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6
2019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使用时间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中国D.古代印度14.日本大化改新后,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渐遭到破坏,很多豪强纷纷建立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随着武士集团势力的壮大,日本社会进入了()A.骑士统治社会B.武士庄园时期C.幕府统治时期D.城市自治时期15.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
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
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材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第6课教学案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兰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化水平。
创新采用高中历史“三情四维”教学方法,即“情趣激发、情境诱思、情感升华”,从“学案导学、教师诱思、学生探究、媒体展评”四个维度,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实现“六度”课堂,即“课堂教学着重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学生心理的调适度、学生思维的有效度、学生情感的内化度、学生语言的鲜活度、学生能力的生长度”。
通过“情境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教、学、评有机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全课紧紧围绕“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三大核心理念设计系列情境与问题,突出新情景新材料的解读解析能力,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考习惯、发现能力等四大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手段,创设网络化、开放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整堂课在思辨氛围中浸润着人文关怀和生命气息。
二、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要求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标,以开放的素材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立足点,设计了三个教学主题即:第一主题: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伊斯兰国家第二主题: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东南亚古国第三主题:探寻亚洲多彩文明体味交流多元共生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全课贯穿学生的见解、分析、讨论和论辩。
第 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4)文化①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师】阿拉伯商人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崛起(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 世纪中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建立(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2)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政治制度【师】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其有着怎样的权利?(1 )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3、经济(1)15—16 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学生回答: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帮助学生理解从中古时期亚洲国家、民族、宗教、社会变化的史实,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板书设计第 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兴起与发展兴起与建立中古时期的亚洲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政治与经济印度教南亚与东亚的国家日本高丽与朝鲜。
⼈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I、历史纲要导引通过了解莫卧⼉帝国、⽇本的幕府以及朝鲜李朝的统治,认识殖民势⼒到来前东亚与南亚主要国家的历史特点。
II、学科素养对接时空观念:通过地图分析,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国家,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史料实证:通过图⽚解读和史料研读,理解阿拉伯帝国经济⽂化的繁荣。
历史解释:充分利⽤教材所给信息深⼊探究,开阔视野,增强对⽇本锁国政策的理解。
唯物史观:通过⽂本学习,辩证分析奥斯曼帝国对东西⽅经济⽂化交流的双重影响。
家国情怀:体会中古时期亚洲地区⽂明的多样性。
III、学习⽬标初呈现重点难点内容提要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也相继进⼊封建社会时代,并出现了如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本等⾮常著名的封建国家政权,他们独具亚洲特⾊,同时,也与西⽅国家保持着⼀定的密切关系。
阿拉伯帝国到8世纪中期发展成为横跨欧亚⾮三⼤洲的⼤帝国,他们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在穆罕默德死后,经过四任哈⾥发的扩张和不同程度的改⾰,实⾏世袭君主制,稳定国内局势,并在⽂化交流与传播中起到了桥梁作⽤。
1258年,蒙古军征服巴格达,彻底消灭哈⾥发政权,持续⼏个世纪,盛极⼀时的阿拉伯帝国最后灭亡了。
奥斯曼⼟⽿其帝国也是亚洲最具特⾊的⼤帝国,1453年,灭亡了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征服西亚和北⾮,逐渐发展为地跨欧亚⾮三⼤洲的⼤帝国。
奥斯曼⼟⽿其帝国创⽴了政教合⼀的政治体制,⾸都伊斯坦布尔在15⾄16世纪,曾成为东西⽅⽂化交流的中⼼,帝国对东西⽅贸易起着举⾜轻重的作⽤。
1922年,奥斯曼⼟⽿其帝国最终灭亡。
中古时期,在南亚的印度和东亚的⽇本也建⽴了强⼤的封建政权,他们分别创造了⾃⼰的政治、经济和⽂化体制,共同为亚洲⽂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努⼒。
思维导图知识体系(⼀)阿拉伯帝国⽂化繁荣的原因1、阿拉伯帝国在这⼀时期武⼒强盛,征服了许多地区,并且这些地区⼤部分都是数千年的⽂化区,有深厚的⽂化积淀,为帝国⽂化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
核心素养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和日本等。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分析中古时期亚洲各国的发展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交流,理解亚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和资料,提高史料实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4.认识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重要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家国情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中古时期的亚洲1.阿拉伯帝国(1)建立与扩张(2)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经济①工商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贸易: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城市:帝国境内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帝国文化①成就: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与扩张(2)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经济①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3.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国家①笈多帝国: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但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建立,苏丹为最高统治者,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2)东亚国家①日本②朝鲜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课题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
2.掌握亚洲文明的交流与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古时期亚洲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学习,了解国家、民族和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日本幕府统治
教学难点:1.阿拉伯帝国
2.日本幕府统治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板书设计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
兴起与发展
兴起与建立中古时期的亚洲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政治与经济
印度教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日本
高丽与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