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分形与混沌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78
上帝的指纹——分形与混沌来源:王东明科学网博客云朵不是球形的,山峦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圆形的,树皮不是光滑的,闪电也不是一条直线。
——分形几何学之父Benoit Mandelbrot话说在一个世纪以前,数学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数学鬼怪,其整体或局部特征难以用传统的欧式几何语言加以表述。
著名的数学鬼怪包括处处不稠密而完备的Cantor集,每段长度都无限而围成有限面积的Koch曲线,面积为零而周长无限的Sierpinski三角形。
Koch 曲线Sierpinski 三角形这些数学鬼怪曾缠绕数学家多年,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被美籍法国数学家Benoit Mandelbrot创立的分形几何学彻底制服。
分形几何学是新兴的科学分支混沌理论的数学基础。
1967年Mandelbrot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到底有多长”的划时代论文,该文标志着分形萌芽的出现。
在这篇文章中Mandelbrot证明了在一定意义上任何海岸线都是无限长的,因为海湾和半岛会显露出越来越小的子海湾和子半岛,他将这种部分与整体的某种相似称为自相似性,它是一种特殊的跨越不同尺度的对称性,意味着图案之中递归地套着图案。
事实上,具有自相似性的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这些现象包括连绵起伏的山川,自由漂浮的云彩,江河入海形成的三角洲以及花菜、树冠、大脑皮层等等。
Mandelbrot将具有自相似性的现象抽象为分形,从而建立了有关斑痕、麻点、破碎、缠绕、扭曲的几何学。
这种几何学的维数可以不是整数,譬如Koch曲线的维数约为1.26,而Sierpinski三角形的维数则接近1.585。
分形植物(在生成分枝形状和叶片图案时遵循简单的递归法则)分形闪电(经历的路径是逐步形成的)Mandelbrot研究了一个简单的非线性迭代公式xn 1=xn2 c,式中xn 1和xn都是复变量,而c是复参数。
Mandelbrot发现,对某些参数值c,迭代会在复平面上的某几点之间循环反复;而对另一些参数值c,迭代结果却毫无规则可言。
第讲混沌与分形(Ⅱ)混沌是表象的无序、内在的有序。
混沌的签名是分形。
——方兆本《走出混沌》第讲数学家方兆本所推出的走向数学丛书《走出混沌》中写道:混沌的签名是分形。
这句话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混沌与分形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Chaos有很多途径。
生物群的研究是其中典型途径之一。
第讲一.生物爆炸和生物灭绝最早接触的是生物群的线性迭代,其表述方程是(7-1)式中, 表示第年的某种群数; 表示第年的种群数;而则是发展参数。
i i kx x =+1L,2,1,0=i 1+i x 1+i k i i x第讲特别应该提到:这里所谈的“年”——更确切地说用代或周期更为确切。
中国古代名著《庄子》提到年寿有明显的层次差次,小的年绝不及大的年:朝菌存活不过七天;夏蝉只有三个月时间;但楚国之南的一种树名叫冥灵,持续500年的花开叶茂是冥灵一春,再持续500年花谢叶落是冥灵一秋。
人世千年,冥灵一岁,这才是大的年。
《庄子》所述,即揭示了生物群各自内部的“种”是各不相同的。
第讲1.生物爆炸若我们不论什么原因,这种生物群种数有,且发展的参数,则可写出序列:(7-2)上式表示等比的等比数列。
如Fig7-1所示。
0x 1>k 1>k }{i x L,,,0200x k kx x 1>k第讲Fig7-1当时生物群发生爆炸1>k ii kx x =+10x第讲2.生物灭绝同样是种群方程(7-1),原始生物群,所不同的参数。
这种情况下序列表示的等比数列。
如图7-2所示。
1<k 0x 1<k }{i x 1<k第讲Fig7-2 当时生物群灭绝1<k ii kx x =+1第讲一.Logistic 方程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数列的理解主要有两种可能:收敛或发散。
————————当然也有极个别跳跃的数列如不过这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L1,1,1,1−−}{i a第讲上面所讨论的生物种群数列正是这种情况:要末单调上升发散;要末单调下降收敛。
第九章混沌与分形混沌学习了牛顿力学后,往往会得到这样一种印象,或产生这样一种信念:物体受力已知的情况下,给定了初始条件,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包括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就完全定了,并且可预测了。
这种认识被称作决定论的可预测性。
验证这种认识的最简单例子是抛体运动。
物体受的重力是已知的,一旦初始条件(抛出点的位置和抛出时速度)给定了,物体此后任何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就决定了。
物体在弹力作用下的运动也是这样,已知的力和初始条件决定了物体的运动。
这两个例子中都可以写出严格的数学运动学方程,即解析解,从而使运动完全可以预测。
牛顿力学的这种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其威力曾扩及宇宙天体。
1757年。
哈雷慧星在预定的时间回归,1846年海王星在预言的方位上被发现,都惊人的证明了这种认识。
这样的威力曾使伟大的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夸下海口:给定宇宙的初始条件,我们就能预言它的未来。
当今日蚀和月蚀的准确预测,宙宙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与轨道设计,可以说是在较小范围内实现了拉普拉斯的壮语。
牛顿力学在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成功的应用。
物理教科书中利用典型的例子对牛顿力学进行了定量的严格的讲解。
这些都使得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决定论的可预测性深信不疑。
但是,这种传统的思想信念在20世纪60年代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人门发现由牛顿力学支配的系统,虽然其运动是由外力决定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完全不能预测的。
原来,牛顿力学显示出的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只是那些受力和位置或速度有线性关系的系统才具有的。
这样的系统叫线性系统。
牛顿力学严格地成功处理过的系统都是这种线性系统。
对于受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情况就不同了。
下面通过一个实际例子说明这一点。
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
用畅销名著《混沌——开创一门新科学》的作者格莱克的说法,蝴蝶效应指的是“今天在北京一只蝴蝶拍动一下翅膀,可能下月在纽约引起一场暴风雨。
”下面是几个混沌实例。
1.天体运动的混沌现象前已述及,三体问题,更不要说更多体的问题,不可能有解析解。
分形与混沌英国人L.理查森发现在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国出版的百科全书中,记录的一些海岸线的长度竟相差20%,原因何在?Mandelbrot 认为:海岸线不规则,不同的测量尺度导致不同结果,从数学角度研究这一问题,创立分形几何。
一维的直线只有一个方向,而海岸线在方向上进行了无数次的改变,故要修改维数定义,Mandelbrot 发现海岸线等具有自相似性,故从自相似性角度研究维数。
一 分形自相似性:如果几何对象的一个局部放大后与其整体相似,这种性质叫自相似性。
自然界有许多图形有自相似性,如浪花、岩石、山脉、河网水系的分布;人的血管系统;海岸线的形状;星云的分布;剧烈变化的气候;股市等。
分形:(Mandelbrot,1986年)部分以某种形式与整体相似的形状,叫分形。
二 分维一个正方形边长扩大3倍后,得到9个正方形,设一个小立方体,边长扩大3倍后,得到27个小立方体,几何图形的维数为分维。
分维数反映的是:图形充满整个空间的情况,或图形的粗糙度。
三 两种分形曲线(一)Koch 曲线1 构造方法如下:Koch 曲线是分形的,其分维:2 分形曲线的测量分形曲线无法用直尺测量,无论单位取得如何小,因为更细小部分与整体相似,仍有许多不同层次.koch 曲线用一段局部的koch 曲线测量,这样会变得简单.3 分形曲线的生成按照简单规则,经无穷次迭代,得到复杂图形.(二)Cantor 三分集Cantor 三分集时分形的Cantor 三分集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模型,Mandelbrot 研究的电子通讯线路中出现误差的规律与Cantor 三分集十分相似.维的则2,23ln ln ,9,3∴===N N l 维的则3,33ln ln ,27,3∴===N N l 允许取分数,设l N D ln ln =分形具有五个基本特征或性质:⑴形态的不规则性;⑵结构的精细性⑶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性⑷维数的非整数性⑸生成的迭代性。
四分形几何的历史1967年,蒙德尔布罗(法,B.Mandelbrot)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英国海岸线有多长?》标志分形几何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