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侯晓丽1*,李勇2(1.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2.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
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是江苏省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该课程是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执业药师、西药调剂员等)和国家职称晋升(药师、主管药师等)考试的必考科目,学生在日常生活、实习及今后的工作中也会经常运用该学科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有助于自身储备临床用药知识,通过职业资格和职称晋升考试,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针对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谓至关重要。
一、教学设计的思路与特色(一)创意高效教具、学具,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具、学具,形象直观易操作,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究、体验式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比如“心绞痛的不良反应”是教学难点,教师利用自制“卡纸”教具、学具(图1)辅助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共同粘贴卡纸,营造相互竞争而又富有意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激发课堂活力。
与此同时,大力开发信息化药理学教学资源。
如开发了“心绞痛发病机制交互软件”(图2),将原先只能靠抽象思维来想象且难以理解的发病机制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很快实现“在做中学会”“在学中做到”,有效解决了心绞痛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这个重点任务;开发了“抗心绞痛药对冠脉血流的影响交互动画”(图3),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可控的动画,形象而生动,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化了知识点,解决了本节课“硝酸甘油药理作用”这一难点学习任务。
图1卡纸心肌供养心肌耗氧图2心绞痛发病机制交互软件[摘要]探讨通过创意高效教具、学具,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VAK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创设临床问题情境,开拓职业化教学实践。
高职药用技术专业群中药用基础化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①———以“药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技术”为例陈晓靓,吴娜怡郁,代甜甜,张晓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81)[摘要]“药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技术”是药用基础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对比。
通过大数据采集,智能化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不仅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为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标准溶液;配制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5-0023-03教育信息化从以“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的1.0时代进入以“信息化教育”为重点的2.0时代。
2.0时代的核心目标就是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的新生态[1]。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医药卫生院校药用技术专业群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以“药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技术”为例,介绍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药用基础化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梳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思路,并总结传统教学的弊端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从而对教师整个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介绍药用基础化学是高职高专药用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共计126学时,7个学分,为上下两学期完成。
该课程作为专业知识的对接课程和职业能力的储备课程,其有效教学能为“药”所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2]。
同时,该课程的建设将对药用专业技术群内涵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为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分析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之前,需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它是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分析等。
高职药物分析微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药物分析微课内容的教学设计。
在主要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和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职药物分析微课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该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药物分析、微课、教学设计、引言、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评估、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药物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药物分析微课的设计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资源有限、实验条件受限、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等问题。
而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展药物分析微课,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设计一门高质量的药物分析微课对于培养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设计将充分结合传统药物分析教学模式和现代技术手段,力求使学生在微课学习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广泛的实践经验,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对药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可以为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药物分析微课的研究意义在于将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内容转化为在线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手段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管理和利用的一种手段。
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们将就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主要依靠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但实验设备和化学品的限制常常导致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理解药物制剂的具体过程。
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动画、视频、虚拟实验等,使学生能够通过视听形式全方位地了解药物制剂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信息化手段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教学效率和灵活性。
传统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需要学生和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这不仅限制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学习。
而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在线学习的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进行学习活动,教师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灵活性。
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药物制剂技术需要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往往受到仪器设备和人员配备的限制,使得学生难以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而信息化手段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和模拟实验软件,使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进行药物制剂的配制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化手段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有限的交流和互动,教师也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逐渐走向信息化。
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作为医药类专业的重要分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化手段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手段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1. 丰富教学内容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通过视频展示实验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互动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虚拟实验室软件,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浪费。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检索能力、网络安全意识、信息管理能力等。
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等查询和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管理能力。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制作虚拟实验软件虚拟实验软件是一种模拟实验环境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模拟真实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
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资源包括网络课件、网络数据库、科研论文等,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信息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查询相关药物制剂的研究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3.2.2归纳总结通过观看视频“鼻饲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一个操作流程的印象,在观看的过程中,重新对操作的重点进行回顾,然后提问引出思考“对不合作的昏迷患者进行插胃管时,该怎样做使胃管顺利插入患者胃内”作为作业,既能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为下节课内容进行提前铺垫。
4板书设计板书主要分为两大区域。
一边区域是本节课大致的提纲,用红笔标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另一边区域是鼻饲法按照护理程序进行的整个操作过程。
5教学反思本次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是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过程也为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准确顺利实施提供基础。
2011年7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大发展任务。
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尤为普遍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及水平,将全新的活力注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变得更为可感直观,教学内容的表达表现也变得更为鲜明准确。
本文针对河源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探析了信息化在中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教师也从主导者转化为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药剂专业课程多数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较抽象,难理解,在教学中适当地辅助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定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浅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学教案设计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药学专业的天然药物学课程教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天然药物学教学的特点以及教案设计的原则等方面进行浅谈,旨在提供一些对该专业教案设计有所借鉴意义的思考和建议。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组织和实施的过程。
它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在高职药学专业的天然药物学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学生可以轻松获得海量的教学资料、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学术动态,为其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支持。
其次,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教师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虚拟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再次,教育信息化拓展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而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在线教学、远程教育、智能化实验等方式,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促进教师的创新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最后,教育信息化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需要主动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而天然药物学作为医药领域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然药物学教学的特点天然药物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天然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广泛且繁杂。
天然药物学涉及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药用植物、动物药品和天然来源的药物成分等相关内容,以及其药理学、制剂等方面的知识。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关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参考内容:一、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指将教学内容以电子形式呈现、保存、传播的一种教学资源。
对于高职药剂学教学而言,电子教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教案对药物分类、药物代谢、药物治疗机制等内容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讲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指利用动画、声音、影像等多种格式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资源。
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化学反应过程展示出来,生动地讲解其中的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指通过互联网来传授知识和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资源。
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网络课程可以增加学生的接触面和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在线讨论和互动,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
四、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的一种教学资源。
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虚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实验设备、无法进行实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模拟,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分析。
同时,虚拟实验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提高实验安全性。
总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药物学相关知识。
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关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关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的研究药理学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药物的临床应用,任务是为临床合理用药、学生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培养分析的理论依据提供学生学习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适应需要一个健康的事业,在中国人的社会发展。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用药能力,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药理学”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临床用药护理及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多注重处方的调配和“问病荐药”的训练,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如自主学习法、情境演示法、团队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我们采用PBL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欢迎,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某些知识点记忆深刻、运用熟练,但面对集合数个知识点的复杂问题,较难前后联系、综合分析,常常出现遗忘和混淆,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考试成绩也未见较大的提高。
知识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应用视觉表征改进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复杂知识创造与传递的学科。
在教学中,运用知识可视化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内容建立有效的联系,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教学工具,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记笔记法,他认为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生活和工作领域都具有高级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鼓励他们讨论,进行活动。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发布时间:2022-08-05T07:54:39.27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6卷第6期作者:赵淑丽[导读] 药理学课程是药学专业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在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赵淑丽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0摘要:药理学课程是药学专业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在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使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高等学校课程的结构和变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其专业部分。
药理学是一门对医药学非常重要的课程,能使用药实际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对学生的药学服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药理学课程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环境,这对提高教育的成效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探讨了以提高课程质量为目标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药理学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理学由于其理论抽象性强、知识复杂、内容复杂等特点,比其它学科更难掌握。
药理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为临床合理应用药物和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和学生认为这是一门困难的学科,传统课堂单调,学生被动机械地记忆知识。
随着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药理学越来越重要,能对它通透掌握使医药学生可以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了如指掌。
由于医疗、药理学和实验模块分工明确,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难以发展综合课程。
因此,应根据职业教育院校药理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并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等院校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药理学概述所谓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和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高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作者:孙芬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2期
【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是药理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知识,药理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药理学内容抽象、繁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提高高职药理学教学效果。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依赖性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析高职药理学的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为提高高职药理学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药理学信息化教学完善。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职;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13-01
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药理学原理和基础性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个工作具有关键性影响。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内容,高职药理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用症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理学内容繁杂而且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大量内容。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采用机械的课堂讲授和死记硬背等方法,学生难以对学习内容方式兴趣,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很多高职学生反映药理学难学、难懂、难记忆。
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课程教学,因此其教学效果较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药理学教学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教手段和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枷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学内容以一个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最终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高职药理学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是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有效的指导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分析
药理学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各种药物的适用症状、不良反应、药物间的互相作用等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渐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这是学生开展后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药理学教学内容也是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
本次研究抗心绞痛药硝酸酯类药物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科学应用信息化工具。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
1.课前导学。
课前,教师通过互联网通讯工具如QQ群在班级内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登录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本次教学主要设计了三个任务,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心脏与冠状动脉的结构;其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测试题。
这一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个初步了解,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2.课中实施。
(1)情境导入。
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播放器等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并提高视频引出诺贝尔发明硝酸甘油炸药的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硝酸甘油作为抗心绞痛药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将新生代入具体的历史环境,让学生对需要学习内容产生一个直观印象,从而有效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是课程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所在,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传统教学方法虽然使用了各种手段但是其收效不大,但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老师可以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播放器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课程转化为新鲜具体的事物和画面,这有助于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2)知识探究。
引导学生观看3D动画,将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疾病发病机制,这个过程将病理基础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
①图片展示血管微观结构,运用动画揭示一氧化氮的扩血管作用,老师进一步解释总结硝酸甘油在相关药理作用中的机制原理。
②设计硝酸甘油的扩血管作用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家兔给药前和给药后的变化,促使学生对血管扩张变粗形成一个直观感受。
这个过程也可以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有助于课程开展。
③动画演示使用硝酸甘油前后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硝酸甘油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的药理作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甘油通过扩张血管治疗心绞痛历来是是一个教学难点,老师要多运用相关的视频、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④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理学学习重点之一。
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促使学生对硝酸甘油引起的不良反应产生一个直观印象,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其特点和变化。
3.课后提升。
课后,组织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资源库进一步完成课后学习,可以根据其兴趣选取学习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利用班课平台进行在线交流讨论。
进入校企合作基地实践,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连线行业专家视频,由专家讲解工作中如何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
课后提升环节对于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较差,课余如果没有老师的严格规定,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去进行课余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课后提升。
但是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前所未有高涨,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开展复习和温习,这个过程无疑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总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突破传统教学的约束,是高职教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相关研究指出,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教学的应用发挥出强大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和图像,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应用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图片或者视频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有助于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顺利开展课程教学。
信息化教学将课程内容以动画、微课、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将教学内容里抽象及难以获得的直接体验以最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黄瑜.硫酸镁中毒与解救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2):181-182.
[2]刘玲,王晓情.高职护理药理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4):129-130.
[3]吴伟,任亚丽,顾健.校企合作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