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及答案(三)_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及答案(三)_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及答案(三)_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及答案(三)_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及答案

(三)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 各数的认识及答案(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1-20 各数的认识及答案(三)一、

1. 2. 二、看图写数。

三、从 8 数起,第五个数是(), 9 后面的第六个数

是()。

四、○+△=10 □-△=2 □+5=15 □代表几?△代表几?○代表几?五、把 18 这几个数填入表格内,使得每一

横行右边的数字比左边的数字大,每一竖行下面的数字比上面的数

字大,你能填出 3 种吗?六、把 15 这 5 个数字填入○内,

使每条直线上的 3 个数相加都等于□里的数。

参考答案一、分析:

①题中小青蛙在一条直线上跳了两下,第一下从 0 开始向右跳

到 10, 10 就是第一下跳的距离。

第二次从 10 开始,向右跳了 3 小格, 3 就是第二次跳的距离。

小青蛙一共跳多远,就要看第二下跳到的那个点所对的数是几,

13 就是 10+3 的得数。

这类题是用直线上的点表示的数来做加法,列式 10 + 3=13。

②题可以看作小青蛙在一条直线上先从 0 开始向右跳到

1 / 9

13,然后又调转头来往回跳 3 小格,跳到 10, 10 就是小青蛙最后跳到的地点,也就是 13-3 的得数,②题是在用直线上的点做减法,列式:

13 - 3=10 解:

①10+3=13 ②13-3=10 二、分析:

这三题都是错的,我们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 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1)图有 1 捆零 2 根小棒,表示有 1 个十和 2 个一,应该写作 12。

(2)图中有 1 个十和 4 个一,应该写作 14。

(3)图计数器的十位上有 2 颗珠子,表示 2 个十,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合起来表示二十。

写二十时,我们在十位上写 2,还要在个位上写 0 占数位,表示个位上一个也没有。

写作 20。

改正:

(1) 12 (2) 14 (3) 20 三、分析:

从 8 数起,说明要把 8 算在内, 8 是数的第 1 个数,再往后数四个数,依次是 9、 10、 11、 12,所以,从 8 数起第五个数是 12。

9 后面的第六个数是说不把 9 算在内,应该从 10 数起,依次数到第六个数,是 10、 11、 12、 13、 14、 15。

---------------------------------------------------------------最新资料推荐------------------------------------------------------ 因此, 9 后面的第六个数是 15。

解:

从 8 数起,第五个数是(12), 9 后面的第六个数是(15)。

四、分析:

观察这三道算式,第三个算式中只有一个未知数的图形。

因为(10)+5=15,所以□代表 10。

再看□还出现在第二个式子中,第二个式子可以看作 10-△=2,因为 10-(8) =2,所以△代表 8,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到△还出现在第一个式子中,第一个式子可以表示 10,△代表 8,○代表 2。

解:

□代表 10,△代表 8,○代表 2。

五、分析: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把 8 个数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两种填法,再把 8 个数分成左右两组按顺序排列找到不同的填法:

六、分析:

在 15 这五个数中,能使和是 8 的有:

1+2+5 和 1+3+4,其中数字 1 用到两次,因为中间一个数既在跟左行,又要跟右行的其他两个数相加,所以把 1填在中间,其他 4 个数分别填在两边。

同样,这 5 个数中,能使和等于 9 的有 1+3+5 和2+3+

3 / 9

4,其中3 用到两次,同样的道理,应该把 3 填在中间。

解:

QhTkWoZr$u *x-A2D5 G8JbNeQhTkWnZr$u*x-A2D5G 8JbMeQhTkWnZ r$u*x-A1D5G8JbMeQhTkWnZq $u*x- A1D5G8J bMePhTkWnZq $ u*x-A1D4G8Jb MePhT kWnZq$t *x-A1D4G8JbMePhSkWnZq$t* x-A1D 4G7JbMe PhSkWnZq$t*w-A1D4G7JbMeP hSkVnZ q$t*w- z1D4G7JaMePhSkVnYq$t*w-z 1D4G7JaMdPhS kVnYq$t*w-z1C4G7JaMdPhSk VnYq!t*w-z1C 4G7JaMdPgSkVnYq! t*w-z1C4 F7JaMd PgSkVn Yq!tw-z1C4F7JaMdPgSjVnY q! tw -z1C4F7 IaMdPgSjVnYq!tw) z1C4F7I aMdPgSjVmYq! tw) z1C4F7IaLdPgSjVmYq!t w) z0C 4F7IaL dPgSjVmYp!tw) z0C3F7IaLd OgSjjSgOdLaI 7F4C0z) wt!p YmVjSgPdLaI7 F4C0z) wt! qY mVjSgP dLaI7F4C1z) wt!qY mVjSgPdMaI7F 4C1z-wt!qYn V jSgPdMaJ7F4 C1z-w t!qYnV kSgPdMaJ7F4C1z-w*t!qYnVk SgPdMaJ 7G4C1 z-w*t! qYnVkShPdMaJ7G4C1z -w*t$qYnVkSh PdMaJ7G4D1z-w*t$qYnVkShP eMaJ7G4D1z-w *t$qZnVkShPeMaJ7G4D1A-w* t$qZnVk ShPeM bJ7G4D1A-w*t$qZnWkShPeMb

J7G4D1A-x*t$ qZnWkShPeMbJ8G4D1A-x*u$q ZnWkTh PeMbJ8 G5D1A-x*u$qZnWkThQeMbJ8G 5D1A-x *u$rZn WkThQeMbJ8G5D2A-x*u$rZnW kThQeNbJ8G5D 2A-x*u$rZoWkThQeNbJ8G5D2 A+x*u$rZoWkT

---------------------------------------------------------------最新资料推荐------------------------------------------------------ hQeNbK8G5D2A+x*u$rZoWlTh QeNbK8G5D2A+ x(u$rZoWlThQeNbK8H5D2A+x (u$rZo WlTiQe NbK8H5D2A+x(u%rZoWlTiQeN bK8H5E2A+x(u%r#oWlTiQfN bK8H5E2B+x(u %r#oWlT iQfNc K8H5E2B+x(u% r #oXlTiQfNcK 8H5E2B+ y(u%r #oXlTiQfNcK9 H 5E2B+y(u%r# oXlUiQf NcK9H 5E2B+y(v%r#o XlUiQfNcK9H6 E2B+y(v%r#oX lUiRfNcK9H6E 2B+y(v%s#oXl UiRfNcK 9H6E3 B+y(v%s#oXlU iRfOcK9H6E3B +y(v%s# pXlUi RfOcK9H6E3B0 y (v%s#pXmUiR fOcL9H6E3B0y ) v%s#pXmUiRf OcL9I6E3B0y) v%s#pXmU jRfO cL9I6E3B0y) v s#pXmUjRfOc L9I6F3B0y) v s#pXmUjRgOcL 9I6F3B0y) vs !pXmUjRg OcL9 I6F3C0y) vs! p XmUjRgOdL9I 6F3C0y)vs!p YmUjRgOdL9I6 F 3C0z) vs!pY mUjRgOd LaI6F 3C0z) vs! pYm VjRgOdLaI6F3 C0z) ws!pYmV jSgOdLaI7F3C 0z) wt ! pYmVjSgOdLaI7F4C 0z) wt!pYmVj SgP dLaI7F4C0 z) wt! qYm VjS gPdLaI7F4C1z ) wt!qYmVjSg PdMaI7F4C 1z) wt! qYnVjSgP dMa I7F4C1z-w t!qYnVjSgPd MaJ7F4C1z-w t!qYnVkSgPdM aJ7F4C1z-w*t !qYnVkSgPdMa J7G 4C1z-w*t! qYnVkShP dMaJ 7G4C1z-w*t$q YnVkShPeMaJ7 G4D1z-w* t$qZ nVkShPeMaJ7G 4D1A-w*t$qZnVkShPeMbJ7 G4D1A-w*t$qZnWkShPeMbJ7G 4D1A-x*t$qZn WkShPeMbJ8G4 D1A-x*t$qZnW kThPeMbJ8G4D 1A-x*u$qZnWkThPeMbJ8G5D1 A-x*u $qZnWkT hQeMbJ8G5D1A-x*u$rZnWkTh QeMbJ8G5D2A-

5 / 9

x*u$rZnWkThQeNbJ8G5D2A-x *u$rZ oWkThQe NbK8G5D2A+x*u$rZoWlThQeN bK8G5D2A+x(u $rZoWlThQeNbK8H5D2A+x(u$ rZoWlTiQeNbK 8H5D2A+x(u% r ZoWlTiQeNbK8 H5E2A +x(u%rZ oWlTiQfNbK8H 5E2A+x(u%r#o WlTiQ fNbK8H5 E2B+x(u%r#o W lTiQfdPhSkVn Yq!t* w-z1C4G 7JaMdPgSkVnYq! t*w-z1C4F7 JaMdP gSkVnYq !tw-z1C4F7JaMdPgSjVnYq! tw-z1C4F7Ia MdPgSjVnYq!t w) z1C4F7IaM dPgSjVmYq! t w) z1C4 F7IaLdPgSjVmYq!t w) z0C4F7IaLd PgSjVmYp!tw) z0C4F7IaLdO gSjVmYp !tw) z0C3F7IaLdOgRjVmYp!sw) z 0C3F6Ia LdOgR jVmYp! sv) z0C3F6IaLdOgRj UmYp!sv) z0C 3F6I9LdOgRjUmYp! sv) y0C3 F6I9LdO gRjUm Xp!sv) y0C3F6I9LcOgRjUmX p! sv) y 0B3F6 I9LcOgRjUmXp#sv) y0B3F6I 9LcOfRjUmXp# sv) y0B3E6I9LcOfRjUmXp#s %v) y0B3E6I9L cOfRiUmXp#s%v) y0B3E6H9Lc OfRiUlXp#s%v (y0B3E6H9KcOfRiUlXp#s%v( y+B3E6H9KcOf RiUlXo#s%v(y+B3E6H9KcNfR iUlXo# s%v(y+ B2E6H9KcNfRiUlXo#r%v(y+B 2E6H9K cNfQiU lXo#r%v(y+B2E5H9KcNfQiUl Xo#r%u (y+B2E 5H9KcNfQiTlXo#r%u(y+B2E5 H8KcNfQiTlXo#r%u(x+B2E5 H 8KcNfQiTlWo #r%u(x+ B2E5H 8KbNfQiTlWoZ r %u(x+A2E5H8 KbNeQiTlWoZr %u(x+A2D5H8K bNeQiTlWoZr$ u(x+A2D5H8Kb NeQhTlWoZr$u (x +A2D5G8KbN eQhTlWoZ r$u* x+A2D5G8KbNe Qh TkWoZr$u*x +A2D5G8J bNeQ hTkWoZr$u*x- A 2D5G8JbNeQh

---------------------------------------------------------------最新资料推荐------------------------------------------------------ TkWnZr$u*x-A 2D5G8JbMeQhT k WnZr$u*x-A1 D5G8JbMeQhTk WnZq$u*x-A1D 5y(v%s#oXlUi RfNcK9H6E3B+ y(v%s#oXlUiR f OcK9H6E3B+y (v%s#pX lUiRf OcK9H6E3B0y( v %s#pXlUiRfO cL9H6E3B0y(v %s#pXmUiRfOc L 9I6E3B0y) v% s#pXmUjRfOcL 9I6E3B0y) vs # pXmUjRfOcL9 I6F3B0y ) vs0 C3F6I9LdOgRj UmYp! sv) y0C 3F6I9LdO gRjU mXp!sv) y0C3 F 6I9Lc OgRjUmXp!sv) y 0B3 F6I9LcOfRjUm Xp #sv) y0B3E 6I9LcOfRjUmX p#s%v) y0B3E6 I9LcOfRiUmXp #s%v) y0B 3E6H 9LcOfRiUmXp# sbJ7G4D1A-w* t$qZnWkShPeM bJ7G4D1A-x*t $q ZnWkShPeMb J8G4D1A- x*t$ qZnWkThPeMbJ 8G 4D1A-x*u$q ZnWkThPeMbJ8 G5D1A-x*u$qZ nWkThQeeQhTk WoZr$u*x -A2D 5G8JbMeQhTkW nZr $u*x-A1D5G8JbMeQhTkWnZ q$u*x-A1D5G8JbMePhTkWnZq $u*x-A1D4G8J bMePhTkWnZq$ t*x-A1D4G8Jb MePhSkWnZq$t *x-A1D4G7JbMePhSkWnZOcL9 H6E3B0y(v%s# pXmUiRfOcL9H6E3B0y) v%s#p XmUiRfOcL9I6 E3B0y) v%s#pXmUjRfOcL9I6E 3B0y) v s#pXm UjRfOcL9I6F3B0y) vs#pXmU jRgOcL 9I6F3B 0y) vs! pXmUjRgOcL9I6F3C0 y) vs!pXmUjR gOdL9I6F3C0y) vs!pYmUjRg OdL9I6F3C0z) vs!pYmVjRgOdLaI6F3C0z) w s!pYm VjRgOd LaI7F3C0z) ws!pYmVjSgOdL aI7FXp #s%v(y 0B3E6H9LcOfRiUlXp#s%v(y0 B3E6H9KcOfRi UlXp#s%v(y+B3E6H9KcOfRiU lXo#s% v(y+B2 E6H9KcNfRiUlXo#r%v(y+B2E 6H9KcNfQiUlX

7 / 9

o#r%v( y+B2E5H9KcNfQikTh QeMbJ8G5D2A- x*u$rZoWkThQeNbJ8G5D2A+x *u$rZoW kThQe NbK8G5D2A+x*u$rZoWlThQeN bK8G5D2A+x(u $rZoWlThQeNbK8H5D2A+x(u$ rZoWlTiQeNbK 8H5D2q$t*w-A 1D4G7JbMePhS kVnZq$t*w-z1 D4G7JaMePhSkVnYq$t*w-z1D 4G7JaMd PhSkV nYq$t*w-z1C4G7JaMdPhSkVn Yq!t*w -z1C4G 7JaMdPgSkVnY q ! t*w-z1C0y) vs!pX mUjRgO dL9I6F3C0y) vs!pYmUjRgOd L9I6F3C0z) v s!pYmUjRgOdLaI6F3C0z) vs !pYmVjRgOdLa I6F3C0z) ws! p YmVjRgOdLaI 7F3C0z)wy0B 3E6H9LcOfRiU lXp#s%v(y0B3 E6H9KcO fRiUl Xp#s%v(y+B3E 6H9KcOfRiUlX o#s%v(y +B3E6 H9KcNfRiUlXo # TlWo#r%u(x+ A2E5H8KbNfQiTlWoZr%u(x+ A2E5H8KbNeQi TlWoZr%u (x+A 2D5H8KbNeQhT lW oZr$u(x+A2 D5G8KbNeQhTl WoZr$u*x+A2D 5G8KbNeQhTTi QfNcK8H5E2B+ x(u%r#oXlTiQ fNcK8H5E2B+y (u%r#oXlUiQf NcK9H5E2B+y( v %r#oXlUiQfN cK9H6E2B+y(v %r#oXlUiRfNc K 9H6E2B+y(v% s#C4F7IaMdPg SjVmYq! tw) z 1C4F7IaLdPgS jVmYq!tw) z0 C4F7IaLdPgSj Vm Yp! tw) z0C 3F7IaLdO gSjV mYp!sw) z0C3 F7IaLdOgRjVm Yp! saI7F 4C0z ) wt! qYmVjSg Pd LaI7F4C1z) wt!qYnV jSgP dMaI7F4C1z-w t! qYnVjSgPd MaJ7F4C 1z-w t+B2E5H9KcNf Q iUlXo#r%u(y +B2E5H9K cNfQ iTlXo#r%u(y+ B2E5H8KcNfQi TlXo#r%u (x+B 2E5H8KcNfQiT lWo#r% u(x+A2E5H8KbNf Qil ThQeNbK8H5D2 A+ x(u$rZoWlT iQeNbK8H5D2A +x(u%rZoWlTi QeNbK8H5E2A+ x

一年级《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左右 教案教学设计 锦屏镇河下小学孙丽丽 教学内容: 认位置(左、右)教材第九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

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在你的位置上,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集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两种实际意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0”,了解“0”的实际意义。 2.难点:认识到“0”作为起点的意义,并能计算关于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放着三根铅笔的粉笔盒、小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师:谁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出示西游记主要四个人物的图片)你最喜欢谁?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出示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二、0的认识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接下来,看看这三幅图,你能根据这三幅图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图中的内容)第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第二个盘子呢?第三个盘子里面有桃子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2.出示第二幅图片: 师:小男孩拿了几个气球?气球发生了什么?现在他手里还有气球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3.利用粉笔和黑板教学。 师:猜一猜老师的粉笔盒里有几个粉笔?现在老师把他们全拿走,现在粉笔盒里几个粉笔?一个都没有,用数字“0”表示。黑板上几个字?我把它们都擦光,现在黑板上还有几个字?一个都没有,用数字“”表示。 4.你能用“0”说句话吗? 5.总结:刚刚我们说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 6.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0”? 7.出示直尺。在直尺中找“0”的位置,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那么在直尺上,它是从“0”到1,以此类推,让学生明白“0”表示起点。 三、教学书写“0” 1.你们觉得“0”像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个数字,老师编了一首儿歌。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0”,并强调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在数学书上描实,老师检查学生书写状况。 四、“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理解“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1)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图意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请学生列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列式。 (2)教师用贴画引导学生说出“2-2=0”的式子,并将它写在黑板上。 (3)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 [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 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左右教案 新人教版

认识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画面找出有关上下前后的关系的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位置关系。 1.教师背对学生出示右手,问:“这是哪只手?”请学生跟着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同样方法教学左手。 2.观察自己的左右手,说一说我们的左右手有什么不同点,认清自己的左右手方位。 3.小游戏:同桌喊口令,按同桌的口令出示自己的左右手。再进行反口令训练,如:同桌口令为左手时游戏者出示右手。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左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好朋友,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离不开它们。左右这两种位置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 6.练习,完成“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模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自己为中心,说说自己左右前后同学的名字,再说说自己从前往后、从左往右是第几人。 7.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互相握一握。然后,面对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左右边各有什么。 8.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把4写在8的左边,把2写在8的右边。 2.说一说你的相邻同学都有谁。 3.教科书练习二第4题。先由教师指定一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加强学生的综合方位感。然后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巩固练习。 4.教科书练习二第5、6题。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 [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第一个鱼缸:5 第二个鱼缸:2 第三个鱼缸:0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 板书0并领读“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左右》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左右》精品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上册77页、78页。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反正 教学难点: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请大家把食指放在鼻子上,听老师口令,看谁反应最快! 1.师示范,然后学生一起做。 2.增加难度(加方位再指) 师:刚才大家动作都很快,现在老师想增加点难度,大家再来试一下,好吗? 师“我们加上方位来指,看谁反应最快? (生指,可能出错或比较慢) 师:这一次游戏有的同学出错了,看来有的同学分不清左右。这一节课我们就是要认识的两个方位。 (板书:认识左右)领学生认读左右。 二、辨别左右 1、感知左右手 师:刚才这个游戏你们玩得高兴吗?(高兴)高兴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和学生朝相同的方向举起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还是你的左手?(右手)请你举得再高一点,谁能说我们常用右手做什么?(生解放说)师:右手做得事情可真不少! 师:这只是右手,另一只是左手。左右手要多锻炼,多锻炼会使我们的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惠。 2、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身上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指一指?(让生边说边指一指)(找一生评价)他指的左右对吗,说得怎么样?师:评价左右眼仔细看,左右耳认真听,才能像他这样确凿的评价别人,你真了不起! 3、机器人游戏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用身体上的“左右朋友”来做个游戏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 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快到慢) (1)伸伸左手,摸摸左肩,拍拍左腿,跺跺左脚;伸伸右手,摸摸右肩,拍拍右腿,跺跺右脚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2)左右互摸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又快又准,想象我们身体上的左右朋友会改变吗? 生:不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左右手,还找到了身体上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现在,你知道该怎样判断左右了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 认识物体

认识物体 一年级数学教案 浅谈如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认识物体”教学与反思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数学教学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本人就以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认识物体》为例,谈谈怎样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程序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揭示概念,初步感知 1、 摆一摆: 每 4 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放置很多的由学生收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如:魔方、易拉罐、牙膏盒、小皮球等大的、小的不同颜色的都有)。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请你选择桌子上自己喜欢的实物拼摆出一个图形,拼好之后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学生兴致浓厚地拼摆,摆后互相交流。 生 1 :我摆了一张凳子。 生 2 :我拼了一辆轿车。 生 3 :我拼了一个机器人。 生 4 :我搭了架滑滑梯。 ………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我们一般常采用先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的实物,按形状进行分一分,从分一分着手展开教学。我认为学生直观感知薄弱,在得出“长方体”等名称之前,学生的活动仅仅是分一分实物,总感觉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儿童认识某一事物,须从大量感性的具体材料中,经过感知,逐步抽象,进行认识事物的本质。因而在给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

名称之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摆、去拼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这些形状的实物的过程,即与之“耍熟”再进行下一环节教学。) 2 、议一议: 师随意指着一名学生“作品”中的长方体问:“象这个物体的形状,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能给取个名字吗?” 生 1 :方形 生 2 :长形 生 3 :长方体 生 4 :长长方方体 生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基本信息 名称0的认识执教者贾文献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认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第一,二幅图描绘的是猴子吃桃子,复习1-5的认识;第三副图是桃子吃完了,借助一个桃子也没有,引出对“0”的认识.教材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0”,在这一活动中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一现实情境中体会“0”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图中借助直尺上的“0”,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0”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它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不能提供直观.具体的数量与之建立联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0”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受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的影响,接受起来会有小小的障碍.为此,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和数学知识,为顺利教学创设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 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情感目标: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 产生好奇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难点0的书写方法,理解“0”的两个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哪些数字? (1.2.3.4.5.)我们一起来数一遍.(学生大声音的齐说 设计意图 复习之前 学过的内

小学一年级数学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 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教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教案范文一:《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 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 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 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 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 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 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 ,12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合适?

新人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0的认识及有关0的加减法 教材内容:教材第3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两个含义与“0”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学生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0)猜硬币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做个游戏。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注意听――(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第一次放1枚,第二次一个也没放,一个硬币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学生说0。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新授。 1、0表示没有。 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猴妈妈给小猴准备了2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吃了一个桃,盘子里剩下1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桃真甜,它忍不住又吃了一个,这时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数字几来表示?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0”表示什么?(没有) (板书:没有) 2、0表示起点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 0 表示,直尺上也有“0”。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直尺。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直尺图)师:直尺上的0在哪里?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是呀,0 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 小结: 0不但能表示没有,还能表示起点。(板书) 师:请你读一读尺上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师: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往后数越来越大,离“0”越来越远。用直尺测量时,要用起点“0”对齐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这个物体就是有多长。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使用尺子。 (2)让学生举一些0表示起点的例子。 师:你见过还有什么表示起点的吗?的确,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例子很多,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张生活中用0表示起点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跑步和跳远的图。 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3、学生举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0”。 (三)“0”的写法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1、播放0的书写的动画。 说形状。 2、看动画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 新和县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张艳燕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3、FLASH课件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齐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跳远起点条及终点位置标志条,一把长米尺。 4.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用来完成练习四第2题)。 5.鱼缸图投影片(用来完成练习四第1题)。 6.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导语: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详尽、风趣的事物,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 --秦艳宇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左右,并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课件展示:猜一猜 两只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长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猜一身体器官 师:同学们谁猜出来了?猜出来的请举手。 1、这个谜语好玩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 是哪只手

2、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3、所有同学请举起左手,左手这边就是左边,再举起右手,右手这边就是 右边。 4、揭示课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请学生大声朗读课题。并 找出“左”字和“右”字不一样的地方。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既然大家对自己的左右手认识这么清楚,现在老师就 来考考大家的反应速度。 师出口令:左手或右手。 3、找身体上的左右 (1)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许多器官也可以象“手”一样分为左和右。 请小朋友们自己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2)师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 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

一年级数学: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各数的认识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 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达到本学时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知道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各种含义及应用.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操作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说: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相像,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二、探究新知 1、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师说: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老师竖起1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师说: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的东西等方式来表示“0”. 2、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老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 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老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老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跑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老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室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增,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3、教学书写“0” 老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1)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