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迁移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细胞迁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能力,深入了解细胞迁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胞迁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细胞骨架的重组、黏附分子的调节以及细胞内外信号传导等多个方面。
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 小室实验两种方法来观察和定量分析细胞的迁移情况。
划痕实验是通过在细胞单层上制造线性划痕,模拟细胞损伤,然后在一定时间内观察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的过程。
Transwell 小室实验则是利用具有通透性的膜将上下室隔开,细胞在上室接种后,能够通过膜上的小孔向下室迁移,通过对下室细胞的计数来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细胞株:选用了_____细胞株。
2、主要试剂:包括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PBS 缓冲液、结晶紫染液等。
3、实验器材:培养皿、Transwell 小室、移液器、显微镜等。
(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将_____细胞株接种在含有 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置于 37°C、5% 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 80% 90%时进行传代和实验。
2、划痕实验(1)在 6 孔板中接种细胞,培养至融合度达到 90%以上。
(2)使用无菌的200 μL 移液器枪头在细胞单层上垂直划痕,形成无细胞的划痕区域。
(3)用 PBS 缓冲液轻轻冲洗细胞 2 3 次,去除脱落的细胞。
(4)加入无血清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在 0 h、12 h、24 h 时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测量划痕宽度,计算细胞迁移率。
3、 Transwell 小室实验(1)将 Transwell 小室放入 24 孔板中,在上室加入无血清培养基预处理 30 分钟。
(2)消化收集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浓度为_____个/mL。
(3)在上室加入200 μL 细胞悬液,下室加入600 μL 含 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
Transwell小室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细胞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细胞迁移、侵袭、成血管和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等细胞生物学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Transwell小室实验的原理及其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Transwell小室实验原理Transwell小室实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小室装置进行的,该装置由两个分隔的小室组成,上下两个小室之间通过一片具有微孔的多孔膜相连。
这片多孔膜的孔径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常见的孔径有3um、8um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需要观察的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放置在上小室中,而下小室中则向其添加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待实验进行一定时间后,我们可以通过上下小室之间的多孔膜来观察细胞的迁移、侵袭或是其他相关现象。
在Transwell小室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对多孔膜进行功能修饰,比如涂覆胶原蛋白、基质蛋白等物质,或是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学刺激物质,以模拟细胞在不同生理环境下的行为。
这种设置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细胞在体内的生理活动,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细胞的生理与病理过程。
二、Transwell小室实验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1.细胞迁移和侵袭研究Transwell小室实验广泛应用于细胞迁移和侵袭研究中。
我们可以将需要研究的细胞悬浮在上小室中,然后在下小室中添加诱导因子,比如趋化因子、血浆成分等,通过多孔膜对细胞进行筛选,并观察细胞在多孔膜上迁移扩散的情况。
这种实验能够模拟体内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迁移和侵袭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在肿瘤转移、炎症反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行为。
2.成血管研究Transwell小室实验也常用于细胞成血管相关的研究。
我们可以在上小室中培养内皮细胞或其他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然后在下小室中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观察细胞在多孔膜上形成管状结构。
这种实验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3.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在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Transwell小室实验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s)。
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 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
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µ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
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
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1)共培养体系: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µm以下孔径。
常用0.4、3.0µm。
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µm。
boyden小室法原理
BoydenChamberAssay(小室实验):
Boyden小室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经典实验方法之一。
该实验通常涉及使用Boyden小室(BoydenChamber),其中包含两个相邻的室,它们之间通过一个微孔分隔。
这个微孔的大小和特性可以控制。
这个实验主要用于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特别是细胞穿越微孔进入另一个室,模拟细胞在体内组织中的侵袭过程。
Boyden小室实验的基本步骤:
1.制备小室:使用Boyden小室,通常有两个室,它们之间通过一个孔隙分隔。
2.涂覆基底膜:在孔隙的底部涂覆基底膜,模拟细胞在组织中的侵袭环境。
3.准备细胞:将待测试的细胞放置在上室中。
4.孵育:孵育一段时间,允许细胞迁移到孔隙中。
5.固定和染色:固定细胞,然后通过染色技术,例如Giems染色,来观察和计数细胞在底部室的数量。
这个实验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细胞的迁移等。
这是一个常见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研究领域。
请注意,如果你确实在谈论不同的"Boyden小室法"或者其他主题,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可能有助于我更好地回答你的问题。
1 / 1。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实验准备:细胞,24孔板,transwell小室(8µm,24孔板专用),ECM Gel,10%FBS+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10 µ、200 µL、1000 µL移液器及配套枪头,1.5 mL EP 管,冰盒实验设计:实验分组一般分为阴性组(上下层均没有趋化因素),实验组(按照实验需要,上层或者下层加入趋化因素),对照组(趋化因素与实验组中的相反)。
如果有特别需要,可以再加上阳性组(上下层都有趋化因素)。
实验操作(请细读注意事项):一、细胞侵袭实验1.ECM Gel原液提前1 h放在4 ℃冰箱中解冻,实验前转移到冰盒中。
2.将1.5 mL EP、枪头盒、transwell放在24孔板里面后,置于冰上预冷。
3.根据自己的使用量,按照ECM Gel : 无血清培养基=1 : 7.5在冰上稀释成使用液。
4.把枪头剪去一小段(约3 µm)后在冰上吸取40 µL/孔ECM Gel使用液轻轻加入transwell上室中,加入时慢慢移动枪头,保证液体平铺在底部。
5.放在37 ℃孵箱15 min,让胶凝固。
6.消化、离心、计数细胞后,按照2.5x104 / mL用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如果细胞很多,这一步可以提前,在4、5之前做)。
7.按照每孔200 µL,将细胞悬液加入transwell上室,同时在transwell下室加入10%FBS+培养基500 µL,放入37 ℃孵箱培养。
8.若干小时后取出,吸去transwell上室多余液体,用PBS清洗两次,用棉棒在上室中轻轻转动,吸干水分并擦去膜内侧的细胞。
9.在上室中加入结晶紫染液,染色5 min,回收染液,用流水缓缓冲去染液,再次用棉棒在上室中轻轻转动,吸干水分。
10.在正置显微镜上放置一块载玻片,将transwell小孔倒置放在上面,拍照。
11.在100倍视野下,对膜的上下左右及中间计数,做平均数。
附件一:实验室搬迁工作要求
一、实验室搬迁实施前期准备要求
1、搬迁的实验室,在搬迁前应做好登记,并仔细核对帐物,防止仪器设备遗漏或丢失。
搬迁前应做好各方面准备,目的房间应具备存放设备的条件及安全保障;
2、施工人员必须熟悉现场环境:了解水、气、电力控制的操作位置,拆卸时必须明确停断状态方能操作;
3、施工人员需提前对途经的通道事先都走一遍,做好预案:如转弯、进出门口时门框尺寸、货梯轿厢与地面间的空隙或高低差等;
4、仪器设备搬运前应分类打包,采取防震、防磕碰、防压、防水、防潮、防腐蚀等措施,防止损坏;包装完成后要求在外包装箱上注明“物品性质”如:液体、高精密仪器、玻璃器皿等;
6、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等对搬运有特殊技术要求的仪器设备,应与所在单位认真对接,核对仪器技术指标,以便采取必要措施,提前做好搬运方案,保证完好搬运。
二、实验室搬迁实施阶段要求
1、拆卸仪器设备时,施工人员必须先熟悉相关图纸及设备特性,禁止盲目操作,仪器设备的拆机搬迁过程应遵守仔细、谨慎、安全的原则,爱护迁出和迁入房舍的环境及基础设施,不得损坏实验室设施;
2、搬迁现场应配备专职安检员,及时检查和清除不安全因素;
3、化学药品及气体,特别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及危险气体,在搬运过程中应妥善包装、控制车速、小心运输,防止撒落流失及发生燃烧、爆炸、泄漏等事故,避免造成污染和危险。
三、实验室搬迁项目收尾要求
1、仪器设备搬至目的房间后,应及时清点,避免丢失;
2、设备搬运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安装以及调试,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
3、搬迁完毕,应及时与所在单位做好交接手续。
迁移实验(cell migration assay)实验介绍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研究的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可拍照显微镜,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没包被胶的(Coster和Corning公司的也较常用),Transwell迁移实验的细胞培养板24孔板。
细胞培养板应当与购买的Transwell小室相配套,BD公司的Matrigel,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和1640培养基,DMEM 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BS,棉签,胰酶,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结晶紫染液(0.1%(g/ml)PBS结晶紫)2步骤和流程2.1基质胶铺板:用BD公司的Matrigel 1:8(根据细胞产生mmp的量来决定)稀释,包被Transwell小室底部膜的上室面,置37℃30min使Matrigel聚合成凝胶。
使用前进行基底膜水化。
2.2制备细胞悬液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的影响。
但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
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的无血清培养基重悬。
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2.3接种细胞①取细胞悬液100µl加入Transwell小室。
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µl含20%FBS的培养基,特别注意的是,下层培养液和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在种板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技术,观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细胞:人肝癌细胞系HepG2、人正常肝细胞系L022. Transwell小室:Corning公司产品,孔径为8.0 μm3. 培养基: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 U/mL4. 其他试剂:胰蛋白酶、EDTA、无菌水、细胞计数板、酶标仪等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HepG2和L02细胞分别接种于6孔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进行实验。
2. 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将Transwell小室置于6孔板中,在上室中加入1 mL 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下室中加入2 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将HepG2细胞接种于上室,L02细胞接种于下室,共培养24小时。
3. 细胞迁移实验:将Transwell小室取出,用棉签轻轻刮去上室中的细胞,用1 mL PBS洗涤3次,然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30分钟。
将固定后的Transwell小室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计算上室中迁移至下室的细胞数量。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四、实验结果1. HepG2细胞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条件下,迁移至下室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L02细胞,表明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
2. 与单独培养的HepG2细胞相比,共培养后的HepG2细胞迁移至下室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表明L02细胞对HepG2细胞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
3. 共培养后的HepG2细胞中,与L02细胞直接接触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未接触的细胞,表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对HepG2细胞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
五、讨论本研究通过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技术,观察了HepG2和L02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迁移实验(cell migration assay)实验材料(1)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 (Corning) ,细胞培养板24孔板 ,培养板应当与购买的Transwell 小室相配套(2)细胞培养相关试剂:无血清培养基,10%血清培养,PBS,2.5%FBS(3)固定液: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4)染色液:Giemsa染液或结晶紫染色(5)其他:小镊子,棉棒1材料准备: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和1640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BS,棉签,胰酶,,结晶紫染液(0.1%(g/ml)PBS结晶紫)2步骤和流程2.1制备细胞悬液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的影响。
但这一步并不是必须的。
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的无血清培养基重悬。
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2.2接种细胞①取细胞悬液100µl加入Transwell小室。
细胞悬液加入膜中央,尽量保证液面水平;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µl含2.5%FBS的培养基,特别注意的是,下层培养液和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
③种板,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④培养细胞:常规培养12-48h(主要依癌细胞侵袭能力而定)。
24h较常见,时间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细胞细胞侵袭力外,处理因素对细胞数目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3染色计数①取出Transwell小室,弃去孔中培养液,用无菌的PBS洗2遍,甲醇固定30分钟,将小室适当风干。
② 0.1%结晶紫染色20 min,或Giemsa染色(5-10min,室温0.5h),用棉签轻轻擦掉上层未迁移细胞,用PBS洗3遍。
③400倍显微镜下随即五个视野观察细胞,记数。
迁移实验(cell migration assay)实验介绍ﻫ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研究得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得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得细胞,应用不同孔径与经过不同处理得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得研究。
1材料准备:ﻫ可拍照显微镜,Transwell小室,孔径8μm,没包被胶得(Coster与实验步骤:ﻫCorning公司得也较常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得细胞培养板24孔板。
细胞培养板应当与购买得Transwell小室相配套,BD公司得Matrigel,无血清DMEM,(1%胎牛血清)DMEM与1640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1640完全培养基(也可加到20%血清),无菌P BS,棉签,胰酶,4%多聚甲醛固定液或者甲醇,结晶紫染液(0、1%(g/ml)PBS结晶紫)ﻫ2步骤与流程ﻫ2。
1基质胶铺板:用BD公司得Matrigel1:8(根据细胞产生mmp得量来决定)稀释,包被Transwell小室底部膜得上室面,置37℃30min使Matrigel聚合成凝胶、使用前进行基底膜水化。
ﻫ2、2制备细胞悬液ﻫ①制备细胞悬液前可先让细胞撤血清饥饿12—24h,进一步去除血清得影响。
但这一步并不就是必须得、②消化细胞,终止消化后离心弃去培养液,(用PBS洗1-2遍),用含BSA得无血清培养基重悬、调整细胞密度至5×105/ml。
ﻫ2。
3接种细胞①取细胞悬液100µl加入Transwell小室、ﻫ②24孔板下室一般加入600µl含20%FBS 得培养基,特别注意得就是,下层培养液与小室间常会有气泡产生,一旦产生气泡,下层培养液得趋化作用就减弱甚至消失了,在种板得时候要特别留心,一旦出现气泡,要将小室提起,去除气泡,再将小室放进培养板。
小室迁移实验
[精华提要]小室迁移实验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不同类型包括转移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活力。
该实验对检验趋化因子或细胞趋化抑制剂的化合物是有用的。
检测依赖于透水层的支持,通常这是组织培养处理的微孔滤膜,它位于两个小室之间,模仿两个不同的微环境对细胞生存/生长。
细胞在膜的一侧,从小室的另一侧感应的趋化因子,可以通过微孔膜迁移。
被移植的细胞可以用简单的固定/染色的计数方法量化。
人类乳腺上皮腺癌MD - 231细胞生长比较快,是转移性的。
以下就以MB - 231细胞细胞株为例描述细胞迁移实验的基本程序。
材料,试剂和设备
1.人类的MDA - MB - 231细胞(ATCC#HTB - 26)
2.Dulbecco的改良Eagle培养基,DMEM(Invitrogen公司#10313-021)
3.胎牛血清(ATCC#30-2020)
4.胰蛋白酶/ EDTA(Invitrogen公司#25200-056)
5.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Invitrogen公司#17075-029)
6.PBS(Invitrogen公司#14190-144)
7.I型胶原(Sigma - Aldrich公司#C7661)或纤维连接蛋白(BD公司#
354008)
8.Corning ? Transwell ?聚碳酸酯膜嵌入物(Sigma - Aldrich公司#
CLS3421),或Millicell小细胞培养嵌入物(Millipore公司#PI8P01250)
9.戊二醛(Sigma - Aldrich公司#G6257)
10.乙醇(Sigma - Aldrich公司#459836)
11.结晶紫(Sigma - Aldrich公司C3886)
12.棉签
13.细胞培养孵化器:37°C和5%CO2。
TCC制定Leibovitz的L - 15中型,ATCC
#30-2008
程序
1.MB - 231细胞装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如果需要的话使用L – 15介
质)。
2.洗两次,用1x PBS和胰酶消化细胞。
3.将0.5 mg / ml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PBS加入到等量的灭活胰蛋白酶。
吸细
胞轻轻吹打向上和向下,重要的是尽可能分解成单个细胞。
4.轻轻吹打掉细胞。
用含0.5%FBS的DMEM洗涤细胞2次,以去除微量胰蛋
白酶和抑制剂。
重悬于0.5%FBS的DMEM并计数的细胞。
5.要准备的Transwell小室,24孔的格式,8微米的插入孔径:
1)在下格添加0.5%FBS的DMEM 2.6毫升(含有40微克/毫升胶原蛋白I)
2)装入Transwell聚碳酸酯膜嵌入物。
6.注意:确保无气泡在膜和介质之间。
7.从第4步开始,在上层室,轻轻地添加1 × 105细胞。
8.在Transwell小板中以37°C,5%,CO2 2.5小时孵育的细胞。
这使得细胞
通过过滤膜迁移到过滤器的底部。
9. 2.5小时后,轻轻地去除嵌入膜,没有迁移的细胞因此留在滤膜上侧,并小心
用棉签去除。
尽可能完全的净化过滤器。
10.过滤器的下侧细胞迅速由5%戊二醛固定10分钟
11.过滤器的下侧的细胞用含有1%结晶紫的2%的乙醇染色20分钟。
12.快速在ddH2O洗去多余的结晶紫。
用棉签插入两侧排出多余的水分。
干燥插
入膜。
13.统计显微镜观察到的过滤器的下侧细胞数量。
随机选择不同的视野,并计算平
均数。
14.应进行相同的实验程序,对照组无趋化因子。
每个迁移条件应做重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