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供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加法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 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组活动准备:计算器、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24 56 76,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问:这个算式可以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加法运算中,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24 56 76,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4 56) 76 和24 (56 76) 的结果。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这两个结果相等吗?为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4. 教师出示更多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加法结合律。
(三)应用加法结合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123 456 789,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2. 学生计算后,教师提问:运用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先计算哪两个数的和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练习纸和计算器。
2.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
2.例题教学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生活情境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用于展示和操作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水果店的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苹果有3个,香蕉有4个,橘子和苹果一共多少个?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 + 4 + 橘子。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可以先算3 + 4,再加橘子,也可以先算4 + 橘子,再加3,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例题:小明的书包里有3本书,又有4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 + 4。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可以先算3 + 1,再加3,也可以先算4 + 1,再加3,结果都是一样的。
《加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教学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教材第37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计算器,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花了10元,然后他又买了一支笔,又花了5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他们发现无论先算哪一部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它的意义。
我会用几个例题来讲解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例如:(2+3)+4=2+(3+4),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计算,理解其中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把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和一些典型的例题写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7 + 8 + 52. 7 + (8 + 5)3. (7 + 8) + 5答案:1. 202. 203.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错,但在运用上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强学生们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引入1. 确保情景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法结合律的讲解1.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加法结合律的概念,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表达。
加法结合律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能够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简单的算式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加法结合律的应用三、教学内容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引入–通过将3+4+2这个算式,分别在3和4,4和2中加上括号,可以得到不同的算式:(3+4)+2=7+2=9 或者 3+(4+2)=3+6=9。
说明了即便加法的顺序改变,也不影响最终得到的结果。
2.加法结合律的应用–给定几个算式(例如: 6+3+1+2, 2+3+8+7等),要求求出它们的和,引导学生应用加法结合律来化简算式(例如: 6+3+1+2=(6+3)+(1+2)=9+3=12)。
3.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应用加法结合律的例子,例如购物结账时,加上价格相同的两件衣服,可以先将两件衣服的价格相加,然后再将结果加上其他商品的价格。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讲解: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归纳推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2.演示法实践:老师给出实例,步骤演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并让学生独立练习。
3.案例法探究:让学生举例子来体会生活中加法结合律所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0分钟)1.归纳法讲解2.学生跟随老师口诵2.演示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15分钟)1.演示法实践2.学生跟随老师练习3.引导学生拓展应用,探究生活中的加法结合律使用情况(15分钟)1.案例法探究2.讨论、分享4.小结及作业布置(10分钟)1.回顾教学内容2.解答疑问3.布置作业:练习册上P11、P13、P14、P15、P18等几页的练习。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为常规课程安排,总共一课时,60分钟。
七、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2.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数学问题;3.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加法结合律》教案篇1设计说明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
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观察、讨论。
师:这里有两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4+8)+6○4+(8+6)(19+82)+38○19+(82+38)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2.交流发现。
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2)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个数,后两个数)(3)结果如何?(得数相同)3.提出猜想。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请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换律外,可能还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猜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自觉地产生探索的欲望。
⊙验证猜想,总结规律1.验证猜想。
加法结合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的结合律;2.理解加法的结合律的概念;3.能灵活运用加法的结合律求解简单的加法算式。
二、教学内容1.通过具体例子介绍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利用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应用;3.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展示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介绍加法结合律的概念;2.练习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入加法的基础知识,例如:加数和和的概念;2.引入加法的进阶知识——加法结合律。
2. 观察示例教师出题:3+4+2=?,要求学生计算得出结果。
教师说:小朋友,我们来观察这道题目。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先算3+4还是先算4+2,最后算上那个3和加上5并没有改变答案,都等于9。
这是因为,加法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加法的结合律。
3. 带领学生学习教师展示板书:“加法结合律”。
教师口述:加法结合律就是,对于任意三个自然数a,b,c,都有(a+b)+c=a+(b+c)。
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呢?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三个数字,分别是1,2和3。
他们之间可以做这样的运算:① (1+2)+3=6②1+(2+3)=6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我们怎么调换这三个数字的运算次序,结果依然是相同的。
同学们明白了吗?4. 实操练习教师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操练习。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子,写下下面这些式子,然后求出答案。
1. (2+3)+5=? 2. 6+(7+8)=? 3. (4+5)+9=? 4.10+(1+3)=?老师鼓励学生:相信各位都能自己解出答案的。
5. 展示结果学生完成题目后,老师邀请部分学生上来展示答案,并让其他同学在答案上画个圈点赞。
五、教学总结1.教师再次强调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加以深化;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第xx页的练习;2.背诵加法结合律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3的内容。
加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定律之一,它指出: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是相同的。
具体表述为:(a + b) + c = a + (b + c)。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对于加法的实际应用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加法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抽象概括出加法结合律,并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加法结合律。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加法结合律的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学生准备: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 3 + 4 = (2 + 3) + 4 = 2 + (3 + 4) ?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明确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述:(a + b) + c = a + (b + c)。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加法结合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加法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理解。
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出示一个算式:2 + 3 + 4,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让学生意识到,加法结合律可以帮助我们更简便地进行计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素材,呈现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规律。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2《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妈妈一共买了几个水果?让学生发现,无论是先算3+2再加,还是先算2+3再加,结果都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加法结合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练习。
每组给出一些算式,要求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例如,45+27+55,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讨论如何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加法结合律的练习题。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感性的认识,但加法结合律毕竟是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并通过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根据学过的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562+147=147+562
a+800=800+a a+b=c+d
我们已经认识了加法里的交换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里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写出一组算式并加以概括。
师:你能再写出一组算式吗?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320+150)+230 320+(150+230)
=470+230 =320+380
=700 =700
(320+150)+230 =320+(150+230)(学生回答不唯一)师:那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320、150和230这三个数相加,先把320和150相加,再同230相加;或者先把150和230相加,再同320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出示情境图
果园里:一颗苹果树上有50个苹果,一颗桃树上有30个桃,一颗梨树上有40个梨。
沙滩商店:足球20元/个,游泳圈23元/个,皮球6元/个。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1)小组活动交流。
(2)集体汇报。
生:(30+40)+50表示先求桃和梨的总个数、、、、、、
30+(40+50)表示、、、、、、、、
生:(20+23)+6表示、、、、、、、、
20+(23+6)表示、、、、、、、、
(20+23)+6=20+(23+6)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3、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1)学生自主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a+b)+c=a+(b+c) 这是加法结合律
4、试一试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57+288+43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278+129+118=287+(□+118)
(2)(32+47)+65=32+(□+□)
(3)183+(46+a)=(183+□)+□
(4)(75+36)+64=75+(□+□)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1)a+(30+5)=(a+30)+5 ()
(2)△+(□+○)=(△+□)+○()
(3)(10+20)+30+40=(10+40)+(20+30)()
(4)a+b+c)=a+(b+c)()
3、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
88+156+44 28+69+172 91+34+109+366 4、为残疾儿童捐款活动中,四年级1班捐了113元,2班捐了96元,3班捐了87元。
三个班共为残疾儿童捐款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畅谈)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30+40)+50=30+(40+50)
(20+23)+6=20+(23+6) 加法结合律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