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支出与离婚率的关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9.29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中国离婚率与收入关联度的调查关于于中国离婚率与收入关联度的调查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12班学号;7101011064张赛内),其余每年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万、2.2万、4.8万、3.9万、3.6万、0.4万、4.8万、7.6万、7.3万、9.8万、4.7万、3万、2万、6万、7.2万、7.4万、7.7万、6.6万、1.1万、1.1万、3.7万、15.4万;其绝对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9%、6.9%、14.1%、10%、8.6%、0.9%、10.5%、15%、12.5%、15%、6.2%、3.8%、2.4%、7.1%、7.9%、7.5%、7.3%、5.8%、0.9%、0.9%、3.1%和13.1%。
变化尤为明显的是:2003年我国离婚总量已经达到133.1万对,与1978年离婚总量28.5万对相比,25年后的离婚绝对值增长了104.6万对,其增长率高达367%。
(见示意图表2)1978年至2003年,其间出现了五个离婚绝对数字快速增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颁布施行,1981年较1980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4.8万对,1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14.1%;第2个高峰是:1990年较1985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34.2万对,5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74.7%;第3个高峰是1997年较1992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34.9万对,5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40.1%;第4个高峰是: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颁布,2001年较2000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3.7万对,1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3.1%;第5个高峰是: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颁布施行,较2002年离婚绝对数字上升了15.4万对,1年间离婚增长率高达13.1%。
(田岚《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比较法研究2004年11月25日)一系列的数据与现实使得未婚男女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还未步入婚姻殿堂的他们已经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今后会加入离婚大军中的一员。
当代中国离婚率趋高的宏微观因素分析摘要:根据近年来我国离婚率的相关统计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我国当代离婚率的影响因素。
总结了我国离婚现象的特点,提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离婚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离婚率;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单独的个体,只有破碎的婚姻。
在大多数国家婚姻是大家认同的制度。
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当今的夫妻的婚姻幸福度远不如多年前的夫妻,婚姻冲突日趋突出,离婚率也不断上升。
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美满的婚姻使人幸福快乐,破裂的婚姻不益于当事人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导致精神疾病,在婚姻破裂的家庭里,由于家庭缺乏和谐和爱,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易形成抑郁的性格,还有部分导致犯罪行为。
国外学者mohammad h.asoodeh为了探讨成功婚姻特点,抽取300对夫妻,样本来自不同公司的员工和学生的家长,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婚姻的夫妻间相互信任、征求对方意见、坦诚相待、信仰上帝、共同做决定、相互承诺、拥有和睦的关系。
beth a. jerskey提出虽然很多假说表明为什么个体会离婚,但是婚姻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还是未知的,所以抽取6225对夫妇做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婚姻状态是完全是由个人独特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
我国这方面全面研究并不多,大多从宏观方面综述,微观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就从宏微观方面探讨此问题。
一、中国离婚现象特点(一)离婚率持续稳步上升,离结婚比例越来越大。
我国离婚总对数从1979年的31.9万对上升到2005年的178.5万对,26年里增加了146.6万对,平均每年增长5.6%。
(二)离婚率及其增长情况城乡分布不平衡,城市高于农村。
1997年全国结离婚比率为13%左右,而北京、上海等市均在25%左右,已超过日本。
2002年全国粗离婚率是0.9‰,而北京市达到6.82‰。
中国离婚现象调查报告参考中国离婚现象调查报告参考范文一.基本情况“离婚”这一字眼在过去几乎是中国人提也不敢提的话题,因为人们始终认为离婚给家庭带来的是灾难。
更有一种激烈的观点认为:好人不离婚,离婚非好人。
离婚在观念陈旧的人眼里是"十恶不赦"的事情,封建"从一而终"思想根深蒂固,身边一但有人离婚他们就指三道四。
过去受传统道德、经济条件或其它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于离婚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和胆怯,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的社会观念也渐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日益开放的生活观念和宽松的婚姻观使得离婚这一正常社会现象在中国不再受排斥。
中国婚姻法就规定离婚是自由的,受法律保护。
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可以判决其离婚。
另一方面,我国直线上升的离婚率,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离婚”这个社会现象。
离婚案件已经在各法院民事案件中占到很大比例。
以本人进行调查的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为例:X年该院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31%,X年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36%,X年受理的离婚案件占整个民事案件的42%,到X年上半年,离婚案件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48%。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看出中国离婚现象的基本情况。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历史数据:一九八零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一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百分之零点七。
至一九九五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百分之一点八。
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
一九九七年,中国内地离、结婚比率为十三比一百左右,而一九八零年这一比例仅为百分之四点七五。
一九七九年,中国的离婚率仅为百分之三,而现在是百分之十三左右,从纵向看,中国离婚率上升非常快,但从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尚属低离婚率的国家之一,所以说中国是婚姻家庭关系比较稳定的国家。
二.主要特点<一>.女方起诉离婚案件多。
在重庆合川市人民法院2005年受理的离婚案件中,女方提出的,占整个离婚案件的70%。
财政支出的研究报告范文引言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经济投入,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有效的财政支出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社会需求与民生改善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旺盛时,政府通常会增加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经济波动。
2.经济结构: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其财政支出重点和比例也存在差异。
发展中的国家通常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财政支出,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关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3.政府目标与政策导向:政府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例如,政府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加大绿色经济领域的财政支出。
4.税收收入: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税收收入存在直接关联,财政收入的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财政支出空间。
财政支出的特点财政支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公共性: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务,如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
这与私人支出的性质有所不同。
2.长期性:许多财政支出项目的效果是长期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或教育投资会长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
3.投资属性:财政支出也具有投资属性,通过投资建设等方式激发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4.资金来源多样性:财政支出的资金可以来自于税收收入、债务融资、国际援助等各种渠道。
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财政支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1.促进有效需求:财政支出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激发市场活跃,拉动经济增长。
2.优化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可以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支持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可以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资,提高民生福祉。
是否应该废除离婚税收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离婚税收。
首先,离婚税收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婚姻是一种自由选择,如果夫妻之间出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离婚是他们的自由。
征收离婚税收就是对这种自由的限制,违背了个人权利。
其次,离婚税收会对经济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征收离婚税收可能会导致一方需要支付过高的费用,甚至导致经济困难。
这种不公平的税收政策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再者,离婚税收也会对儿童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父母因为离婚税收而不敢离婚,那么儿童可能会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
而且,离婚税收也会影响到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
最后,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来自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话,“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不是从我们的身上,而是通过我们的身上来到这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离婚税收会对这种责任产生负面影响。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离婚税收。
首先,离婚税收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征收离婚税收可以让夫妻在面临离婚时多考虑一下,减少轻率离婚的情况发生。
这对于维护家庭稳定和儿童权益是有利的。
其次,离婚税收可以平衡财产分配。
在一些情况下,一方可能会因为离婚而获得过多的财产,而征收离婚税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这种不公平的情况。
再者,离婚税收也可以提高税收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离婚税收来增加税收收入,从而用于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
最后,经典案例中,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离婚税收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比如,中国香港就实行了离婚税收政策,据报道,离婚税收政策的实施使得离婚率有所下降,这说明离婚税收对于维护家庭稳定是有一定作用的。
综上所述,离婚税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该废除离婚税收,而是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财政政策的不断调整,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财政支出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的发展,而且对居民消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和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消费增长。
二、财政支出的概述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支付。
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随着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财政支出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三、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直接影响财政支出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为居民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和预期,从而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桥梁等,能够降低居民的交通成本,提高消费的便利性,进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二)间接影响除了直接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外,财政支出还通过影响市场环境、企业投资等间接影响居民消费。
例如,政府对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能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此外,政府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能够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刺激企业和居民的消费需求。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官方发布的数据以及相关学术研究。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以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五、研究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具体来说,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居民消费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关于离婚的执行问题的调研报告作者:赵千姿张冰倩王丹迪来源:《大众科学·下旬》2019年第01期婚姻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男与女的结合是自然的结果,是生理的结果。
男女结合形成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家庭组成整个社会。
但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结婚率不断下降。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离婚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总体的离婚率在30%以上。
其中80后成为离婚主体,占据了45%,90后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占到了13%。
生活观念的差异,经济状况的拮据,矛盾处理的不当,夫妻生活的失调等等,都是可能导致离婚结婚的原因。
有些平静的生活只需要一个生活琐事为导火索就能搅得天翻地覆。
离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像孩子过家家说分开就分开。
从财产的分割和债务的承担到孩子的抚养问题,甚至有可能涉及继承问题,这些都可能成为向法院申请执行的依据。
而在其中,离婚逃债的行为更是普遍。
在执行工作中,离婚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稀缺的问题。
一、离婚案件中执行困难的主要问题(一)离婚协议约定内容能否对抗申请执行人一般离婚的执行问题中都会涉及到对夫或妻一方财产的执行,可能有些为了逃避执行财产而离婚。
潍坊有一案例,被执行人的妻子以离婚时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的归其所有的一套房产不应被执行来偿还前夫的债务为由,以第三人的身份向法院提出异议。
从离婚协议的一般效力上来说,法律允许并承认夫妻在离婚协议中约定财产和债务。
夫妻对财产和债务的约定,依据《婚姻法》第47条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对内有效未必当然对外有效。
关键看约定的内容有无损害第三人的利益。
夫妻共同债务发生在前,离婚协议中关于债务分担或者财产分配的约定在后,这将夫妻二人无限连带责任变为夫妻一方的责任,将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债务变为夫或妻的部分财产清偿债务的,显然会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不能对抗第三人,应当确认其对第三人无效。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问题的研究综述摘要: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伴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地方财政支出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
从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的途径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三点对策:一是调整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二是优化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三是强化支出监督,加强预算管理。
关键词:书法;语言艺术;修辞手法一、背景与意义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02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近三十年的时期是我国由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转轨时期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完善的。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的职能也应相应地转换,而地方财政支出是地方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况不但关系到国家财政运行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
近些年来,地方财政支出总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财政资金支出范围、支出结构以及财政支出监督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使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是我国理论界和政策制定层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从我国转轨时期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浪费严重朱广平、陈炎玮(2000)认为当前财政支出的职能非常弱化,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又非常严重。
过去长期存在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屡禁不止。
各种公款吃喝成风、各种会议泛滥、公费旅游盛行、进口豪华轿车日益增多等等,这种种腐败现象均成了我国财政资金的巨大漏洞。
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出。
尽管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政策目标,但也有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居民的收入分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1.总需求的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总需求的变化。
因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例如,政府在高速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等方面的大量投资,会刺激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能够拉动总需求,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2.收入再分配政府在支出上的决策通常会考虑到社会公平和权利,这往往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
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例如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政府会通过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改善这些群体的生活水平。
例如,国家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将通过政府财政支出进行保障,让老年人在退休后仍然拥有一定的收入保障。
二、实践分析1.刺激就业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可以刺激就业,从而通过减少失业率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旅游等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投入,不仅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投资建设公路、高铁、机场等,促进了交通运输业、机场建设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就业岗位。
从而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分配的改善。
2.公共服务的提升政府通过支出、补贴等形式向公共服务部门投入财政资金,可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通过向学校投入资金,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书本、学费等支持,这样就可以让权利受限的低收入群体更容易获得教育资源,最终也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提升了收入水平。
经济开放影响离婚率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摘要:本文在综述已有文献关于离婚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包括外贸依存度和女性就业情况等六个变量在内的解释上海市离婚率变化的理论模型。
通过对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外贸依存度、FDI依存度及女性就业情况对上海市粗离婚率的影响比较大,商品房销售价格与职工工资之比与离婚率的变动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特征,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大幅增长。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1978年我国的货物对外贸易总额仅为355亿元,到了2013年就已经上升为258212.3亿元。
另外,我国2013年实际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达到11758600万美元,是1985年的60.1倍。
而且随着经济开放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微观经济中得到了体现和反映。
由于经济开放,人们思想观念也变得更加开放,女性的社会地位等也得到了提高,这些变化都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也越来越承受着更大的冲击,离婚率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由于家庭的婚姻状况的稳定与否不仅会受社会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更会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探究。
上海市地处东部沿海,是我国经济开放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其经济社会变化得益于对外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影响更加明显。
在1980年,上海市的外贸依存度为19.1%,在2013年这个数字则达到了136.6%,FDI依存度也有1980年的0.02%到1997年就快速上升到11.59。
另外数据显示,在1980年上海市的粗离婚率为0.29‰,在全国排序为21位。
到2000年则上升到2.02‰,在全国位列第二。
到2012年,上海市的离婚率则继续上升到2.24‰。
在这个高度开放的城市,经济开放及各种相关因素对离婚率水平变动的影响也更加直接和具体,所以本文选择以上海市为例来探究这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