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的构造及施工图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63
涵洞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1.基底处理方法及工艺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基。
开挖时根据土质情况进行必要的放坡和设挡板支护,基槽成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证后,连续作业以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降低承载力。
基础开挖处理完毕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涵洞基底下设螺杆桩、水泥土挤密桩、CFG桩、1.0m厚6%水泥改良土垫层进行换填处理。
1.1.1.基础换填施工换填处理施工工艺见图2.5.3-1。
图2.5.3-1 换填施工工艺流程图⑴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浮土、积水、泥浆及垃圾等杂物,并在换填范围内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
挖除换填厚度、范围按设计要求进行,若施工中发现设计换填底以下仍存在软弱土层或人工弃土时,全部清除至硬底。
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半挖半填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时,注意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以避免局部积水、淤水。
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留有30~50cm厚的人工清理层,换填底应平整,排水通畅。
⑵分层填筑:置换材料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⑶摊铺整平:为了保证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⑷洒水或晾晒:换填所用材料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
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应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时应洒水。
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
⑸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换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
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施工前,应注意在两侧地面上挖临时排水沟,避免雨水流到换填开挖出的基坑内。
1.1.2.螺杆桩施工螺杆桩施工工艺及方法见2.5.1.6章节。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洛江区双阳街道阳光南路(涵洞中心桩号K0+985。
127),涵洞采用1—4x3m 钢筋砼箱涵,涵长35.8m,箱涵埋深1。
5~1。
9m,西侧洞口与现状河道顺接,东侧洞口与河道改造挡墙衔接,涵底纵坡1%(西向东)。
二.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l-20054).《公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 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B02—01—2008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10).《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11).《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阳光南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三.箱涵工程地质评价详见《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阳光南路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抗震要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
(3)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γ0=0.9.(4)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主体结构砼抗渗等级S6。
(5)涵洞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五.涵洞工程设计要点(一)结构布置本涵洞为1—4x3m钢筋砼箱涵,涵长35.8m.1—4x3m钢筋砼箱涵为:单孔箱涵,外包断面尺寸为4。
8mx3。
8m,底板厚0.4m,顶板厚0.4m,侧墙厚0.4。
底板底设有10cm厚C20素砼及20cm级配砂砾垫层。
箱涵西侧洞口设八字墙与现状河道顺接,东侧洞口与河道改造挡墙衔接.(二)主要材料1)混凝土箱涵采用C30混凝土。
2)普通钢筋普通钢筋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 13013-1991)、《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的规定.3)石料洞口河底铺砌、八字墙墙身等均采用M7。
涵洞施工方案1围堰1.1围堰设计1.1.1围堰的布置及结构形式本工程同心泵站出水涵洞出口位于夹江滩面的鱼塘中,泵站出水涵洞的出口位于夹江的滩面上,涨潮时潮水淹没滩面,为了保证涵洞的施工安全,在涵洞出水口的滩面上设置施工围堰。
施工围堰的平面布置于基坑开挖线外3m,两侧坡比1:3,围堰顶宽3m。
围堰顶高程按非汛期最高潮位加50cm风浪爬高及50cm安全超高设计。
围堰顶高程拟定为▽6.0m。
1.2围堰稳定验算按照最不利工况进行验算:围堰顶宽3.0m、高度4.5m,水中填土、坡比1:3,挡水高程5.0m。
根据分条法计算结果显示,此工况下围堰安全。
有幸中标后将提供具体的计算过程。
4.2围堰施工方案截流围堰的施工顺序:围堰均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推进,袋装土填筑合龙后,水位以上围堰施工按分层分坯的要求进行填筑。
导截流工程施工根据施工现场的的地质情况拟采用挖掘机开挖,汽翻斗运输,推土机推平压实的施工方法。
施工围堰不仅仅是临时挡水堰体,也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围堰的填筑施工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并逐层碾压密实,及时检测,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围堰的设计断面尺寸。
应该注意的是:1、围堰填筑前,对围堰基底彻底清除,以确保填筑的围堰与堰基和填筑的接合面有良好的结合,保证围堰的防渗性能。
2、所有的围堰填筑的土料均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方,确保围堰的填筑质量。
3、围堰内降水过程中24小时观察堰体的边坡稳定情况,并不断加固后戗,防止出现险情。
堰内积水抽干后,立即组织土方机械对围堰内侧坡加宽加高,用推土机逐层碾压。
4.3施工围堰的维护为了防止雨水冲刷、风浪对围堰的影响,等围堰填筑完成后,在其迎水面铺设防渗膜一层,并用草包袋装土镇压,在坝脚处抛石固脚。
必要时,在围堰背水坡脚采用防渗导流措施进行防护。
围堰施工完毕后,经常派人维护检查。
为有效应付可能出现的汛情,必须落实防汛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防汛物资,成立防汛抢险突击队,安排专人对围堰外的河水水位进行观测以及对围堰的检查,发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及时采取在围堰顶施打子堰加高等应急措施,确保围堰在高水位期间万无一失。
涵洞工程涵洞定义:涵洞是公路或铁路与沟渠、道路相交的地方,为使水或行人车辆从路下通过的通道,作用与桥相同,但一般孔径较小,形状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
涵洞一般单孔跨径不大于5米,双孔或多孔跨径之和不大于8米的称为涵。
涵洞分类:涵洞从结构上一般分为管涵、盖板涵、箱涵、拱涵等结构形式。
涵洞的构成:涵洞一般由基础、涵身、端翼墙、防水层组成。
涵洞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公路扩宽、铁路的增建二线改造等)分为新建涵洞和既有涵洞接长两种施工方法。
由于接长涵洞施工与新建涵洞区别在于对既有线路防护,新建线路不存在对既有线路边坡防护问题,我们着重对既有线路接长涵洞施工作进一步介绍。
接长盖板施工工艺及流程1、既有管线探挖由于接长涵洞施工均是既有线涵洞接长,既有线沿线管线分部较多,所以我们在涵洞施工前必须对既有线路地下管线进行探挖。
我们在施工前与相关设备管理部门联系,详细调查地下埋设的地下管线情况,与设备管理单位确认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及迁改方案。
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无法提供准确位置时采取人工开挖探沟(探沟深度及宽度根据设备管理单位要求进行探挖,探沟采用铁锹开挖,一般不采用洋镐开挖以防对线缆造成损坏)在既有线接长涵洞施工,管线探挖及管线走向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的施工过程,其中我们在新进场施工项目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就有一项沿线地下观想调查工作。
虽然说管线与我们施工工艺无关联,但是既有线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路管线及行车设备保护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事情。
2、既有路基边坡防护根据设计要求,在涵洞接长过程中要对既有线路路基边坡进行防护,根据我们集通铁路施工情况,我们对既有线路路基边坡防护采用钢板桩和人工挖孔桩两种形式。
钢板桩施工在钢板桩打设前,我们先对涵洞基础开挖面进行确定,明确钢板桩打设位置,根据设计要求数量打设钢板桩。
根据设计图纸,初步确定既有涵洞基础宽度,尽量保证钢板桩打设完成后钢板桩与既有涵洞之间距离最小。
施工流程:钢板桩起吊→钢板桩对位→启动振动锤→打设钢板桩→打设到设计位置→松开夹口→进入下一循环。
S105线绵竹段改建三期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 图号:S4-01涵洞说明书盖 板 涵一、 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二、 采用技术标准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如下表:2.设计标准:(1)路基宽度:44米。
(2)车辆荷载:城-A 级。
(3)地震基本烈度:VII 度。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
(4)设计洪水频率:1/100。
三、 主要材料1.水泥:盖板及企口缝混凝土宜采用大厂4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其它部位可采用小厂42.5级水泥。
2.钢筋:采用R235、HRB335钢筋,相应抗拉标准强度分别为235Mpa 、335Mpa 。
钢筋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
3.砂、石的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办理。
四、 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板块间设企口缝,用C30细石混凝土填塞。
涵面铺装层厚度为10cm 防水混凝土,内设10×10cm 的Φ10mm 钢筋网格,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
截面按叠合板设计,考虑4cm 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
因此要求涵面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
3.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四铰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