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物态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六种物态变化的笔记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而物态变化则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这篇笔记中,我将介绍六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结、升华和沉积。
1.融化(Melting):融化是固体物质转变为液体物质的过程。
当固体物质受到足够高的温度时,其分子或原子内部的结构开始破坏,使得固体变得流动,并转变为液体。
融化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因此融化点是指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特定温度。
2.凝固(Solidification):凝固是液体物质转变为固体物质的过程。
当液体物质受到足够低的温度时,其分子或原子重新排列并形成有序的结构,从而固化为固体。
凝固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因此凝固点是指液体转变为固体的特定温度。
3.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是液体物质转变为气体物质的过程。
当液体受到足够高的温度或压力时,其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克服了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分子逃离液体表面,并转变为气体。
汽化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因此汽化点是指液体转变为气体的特定温度。
4.凝结(Condensation):凝结是气体物质转变为液体物质的过程。
当气体受到足够低的温度或压力时,其分子能量减小,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并形成液滴或液体。
凝结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因此凝结点是指气体转变为液体的特定温度。
5.升华(Sublimation):升华是固体物质直接转变为气体物质的过程,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当固体受到足够高的温度或压力时,其分子能量增加,使得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跃迁到气体状态。
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因此升华点是指固体转变为气体的特定温度。
6.沉积(Deposition):沉积是气体物质直接转变为固体物质的过程,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当气体受到足够低的温度或压力时,其分子能量减小,使得分子从气体状态直接跃迁到固体表面,并形成固体。
沉积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因此沉积点是指气体转变为固体的特定温度。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物态变化概述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影响时,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接触到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二、具体知识点详解1.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关键都在于温度。
例如,金属加热至熔点后,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当液态的金属冷却至凝固点时,则会转变为固态。
2. 汽化与液化汽化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中又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而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液化则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来实现。
3. 升华与凝华升华是指固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通常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发生,且多见于一些特殊的物质。
三、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例如,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液化和凝华则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的交换对于理解和描述物态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金属冶炼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天气变化中的雨、雪、霜、露等则涉及到汽化、液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实验与观察在物态变化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实验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态变化的过程,理解其原理。
同时,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六、总结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0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液化气化升华凝华口诀物态变化的形式有六种,分别为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与凝华。
在这六种物态变化中,前三种需要吸热,而后三种则放热。
下面对物态变化的顺口溜作简单介绍以及解释。
物质具有三种态,(物质具有固态、液态与气态三种状态)。
三态都与温度关。
(三种状态都与温度有关系)。
测温要用温度计,(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
一看量程二分度。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然后观察其分度值)。
由固变气称正向,(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正向)。
相反变化叫逆向。
(相反,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逆向)。
正向逆向均不同,(正向与逆向的名称与吸放热情况均不相同)。
正吸逆放很分明。
(正向需要吸热,逆向则需要放热)。
一熔二汽三升华,(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第一个物态变化,即熔化;将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第二个物态变化,即汽化;将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第三种物态变化,即升华)。
四六凝字五液来。
(将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第四个物态变化;将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第五个物态变化;将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第六个物态变化。
所以说第四、第六个物态变化有“凝”字,第五个物态变化则是液化来。
)。
汽有二式蒸与沸,(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与沸腾)。
蒸任沸定位不同。
(蒸发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沸腾发生在一定温度下。
蒸发与沸腾发生的位置不同,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发生在液体的内部与表面)。
晶有熔凝非则无,(晶体有确定的熔点与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与凝固点)。
二华均是跳一级。
(升华与凝华都是跳过了液态这一级)。
汽化,溶化,升华要吸热,液化,凝固,凝华会放热。
相对来说笔画少的要吸热,笔画多的就要放热。
物态变化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态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呈现紧密排列的结构。
当固态物质受到外界的热力作用或其他条件改变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发生改变,导致物质发生物态变化。
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固态要弱一些,使得分子之间可以移动和滑动。
当物质的温度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物态变化。
气态是物质的第三种状态,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
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分子之间可以自由运动和碰撞。
当物质受到较高的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影响时,气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导致物质发生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来实现。
加热物质会增加分子的动能,使分子运动更剧烈,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降温则会减少分子的动能,使分子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物质从气态或液态转变为固态。
除了温度的改变,物态变化还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压力和浓度等。
增加压力会使分子更加紧密地排列,导致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浓度的改变也会引起物态变化,如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饱和度时,溶质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形成固体形态。
物态变化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控制物质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一、熔化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2、铁变成铁水3、沥青被晒化4、松香熔化5、焊锡熔化。
二、凝固1、水冻成冰2、铁水铸造成铁3、蜡烛油变成蜡4、熔化的松香凝固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1、水沸腾2、酒精蒸发3、液氮沸腾4、液化气变成气体5、汽油挥发6、雾水散去7、湿衣服变干8、地上的水变干9、橘子干了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2、雾;露的形成;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5、眼镜片上起雾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8、雨的形成五、升华1、樟脑丸消失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3、干冰降温4、碘〔先升华再凝华〕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六、凝华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的例子有哪些?一、熔化吸热的有:1、吃冰棒降温医疗上用冰袋降温2、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二、凝固放热的有: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三、汽化吸热的例子: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室温一致〕。
6、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冷作用,使水变凉四、液化放热的例子:1、被温度一样的水和水蒸汽烫伤,水蒸气烫伤的程度更严重那是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皮肤会液化放出大量的热。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一、熔化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2、铁变成铁水3、沥青被晒化4、松香熔化5、焊锡熔化。
二、凝固1、水冻成冰2、铁水铸造成铁3、蜡烛油变成蜡4、熔化的松香凝固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1、水沸腾2、酒精蒸发3、液氮沸腾4、液化气变成气体5、汽油挥发6、雾水散去7、湿衣服变干8、地上的水变干9、橘子干了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2、雾;露的形成;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5、眼镜片上起雾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8、雨的形成五、升华1、樟脑丸消失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3、干冰降温4、碘(先升华再凝华)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六、凝华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的例子有哪些?一、熔化吸热的有:1、吃冰棒降温医疗上用冰袋降温2、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二、凝固放热的有: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三、汽化吸热的例子: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室温一致)。
6、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冷作用,使水变凉四、液化放热的例子:1、被温度一样的水和水蒸汽烫伤,水蒸气烫伤的程度更严重那是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皮肤会液化放出大量的热。
物态变化吸热放热口诀
化学吸热放热口诀如下:
气体变其它放热,固体变其它吸热。
变为气体吸热,变为固体放热。
常见放热反应:一切燃烧或爆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多数化反应;活性金属与水或酸形成H2反应;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物质的缓慢氧化;可燃物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一般用C、 CO 和H2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和CO2的反应。
六种物态变化
1,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2,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3,汽化:(分烧开和挥发):液态→气态(吸热反应)
4,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5,升化:固体→气态(吸热反应)
6,凝华:气态→固体(放热)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六种形态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保持固定位置,不能进行移动、旋转等自由运动。
2.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比固态要松散,能够进行相对运动,但不能改变分子间的相对位置。
3.气态:物质分子运动自由,能够进行随意的移动和旋转,分子间的距离很大。
4.等离子态:物质由高能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组成,温度和能量非常高。
5.凝胶态:物质分子排列比液态更松散,但比气态紧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粘滞性。
6.等温扩散态:物质在温度、压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分子间有一定的相互吸引力。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以下是对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的归纳。
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状态转变1.固态(solid):固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例如,铁、冰、石头等都是固态物质。
固态的特点是分子之间间距短,排列紧密,分子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固态物质的状态转变为液体或气体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2.液态(liquid):液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的特点是分子之间间距适中,无规律排列。
液体与固体相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可以相对自由地移动。
3.气态(gas):气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的特点是分子间距离较远,没有规律的排列。
气体分子以高速无规则运动,碰撞力较强,容易填满容器。
4.物态之间的转变: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
以下是常见的状态转变方式:- 固体熔化成液体(熔化/融化):加热固体使其温度升高,分子振动增强,间距加大,从而形成液体。
- 液体凝固成固体(凝固):冷却液体使其温度下降,分子的振动减弱,逐渐排列紧密,形成固体。
- 液体汽化成气体(汽化/蒸发):加热液体使其温度升高,液体表面部分分子获得足够能量逃离液面,形成气体。
- 气体凝结成液体(液化/冷凝):通过冷却或增加压力使气体分子减速并靠近,逐渐形成液体。
- 固体升华成气体(升华):固体直接由低温下加热到高温,部分分子足够能量克服固态结构,形成气体。
二、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1.气体压强(P):气体分子的碰撞产生对容器壁的压力。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常用帕斯卡(Pa)表示。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V)、温度(T)和分子数(n)有关,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表示:P·V = n·R·T。
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华→熔化;
②汽化(或蒸发)→凝固→熔化③汽化(或
升华:
1冰雕在冬天是会变小2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3给金属镀金时先升华再凝华4衣服在冬天时也会晾干5食物经过升华保存
6还有那种固体的空气清新剂。
7灯泡里的钨丝变细8 干冰
9 固态碘加热10把高锰酸钾用烧瓶加热,就直接变成气体
11萘加热升华成萘蒸气
凝华:
1 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的内壁上结成的一层冰花
2 电冰箱冷冻室上结有的霜等等都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
3 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于电灯泡内钨丝表面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然后蒸气放热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内壁的缘故。
4冰棒纸上的小冰花 5 干冰的制造过程就是了。
6 霜属于凝华
7雪8碘蒸汽变成碘9 雾凇。
10 火山口喷出的硫磺蒸汽凝结在石头上,降温
液化:
1热水壶壶嘴的白气2冬天嘴中呼出的白气3冰棒冒白气
4舞台上的烟5冰汽水瓶外壁上的水珠6冰棒放入杯中杯外壁上的水珠7煮饭时冒的热气8雾9雨10露
汽化:
1湿衣服晾干2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3.水烧开变成水蒸气4.酒精的蒸发5.液态氧变成氧气6.液态氢变成氢气
7汽油的蒸发8水运送过程中9湿头发干了10雾散了
熔化:
1冰融化成水2铁变铁水3冰棒成水4锡变锡水5铝变铝水
6钢变钢水7金化金水8银化银水9铜化铜水0雪化水
凝固:
1水变成冰2。
铁水制成零件。
3冰雹4铜水制成零件5金水制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