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庆昌版遗传学

刘庆昌版遗传学

刘庆昌版遗传学
刘庆昌版遗传学

刘庆昌版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

道板上。

4.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 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 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 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 的染色体数。

(1)48(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 和n—1。

6. 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7. 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

子?

12 21 7

水稻:2 小麦:2 黄瓜:2

&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 B、C来自父本、A' 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同时含有3 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 B C'或A BC或A B' C'或A B' C或A B C或AB C' 或A'B' 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和A B' C'或A B' C和A B C '或A BC和A B' C'或

AB C 或和A B' C。

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共为1/4。

9.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营养核?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

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 80个精核, 40个营养核;10 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 个胚

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10. 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⑵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5)胚

(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

(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6)卵细胞:10条;⑺反足细胞:10条;(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1. 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x 毛颖,后代全部毛颖;

⑵毛颖x 毛颖,后代3/4毛颖:1/4光颖;

⑶毛颖X 光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

(1)PP X PP 或者PP x Pp(2) Pp x Pp (3) Pp x pp

2. 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性。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

(1)AA x aa (2)AA x Aa (3)Aa x Aa (4)Aa x aa (5)aa x aa

杂交组合AA x aa AA x Aa Aa x Aa Aa x aa aa x aa

F1基因型全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卜1表现型无芒无芒无芒无芒有芒无芒有芒

出现无芒机会113/4 1/2 0

出现有芒机会001/41/2

(HH)与纯合的裸粒品种(hh)杂交,写出其F1和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各为多少?

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其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怎样?

F1基因型:Hh ;表现型:有稃

aa

有芒

F2基因型HH: Hh: hh=1:2:1 ;表现型有稃:裸粒=3: 1

4. 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 株,试用基因3.小麦有稃基因H为显性,裸粒基因h为隐性。现以纯合的有稃品种

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紫花x白花T紫花T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

PP x pp i Pp^ 3P_:1pp

6?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⑴为显性。R - r和T- t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各种杂交组

合的:

(1)亲本的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7?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

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子一代(F i)群体内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杂交子代结果,红果:黄果为3:1,说明亲本的控制果色的基因均为杂合型,为Yy;多室与二室的比例为1:

1,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型,另一亲本为纯合隐性,即分别为Mn和mm故这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YyMr和Yymm 8?下表是不同小麦品种杂交后代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型的比例,试写出各个亲本的基因型。(利用11题信息: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

Pprr x pprr ; PpRr x pprr; PpRr x ppRr; ppRr x ppRr

9?大麦的刺芒(R)对光芒(r)为显性,黑稃(B)对白稃(b)为显性。现有甲品种为白稃,但具有刺芒;而乙品种为光芒,但为黑稃。怎样获得白稃、光芒的新品种?

如果两品种都是纯合体:bbRRX BBrr宀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种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 x BBrr宀BbRr Bbrr F1 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X Bbrr宀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都是杂合体bbRr x Bbrr宀BbRr bbRr Bbrr bbrr 直接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10.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这三对基因之间也没有互作。已知小麦品种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如下,试述F1的表现型。

(1) PPRRAa x ppRraa ⑵ pprrAa x PpRraa ⑶ PpRRAa x PpRrAa ⑷ Pprraa x ppRrAa

(1)PPRRA x 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_Aa ;毛颖抗锈有芒(PpR_aa)

(2)pprrAa x 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_);光颖感锈有芒(pprraa );毛颖抗锈有芒(PpRraa);光颖感锈无芒(pprrAa );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Pprraa );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3) PpRRA x 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毛颖抗锈有芒(P_R_aa);

光颖抗锈有芒(ppR_aa );光颖抗锈无芒(ppR_A_

(4 ) Pprraa x 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a );光颖感锈有芒(pprraa );毛颖抗锈有芒(PpRraa);

光颖感锈无芒(pprrAa );毛颖感锈无芒(PprrAa );光颖抗锈有芒(ppRraa );

毛颖感锈有芒(Pprraa );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

11. 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

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

13?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长形X圆形T 595椭圆形

长形X椭圆形T 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X 圆形T 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X 椭圆形T 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不完全显性

15?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

色。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⑵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些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

根据(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

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

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16.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

(1) 一条染色体;(2)—个个体;(3) —个群体。

(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

a4a4或a1a2或玄也3或aa4或a?a3或a?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 a1, a2a2, a s a3, a4a4, a1a2, a1a3, af4, a?a3, a?a4, a3a4。

第四章连锁遗传的性连锁

1 ?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交换值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即: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大;反之,

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小。

2.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1)为显性。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

如何?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

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多少株?

F1表现为带壳散穗;Ft后代不符合1 :1 : 1 : 1,说明N与L基因间连锁,交换值为:

R(n-l)= (18+20)7 ( 18+20+201+203) =8.6% ;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 ( 4.3 % *4.3 %)= 10817 3?在杂合体J 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 , 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

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8种: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 *6 % *0.26 = 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

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 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

5. a 、b 、c 三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亠斗斗

74 + + c

352

十七十

3

+ 98 a+ + 106 a+ c 5 ab+ 3154

abc

66

试求这三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R (a-b )=(3+5+98+106)/1098=19.2% R (a-c )= (3+5+74+66)/1098=13.5%

R (b-c )=32.7% 符合系数=0.28 6?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

试求杂合体AaBbCc 可能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b ,

c 为相引组时:

93ABC : 93 Abc : 7ABc : 7AbC : 93aBC : 93abc :

7aBc : 7abC

b ,

c 为相斥组时:

7 ABC : 7 Abc : 93ABc : 93AbC : 7aBC : 7abc : 93aBc :

93abC

7.

纯合的葡匐、多毛、白花的香豌豆

与丛生、光滑、有色花的香豌豆杂交,产生的 F 1全是葡匐、多毛、有色花。

如果F !与丛生、光滑、白色花又进行杂交,后代可望获得近于下列的分配,试说明这些结果,求出重组率。 葡、多、有6%丛、多、有 19% 葡、多、白19%丛、多、白 6% 葡、光、有6% 丛、光、有 19% 葡、光、白19% 丛、光、白 6%

(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

1:1)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

换值是24% ;光滑/多毛这对性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0 H ■f

0-

-g 43- -a

36- L

43- -c

竟- -d

a --------- d-- —

b ------- c

25 5 10

9.脉孢菌的白化型(al)产生亮色子囊孢子,野生型产生灰色子囊孢子。将白化型与野生型杂交,结果产生:129个亲型子囊--孢子排列为4亮:4灰,

141个交换型子囊--孢子排列为2:222或2:4:2。

问al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141/ (129+141)*1/2=26.1%

10?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该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现在让长翅红眼的杂合体与残翅白眼纯合体交配,所产生的基因型如何?

W w w W w w w W w w w

VgvgX X x vgvgX 丫T VgvgX X VgvgX X vgvgX X vgvgX X

W w W w

VgvgX 丫VgvgX 丫vgvgX 丫vgvgX 丫

W w w w w W w W w

VgvgX Y x vgvgX X T VgvgX 丫vgvgX Y VgvgX X vgvgX X

11 ?设有两个无角的雌羊和雄羊交配,所生产的雄羊有一半是有角的,但生产的雌羊全是无角的,试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作出解释。

雌性:Hh ;雄性:hh 从性遗传

第五章基因突变

5. 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答: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因为现存的生物都是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都已经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状态。如果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原有的协调关系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破坏或削弱,生物赖于正常生活的代谢关系就会被打乱,从而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极端的会导致死亡。

6?突变的平行性说明什么问题,有何实践意义?

答: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根据这个特点,当了解到一个物种或属内具有哪些变异类型,就能够预见到近缘的其它物种或属也可能存在相似的变异类型,这对于人工诱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何为芽变?在生产实践上有什么价值?

答: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即为芽变。

芽变是植物产生新变异的丰富源泉,它既可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又可从中选出优良新品种,是选育品种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全世界有一半苹果产量来自于芽变,如品种:元帅、红星、新红星、首红、超首红。

9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与突变性状表现有什么关系?

答:有性繁殖植物:性细胞发生显性突变,则在后代中立即表现;如果是隐性突变,后代自交也可以得到纯合的突变体。体细胞

遗传学(刘庆昌第二版)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答案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p203) 3. 假设有3对独立遗传的异质基因,自交5代后群体中3对基因杂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中2对基因杂合、1对基因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均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1对基因杂合体自交r 代,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r ??? ????,杂合的比例为1 2r ?????? ;n 对独立遗传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类型及比例符合二项分布:1112 2n r r ???????+???????????? 。 [答案] 1对基因自交5代,纯合体的比例为3132,杂合体的比例为132; 由于3对(n=3)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自交5代,x 对基因纯合(3-x 对基因杂合)的比 例为:()33!311!3!3232x x x x ?????××????×?????。 3对基因杂合(x=0)的比例为:3.05×10-5 1对基因纯合,2对基因杂合(x =1)的比例为:2.84×10-3 3对基因纯合(x =3)的比例为:0.909 9. A 、B 、C 、D 是4个高粱自交系,其中A 和D 是姊妹自交系,B 和C 是姊妹自交系。四个自交系可配成6个单交种,为了使双杂种的杂种优势最强,你将选哪两个单交种进行杂交,为什么? [答案] 影响杂种优势最主要的因素是双亲间基因型差异,双亲间基因型差异越大,杂种的杂合程度 越高,杂种优势越强;同时,亲本的纯合度越高,杂种群体的整齐度越高,杂种优势最明显。 单交种A ×D 与单交种B ×C 均由姊妹自交系产生,具有较高的纯合度;同时两个单交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因此双交种(A ×D)×(B ×C)的杂种优势最强。

刘庆昌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代表的是性状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代表的是性状的不稳定性,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内在因素。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 ,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个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和不可遗传(non-heritable)。变异考察生物遗传与变异应该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进行。 达尔文: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sis)达尔文在解释生物进化时也对生物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认为: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观点,认为生物性状变异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因子假说认为: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控制。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这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刘庆昌版《遗传学》增刊 刘庆昌版《遗传学》增刊 生物学1301荣誉制作 总编辑 侯帅李兵泽光 工作人员 李泽光、、刘新禄、徐泽谦、宋新宇、侯帅冰 (排名第一) 如何证明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可以设计两个实验来直接证明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球菌的定向转化试验:毒性Sⅲ(65℃杀死→小鼠存活→无细菌 无毒Rⅱ→小鼠存活→Rⅱ毒性Sⅲ繁殖→小鼠死亡→Sⅲ型Rⅱ毒性Sⅲ繁殖(65℃) →小鼠死亡→Sⅲ繁殖。将IIIS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细菌混合,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成功地将少数IIR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细菌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但只能被脱氧核糖核酸酶破坏。因此,可以确定引起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感染和繁殖试验大肠杆菌中的 T2噬菌体的DNA不仅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的材料复制其自身的DNA,还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的材料合成其蛋白壳和蛋白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生噬菌体。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因为磷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蛋白质。硫是蛋白质的一种成分,但不是脱氧核糖核酸。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感染大肠杆菌。10分钟后,用搅拌器振掉附着在细胞外部的噬菌体外壳。人们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所有的放射性都是在细菌中发现的,而没有被倾倒和转移给后代。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度主要在倾倒的贝壳中发现,细菌的放射性活度很低,不能传给后代。2.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征简介 (1)两条多核苷酸链呈右旋螺旋形式,并围绕同一轴以一定的空间距离相互平行,像一个扭曲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是反平行的也就是说,一个磷酸二酯键链在5-3’方向,另一个在3’-5’方向,这两个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说,一条链反向于另一条链,这叫做反平行。 (3)每个长链的内侧是一个扁平的盘状碱基,一方面通过氢键与脱氧核糖连接,另一方面与互补碱基连接,并像梯级一样一个接一个堆叠。两对氢键形成于互补的碱基对A和T之间,而三对氢键形成于C和g之间上下碱基对之间的距离是3.4? (4)每个螺旋是34?(3.4nm)长,正好包含10个碱基对,直径约为20? (5)双螺旋分子表面的主槽和副槽交替出现 3.有哪些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原核DNA聚合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只有5’-3’聚合酶的功能,而没有3’-5’聚合酶的功能,DNA链的延伸只能从5’端进行到3’端它们没有能力直接引发DNA合成,只能在引物存在的情况下延伸

2020刘庆昌《遗传学(第三版)》第1-7章部分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4.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紫花×白花→紫花→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 PP ×pp→Pp→3P_:1pp 10.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 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14.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些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 根据(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 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 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15.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1)一条染色体;(2)一个个体;(3)一个群体。(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遗传学(第二版) 刘庆昌 重点整理2

第九章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 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 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 ★自交(Selfing) 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 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 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 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 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回交(Backcross)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完整word版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

刘庆昌版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48(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和n-1。 6.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7.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721 12 2水稻:2小麦:2黄瓜:'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CB、AB、C来自父本、A'、.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83对染色体,其中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C' C' 或AB B'C' 或A B' C 或A' B 或A'B'C'或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 A'BC或A 或A'B' C ;A' BC和A B'C' 或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1

Heredity (遗传) 亲代与子代(上下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的特点:相对稳定性、保守性。 Variation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变异的特点:普遍性和绝对性。 分为可遗传的变异(hereditable variation),和不可遗传的变异(non-hereditable variation), 变异的多态性(polymorphism of variation)。 Evolution (进化) 生物体在生命繁衍进程中,一代一代繁殖,通过遗传把物种特性传递下去。但不可避免地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涉,即遗传—变异—选择(淘汰坏的,保留好的),后代优于亲代,称为进化。 进化的两种方式: 渐变式:积累变异成为新类型(continual variation),如适应性进化。 跃变式:染色体加倍成为新物种,如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进步的;变异受遗传控制,不是任意变更的。具体如下: ★遗传与变异同时存在于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构成生物的一对矛盾。每一代传递既有遗传又有变异,生物就是在这种矛盾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选择所需要的变异,从而发展成为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3、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种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 1. 概念: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 2. 特征: (1)可遗传;(2) 可逆性;(3) DNA不变 3. 表观遗传学的现象: (1) DNA甲基化 (2) 组蛋白修饰 (3) MicroRNA (4) Genomic imprinting (5)休眠转座子激活…

遗传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p32-33) 4.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 [答案]:(1)48;(2)24;(3)24;(4)12。 [提示]: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通常着丝点数与染色体数都应该指单个细胞或细胞核内的数目;为了“保险”(4)也可答:每个四分体细胞中有12条,共48条。具有独立着丝点的染色体才称为一条染色体,由复合着丝点联结的两个染色体单体只能算一条染色体。 5.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体单体都分开,则产生的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答案]:(1)两个细胞分别为6条和10条染色单体。 (2)四个配子分别为3条、3条、5条、5条染色体。 (3)n=4为完整、正常单倍染色体组;少一条染色体的配子表示为:n-1=3;多一条染色体的配子表示为:n+1=5。 [提示]:正常情况下,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配到两个二分体细胞。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异常分配,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形成的原因之一。 6.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2n=46,那么, (1)人类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2)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答案]:(1)人类受精卵中有46条染色体。 (2)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中分别有46条、46条、23条、23条染色体。 7. 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 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答案]:理论上,小稻、小麦、黄瓜各能产生212=4096、221=2097152、27=128种不同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提示]:水稻、黄瓜为二倍体,2n条染色体配对形成n个二价体;小麦虽然是六倍体但三种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的二倍体物种——是异源六倍体(参见第七章),因此正常情况下42条染色体仍然配对形成21个二价体。 中期I每个二价体有两种排列方式,配子中有两种染色体组成。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因此有2n种配子染色体组合。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 生科1301 荣誉出品 主编 侯帅兵李泽光 参编 李泽光岳巍刘新露徐泽千宋新宇侯帅兵 (排名不分先后) 主审 刘洋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 菌 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R型细菌定向转

化为IIIS型细菌。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试验 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DNA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因为P是DNA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而S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DNA。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代。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地环绕于同一轴上,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antiparallel)。即一条链磷酸二脂键为5-3’方向,而另一条为3’-5’方向,二者刚好相反。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的,这称为反向平行。 (3)每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碱基一方面与脱氧核糖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氢键(hydrogen bond)与它互补的碱基相联系,相互层叠宛如一级一级的梯子横档。互补碱基对A与T之间形成两对氢键,而C与G之间形成三对氢键。上下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3.4?。 (4)每个螺旋为34?(3.4nm)长,刚好含有10个碱基对,其直径约为20?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刘庆昌版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48(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和n-1。 6.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7.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水稻:212 小麦:221 黄瓜:27 8.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BC或A B’C’ 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共为1/4。 9.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营养核?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

普通遗传学问题详解-刘庆昌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1页)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48(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和n-1。 6.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7.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水稻:212 小麦:221 黄瓜:27 8.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BC或A B’C’或A B’C 或A’B C’或AB C’或A’B’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C 和A’B C’或A’BC和A B’C’或AB C’或和A’B’C 。 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共为1/4。 9.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营养核?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营养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10.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5)胚 (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 (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6)卵细胞:10条;(7)反足细胞:10条;(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08页) 1.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5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解释下列名词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彼此分离,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互补链,最终形成两条新链。 顺反子:通过互补测验(顺反实验)所确定的遗传功能单位。 突变子:一个顺反子内部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型表型的最小单位。 重组子:一个顺反子内部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2、哪些实验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在遗传学上有什么意义? 答: 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实验有(1)DNA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2)Chargaff 研究DNA化学组分得出的Chargaff实验法则:T+C量(嘧啶核苷酸总数)总是等于A+G(嘌呤核苷酸总数);A量总等于T量,C量总等于G量。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遗传学时代,也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遗传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这个结构模型的生物学意义的在于:反向平行的DNA双链解释了遗传学的基本问题——遗传物质究竟是怎样进行精确自我复制的,即遗传复制中样板的分子基础。 3、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基因的概念有什么发展? 答: 经典遗传学的基因概念是: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基因是一个重组单位,基因是一个突变单位,基因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即“三位一体”概念。 生化和微生物学研究首先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后随着蛋白质多聚体的研究,发展为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 分子遗传学提出了折叠基因、断裂基因和移动基因(转座子)的概念。特别是1955年Benzer根据T4噬菌体rⅡ突变体的互补试验和重组试验结果,提出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顺反子,基因不再是最小的重组单位,最小的重组单位是重组子,基因不再是最小的突变单位,最小的突变单位是突变子,即顺反子内可以分成很多的突变子和重组子;分子遗传学已阐明最小的重组单位和最小的突变

《遗传学》刘祖洞(第二版)遗传课后题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二版)答案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 (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 的、有条件的; (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 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 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 (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 解: 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 1 RR×rr Rr 红果色 2 Rr×rr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 3 Rr×Rr 1/4RR,2/4Rr,1/4rr 3/4红果色,1/4黄 果色 4 Rr×RR 1/2RR,1/2Rr 红果色 5 rr×rr rr 黄果色 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 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 (1)Rr × RR(2)rr × Rr(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解: 序号杂交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1 Rr × RR R,r;R 1/2RR,1/2Rr 1/2 红色,1/2粉红 2 rr × Rr r;R,r 1/2Rr,1/2rr 1/2 粉红,1/2白色 3 Rr × Rr R,r 1/4RR,2/4Rr,1/4rr 1/4 红色,2/4粉色,1/4白色

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 何? (1)WWDD×wwdd(2)XwDd×wwdd (3)Wwdd×wwDd(4)Wwdd×WwDd 解: 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 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 2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 1/4wwdd, 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 状 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 1/2黄色、球状 3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 1/4wwdd, 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 状 4 Wwdd×WwDd 1/8WWDd,1/8WWdd,2/8WwDd,2/8Wwdd,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 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 (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 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 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 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 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的植株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果把F1:(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 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例各如何?

刘庆昌版遗传学标准答案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

————————————————————————————————作者:————————————————————————————————日期:

刘庆昌版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 (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48(2)24(3)24(4)12 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 (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 (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和n-1。 6.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 46;46;46;23;23 7.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 水稻:212 小麦:221 黄瓜:27 8.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同时含有3条父本染色体或是条母本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BC或A B’C’ 或 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 重点整理1

绪论 Heredity (遗传) 亲代与子代(上下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的特点:相对稳定性、保守性。 Variation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变异的特点:普遍性和绝对性。 分为可遗传的变异(hereditable variation),和不可遗传的变异(non-hereditable variation), 变异的多态性(polymorphism of variation)。 Evolution (进化) 生物体在生命繁衍进程中,一代一代繁殖,通过遗传把物种特性传递下去。但不可避免地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涉,即遗传—变异—选择(淘汰坏的,保留好的),后代优于亲代,称为进化。 进化的两种方式: 渐变式:积累变异成为新类型(continual variation),如适应性进化。 跃变式:染色体加倍成为新物种,如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进步的;变异受遗传控制,不是任意变更的。具体如下: ★遗传与变异同时存在于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构成生物的一对矛盾。每一代传递既有遗传又有变异,生物就是在这种矛盾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选择所需要的变异,从而发展成为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3、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种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 1. 概念: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 2. 特征: (1)可遗传;(2) 可逆性;(3) DNA不变 3. 表观遗传学的现象: (1) DNA甲基化 (2) 组蛋白修饰 (3) MicroRNA (4) Genomic imprinting (5)休眠转座子激活…

遗传学刘庆昌重点整理

第九章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就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就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与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大多数动植物都就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 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近交可使原本就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 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可以使原本就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 ★自交(Selfing) 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就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 杂交子代与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 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 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就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 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与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回交(Backcross)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纯系与纯系学说: 纯系(Pure line),即:纯系就是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就是纯一的。并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