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案-满招损谦受益
- 格式:docx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满招损谦受益-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教学目标认知: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1.崇敬谦虚谨慎的人。
2.愿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行为: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三至五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是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后简称《标准》)“要虚心,不自满”的教学内容而设立的。
要求学生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知道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设置本课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小懂得要虚心、不自满的道理,学习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阐明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谦虚谨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有利于自己进步。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画家跋异画画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跋异画画由骄傲自满到谦虚谨慎的转变,最后成为一个技艺超群的画家的具体事例,阐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进一步阐明道理,摆清利弊,指出谦虚是做人的美德,自满是无知的表现,并提出行为要求: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满足于现状,虚心向别人学习。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本栏目采用读格言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的发展。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旨在通过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例进一步印证“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说明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
栏目三“写一写”让学生通过给有自满行为的同学赠写格言,使他们懂得应当怎样去做到谦虚谨慎,旨在导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2.各种各样的杯子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徐乐乐【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的第二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功能,承接第一课对各种材料的简单认识,为第三课神奇的新材料做好铺垫,本节课将研究聚焦在“杯子”这样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在对材料辨识的基础上细化对各种材料特点的认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因此本节课重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学生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丰富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爱思考并乐于发言,但观察描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环节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用一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表达他们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时耐心倾听别人的想法,商量后共同解决问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用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等方法感受杯子的不同,发现各种材料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一些常见杯子的材料,对其它能做成杯子的材料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可拓展竹杯、玉杯、紫砂杯、木鱼石杯等,丰富学生对杯子材料的认识。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做杯子的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
2.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
3.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具:PPT、视频。
2.学具:每组一个信封(内装任务单)、4张记录单、笔、1个玻璃杯、1个陶瓷杯、1个塑料杯、1个金属杯、1个木杯、1个纸杯。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
2.组长准备1个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温度稍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课前我请你们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们找到了什么材料做成的杯子?(请几名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实物: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金属杯、木杯、纸杯)2.小结:原来很多材料都能做成杯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杯子”。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1导语: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处。
古代的贤名之人多是谦虚的,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们懂得自满会给自己灾难.他们多是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然后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姜尚石番溪边垂钓待圣贤,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昆仑弟子而自夸门弟大宣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钩垂钓周文王.最终为姬氏家族挣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万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称为是最聪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满一下,他也有这个条件,他自满了没有?他没有,他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弟子遍天下,他的老师也不少。
魏徵也曾对唐太宗说: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欹器,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有人能认识它,在很久以前人们用来汲水用的工具就是它的原形.后来它的一个分支慢慢的也就变成了欹器.他因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而为读书人所钟爱.读书人将他放于桌子的右上角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太自满否则将毁于一旦.座右铭也就是由此而来。
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但是他美而不露,他隐藏于心灵的深处,他等待人们去挖掘,去发现因为他好,所以他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得到。
谦虚得荣,自满则自毁前程.自满会遭到别人的嫉妒,自然也会遭到别人的陷害。
韩信他先投靠项羽,项羽因看不起他,韩信而没有的到重用,后来他投靠刘邦,因为有张良/萧何的举荐和以性命担保才得以重用.后韩信因取得齐地自恃功高,派人请求汉王封他为假齐王.这件事埋下了刘邦翦除韩信之前因.功成后有要求要封为王,刘邦怕他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以意图谋反的罪名,逮捕了他.韩信在被捕时才明白为什么张良/萧何要在战后要求隐居,他才后毁没有听从萧何的话.他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以定,我固当死。
等到了死才知到当出不应该太自满,后毁已晚矣.这个代价似乎太大了.但是我们现代人在知到了后果,而且也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好好的去想一想呢?满招损谦受益2众所周知,马谡骄傲失街亭,使蜀国逐渐走向灭亡。
满招损谦受益哲学原理
满招损谦受益告诉我们的道理: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语出《大禹漠》满招损,谦受益。
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处道理。
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
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己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
“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己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
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大禹漠》节选:三旬,苗民逆命。
益赞于禹日:“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晏天,于父母负罪引。
祗载见替叟,寒斋票,整亦允若。
至感神,兹有苗。
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
常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老子说:“不自以为是的人,才能够对事情判断分明;不自夸的人,他的功劳才会被肯定;不骄傲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满招,谦受益。
”它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处事时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但又不忘谦虚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帮助,这样才能长期获益。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例如,工作上的压力、家庭关系的矛盾、朋友之间的磨擦等等。
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就在于如何平衡自信和谦逊。
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万能的,不顾现实情况和别人的建议,就会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遭受损失。
相反,如果我们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过分顺从别人的意见,就会失去自主性和创造力,错过机会。
满招损谦受益的重点在于保持平衡。
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虚心了解和考虑别人的想法,接受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及寻求他们的帮助。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犯错误,学习从别人的优点中汲取营养,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个有自信又谦逊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应对新的情况,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工作中,满招损谦受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职场达人,不仅要拥有专业技能和高效率,还要懂得与同事、上司及客户交流和沟通。
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带来良好的工作回报。
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特长或自信而不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会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满招损谦受益不仅是一个人获得个人成就的道理,也是团队协作和获得商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尊重别人,听取建议,获取经验,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
平衡自信和谦逊同样适用于家庭和社交圈。
一个有自信、有见识、有谦逊的人,既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优势,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遵循“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则,人们可以在各个方面中更好的取得成功,树立自己的声誉,充满能量和效率。
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平衡自信和谦逊的技能是许多成功人士不断发展的关键要素。
满招损谦受益教学目标认知: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1.崇敬谦虚谨慎的人。
2.愿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行为: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三至五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是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后简称《标准》)“要虚心,不自满”的教学内容而设立的。
要求学生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知道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设置本课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小懂得要虚心、不自满的道理,学习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阐明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画家跋异画画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跋异画画由骄傲自满到谦虚谨慎的转变,最后成为一个技艺超群的画家的具体事例,阐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进一步阐明道理,摆清利弊,指出谦虚是做人的美德,自满是无知的表现,并提出行为要求: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满足于现状,虚心向别人学习。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本栏目采用读格言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的发展。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旨在通过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例进一步印证“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说明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
栏目三“写一写”让学生通过给有自满行为的同学赠写格言,使他们懂得应当怎样去做到谦虚谨慎,旨在导行。
栏目四“读一读”是通过寓言来进一步起强化学生对本课文观点的认识。
谦受益满招损的意思解释及典故《谦受益,满招损》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讲讲“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
这意思呢,就是说做人谦虚就能得到好处,自满就会招来损失。
这可是老祖宗
传下来的道理哟!
我就给你们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儿吧。
记得那时候我还在上中学,我们班有个同学叫李明。
这李明啊,学习成绩还不错,可就是太骄傲自
满了。
有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个全班最高分,那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一下课就到处炫耀,“哎呀,这题也太简单了吧,我闭着眼睛都能
做对!”“你们看看你们,怎么这么差劲呢!”那得意洋洋的样子,真
让人看不惯。
后来又有一次考试,有道题特别难,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想。
李明呢,还是那副自以为是的样子,看了一眼题就说:“这有啥难的,我肯定能
做出来。
”结果呢,他在那捣鼓了半天也没做出来。
而我们班那个平时
特别谦虚低调的张华,一直在认真思考,最后还真就把那道题给解出来了。
考试结束后,李明垂头丧气的,张华就过去安慰他说:“别灰心呀,这题确实挺难的。
”李明却还嘴硬:“哼,我就是没发挥好。
”我们都
在旁边偷笑,心想你就继续吹吧。
从那以后,李明好像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慢慢变得谦虚起来。
而张华呢,因为一直都很谦虚,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所以呀,咱可得记住这个道理,做人要谦虚,别像李明一开始那样,
不然可会吃大亏的哟!这就是“谦受益,满招损”呀,咱都得把它放在心里呢!哈哈!。
语文园地五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教学目标]1.学习区分同音字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
2.规范学生对生字的书写。
3.积累关于“言语”的四字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知晓《刻舟求剑》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学习区分同音字的方法,积累词语。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知晓《刻舟求剑》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区分同音字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
(重点)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猜测词语的意思。
(重点)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发现两组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不同特点,按规律书写汉字。
一、识字加油站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2.师: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让学生选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同桌之间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
(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1.学生先观察生字,同桌间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学生描红,然后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示范纠正。
4.进行全班评比。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难点)2.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
一、日积月累1.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的雪景吗?(出示雪景图,激趣提问,引出诗意。
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的意思1. 概述人们常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哲理深远而含蓄。
它告诫了人们在言行举止中要谦逊处世,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退让和谦虚。
而“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的意思则是要求人们不断地奋斗和努力,不依赖他人,自强不息。
这两句话虽然看似矛盾,但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
下文将通过分析和阐述这两句话的内涵,深入剖析它们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满招损谦受益”的意思“满招损谦受益”是一句流传至今的谚语,意思是说人在取得某种利益或收获的时候,如果过于张扬和得意忘形,往往会引来损失和不幸;而如果能够谦虚谨慎,能够顺应自然,不失谦和,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
“满招损”的道理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在得到一些成果或者是一些好处时,不要过于得意,同时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因为得意忘形往往会让人变得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与人交往不和睦,还可能因为得意而沾沾自喜,不再努力进取,最终导致失去更多的好处。
3. “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的意义“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是告诉人们别随随便便地向别人伸手,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自强不息。
“乾乾”是指没有溪水或者雨水的意思,“自强不息”是说要在困难中坚持不懈地努力。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坚持自己的努力,不要依附于别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不要坐享其成,可谓是很有修养的行为。
4. “满招损谦受益”和“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的通联这两句话虽然字面上有些矛盾,但却有着很深的内涵。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若能够做到“满招损谦受益”和“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相结合,那么他无疑就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力量。
他能在取得成果和收益时,不会因得意忘形而过度张扬,而是能够谨慎对待,保持内心的谦卑和虚心。
他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会轻易依赖别人,而是会努力自强,坚持不懈地向前奋进。
5. 结语“满招损谦受益”和“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它们所蕴含的哲理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
思品教案-满招损谦受益
小学思品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
1.崇敬谦虚谨慎的人。
2.愿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行为:
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
小学
思想品德
学科三至五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是根据《
小学
思想品德
课和初中思想
政治
课课程标准》(以后简称《标准》)“要虚心,不自满”的教学内容而设立的。
要求学生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知道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设置本课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小懂得要虚心、不自满的道理,
学习
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阐明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画家跋异画画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跋异画画由骄傲自满到谦虚谨慎的转变,最后成为一个技艺超群的画家的具体事例,阐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进一步阐明道理,摆清利弊,指出谦虚是做人的美德,自满是无知的表现,并提出行为要求: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满足于现状,虚心向别人
学习。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本栏目采用读格言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的发展。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旨在通过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例进一步印证“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说明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
栏目三“写一写”让学生通过给有自满行为的同学赠写格言,使他们懂得应当怎样去做到谦虚谨慎,旨在导行。
栏目四“读一读”是通过寓言来进一步起强
化学
生对本课文观点的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目标
〉
认知:
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
1.崇敬谦虚谨慎的人。
2.愿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行为:
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怎样做到谦虚谨慎。
教育
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格言。
这条格言说明了什么意思?
2.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quot;
3.学生读格言,谈自己的体会。
4.小结:骄傲自满,智慧就不会再发展了;而谦虚谨慎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断。
●二、讲明观点
1.过渡语:
为什么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
呢?
2.演示课件场景二:
内容:教材课文2 - 4自然段的内容。
3.演示课件场景二上的问题。
4.提问:
起初,跋异为什么会这么无礼?
5.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6.小结:
跋异在他刚有点名气时,就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谁也比不上,因此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再努力,不
学习
别人的优点。
这种表现就是骄傲自满。
7.提问:
跋异真是天下第一吗?为什么?
跋异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会怎样?
8.小结:
人由于自满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这样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使自己不能继续提高,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正如前人所总结的那样,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板书:自满↓ 阻碍进步
9.提问:
张图是怎样劝说跋异的?在张图的劝说下,跋异产生了什么变化?
10.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教材课文5、6自然段的内容。
11.小结:跋异听从了张图的劝告,从此刻苦练习画画,画画水平不断提高。
当别人想跟他比画时,他十分谦虚,并最终以高超的画技,赢得了胜利。
12.学生讨论:通过跋异的变化,说说谦虚谨慎有什么好处?
13.小结:谦虚谨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不论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自己都能做到不骄傲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努力,逐渐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正如古人所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
板书:谦虚↓ 利于进步
14.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骄傲自满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个人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进而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取得事业的成功。
因此前人常?quot;满招损,谦受益。
板书课题:一满招损谦受益
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是无知的表现;谦虚谨慎会使自己得到益处,是做人的美德。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跋异画画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了它是一条值得我们牢记的真理。
板书:(无知)(美德)
15.关于满招损谦受益的故事、事例还有很多。
16.教师演示课件场景四。
以网页形式出现教材及教参中的关于满招损谦受益的故事(目的是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
17.学生浏览后相互交流体会。
●三、深化认识。
1. 提问:
(1)你能举例说说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吗?
(2)你有过自满的现象吗?如果有,对你产生过哪些危害?
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2.小结:古往窭矗?quot;满招损,谦受益这一传统美德
教育
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仍要记住这句古训,永远做一个谦虚的人。
3.师:在我们同学的中,有些人的确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思想。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让们以赠格言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4.演示课件场景五。
内容:教材第4页中的内容。
5.请学生谈谈对这几句格言的理解,并说说这条格言赠给谁。
●四、全课总结
1.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2.课件演示场景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师:希望同学们能记住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记住毛主席的话。
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自满,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虚心向别人
学习
,做一个谦虚的人。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观察你的同学,看看谁平时十分谦虚谨慎。
问问这位同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通过查书、上网、阅读报纸查找有关谦虚谨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