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267.78 KB
- 文档页数:4
和实地考察。
项目不在于大,而在于贴近生活,如生活饮用水调查、农村粪便管理、地方病的防治等。
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
这些项目均方便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尽量利用现有的天然的实践基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转变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能。
3.4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最好的巩固知识的契机。
一门课程,学生最认真的阶段便是考试前的复习阶段。
利用好这一个非常学习阶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目前,学校预防医学考核内容多侧重大体概念、群体事件、笼统的预防方法。
农村医学学生在日后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更多是乡镇的个体事件应急处理、慢性病的个体预防保健方案、传染病的报告制度等。
结合就业实际,改革考核内容,能有效地将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实用的领域,掌握更多实用性强、应用频率高的知识。
此外,目前预防医学考试试题单一,或单纯以病例讨论形式性的考核,或全部以选择题形式出题,不利于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应适当丰富考试题型,集选择、判断、简答、分析为一体,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
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在传统期末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平时实践课方案设计、课堂抽查等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中职卫校要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开展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建立结构合理的、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1]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等.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16-717.[2]刘祯,梁万年,郭爱民,等.以社区为导向建立新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体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28-829.当前,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进入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我们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临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许多高校和医学院开始采用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下面将介绍一种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2. 临床诊断模块:包括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等临床诊断技能的培养,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 临床技术模块:包括常见的临床技术操作,如静脉置管、动脉穿刺、心电图检查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4. 临床实习模块: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亲身参与真实的临床工作,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5. 临床研究模块:培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包括科研方法、数据分析、学术写作等内容,为将来从事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2. 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常见的临床技术操作。
3. 具备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例。
4. 具备临床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尊重患者权益并遵守医疗规范。
三、教学方法1. 模块教学:按照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临床案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临床工作,锻炼实践能力。
四、评价体系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2. 技能考核:通过模拟临床操作、临床技术实操等方式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模块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模块,通过模块化设计、实施和评价,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将从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优势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内涵模块化实践教学是指以模块为单位,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模块化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整合性: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模块,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重复和交叉。
2. 个性化: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模块,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 可持续性: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模块设计(1)依据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模块,确保模块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模块,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注重模块之间的互补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
2. 模块实施(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实训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 模块评价(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3)定期开展实践教学评估,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模块化实践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模块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2. 提高教学质量:模块化实践教学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提出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综合、学科综合、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和课内模拟实践、独立模拟实践、开放模拟实践和竞赛研究模拟实践四个模块,建立多层次模块的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指出应该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打造实践教师团队、加强软硬件实验设备建设等方面来实现该教学体系。
关键词:模拟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多层次;多模块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88-03一、模拟实践教学是培养国际贸易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高地,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
国际贸易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教学是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
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技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在教育理念上,还没有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教法上,还没有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培养能力为主”。
我校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通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从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模拟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系统设计模拟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专业鲜明特色的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模块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内涵、优势、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内涵实践教学模块化是指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划分,形成相对独立、可操作的实践模块。
这些实践模块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块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学科特点、专业要求、实践环节等进行划分,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模块。
2. 实践教学方法的模块化:针对不同实践模块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
3. 实践教学评价的模块化:根据实践模块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实践教学模块化的优势1.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模块化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模块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界限,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3. 适应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模块化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模块化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实践教学模块化的实施策略1. 构建实践教学模块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块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 制定实践教学模块标准:针对不同实践模块,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3. 开发实践教学模块资源: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教材、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
4. 优化实践教学模块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效果。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模块化教学实践背景的角度,对模块化教学的产生、特点、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模块化教学产生的背景1.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模块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 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模块化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模块化教学的特点1.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教学以课程模块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具有特定教学目标的模块。
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灵活性模块化教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模块内容灵活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3. 个性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跨学科整合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整合到模块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模块化教学的优势1. 提高教学效果模块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