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课件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98.00 KB
- 文档页数: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信息获取》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因特网的信息查找、文件的下载,以及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四个部分。
从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整局分析: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从理性角度让学生树立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科学系统观,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②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从事物、事件统筹安排处理的角度,培养学生信息甑别、分析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素养;③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后面三个章节实践的基础,一是信息处理素养的综合体现,二是信息分类、信息界定、信息查询等基本技能的基础。
本节教材处理(教学处理):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在学生生活,以及以往的实际体验中已经有模糊的映像,或者说他们已经知道如何进行,只是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就是论事,简单的罗列阐述,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也正是基于此分析,我想在本节教学中,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培养学生多维、立体的分析问题,用“脑筋激荡”和“科学辨析”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理性升华,健全和完善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体系,从而达到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具体结合。
如此同时,学生能借助此工具,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为今后程序设计等系列教学铺垫基础,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切实提高新时代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信息获取活动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尝试设计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工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软技术”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两个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实行选择。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水平。
2.过程、方法目标:能通过度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展开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务实而有效地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实行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 新闻报道作为导引启发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中获取信息非常重要。
2. 在举一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后,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举例:如何获取第二天郊区天气情况信息,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思考。
讲述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实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师逐个解释之后陆续投影显示,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得到信息,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提问(投影)(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观察法;(4)评价信息:高效率。
3信息获取的⼀般过程3 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般过程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般过程。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法获取信息。
通过列举贴近学⽣⽣活的事例,让学⽣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般规律,使学⽣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般过程。
2、过程与⽅法: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法并进⾏选择,提⾼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的分析、⽐较、规划和归纳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能利⽤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常⽣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案,并进⾏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案的确定教学难点信息获取⼀般过程的正确剖析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演⽰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过程⼀、引⼊通过第⼀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对我们⼈类⽣存的重要性(感觉剥夺实验),也知道了信息技术⼯具的发展⽇新⽉异(资料:⼀部⼿机挽救了128名乘客的⽣命),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这⼀章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好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获取、加⼯、管理、表达和交流”主线中地第⼀步。
⼆、创设情景——引发思考事例:菜鸟电脑DIY家⾥的显⽰器终于要退休了,该⽼爸出⾎的时候了,我决定要买⼀台19英⼨新液晶显⽰器,买⼀条内存条(2G),考虑到如果什么都没了解,就去到电脑城给不良奸商砍得⼀胫⾎都不知什么回事,你会怎么做,以达到⽤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性能最好的产品的⽬的?注意:总价不能超过1200元。
解决问题或研究课题的第⼀步是:获取信息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第⼀件事就是先了解市场⾏情和各种品牌和性能,把有关信息记录下来。
故事:杨叔⼦院⼠年轻时在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不认识猪菜,但他最后出⾊、超额地完成了任务。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
选择12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4、评价信息的过程。
归纳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pt演示)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明确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6表(分析途径)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
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①现场观察法②问卷调查法③访谈法④检索法⑤阅读法⑥视听
法⑦实验法结合自己的心得
与老师给出的方
法得出属于自己
的获取信息的一
般过程,加深理
解。
展示获取信息的
各个环节,引导学
生如何正确选择
获取信息的一般
途径,给予充分解
释,帮助学生更好
的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