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动手实践类:如手工制作、绘画、剪纸、泥塑等。
2. 社会实践类:如参观博物馆、访问社区、志愿服务等。
3. 科学探究类:如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物理实验等。
4. 生活技能类:如烹饪、洗衣、整理房间等。
5. 文化传承类:如学习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
2.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问题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成果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品、实验报告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讲解: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方法。
2. 环保实践: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如环保袋、环保书签等。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通用1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方案篇1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特制定如下方案: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继续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对学生活动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任务、方式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2、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
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的管理、实施和研究。
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⑵认真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
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
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如调查、观察、分析、总结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增强实践意识。
-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探索家乡文化”,具体内容包括:1. 家乡的历史文化2. 家乡的自然风光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经济发展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 设计调查问卷,用于收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研究方向。
- 学生收集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二)实施阶段1.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风景名胜区等。
-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拍照,收集第一手资料。
2. 调查研究:- 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 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3. 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
4. 成果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PPT、视频、实物等形式。
- 邀请家长和老师参与,共同分享学生的实践成果。
(三)总结阶段1. 学生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活动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优秀6篇)综合实践主题课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探讨确立讨论的主题,订立好讨论的方案,分好讨论小组,设计好实在的讨论计划。
2、学会设计实在讨论方案,提高同学分析讨论的综合本领。
3、激发同学对家乡的骄傲感和酷爱之情。
4、通过讨论探讨培育同学保护名胜古迹的自发性。
【教学重点】让同学围绕“陆巷古村”确定讨论小课题,订立出实在的讨论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设计、讨论等多种方式打开讨论性学习。
【活动准备】同学:游览参观陆巷古村,听导游介绍陆巷古村的建筑特点,听老人们讲讲陆巷古村的历史,上网搜索陆巷古村的相关资料。
老师:引导同学前期讨论,关注进程,了解情况;制作课件。
【活动主体】小学四班级同学【活动流程】一、赏识导入,激发爱好。
1、录象播放:东山的名胜古迹。
2、你们喜爱这些名胜古迹吗?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二、确立讨论的主题。
1、东山的名胜古迹许多,东山的古村许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陆巷古村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板书课题:陆巷古村。
2、你们想要更多地了解它吗?都想知道哪些方面呀?同学交流。
3、老师引导归纳:大家想得真不错,陆巷古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环境美妙,景色非常迷人,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吸引了浩繁游客。
它杰出的建筑更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
板书:景色迷人,名人辈出,牌坊接踵,建筑艺术,著名度,保护。
三、构成讨论小组。
1、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关于陆巷古村的事。
为了了解地更深入,我们需要分组合作进行。
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你对哪个感爱好?交流。
2、依据同学的意愿构成讨论小组,选出讨论组长,确立讨论内容。
3、讨论组名。
老师点拨:依据讨论的方法和同学喜好,大致命名。
(只要切合主题,敬重同学的命名。
)四、订立小组讨论方案。
1、我们怎么来进行讨论呢?我们来订立一个合理的讨论方案吧。
2、出示一份讨论方案,引导填写。
(1)讨论方案中要依据你讨论的内容订立出实在的讨论方法,譬如亲自体验,摄影,网上搜集资料,调查采访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 掌握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感受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校园地图、植物标本、图片等。
- 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校园的资料,如校园风景照片、校园故事等。
- 准备参与活动的工具,如笔、纸、相机等。
(二)活动实施1. 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校园美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活动一:校园寻宝- 学生分组,每组获得一张校园地图,寻找地图上的宝藏点。
- 学生在寻找过程中,观察校园环境,了解校园设施。
3. 活动二:植物标本制作- 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植物,采集植物标本。
-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并记录植物名称、特点等信息。
4. 活动三:校园故事分享- 学生分组,每组讲述一个校园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听到的校园传说。
- 其他学生倾听并提问,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活动四:校园摄影大赛- 学生用相机拍摄校园美景,评选出“最佳校园风景照”。
-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总结活动收获。
-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我是种植小能手》
活动对象:小学四、五、六年级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地展开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
我校在城北乡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于2014年9月落实劳动教育基地4亩。
我校劳动教育基地在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年度检查考评中,被评为“丽水市学生劳动实践示范基地”。
设计意图:
因为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太优越,以至于他们除了学习活动之外,很少去接触和了解其它的知识。
设计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而是想让他们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去接触和理解学习活动以外的生活,身心得到愉悦,自我价值得到体验。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理解一些农作物,并能了解相关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
2、水平目标:
(1)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培养学生观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及美化环境的水平。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我价值能得到体验。
(2)通过活动,学生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加深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活动计划:
1、调查时间:二周
2、调查内容:各种农作物的名称、种植时间、成熟时间、营养或用途是否开花、科属等。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实地查找相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实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活动准备:
1、每小组准备一本访察记录本。
2、联系一个种植农作物的典型村。
3、教师或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照相机或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田埂漫游,疑团重重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谁种植出来的吗?生:农民!
师:那你们能说得出哪些农作物呢?
生:……
师:不错!大家知道很多,今天我们就去认认这些农作物。
2、田埂漫游
带领学生参观种农作物的典型村,让他们观察、辨认各种农作物。
在这过程中持续以问题来刺激他们,使他们产生很多的疑惑,从而激发求知欲。
如:①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农作物吗?
②你们见过它们开的花是什么样的吗?它们又是什么时候开花
的呢?
③你们了解它们是何时种植、又是何时成熟收割的呢?
④你们知道它们各有什么营养和用处吗?还有其它的用途了
吗?
⑤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属于什么科的植物吗?
……
二、调查访问,柳暗花明
1、布置任务
参观完之后,学生自然是疑团重重,那么就顺水推舟,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任何方法完成下列表格,(主要让他们采用实地访察法)。
2、调查访问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各小组分组实行活动,采用实地访察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允许扩充任务内容。
3、汇报核实
①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②组织上网查寻,核实各小组的调查结果。
③各组用小报或者其他方式再次展示活动成果,实行评比并作出一定的奖励。
三、实践锻炼,体现自我
1、动手实践
以班级为主体,利用劳动实验基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种植一些农作物,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艰辛,从而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2、展示成果
①定期检查交流实验成果。
②班级组织一次在全校的活动成果展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的体
附件2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规划间表
辅导提示:
1、学生在活动中调查的农产品的种类要求,能够因时因地制宜,适当地增减。
2、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所需的时间较长,辅导教师要增强技术上指导,还能够指导学生写作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