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97
目录第一部分:说明书上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依据、年限 (1)第二章规划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第三章镇域概况 (4)第四章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5)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9)第六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1)第七章镇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八章镇域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14)下篇镇区建设规划第一章镇区现状概述和分析 (16)第二章城镇性质和规模 (18)第三章城镇总体布局 (20)第四章专项规划 (22)第五章城镇景观风貌特色规划 (29)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30)第七章远景发展设想 (31)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31)附表:中心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33)第二部分:基础资料汇编一概述 (34)二地理位置 (34)三历史沿革 (34)四自然条件 (35)五行政区划和人口 (37)六国民经济 (38)七公共服务设施 (39)八镇域基础设施 (39)九镇区建设 (40)十五期间龙泉镇经济、人口发展纲要 (41)九五期间龙泉镇经济、人口发展概况 (42)乡镇企业基本情况表 (44)上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依据、年限一、规划编制背景龙泉镇早在1987年,当地政府就积极筹备改乡建镇,由于多种原因,于1989年撤消,到1993年,经省委批准,撤消东胜乡,成立省级边贸建制镇——龙泉镇,并且从黄荆村迁址至龙泉村。
1996年池州地区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东至县龙泉镇总体规划。
原规划确定的规划年限为近期1995~2000年,远期2000~2010年,城镇性质为: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省际商贸为主的皖赣边境山区城镇。
人口规模分别为近期1.79万人,远期1.96万人。
发展方向逐步向北部和东南部滚动发展。
规划部分得到了实施,对本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城镇功能得到了增强,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998年龙泉镇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城镇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省、市关于发展重要中心镇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的出台,给本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利用本镇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更好地促进城镇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成了摆在全镇人民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寿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寿光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二月目录前言0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1一、区域概况1二、现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3三、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6四、建设用地适宜性及限制性评价10五、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3六、调整完善的必要性15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总则16一、调整目的16二、调整原则17三、调整思路19四、调整依据19五、调整范围21六、调整期限21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22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22二、规划指标调整情况2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用途区调整26一、用地布局调整依据26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7三、用途区调整31第五章土地整治挖潜调整33一、土地利用重大整治工程33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34三、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39四、未利用地开发利用39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保障措施40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41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41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43三、城镇开发边界划定45四、调整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7第七章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49一、发展目标与方向49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50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51四、分区片布局调整52第八章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调整53一、调整后的重点项目说明53二、交通类项目54三、能源类项目55四、环保类项目56五、水利类项目56六、重点项目上图情况57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57一、调整乡镇规划控制指标57二、省批街道土地利用规划调整58三、其他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64第十章环境保护影响说明66一、调整完善后的生态建设与土地利用66二、支持规划环境目标的土地资源条件67三、加强土地环境保护措施6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8一、加强规划实施的机制建设68二、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71三、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措施71四、规划实施的其他保障措施72附表76前言为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空间管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工作方案和相关要求,开展寿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及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规划控制的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寿光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一切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
第三条在我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工程都要符合本规定。
第四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为九大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用地分类与代号》(附表一)的规定确定。
第七条凡附表一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八条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表一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出调整规划的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九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本规定执行,其指标为上限,并仅适用于单一类型建筑用地。
混合类型的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的分类分别执行;难以分类执行的,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见a-1)第十条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公共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
a-1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建筑类别建筑密度容积率住宅建筑 4 — 6 层≤ 30%≤ 1.67 — 11 层≤ 28%≤ 2.412 — 18 层≤ 24%≤ 3.019 层(含)以上≤ 20%≤ 4.0办公建筑低、多层≤ 40%≤ 2.2高层≤ 35%≤ 5.0商业建筑低、多层≤ 50%≤ 2.5高层≤ 45%≤ 5.5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建筑容量指标有专门规定时,应符合相关规定。
寿光蔬菜小镇规划方案背景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饮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蔬菜作为人们健康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市场发展的热点。
而寿光市作为山东省的蔬菜之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异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全国蔬菜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了更好的利用寿光市的资源,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寿光市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寿光市制定了一个新的发展战略:建设一个专注于蔬菜产业的小镇。
这个小镇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有的优势,规划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接下来,本文将对寿光蔬菜小镇的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思路设计地理位置选择寿光市是山东蔬菜之都,具有非常优秀的蔬菜种植条件和资源,同时,其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
我们选择在市中心东部建设寿光蔬菜小镇,这个位置可与寿光市区通过公路和铁路联系,同时靠近青岛市和烟台市等地市场,具有良好的物流优势。
规划设计定位定义我们更希望这个小镇成为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集成基地,以便提高小镇的产业集聚效应。
小镇的布局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现有优势,整合相关产业链,以完善的生产和销售通路,使小镇成为寿光市的绿色明珠。
区域规划在具体建设中,我们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生产区、加工区和销售区。
1.生产区生产区主要是用于蔬菜的种植和养殖,应该有固定的规划和管理。
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设置了种植基地、温室、蔬菜研究所和蔬菜运输车辆的停放场所等。
2.加工区加工区则是蔬菜的初加工、深加工和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蔬菜食品。
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设置了蔬菜初级加工车间、蔬菜深加工车间,以及各类蔬菜食品生产车间等。
3.销售区销售区主要是为了将蔬菜销售到市场,作为小镇的核心区域。
我们将这个区域规划成一个集市,蔬菜生产商可以在这里出售他们的产品,同时,各类蔬菜食品和餐厅等也可以在这里设立。
建设策略社区建设小镇是一个以蔬菜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社区。
为了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才,小镇应该成立特殊的协会和社区,制定针对该产业的相关政策,诱惑有能力的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努力创业发展。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镇域发展规划 (6)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 (6)第二节产业发展规划 (6)第三节镇村体系规划 (7)第四节空间管制规划 (11)第五节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六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第四章驻地总体规划 (13)第一节驻地用地布局规划 (13)第二节绿地系统规划 (15)第三节道路交通规划 (15)第四节市政设施规划 (15)第五章园区总体规划 (17)第一节园区用地布局规划 (17)第二节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17)第三节园区道路交通规划 (17)第四节园区市政设施规划 (18)第五节寿光滨海工业园规划 (19)第六章城镇风貌规划 (19)第一节城镇风貌规划结构 (19)第二节分片区风貌控制引导 (19)第七章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20)第一节生态保护规划 (20)第二节环保工程规划 (21)第一节环卫工程规划 (22)第八章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22)第二节防洪规划 (22)第三节抗震工程 (22)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23)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23)第九章近期建设与规划控制 (24)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4)第二节规划控制 (24)第十章附则 (26)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促进寿光市侯镇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并为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相关法规条例,结合侯镇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指导寿光侯镇建设的法定文件和进行建设管理的依据,镇域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年);《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明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2012】95号);《关于改进和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鲁发(2015)7号国家、山东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与标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7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上报搞)《潍坊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年)》《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年);《寿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侯镇已编制各类规划寿光市、侯镇领导对侯镇镇发展的思路及现状基础资料。
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村镇进行规划和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村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提高村镇的功能和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是一个村镇体系规划的标准格式文本,供参考:一、背景和目的村镇体系规划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村镇布局,提升村镇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推动村镇经济发展,改善村镇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范围和内容本规划范围包括XX地区的所有村镇,共计XX个。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村镇布局规划、村镇功能定位、村镇发展战略、村镇环境保护等。
1. 村镇布局规划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交通网络和人口分布情况,确定各个村镇的布局。
重点考虑村镇之间的距离、交通便利程度以及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同时,根据村镇的特色和优势,合理规划村镇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2. 村镇功能定位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明确各个村镇的功能定位。
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商贸服务、旅游休闲等方面的定位。
要充分考虑村镇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合理安排各个村镇的功能布局。
3. 村镇发展战略根据地区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制定村镇发展战略。
包括村镇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战略。
要充分利用村镇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村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村镇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村镇环境保护在村镇体系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包括水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好村镇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实施步骤和措施本规划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调研和分析通过对地区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村镇体系规划的总体方案。
包括村镇的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等内容。
未来寿光规划发展情况汇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寿光市的规划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未
来寿光的规划发展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我将就此进行汇报。
首先,未来寿光的规划发展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寿光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未来寿光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在规划发展中,将注重生态环
境的保护和修复,加大对水、土壤、空气等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未来寿光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加快城市交通、
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再者,未来寿光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最后,未来寿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与
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总的来说,未来寿光的规划发展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寿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上就是对未来寿光规划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大家能够对未来寿光的发展充
满信心,共同为寿光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村镇体系规划引言概述:村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城乡发展中,对村镇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村镇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村镇空间布局1.1 村镇规模布局合理确定各个村镇的规模,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类,确保各个村镇的功能定位明确。
1.2 村镇间距离布局根据交通条件、区域发展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定村镇间的距离,避免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的现象,实现合理的区域布局。
1.3 村镇形态布局根据地形地貌、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镇的形态,避免过分扩张或过分拥挤的现象,实现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 村镇功能定位2.1 农业生产功能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田、农产品加工厂等农业生产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2 乡村旅游功能充分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规划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等设施,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3 文化教育功能规划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学校等设施,提供文化教育服务,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3. 村镇发展方向3.1 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村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提升村镇经济发展水平。
3.2 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规划村镇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3.3 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作,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村镇规划管理4.1 规划编制制定村镇规划的编制方案,明确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2 规划实施组织实施村镇规划,加强对规划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4.3 规划评估定期对村镇规划进行评估,分析规划实施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简介一、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老河口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东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20°00′,北纬32°10′—32°38′,东西最大距离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1公里,市域国土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老河口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东北依豫西南与邓州市和淅川县接壤,中心城区距河南省邓州市和南阳市分别为60公里和120公里。
省内南接襄樊市、西北连十堰市,分别与襄阳区、丹江口市和谷城县毗邻,中心城区距省会武汉市418公里,距襄樊市71公里,距丹江口市24公里,距谷城县和十堰市分别为24公里和133公里。
境内汉丹铁路贯穿南北,襄渝铁路和汉十高速公路从市域南部穿境而过;316国道、302省道从市境经过;全国六大军用机场之一的老河口机场属大(一)型机场,民航开通有至北京、佛山等5条航线。
2、自然条件老河口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丘陵、岗地、平原三种地形。
其中东部、中部为平岗地,高程(黄海高程,下同)在100米至150米之间,面积590平方公里;西北部为低丘,高程在150米至462米(为境内最高点)之间,面积225平方公里;南部为平原,高程在100米上下,面积217平方公里,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7.2%、21.8%、21%。
老河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全市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41.0℃(1977年),最低气温-17.2℃(1961年),最大冻土深度12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831.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178.7毫米;日照时数1828.7小时,日照百分率41%;盛行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1.4米/秒,最大风速17.7米/秒。
老河口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164.09平方公里。
汉江是流经境内的最大河流,过境长58公里,最大洪流量5720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为384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后年平均过水量259亿立方米);境内尚有10条发源于朱连山的小河流,源短流小,枯水期流量不到0.5米/秒;引丹灌渠所形成的人工水利系统使市域21座水库获得了丰富的水源,引水能力3.2亿立方米,可直接灌溉全境大部分地域;境内以排子河水库、孟桥川水库为骨干的大、中、小型水库50余座,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64%。
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说明书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寿光市规划局2009年6月项目名称: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项目委托方:寿光市规划局项目承担方: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代号:GH09903A编制完成时间:2009年6月院长:主管副院长:所长:朱方位项目负责人:朱方位张红岩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73)规划设计资质证章:目录第一部分规划基础 (9)1.1 规划背景 (9)1.1.1寿光市市域概况 (9)1.1.2城乡统筹战略背景 (12)1.2 规划地位和作用 (13)1.2.1规划的地位 (13)1.3 规划编制依据 (15)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16)1.5 技术路线 (16)1.6 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17)1.6.1山东省城镇体系战略布局 (17)1.6.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18)1.6.3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1.6.4寿光市土地利用规划(2000-2010年) (18)1.6.5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8)1.6.6其它专项规划 (19)1.6.7其它片区总体规划 (19)1.6.8各乡镇总体规划 (19)1.6.9现有各规划的评价 (19)第二部分规划战略 (22)2.1 发展条件解读 (22)2.1.1区位交通条件 (22)2.2.2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地资源丰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22)2.2.3水资源:严重缺乏,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23)2.3.4经济增长迅速:优势产业明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23)2.3.5小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23)2.3.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速快、城乡差距比较明显 (24)2.3.7城镇化水平2008年已经超过50%,迫切需要城乡统筹 (24)2.3.8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25)2.3.9寿光市与其它县市对比分析评价 (25)2.3.10寿光市村镇体系规划现状条件的基本判断 (26)2.2 功能定位 (27)2.2.1区域经济联系分析 (27)2.2.2.功能定位 (27)2.3 市域村镇体系发展目标 (27)2.3.1总体目标 (27)2.3.2分阶段目标 (28)2.3.3规划分阶段人均目标体系 (28)2.3.4规划分阶段村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 (28)2.4 村镇体系规划战略 (30)2.5发达国家经验与启示 (31)第三部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33)3.1 市域人口规划 (33)3.1.1人口现状与分析 (33)3.1.2 市域人口变化特点 (33)3.1.3各乡镇人口分布 (34)3.1.4 户籍人口预测 (34)3.1.5暂住人口预测 (37)3.1.6市域人口规模预测结论 (37)3.1.7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发展预测 (37)3.1.8城镇人口预测结论如下 (38)3.1.9人口预测综合结论 (39)3.1.10人口与城镇化政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41)3.2.1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与分析 (41)3.2.2市域城乡用地评定 (42)3.2.3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人均指标控制 (43)3.2.4 规划各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44)3.2.5 市域城乡用地规划结构 (44)3.3 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45)3.3.1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45)3.3.2重点产业选择及规划发展战略 (46)3.3.3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47)3.3.4重点产业园区规划 (47)3.3.5市域产业发展措施 (48)3.4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49)3.4.1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标准 (49)3.4.2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49)3.4.3空间管制分区控制表 (50)3.5 市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 (51)3.5.1村镇现状布局与战略设想 (51)3.5.2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51)3.5.3市域村镇体系结构树 (52)3.5.4城镇职能性质规划 (52)3.4.5城市、城郊社区近期规划 (53)3.5.6城郊社区规划 (55)3.5.6 镇区和农村社区规划 (57)3.5.7镇区和农村社区规划 (58)3.5.8社区配置标准 (63)3.5.9农村居民点规划撤并一览 (64)3.5.10市域特色村庄规划引导 (65)3.5.11市域村庄规划建设引导 (67)3.5.12市域城乡一体规划实施措施 (67)3.6 市域生态环境规划 (67)3.6.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67)3.6.2生态保护建设目标与原则 (69)3.6.3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71)3.6.4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对策 (71)3.7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74)3.7.1综合交通规划 (74)3.7.2供水工程规划 (79)3.7.3排水工程规划 (82)3.7.4电力工程规划 (84)3.7.5电信工程规划 (85)3.7.6热力工程规划 (85)3.7.7燃气工程规划 (86)3.7.8市域基础设施小结 (87)3.7.9基础设施廊道规划 (87)3.8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8)3.8.1.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原则 (88)3.8.2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88)3.8.3市域教育设施规划 (89)3.8.4市域文化设施规划 (90)3.8.4市域文化设施规划 (90)3.8.5市域体育设施规划 (91)3.9 市域社会保障体系规划 (93)3.9.1寿光市社会保障体系现状 (93)3.9.2寿光市社会保障体系规划(五个方面) (93)3.10 市域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95)3.10.1市域抗震防灾规划 (95)3.10.2市域人防工程规划 (96)3.10.3市域预防突发灾害设想 (96)第四部分规划实施 (96)4.1市域近期发展规划 (96)4.1.1 期限与目标。
(96)4.1.2近期行动策略 (97)4.1.3近期城乡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
(97)4.2 规划实施措施 (97)第一部分规划基础1.1 规划背景1.1.1寿光市市域概况1)地理位置寿光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西南岸。
跨东经118032’ ~119010’,北纬36041’ ~37019’。
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海岸线长56公里。
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市域面积20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
城区位于境西南部,处北纬36°52′,东经118°44′。
有公路、铁路通全国各地,交通便利。
直线距离: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济南市165公里,至潍坊市37.5公里,至青州市区31公里,至广铙县城35.5公里,至昌乐县城20.5公里。
正东达寒亭区界24.4公里,正西达青州市界9.2公里,正南达昌乐和青州市交界处16.8公里,正北达广饶县界42.48公里,东北达寒亭区界40公里,西北达广饶县界20.8公里,西南达青州市界12.4公里,东南达昌乐县界16公里。
2)行政区划寿光市隶属山东省潍坊市。
辖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975个行政村(居委会)。
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圣城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办事处、文家街道办事处、洛城街道办事处、孙家集街道办事处。
9个镇分别为:稻田镇、侯镇、羊口镇、台头镇、化龙镇、纪台镇、上口镇、田柳镇、营里镇。
3)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而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
海拔最高点有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
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七。
河流和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微地貌差异。
(2)气候条件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受暖冷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日照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07.4小时,日照率为49%。
气温平均气温为12.4℃。
境内温度相差在0.1℃~0.3℃之间,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6.2℃。
1月最低,为-3.4℃。
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9.6℃。
积温指标温度0℃的积温年平均4737.5℃,80%保证率积温为4618℃。
最多年积温达5043.1℃(1997),最少年积温4420.0℃(1976)。
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99.5毫米。
风向、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出现频率为9%。
(3)水文条件寿光市历年平均降水599.9mm,年蒸发量1976.6mm境内有弥河、小清河、塌河、丹河、桂河等大小河及其支流十余条,基本上都自南向北流入渤海湾。
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0~90mm,径流总量年平均3.22立方米,而且近年明显减少。
寿光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南北差异较大,在中部形成了咸淡水分界线。
南部水质较好,贮量丰富,且易于开采;而北部水质差,矿化度高,淡水层埋深在100米以下,开采难度大,“引黄济青”灌渠在寿光北部经过,留有7个出水口,以解决北部供水不足的问题。
寿光市海岸线总长59.5公里,西起淄脉沟口,东至白浪河口。
(4)矿产资源:寿光地下有较丰富的矿产,一是石油,二是煤炭,三是卤水。
石油矿床位于寿光北部,储量可观。
1986年始由江汉油田着手开发,被命名为“清河油田”。
境中部有煤炭发现,埋深在500米以下,有开采价值。
卤水资源储量大,深度一般在9~16°Be′之间,最高可达20°Be′;含盐量一般为100~150克/升,有的高达190克/升,比正常海水含盐量高3~4倍。
地下卤水深度东高西低。
境内各盐场卤水深度,以岔河、羊口盐场最高,平均12.5°Be′;菜央子、卫东盐场次之,卤水浓度平均为10°Be′。
钠镁比值平均6.78。
地下卤水,集中在寿光北部,呈平行于海岸线的连续带状分布,东30公里,宽约15公里,卤水总储量(0~80米)约30亿立方米。
地下卤水浓度变化,由海向陆有一定的水平分带性,分为近岸低深度带、中间度浓度带和远岸浓度带。
远岸浓度带极少受潮水影响,有变淡趋势。
4)历史沿革唐代以前,寿光市内行政区划无考。
唐代全县分东青龙、西青龙、秦城、南皮、丰城、孝义、长寿7个乡。
北宋初年,将长寿乡划给昌乐,全县辖6个乡,“经数百年来未有之改”(《太平寰宇记》卷十八)。
明代全县分6乡、6隅、1镇(广陵镇),辖129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