(5) damage or loss of machinery parts or important tools during a voyagewhich affects the vessel's seaworthiness;(6) other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which cause losses in property andhuman lives.【章名】Chapter II ReportArticle 5The persons in charge of the vessels and installations which are involvedin maritime traffic accidents must report immediately to the harboursuperintendency administration at the nearest harbour by a high-frequencytelephone, radiotelegram or other effective means. The content of thereports shall include: name of the vessel or installation, call sign,nationality, port of departure and port of arrival, owners or managers ofthe vessel or installation, when and where the accident happened and theattending circumstances on the sea, the extent of damage of the vessel orinstallation, request for salvage, etc.Article 6The persons in charge of the vessels and installations。
(2006年4月29日福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6年8月4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10月28日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0年11月29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2010年12月9日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海上交通秩序,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福州海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等与海上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福州海事局及其所属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称为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所辖海域实施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交通、港口、安全生产监督、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福州市人民政府依法建立的海上搜救机构负责海上交通事故和险情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海上搜救机构由海事、交通、港口、安全生产监督、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组成,其日常工作由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
福州沿海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船舶、设施和人员第五条船舶、设施应当具有船舶检验机构核发的有效检验证书,并依法进行登记。
船舶、设施应当保持连续符合检验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状态,并保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六条船舶、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配员要求配备船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船舶、设施上服务的船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有效证书。
船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不得聘用无有效证书的船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七条船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对船舶、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船舶或者使用设施,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福州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XX年4月29日福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XX年8月4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XX年10月28日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XX年11月29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XX年12月9日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海上交通秩序,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福州海域从事航行、停泊和作业等与海上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福州海事局及其所属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称为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所辖海域实施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
交通、港口、安全生产监督、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福州市人民政府依法建立的海上搜救机构负责海上交通事故和险情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海上搜救机构由海事、交通、港口、安全生产监督、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组成,其日常工作由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
福州沿海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二章船舶、设施和人员第五条船舶、设施应当具有船舶检验机构核发的有效检验证书,并依法进行登记。
船舶、设施应当保持连续符合检验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状态,并保证适于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
第六条船舶、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配员要求配备船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船舶、设施上服务的船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有效证书。
船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不得聘用无有效证书的船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七条船舶、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对船舶、设施的交通安全负责,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船舶或者使用设施,不得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第八条禁止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以及国家强制报废的船舶在海上航行、作业。
禁止伪造、变造、冒用、买卖或者租借船舶、设施、船员的法定证书。
第三章航行、停泊和作业第九条船舶应当在核定的航区内航行,并遵守海事管理机构公布的航行规定。
第十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划定并公布福州海域船舶报告区,制定船舶报告管理规定。
进出船舶报告区的船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通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船舶进出港口的,应当遵守有关船舶签证管理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签证。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福州海域的交通状况及时发布有关通航安全信息。
第十一条下列船舶进出港、在港内航行、移泊(顺岸相邻两个泊位之间的平行移动除外)或者靠离码头时,应当向引航机构申请引航:(一)外国籍船舶;(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申请引航的中国籍船舶;(三)海事管理机构会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申请引航的中国籍船舶。
前款规定以外的船舶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引航。
第十二条引航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安排引航员。
引航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引航员适任证书,按照引航等级规定引领船舶,遵守通航管理规定,服从安全监督管理。
引航员引领船舶时应当在规定的地点登离被引领的船舶,遇大风浪等特殊情况需改变地点登离船舶的,应当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三条船舶应当保持足够的富裕水深。
空载油轮在港口水域航行,应当压载以保证船舶的操纵性能。
第十四条船舶装载货物、集装箱,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配载、系固、稳性、载重线的要求,不得超载、超速航行。
禁止未经核准载客的船舶载客,禁止客船超定额载客。
第十五条船舶进出港在不危及本船安全时,应当尽可能靠近航道右侧行驶,并使用安全航速航行。
穿越航道的船舶,不得妨碍正在航道内航行船舶的通行,不得抢越他船船艏,穿越时应当尽可能与主航道成直角。
船舶驶近渡口或者渡运航线时,应当采取鸣号、减速等有效避让措施。
第十六条船舶航经狭水道及特殊水域时,应当遵守海事管理机构有关避让和限速的规定,听从海事管理机构的指挥。
船舶在大马礁以下闽江通海航道航行时,同吨位等级的,逆水船应当避让顺水船;遇有三千总吨以上船舶航行时,不足三千总吨的船舶应当及时让出深水航道。
船舶进出港航经马祖印灯浮与中沙灯浮间航道之前,应当鸣放一长声示警,并保持甚高频无线电话的联系。
航经马祖印灯浮与中沙灯浮间航道时,同吨位等级的,轻载船应当让重载船。
船舶通过金牌门时,五千总吨以上船舶不得会遇,不足五千总吨的船舶不得妨碍五千总吨以上船舶航行。
三千总吨以上的船舶不得在马祖印灯浮至中沙灯浮之间航段、闽安门东高寨(南搬)灯桩至青洲大桥之间的航段追越或者并排航行。
一千总吨以上的船舶不得在魁岐码头至鳌峰大桥之间的航段追越或者并排航行。
第十七条高速客船在港内航行,最高静水航速不得超过十五节。
高速客船未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夜航。
高速客船在港口水域航行时,应当主动让清所有非高速船舶,在与他船有碰撞危险时,应当按照避碰规则规定采取避让措施。
第十八条船舶航行、移泊时,船上的艇筏、舷梯和吊杆、输送带等不得伸出舷外。
船舶、设施停泊时伸向可供他船航行一侧水域的装卸货设备应当调整到不妨碍他船正常航行的位置,夜间应当将其端部照亮。
第十九条二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入闽江口内港区青洲大桥以下水域,一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入青洲大桥至大马礁之间水域,一千吨级以上船舶进入闽江口内港区大马礁以上水域,应当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组织作出技术评估,并予以答复,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不得进港。
第二十条船舶在靠离码头、系解浮筒和港内掉头时应当显示信号,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与外界联系,避让过往船舶。
过往船舶应当注意瞭望,协同避让。
第二十一条船舶停泊时,应当留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操作的船员。
五百总吨以上(或者主机功率750千瓦以上)海船、六百总吨以上(或者主机功率441千瓦以上)内河船舶的船长和大副,轮机长和大管轮不得同时离船。
船舶防抗自然灾害时,应当服从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和部署。
第二十二条船舶应当根据本船的种类和吨位大小、吃水状况在公布的锚地范围内锚泊,并服从海事管理机构指令。
在修造船厂修造期间无动力的船舶不得在港口水域锚泊。
禁止船舶在航道、调头区、港池内和禁锚地锚泊。
遇特殊情况需要紧急抛锚时,应当立即报告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用甚高频无线电话等有效手段通报过往船舶,显示规定信号,并采取措施及时离开。
第二十三条码头经营人应当根据航道状况、码头设计靠泊能力和规定的靠泊宽度,安排具有足够水深、长度和相应设施的泊位供船舶靠泊。
在船舶靠离泊前半小时清理码头前沿及调头区域,并按照规定显示信号。
码头设施不得妨碍船舶靠离泊安全。
第二十四条港内停泊的船舶舷梯应当稳固并设有栏杆、安全网,夜间应当有足够的照明。
第二十五条进行供油、供电、供水、维修、海上过驳、船舶污染物接收等作业的船舶需进行并靠的,在码头时的并靠宽度不得超过泊位的设计靠泊宽度,在闽江口内港区锚地时的并靠总宽度不得超过三十米。
一千总吨以上或者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除前款规定的作业外与其他船舶不得并靠,确需并靠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并靠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船舶在锚地过驳作业,应当在相应的生产作业锚地内进行。
生产作业锚地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设定并由海事管理机构及时公布。
船舶不得在未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码头靠泊作业。
第二十七条禁止在航道、港池、调头区、警戒区、避航区、锚地、推荐航线内进行养殖、捕捞作业。
除航道、港池维护疏浚外,禁止在闽江口内港区的营前深水区、马尾青州作业区至松门煤码头河段、松门田螺湾,闽安门、中沙、金牌门水域进行采砂作业。
第二十八条船舶在港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向海事管理机构书面报备:(一)船舶拆修锅炉、主机、锚机、舵机、电台;(二)船舶试航、试车、系泊试验;(三)船舶放艇(筏)进行救生演习;(四)船舶烧焊或者明火作业;(五)船舶悬挂彩灯;(六)船舶校正磁罗经;(七)船舶从事供油作业;(八)船舶在港内进行可能影响船舶和港口安全的其他作业。
第四章船载危险货物监督管理第二十九条建设危险货物装卸的码头、泊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范,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程验收时应当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三十条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应当持有危险货物适装证书,并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安全技术规范进行配载和运输。
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应当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预案,配备应急处置设施。
第三十一条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或者在港口过境停留,其承运人、船舶或者货物代理人应当在进出港口前二十四小时,向海事管理机构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出港口。
在港口水域外进行液体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的船舶,应当按照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申报。
载运危险品的船舶应当在专用锚地锚泊。
从事危险货物申报和危险货物集装箱现场检查的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
第五章渡口、渡船管理第三十二条设置或者撤销渡口,由渡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设置渡口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选址应当在水流平缓、水深足够、坡岸稳定、视野开阔、适宜船舶停靠的地点,并远离危险物品生产、堆放场所;(二)具备货物装卸、旅客上下的安全设施;(三)有明确的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四)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专门管理人员。
第三十四条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指定有关部门和渡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渡口和渡运安全实施日常安全管理。
渡口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在渡口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制度。
遇有洪水、大风、大雾、大浪等恶劣天气、海况,渡口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暂停渡运。
第三十五条渡口船舶应当按照核定的航线渡运,不得超载;渡运时应当避让过往船舶,不得强行横越。
渡口载客船舶应当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识别标志,并在明显位置标明载客定额、安全注意事项。
第三十六条符合危险品适装条件的渡口船舶,载运危险化学货物及载运装有危险化学货物的车辆时应当实行专渡,不得与其他车辆混渡,不得搭载旅客和其他无关人员。
渡口船舶载运客车时,应当实行人车分离,旅客应当下车。
第六章安全保障第三十七条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港口、设施时,应当配套建设安全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新建码头使用前,码头经营人应当及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备泊位吨级、水深扫测图等与船舶安全航行、靠离泊有关的资料。
第三十八条负责航标等助航设备和导航设施的维护机构,应当保持航标等助航设备、导航设施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