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病原性细菌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7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球菌: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和G-两类,对人致病的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淋球菌,此类球菌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所以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典型的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Hm,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葡萄串样的排列。
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和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
3、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金黄色色素,致病性较强);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白色或柠檬色色素)。
4、抵抗力:葡萄球菌的抵抗力較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伤口、裂口以及消化道而感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和杀白细胞等,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链球菌: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细菌,此类细菌种类多,型别复杂,广布于自然界和人与动物的咽腔、胃肠道等部位。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球型或卵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无芽孢和鞭毛,有的可以形成由透明质酸组成的荚膜;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含有血清、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
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3、分类(根据溶血能力和溶象)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4、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 摄氏度30min可杀死,对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课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吸入或皮肤、黏膜等伤口侵入机体,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性变态反应疾病。
防治原则:注意环境卫生,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早治疗,减少传染源。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性病) 淋病的病原体。
简述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情况我国病原微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多个大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
下面将对每种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别: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拟杆菌和放线菌。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鼠疫杆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2.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寄生于细胞内进行繁殖。
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大类。
在我国,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性传播等疾病。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
根据真菌的生活形态,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大类。
在我国,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皮肤癣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和皮肤癣等。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其他生物寄生而生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的不同器官中,如肠道、肝脏、血液等。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血吸虫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和血吸虫病等。
5.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中。
根据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细胞结构,原生动物可以分为滑动型和胞内型两大类。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原生动物包括阿米巴原虫、银屑病虫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原虫病。
总体而言,我国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并引起各种不同的感染和疾病。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过程中,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除细菌、病毒之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除细菌、病毒之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是指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蓝藻、低等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与人类和其他生物密切关联。
其中,细菌和病毒是最为重要的两大病原微生物,早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掌握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病原微生物,虽然不如细菌和病毒那样著名,但同样对人类及其他生物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些可通过预防措施控制,有些则需要专业医治。
1. 真菌真菌是一类生长在空气、土壤、水、动物体内或产物中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分解器的角色,是一些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病原体。
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几十种。
(1)念珠菌念珠菌(Candida)是人类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肠道和女性生殖道等处。
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口服抗生素后,念珠菌会形成白色致病性菌丝体,繁殖并侵入受害者的血液、组织或器官,引起口腔炎、假丝酵母菌病、喉炎、白色念珠菌病等多种疾病。
念珠菌对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抗性,对于某些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曲霉菌曲霉菌(Aspergill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真菌,存在于空气、泥土及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分解物中。
曲霉菌感染属于肺真菌病,主要引起支气管肺曲霉病和曲霉球菌病。
曲霉菌感染患者一般为免疫能力较弱的人群,如癌症化疗、器官移植、重症肺炎等。
感染后,曲霉菌在肺内形成球状或条状的真菌体,引发肺部结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目前曲霉菌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通过手术、激素等治疗手段减轻症状。
(3)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在不同地区广泛分布的致病真菌。
它可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感染,如血液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
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发生在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如艾滋病、器官移植等。
白色念珠菌也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只能用特定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细菌的病原性与防治方法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一些细菌是病原体,可引发人类和动植物多种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细菌的病原性以及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的方法。
一、病原性细菌简介作为一种微生物,细菌被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
它们的体积较小,仅有几微米,但却拥有复杂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可以分为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两种。
有害细菌主要指那些能引发疾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能通过空气、食物和水等途径传播,并感染人类和动物。
二、病原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性细菌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微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引发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等。
2. 食物和水传播:部分细菌可以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引起肠道感染,如食物中毒等。
3. 接触传播:细菌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或者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物体,如手指、玩具等。
4. 昆虫传播:某些昆虫,如蚊子、苍蝇等,可能携带病原性细菌,通过叮咬或传输细菌污染食物和水源,导致传染疾病。
三、常见病原性细菌和对应的防治方法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细菌,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腹泻、发热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的方法包括:- 食品安全: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蛋、肉类食品,经过生食处理的食材要保持卫生。
- 温度控制:将剩余食物及时冷藏或加热到适当温度,避免细菌滋生。
- 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过生肉和宠物后。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大部分是无害的,但某些菌株可能引起感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感染的方法包括:-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水的来源可靠,并对自来水进行必要处理。
- 食物烹饪:烹饪食物时,要彻底加热,确保达到适当温度。
-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定期洗澡等。
3.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这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
除细菌、病毒之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一、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群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体积微小,可呈球形、杆状、丝状和分支状等多种形态,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体、家禽、家畜等体内,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
二、衣原体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以原体和始体两种形式存在,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始体无传染性。
衣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耐冷不耐热,56~60℃仅存活5~10分钟,主要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可引起人类沙眼、性病和肺炎。
三、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立克次体寄生于节肢动物体内,如虱、蚤、蝉、螨等,通过节肢动物叮咬或其粪便污染伤口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或通过眼结膜、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中繁殖,引起细胞坏死。
普氏立克次体是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为媒介传播。
莫氏立克次体引起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蚤为传播媒介。
恙虫热立克次体是恙虫热的病原体。
恙虫热主要在鼠类中传播,当人进入疫源地时,如被带病原体的幼螨叮咬就会感染。
四、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钩端螺旋体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
鼠类及某些家畜如猪牛狗马等为自然储存宿主。
并在肾脏内生长繁殖,不断随小便排出而污染水源和土壤等。
人接触疫水疫土时钩端螺旋体从皮肤和黏膜侵入,在血液内大量繁殖,随血流到达肝、肾、肺、脑等器官。
临床表现有流感伤寒型、脑膜炎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等。
早期表现可概括为“寒热、酸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后期表现为多器官的出血和坏死,尤以肺大出血为凶险,常可导致死亡。
梅毒螺旋体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
传染源是梅毒病人,主要通过性接触和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感染,如接吻、哺乳、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带菌的日常用品(衣服、毛巾、剃刀、餐具等)也可传染。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1、球菌根据革兰氏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奈氏球菌)两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称为病原性球菌,由于这类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淋球菌。
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上可生存较久,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内。
在进行注射、外科手术时,如不严格消毒,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所致疾病:局部感染:主要引起毛囊炎,痈,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脓胸及中耳炎全身感染:引起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
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食物中毒:食入含肠毒素的食物后,经2-6小时可发生急性肠胃炎葡萄球菌性肠炎:正常人肠道中有少量金葡菌存在,当优势菌(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抗药的金葡菌趁机繁殖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
特点为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胞组成。
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中另一大类常见细菌,少数可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所致疾病:可分为化脓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疱疮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还有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热,中耳炎,乳突炎等其他系统的感染)中毒性(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奈瑟氏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包括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干燥奈氏球菌等2、肠道杆菌多数不引起疾病,为条件致病菌。
少数(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肠道致病菌。
埃希氏菌(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不致病。
其中最重要的为大肠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致病力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传染病威胁。
许多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可以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并引发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它们的特征、传播途径和常见的疾病。
1.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1.1 特征流感病毒属于Orthomyxoviridae家族,有三个主要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
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新的病毒株的出现。
该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咳嗽、喉咙痛、头痛等症状。
1.2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而传播。
人们在接触污染物后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时,容易将病毒带入体内。
1.3 常见疾病流感病毒感染常导致流行性感冒,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痛等。
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流感感染可能导致并发症,例如肺炎。
2.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2.1 特征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它具有细胞壁中的特殊成分——酰胺多糖,使其对许多消毒剂和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
这种病原微生物通常侵入人体的肺部,并在机体内长期滞留。
2.2 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以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细菌释放到空气中。
其他人吸入此气溶胶,从而感染病原微生物。
2.3 常见疾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乏力、体重下降等。
结核病也可以侵犯身体的其他器官,如肺外结核、骨结核等。
3.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3.1 特征麻疹病毒属于Paramyxoviridae家族,是一种非常传染性的病原体。
该病毒在人类中广泛传播,并迅速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
3.2 传播途径麻疹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呼出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当一个人吸入空气中的飞沫后,他们可以被感染并在几天内出现症状。
常见细菌的病原性分析作为一种微生物,细菌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个角落。
细菌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广泛和丰富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有着高度的多样性,而它们大多数都是无害的,还有一些细菌还对病毒和其他细菌的生长形成了抑制。
但也有一些细菌是致病的,它们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比如细菌性痢疾、肺炎、结核病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主要探讨几种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对应的疾病及预防治疗方法。
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也称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和动植物的肠道中。
大肠杆菌对人体的感染主要通过口服方式,主要通过食品、水源、空气等途径,轻度肠道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过多关注,可重度感染时,就可能引起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口腔溃疡、电解质平衡失调、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要预防大肠杆菌感染最关键的是,保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食、不能确定其食物安全性的食品。
2.沙门菌沙门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主要定居在动物的消化道中。
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食品、水源等物质传染,在人类中经常引起食物中毒性疾病,属于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之一。
沙门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疾病症状轻重取决于沙门菌的感染浓度和菌株的不同,同时会因感染者的免疫系统状态而有所差异。
在预防沙门菌感染方面,关键在于摄入食品的选择性,通常应选择生熟分离的食品、食品加工过程控制和加强个人卫生。
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细菌,常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口腔和鼻腔等部位,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这种细菌可能会引起各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肺炎、乳腺炎、血流感染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多取决于感染菌株和个体免疫状态。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防主要在于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卫生保持得好的人们一般不会感染到该细菌,而对于感染者,选择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是很必要的。
4.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一种会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细菌,包括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等等,此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人中,其北半球冬季发病率增高。
第三章常见病原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第二节肠道杆菌第三节弧菌属第四节厌氧性细菌第五节分枝杆菌属第六节其他病原性细菌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一、化脓性球菌概述二、葡萄球菌三、链球菌四、肺炎链球菌五、脑膜炎奈瑟菌六、淋病奈瑟菌1.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说出血浆凝固酶、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其他化脓性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一、化脓性球菌概述病原性球菌因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称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见图1-3-1)。
图1-3-1 化脓性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菌体呈球形,平均直径1µm,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2.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的有色菌落。
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可形成透明溶血环。
3.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4.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耐盐性强;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但本菌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包括: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2.所致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根据不同疾病,可采集脓汁、渗出液、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等。
根据镜下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及时消毒处理。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三、链球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
2.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不同菌株表现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