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第八课 笔墨丹青
- 格式:ppt
- 大小:12.88 MB
- 文档页数:48
第八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以及书画发展背后的社会原因,理解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
(2)过程与方法:根据书画同源理论,从发展脉络和特征两方面进行类比教学;以时间为主线索,以写实和写意作为辅线索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美,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美学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二、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很简单,主要集中在知识层面,重点在于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梳理,难点在于对书画发展的特征进行解析。
三、 教学分析绘画艺术欣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是本课潜在的一个教学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突破点就着眼于这里。
对于美的理解,避开师生都生疏的艺术美,从历史美这个角度去发掘,具体而言就是发掘绘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四、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使用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中出现的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作为导课的引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刻画符是文字还是绘画?教师得出结论:书画同源——文字是对绘画的抽象,绘画是文字的基础和前提。
(2)根据书画同源理论,进行结构框架梳理:(3)新课开始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书上给出了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盆》和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图》(也称作《人物凤鸟图》)作为代表作品,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时代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基础知识,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考纲解读】1、知识与能力:概述汉字起源及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牢固掌握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概述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概括文字的发明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字的演变与书法的关系,认识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分析中国历代绘画形成各自风格特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认识到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欣赏中国古代名画,从中体会中国画的风格特点。
【重难点突破】一、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②隋唐一统,国家繁盛,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③宋代时文化极为繁荣,文风很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④明代则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二、时代背景对中国绘画具有哪些影响?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魏晋南北朝宗教画流行,唐代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蓬勃发展,宋代山水画体现文人内心修养,明朝以后民间风情画以及追求个性的文人画发展。
这些不同的特点都受不同的时代背景表现为凸显人格的文人画。
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和佛、道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失意于政治舞台,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上表现为凸显人格的文人画。
2.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大气磅礴的盛唐景象,绘画风格呈现多样化,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蓬勃发展。
第7、8课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学习目标】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框架】【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右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B.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C.草书,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楷书,注重法度,雍容大度2、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其中小篆是()3、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A B C D4、下列书法作品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字体是5、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6、下图所示文字,按其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最早出现的是()7、“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zxls教学园地管理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8、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注重写实B.注重意C.借物抒情D.神韵意趣9.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是善画宗教人物10、两宋时期画坛流派纷呈,其中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 )A.《女史箴图》 B.《游春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11、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12、荆楚网-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考纲要求】中国古代的书画【学习目标】通过复习,掌握中国古代汉字、绘画历程及特点。
情境导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
自学、展学内容熟练掌握以下所列举的1—4个问题,展示交流预习效果。
要求以下问题结合课本和提纲找到标准答案并理解记忆。
自己理解不好或者不会的问同学或老师。
1. 概述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历程、原因及特点。
2. 简述汉字演变的顺序及规律。
3.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原因及特点。
4.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
互学、点学内容下面所列举的本单元的部分重难点问题。
要求全面理解并掌握以下2个问题。
1、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2.书法(1)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鼎盛,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2)草书——魏晋以来,名家主要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课堂小结本专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多与政治、经济相联系。
当堂检测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特征B.玉面人的年代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2.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第7、8课汉字书法与笔墨丹青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商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铸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混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的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2)概况: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以秦国的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也得到推广。
(3)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 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 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历程(1)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相结合。
(2)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3)表达士人追求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基础知识梳知识拓展一、绘画艺术的历程1. 新石器时代①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______________。
②特点:稚拙的_____、简单的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2. 战国时期:出现用___________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 两汉时期:绘画体现出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4)魏晋时期:4. 魏晋到隋唐时期时间背景特点代表地位魏晋的追求体现在文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顾恺之的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的理论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唐代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创制,表现了的盛唐气象吴道子的被誉为“吴带当风”5.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类别时间背景特点代表作文人意趣宋代①阶层的不断壮大②兴起使人注重内心修养③“重文轻武”成为传统政策文人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变为更加注重马远的《》明清时代变化、社会、. 的发展风格,艺术风貌 (即个性化),与正统画风形成对比朱耷的《》民间风情宋代的兴盛,. 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描绘民间风情和生活张择端的《》明清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反映了的审美情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绘画更具生活实用性画、年画、、剪纸画二、特点:1.形成了两种独特的风格: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文人画重_________,融为一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7-8课汉字书法笔墨丹青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重点、难点探究】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材料三: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
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限时检测】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8、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 D.民间风情画【巩固整理,并构建知识体系】书法绘画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人物特点原因课后拓展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造法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字形结构基本固定2、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
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文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隶人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