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95.2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作者:李新宝等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28期摘要:近几年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工程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领域中快速发展,具有方便、直观、快速的特点,其效果良好。
分析通过列举几个工程实例所取得的成果认为,高密度地震图像,浅层高分辨反射波和多道瞬态而波等勘察的技术方法,对不同要求和性质的岩土工程项目有其互补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it has convenient, intuitive, fast characteristics, so the effect is good. Through analysis of results achieved through the cited several instances, it believes that the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high density seismic image, high resolution shallow reflection wave and multi—channel transient wave, have their complementarity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with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nature.关键词: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工程勘察;应用Key words: shallow earthquakes;reflected wave method;engineering survey;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047—021 概述浅层地震弹性波技术的发展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发展迅速关系密切工作效率高。
工程勘察中地震反射波法应用初探1. 前言在公路建设、机场选址、高层建筑以及隧道桥梁勘察等领域,地震反射波法都得到广泛应用,这总方法对于岩层界面以及土的物理性质可以有效的加以探明,对于隐伏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都可以有效的加以发现,文章对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在具体事例分析上标明在工程勘察中浅层反射波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2.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勘察目的与野外数据采集2.1条件、目的与数据采集地震地质条件与勘察目的随着工区的不同也发生着改变,因此需要对不同的浅层地震野外数据进行采集,其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勘察结果的质量与精度由于野外采集数据的精确性有着非常大的波动,一定数量的野外采集实验是非常必须的,因此这些实验主要包括,勘察方法的实验、激发方式实验、接收形式实验、观测系统实验、覆盖次数实验、仪器参数实验、干扰波调查实验等。
对于野外现场进行实验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激发点以及检波点沿测线方向的偏移量不得超过0.1米,并且在垂直方向的测线位移不得超过0.2米,许多个别点需要避开障碍物,如果偏移量较大的话,也不的超过两米。
在检波点上开挖一个深0.2米的小坑,然后再安装检波器,在小坑内检波器由一个尾椎进行固定,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金波其安装状态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然后开始激发接收,对纵波反射法,要保持检波器轴线垂直于地表对横波反射法,保持检波器轴线平行于地表,并垂直于地表,采集记录的时候,开启仪器的噪声监测功能,保障环境噪声较小的时候才开始激发接收。
处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数据主要是为了消除各种干扰波,获得有用的信号,根据一定的处理流程对于剖面进行一定的解释,对于基岩顶层反射进行追踪,对于反射同相轴的连续可追踪性与交测线的初步闭合进行分析,如果连续性不佳或者相交测线闭合差太大,则从叠前滤波步骤开始进行重新处理,直到输出合格的结果为止。
2.2勘察方法的问题目前,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往往不科学,在进行土层承载力探测时,一般是使用静载荷试验法,压裂探坑两侧土层来确定土层承载力,传统沿袭下来的这种做法并没有加以改进,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勘探手段的不科学性,因为压土层的两侧得出的压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取哪一面的压力定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只能是随机选择,并且从两侧压裂土层所得到的压力值和垂直方向的压力值是不一样的,如何对压力值进行选择也缺乏明确的规定。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地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勘察工作对于后期工程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很多建设部门都在工程建设中运用了地震反射波法,希望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地质勘察的精准性。
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外在条件限制,使得这种方法应用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无法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对这种方法具体应用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相关部门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对这方面应用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地震反射波法;地质工程;勘探1 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机制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地震波在传导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类型的媒介岩土层时,会反射不同的局部能量。
根据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地震波来对地层情况和类型进行判断,从而了解地层的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地震波碰到地层分界,或者断层的情况,就会出现波阻抗变化的情况,从而出现相应反射波。
技术人员只要在地面上设置接受设备,接收不同界面产生的反射波。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计算出地震时间剖面。
同时研究反射波场的特点,也可以充分了解地层之下岩土层的分层结构,进而达到勘察地质的目的。
2 工程案例简介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应用,本文以A大桥工程为例,对该方法在工程中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A大桥主要是有主桥和引桥两个部分组成,全程长680米,其中主桥是2×200m的独立塔叠合梁式斜拉桥。
作为一项大型工程,大桥区域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周围没有相应的障碍物。
因为天然水比较深的缘故,而且受潮位变动比较大,使得工程地质钻探无法大面积的进行。
因此,技术人员需要使用地震反射波法对工程区域内的风化岩面进行勘察,借助这种技术来了解该区域是否有断层或者溶洞的情况。
通过该技术应用可以知道,该地区地层分布主要是以海相沉积层、陆相沉积层为主。
在野外进行数据搜集时,会对勘察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降低这方面的影响,技术人员在进行数据搜集时,应先进行一些野外搜集试验。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雷宛;孙渊
【期刊名称】《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11)2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大秦铁路某隧道勘察中应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查明地下地质构造、风化带分层等情况的方法和手段;并根据资料解释成果、钻井资料和工区地质资料等,对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及塌陷等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讨论。
【总页数】7页(P87-93)
【关键词】地震勘探;折射波;隧道;工程勘察
【作者】雷宛;孙渊
【作者单位】西安地质学院物探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1
【相关文献】
1.浅层地震折射波在某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J], 王奇
2.隧道勘察效果中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应用 [J], 程旭波
3.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某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J], 邹延延
4.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与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J], 姜贤斌;都彤宇
5.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新开岭高速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J], 李树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层折射法实施方案浅层折射法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它通过测量地表上的地震波反射和折射信息,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构造。
在实际应用中,浅层折射法可以用于寻找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也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浅层折射法的实施方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实施方案。
1. 地震源布置,在进行浅层折射法勘探时,需要首先确定地震源的布置。
地震源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地下岩层的深度和地质构造,以及勘探的具体目的。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爆炸震源或者重锤震源来产生地震波。
2. 接收线布置,接收线的布置也是浅层折射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接收线的布置应该考虑到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勘探的精度要求。
在布置接收线时,需要注意线间距和线密度的选择,以及接收线的走向和长度。
3. 数据采集,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采集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信息。
数据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的结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包括去噪、剖面叠加、速度分析等步骤。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取地下岩层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地质剖面图或速度剖面图,为后续的地质解释和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5. 地质解释,最后,需要对处理后的地震波数据进行地质解释。
地质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地下岩层的性质、厚度和构造,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和资源。
二、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在实施浅层折射法勘探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勘探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环境保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避免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损害。
3. 数据保护,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是宝贵的资源,需要妥善保护,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4. 合理利用,在实施浅层折射法勘探时,需要合理利用勘探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勘探效率和成本效益。
5. 结合实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的,灵活调整实施方案,以取得最佳的勘探效果。
地震法在某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数量逐渐增多,从东部走入西部,从平原走进山区,公路隧道将越来越多地被修建。
要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对公路隧道勘查工作的实施极为重要。
要确保公路隧道勘察的整体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选择正确的勘察方法。
实践表明,在公路隧道勘察中应用地震法进行勘察能够取得良好的勘察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浅层地震P波折射法在某公路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实践表明,在公路勘察中所使用的众多勘察方法中,浅层地震P波折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公路隧道勘察中,需要与公路路线工程项结合展开勘察工作,并通过浅层地震P波折射法查明基岩埋深情况、将基岩波速中的运用情况确定下来,这在保證查明低速带与划分隧道围岩类别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可见应用浅层地震P波折射法对公路隧道进行勘察的重要性之所在。
标签:公路隧道;浅层地震P波折射法;地震法;公路建设;勘察;应用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数量的逐渐增加,公路隧道勘探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
如今,在公路隧道勘探中最常用的集中勘探方法为:地震法、磁法、电法以及地质雷达等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方法在公路隧道勘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中,地震法的应用频率最高,其原因在于,该勘探方法能有效分辩出隧道的不同物性的围岩及各种软弱结构面,并且集折射波法、反射波法、以及面波法等技术特点于一身。
折射波法具有便捷简单、高效、初至波较易被识别、资料解释容易等方面的优点,这些优点的存在,决定了地震法在众多对到勘探方法中地位,地震法的应用,在近地表地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不可取代。
1、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内涵与工作原理探究1.1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内涵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主要指,通过地震波折射原理的利用,对浅层拥有过波速差异的地层或者构造等展开相应探测工作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
实践表明,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工程勘察方法,该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工程勘察的多个领域,可用于对覆盖层(或低速层)的厚度、基岩面起伏、岩体风化情况、断层和古河道的分布等进行探测,解决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应用于隧道工程综述引言近年来,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例如地震、电磁法、电法、磁法以及地质雷达等技术均在近地表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地震方法而言,有折射波法、反射波法、面波法以及折射波和反射波联合应用等技术。
折射波法由于简便,效率高,初至波易于识别,资料解释较容易等优点,在近地表地质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不断地发展。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自上世纪30 年代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调查中,无论在仪器野外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还是在理论方法的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一样,数据质量是基础,而资料的处理则是关键,它们对于地质解释至为重要。
尤其是在采集的数据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资料的处理则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虽然影响折射波解释精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来提高勘探精度,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国内外发展现状浅层折射波法作为工程物探的一种手段,是应用最早,也是较成熟的方法。
1919 年德国人L.明特罗普(Mintrop)首先运用了折射法]1[,当时主要应用于石油勘探。
到20 世纪30 年代,就开始转用于民用工程勘探。
最初在近地表地震探测中,震源、地震仪器和检波器都是用石油勘探中采用的方法和设备,激发地震波通常使用炸药震源。
1939 年EWing 在其文章《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n theemerged and submerged Atlantic Coastal Plain》就提出了目前这种标准的纵测线接收系统和截距时间法]2[,以及传统互换法和延迟时间法。
40 年代中期,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大量兴起,浅层地震勘探就开始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地质中得到应用与发展,折射波方法己成为工程地质勘探中的一种常规方法。
50年代,在工程勘察中,浅层地震勘探以折射波法为主,曾研究开发了多种数据采集技术和推断解释方法,研制了单道和多道工程地震仪,而且这些技术方法迄今仍在广泛应用]3[。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究作者:杨靖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在工程勘察过程中普遍用到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取得显著成果。
本文主要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基本应用原理入手,重点对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勘察目的和野外数据采集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有针对性了提出了一系列勘察资料的研究和处理方式,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工程勘察1 引言作为工程勘察重的一种重要方式,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凭借其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对地层界面以及地表岩石的起伏变化情况进行精准确定。
同时野外采集数据的质量、检波器、观测系统、震源、资料的解释等均成为影响勘探成果优劣的重要因素。
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基本原理因介质不同,其波阻抗差异也有着本质区别,当点源激发地震波入射到地下介质分界面时,将会因地下介质的不同呈现较为显著的变化,使得振幅大大降低,其中纵波速度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破碎带撞到了地震波引起的,通过全面分析和处理仪器接收的地震波形等资源,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来准确计算和运用所得的地震时间剖面,比如水底波组、基岩波组等。
同时还能够有效分析对比波组香味频率以及其他能量的变化情况,并对基岩顶面下的其他波组进行追踪比较。
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对地下地质构造的特性进行解释的同时,依据介质不同对地下界面予以划分,从而使得地质构造以及岩土的分布规律能够更加明朗。
浅层地震发射波法是当前地震勘探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具有不同弹性的分界时,需要由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这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射,这些反射波则会被相关地震勘测仪完整记录下来。
其振幅强度、传播路径以及波形情况均随着弹性性质以及介质构造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根据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出现的变化情况。
对地层或者岩石的性质加以腿短,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效果。
3 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震勘察目的以及野外数据采集工区不同,其相应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地震勘探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尝尝需要运用不同的浅层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