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次说课的教材为《高考名校名师梁任公全方位英语口语》第一讲的一次演讲部分。
该教材旨在通过名师讲解和名校优秀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语技能,提升英语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演讲的基本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
2. 提高学生对演讲技巧和发音的认识,帮助学生改善英语口音,并进行口语训练。
3. 激发学生对开展演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信、自主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与演讲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
(2)启发学生关注和学习演讲技巧,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2. 教学难点(1)在指导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改善英语口音,并提高表达的流畅性和清晰度。
(2)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表达和自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和观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 学生中心的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3.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法:聆听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并与学生一起参与数码化交流讨论,通过网络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过程设计1. Pre-task Preparation(任务前准备)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强调学习本课教材的意义及目标,并组织学生对演讲的基本要素进行讨论。
2. Task cycle 1(任务1)播放《高考名校名师梁任公全方位英语口语》第一讲中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部分,让学生聆听其演讲的主题和具体内容,并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可以通过口语练习和口语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对演讲的感受和印象。
3. Task cycle 2(任务2)组织学生针对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可提出如下问题:(1)听戏剧的过程中,你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了文化上的差异,你对此有何看法?(2)人类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在应对生活和面对挑战时,人们采取的做法和方式不尽相同,你对此有何想法?4. Task cycle 3(任务3)根据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介绍和讲解一些关于演讲的基本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如 opening remarks、closing remarks、introductions、conclusions 等),并结合实际演讲情境,对这些词汇进行适当的应用练习。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精选2篇(一)说课稿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演讲技巧以及梁任公这位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导入】1.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听过演讲吗?你们印象最深的演讲是哪一次?演讲有哪些特点?2. 引入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文章。
【教学过程】一、阅读欣赏1. 分段阅读:将文章分成两段,让学生先阅读第一段,并简要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 探究语言特点: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表达语句。
例如:“他没有提空话,没有空洞的套话。
”等。
3. 学习段落大意: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
二、分析文章结构1. 梳理主题与结构: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题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了解个别句子的作用:选取关键句子,让学生分析词语运用,推测作者的意图。
三、理解演讲技巧1. 导入学习:学习演讲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演讲技巧:通过学习梁任公的演讲文章,分析其中运用的技巧,如句式运用、篇章结构等。
四、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1. 练习演讲:让学生以梁任公的演讲为范本,自行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模拟演讲。
2. 互动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演讲的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归纳总结】1. 总结演讲技巧:让学生梳理归纳本堂课学习的演讲技巧和方法。
2. 总结人格魅力: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在演讲中的。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一些有演讲经验的嘉宾来给学生上一节实际演讲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演讲示范。
【板书设计】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入:你们听过演讲吗?你们印象最深的演讲是哪一次?演讲有哪些特点?阅读欣赏: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有哪些特点?分析文章结构:主题与段落逻辑关系理解演讲技巧:梳理演讲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模拟演讲归纳总结:演讲技巧与人格魅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演讲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演讲技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一、说课程:最近读完了温儒敏先生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著作《温儒敏语文讲习录》。
温先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见解真可谓是一针见血,并给出了解救语文教学现状的良方。
温先生认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津津乐道文本的分析,一篇文章就文本分析动辄两三个课时,甚至五六个课时,教师恨不得把文章翻个底儿朝天。
然而三年、六年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欠缺。
温先生的这一番论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在一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方法;不仅要关注这三年学到了什么本领,还得关注经过这三年的学习,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这一篇文章。
而是通过这一篇文章的阅读练习,尽可能地掌握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方法。
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文本,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媒介,而不是阅读教学终极。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和美学意义。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能利用一定的阅读方法独立自主地品味文章的美。
2、真正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学。
所以,只有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真正的阅读教学才会发生。
如何让学生占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呢?首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读。
相信同学们是有能力完成阅读任务的。
在阅读之前不要给学生施加任何的指向性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地去读。
其次,尊重学生的理解。
不要轻易地否决掉学生的阅读体验,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如果发生理解偏差的问题,教师此时在与大家商讨,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最后,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抛出答案,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
同时,应当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的协作中,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3、“一课三得,课课有得”。
每一节课,都必然要让学生有所得。
依据阅读理解的特点,我认为一课往往至少有三得:得知识、得方法、得情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这是在学习第二单元的讲演稿之后,又接触的一篇讲演稿。
它在内容和体裁上都不同于前两篇,它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
而《最后一次讲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则主要记录人物语言,重在体现讲演者的思想。
因而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也要进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
文章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4、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我想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一、说教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略读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文章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文章篇首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二、教学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文学常识诸如“梁启超”“箜篌引”“桃花扇”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学常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分析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
文章中对梁任公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察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梁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确实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深刻的展现了梁任公的“热心肠”即面对死亡的无畏,对君王的忠诚,忧国忧民的胸怀等,都值得我们深切的思考与体会。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我想先让学生诵读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然后让学生进行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点评,了解梁启超的其性格特征及写作的技巧与情感,其中对梁启超的“热心肠”进行深入的探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篇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
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
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
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
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5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篇一课文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和处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写人记事散文。
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
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2、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设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方法。
教学难点: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为此我采用以下教法:1、讲授法2、情境教学法:本文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了解梁实秋的高超写作技法,加深对梁启超的认识。
3、提问法以下学法:1、默读法2、圈点勾画读书法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之后采用问答法,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难点,立足课文,讨论探究,用情景激励法,分析法、点拨引导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点评诵读,体味文章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白描技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临泽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蒋丽丽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
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
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
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而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梁启超、梁实秋。
2.引导学生学会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三、四、七、八段。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而难点在于对先生所讲的《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
三、说学情
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心
理像成年人接近,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所以,应抓住这些因素,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文学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在生理上,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所以要积极采用生动形象、形式多
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
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探究感悟”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而蕴含情感,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我想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批注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认真揣摩,体味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教师只起一个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总之,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乐趣。
六、说过程
文章通过记演讲达到写人的目的,来表现梁任公的性格和品质。
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对人物的认识与刻画,以“任公”的句式,设计四个篇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初识任公
1.由《少年中国说》引出梁启超
2.学生介绍梁启超,视频补充,引出课题
3.解题:课文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4.学生借助《配套练习》了解作者,教师指导记忆作家的基本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少年中国说》引出主人公,而后通过学生介绍、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主人公,解题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于文体的把握,而教师对学生记忆作家的方法指导是必要的。
】
(二)初读感知,走近任公
1.学生独立速读,完成任务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学生在“初识任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通过初读课文,在文中找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方式,达到整体感知文意的目的。
】
(三)细读感悟,品评任公
1. 教师指导作旁批的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选择认为精彩的片段品味语言,品评人物。
3. 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环节,采用“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抓住重点,力求突破难点,同时初步培养学生作批注的阅读习惯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
(四)总结提升,追思任公
1.师生总结任公形象。
2.把握作者情感。
3.教师总结
【在前面环节完成的基础上,此环节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