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年级物理物态变化过程及记忆口诀
- 格式:docx
- 大小:7.49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温度与温度计冰与火之歌--by仙女老师一、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意:0℃不是没有温度,任何物体都有温度........2.摄氏温度(t)(1)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2)单位:℃读作“摄氏度”,不能读作“度”如:①“5℃”读作“5摄氏度”;②“-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3.热力学温标(T)(1)单位:K(2)绝对零度:宇宙中最低的温度0K=-273.15℃4.常见物体温度(1)洗澡水适宜温度:35℃—42℃(2)人的体温大约:37℃(3)舒适的室温大约:25.5℃二、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水的反规律:0℃—4℃时反常膨胀,即热缩冷涨)2.温度计的结构:有均匀刻度.....的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测温液体3.温度计中的常见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熔沸点不同)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量程-20℃~100℃35℃~42℃-40℃~50℃或-30℃~50℃分度值1℃0.1℃1℃用途测水温测体温测气温液体煤油水银酒精区别无缩口,不能取出读数有缩口,可以取出读数无缩口4.温度计的使用(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选取适当的温度计(量程与分度值)(3)放:将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使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a玻璃泡全部浸没b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观察温度计的读数;a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除外.....)b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下表面相平(仰低俯高....)c温度计不估读(5)记:记录读数(数值+单位)(6)取:取出温度计5.体温计(1)特殊结构:缩口作用: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所以可取出体外读数(2)特点:示数只升不降(3)使用:使用前消毒,甩几下,离体读数※6. 不标准温度计不标准的温度计,不能把它看做温度计,只需要当成一个刻度每格刻度所代表的温度×示数变化刻度=标准温度计的示数[100℃/(放入沸水时的示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温度计示数-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三、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变态)2.物质状态:物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固液气)四、熔化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注意:区分熔化和溶解2.特点:不断吸热....3.应用:熔化吸热,可使周围物体温度下降例如:冰棒解暑,冰袋降温4.某物质熔化实验;AB:固态,温度升高BC:固液共存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液态,温度升高5.蜡烛熔化实验温度升高,蜡烛状态:固态→软→稀→液态五、物质分类1. 固体分类:①晶体②非晶体2.晶体(1)定义:具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两个条件缺一不可)b持续吸热(4)熔化特点:a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b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非晶体(1)定义:没有特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质(2)熔化条件:不断吸热(3)特点:没有熔点,没有固液共存态(4)状态:固态→软→稀→液态六、凝固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熔化的逆过程)2.条件:持续放热3.特点:(1)凝固与熔化是互逆过程,一切相反(2)同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4.图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记忆顺⼝溜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初中物理知识点记忆顺⼝溜!如何快速记忆初中物理知识呢?很多学⽣都为此感到烦恼,下⾯是⼩编为⼤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知识点记忆顺⼝溜,希望能帮到⼤家!初中物理知识点记忆顺⼝溜:光学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影⼦⼩孔⽇⽉⾷,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令,三点⼀线能命中;⽉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成反射;⼀⾯两⾓和三线,法线⽼是在中间;三线本来就共⾯,两⾓⼜以相等见;⼊射⾓变反射⾓,光路可逆互相看;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学⽣坐在各⾓落,看字全凭漫反射;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帮倒忙。
镜⾯反射成虚像,像物同⼤都⼀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还有凸⾯凹⾯镜,反光作⽤不⼀样;凹⾯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观后镜使光发散,扩⼤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定折射性;经过光⼼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定;折射光线可逆⾏,焦点出发必平⾏;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分别;只是⼤⼩不⼀样,焦距位置要适当;物镜实像且放⼤,⽬镜虚像再放⼤;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凸透镜;物镜实像来缩⼩,⽬镜虚像⼜放⼤。
为啥感觉像变⼤,全靠视⾓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作图⾸先画法线,反⼊夹⾓平分线,垂直法线⽴界⾯。
光线⽅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空射⽔玻折向法,⽔玻射空偏离法。
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
凸透镜成像:⼀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倍焦距物像等,外⼩内⼤实像成;物近像远像变⼤,物远像近像变⼩;实像倒⽴虚像正,照、投、放⼤对应明眼睛和眼镜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
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
远物光聚⽹膜后,已经成为⽼花眼。
初中物理知识点记忆顺⼝溜:热学冷热表⽰⽤温度,热胀冷缩测温度;冰点零度沸点百,常⽤单位摄⽒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2物态变化温度计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3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2、汽化和液化3、熔化和凝固4、升华和凝华5、水循环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①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②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①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②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④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①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重点: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相遇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①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
②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
③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2)“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物理物态变化顺口溜
物态变化可有趣啦,咱来个顺口溜就好记多啦。
固态液态和气态,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就像冰化水,吸收热量温度跑。
固体变成了液体,就像冰块在撒娇,温度一高就变样,成了一滩水来闹。
凝固呢是反着的,液体成固状态牢。
水变冰来很常见,热量一放就冻牢。
好比水在冬天里,冷得不行就变冰雕。
汽化有两种模样,蒸发沸腾都很俏。
蒸发慢悠悠地干,液体表面气就飘。
像那湿衣挂外边,不知不觉就干了哟。
沸腾可就热闹啦,液体内部气泡冒。
达到沸点就开闹,咕噜咕噜真热闹。
液化是气变液呀,遇冷就把身来掉。
水蒸气儿一遇冷,小水滴儿就来抱。
就像冬天哈口气,镜片上面雾缭绕。
升华有点神奇啦,固体直接变气跑。
樟脑丸儿变小了,那就是在升华掉。
不经过那液态哟,直接就往空中飘。
凝华和升华相反,气体直接固体造。
冬天窗户冰花妙,就是水汽凝华了。
从气直接变固体,就像魔法来变招。
这些物态变化呀,生活当中到处找。
明白它们的道理,物理学习没烦恼。
只要把这顺口溜,好好记住就得了。
没事就拿出来念叨,保准知识忘不了。
就像和物理交朋友,这顺口溜就是见面的小暗号。
咱把这物态变化的事儿,当成好玩的故事来唠,学起来轻松又美妙,再也不怕物理把咱考。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知识点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学习要求1.知道摄氏温度。
记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温度。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会使用体温计。
了解人的正常体温。
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
知道物态变化。
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3.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和条件。
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了解它们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现象。
4.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
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及温度变化的特点。
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解释汽化和液化的有关现象。
5.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有关现象。
6.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水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知识点拨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一、物态变化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273.15+t。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水在0℃时可能会结冰。
◎常见的一些温度值——冰的熔点00C,对人体舒适的环境温度250C,人体正常体温370C,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0C,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
三、温度计(1)作用:测量物体的温度。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有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4)液体温度计的使用:做到四“会”。
①会“选”:使用前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②会“放”: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的壁和容器的底部。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
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固体,例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液体,例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
2、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变化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在加热过程中你会看到水壶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水壶中的冰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水会变得越来越少,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近壶嘴,可观察到水蒸气又能变成水;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能冻成冰。
探究归纳: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之间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1现象特点春天,冰雪消融物质都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儿化了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铁水冷却后变成钢铁探究归纳:物质能够从固态变成液态,也能够从液态变成固态。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我们利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探究。
①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可以使试管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①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①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被测物质完全熔化。
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
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①4042444648484848515457...石蜡的温度/①4040.541.542.243.144.54647.5495154...分析论证: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所测温度。
物态变化记忆技巧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基本变化。
为了更好地记忆这些变化,可以参考以下技巧:
1. 口诀记忆:可以编撰一些口诀来帮助记忆,例如“一熔二汽三升华,四六凝字五液来。
汽有二式蒸与沸,蒸任沸定位不同。
晶有熔凝非则无,二华均是跳一级。
”
2. 表格记忆:将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列成表格,通过对比不同点来加深记忆。
3. 图像记忆:将物态变化的过程用图像表示,例如画出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 实例记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例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冷凝等,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记忆。
5. 反复练习:通过不断做题和练习,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记忆技巧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反复练习,就能更好地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飘逸的白气--by仙女老师一、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气)2、条件:吸热3、方式:(1)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a特点:①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
②在液体表面进行。
③缓慢。
④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外界温度上升b影响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②液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液体种类⑤空气相对湿度(2)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a沸腾现象:沸腾前,气泡由大到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到大b沸腾规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c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d影响因素: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②海拔越高,沸点越低二、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气化液)2、条件:放热3、方法:(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例如:雾与露的形成(2)压缩体积(一定温度时)例如:液态石油气,打火机4、现象:①车内外的小水珠: 夏季车外温度高,车内温度低→车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外 冬季车外温度低,车内温度高→车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内 记:哪边温度高,小水珠就附着在哪边②“白气”: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注意: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5、应用: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三、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条件:吸热3、现象及应用①现象:雪堆变小;樟脑丸变小;冬天冻住的衣服变干②应用:利用干冰人工降雨;舞台效果;运输中给食物降温补充人工降雨过程: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落地成雨四、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条件:放热3、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五、小结1、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我们可以用以下口诀来记忆:凝固、凝结、冻结、固态变,听了口诀大家分辨清。
放热释热熟练记,固态变化这几位。
首先,我们来讲解固态变化,它指的是物质由液态或气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会被释放出来,所以是放热的过程。
例如,当水从液态转变为冰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冰的接触是冷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包括融化、汽化和升华这三个过程。
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而升华则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
融化和汽化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完成。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这是因为冰块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同样地,当水受热而转变为水蒸气时,也需要吸收热量。
这就是为什么煮开水时,水面上会产生水蒸气,同时会感觉到热气腾腾的原因。
升华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背离了常规的物态变化方式。
在升华的过程中,固态物质直接向气态转变,而不经过液态。
这个过程也是吸热的过程。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冰的升华,当零度以下的冰暴露在空气中时,冰会逐渐消失而不经过液态,这被称为干冰。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放热和吸热规律。
当物质转变为更有序、更紧密的状态时,会释放热量,即放热。
而当物质转变为更无序的状态时,会吸收热量,即吸热。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最后,请大家记住这个口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提高我们对物质状态转变的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例:冰熔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凝固成固态等。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举例: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举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特点: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等。
-特点: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5.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例: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析:一、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的运动加剧;在凝固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的运动减弱。
二、物态变化与生活的联系1.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铸造金属、制作冰淇淋等。
2.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可以用来降温,如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和运输的。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现象原因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酒精不见了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烧开了以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探究归纳:上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气态。
像上述现象,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不见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2现象原因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清晨,路边的小草上结有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像上述现象,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水烧“开”了,实际上是水沸腾了,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直到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为止。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停表。
实验过程:①用酒精灯外焰给水加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防止热量散失,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①当水温接近90①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沸腾前烧杯内气泡的变化情况。
①继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记录三次,并观察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①将温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时间/min012345678温度/①909294969899999999①实验结论:从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保持不变。
交流论证:①水沸腾前烧杯内壁在杯底附近附着好多气泡,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
物态变化口诀《物态变化口诀一》
一要记住三态形,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看变化咋进行,吸热放热分得清。
固态变液叫熔化,吸热过程要记明。
液态变固是凝固,它要放热才会成。
液态变气叫汽化,吸热发热活力增。
气态变液叫液化,放热之后才稳定。
《物态变化口诀二》
一讲物态变化妙,六种情况要知道。
二说熔化和凝固,温度条件很重要。
晶体熔化有熔点,达到熔点才正好。
非晶熔化没定准,慢慢就会发生了。
凝固反之也一样,温度一变就见效。
大家快来记一记,理解透彻错不了。
《物态变化口诀三》
一气化液化要分清,一个吸热一放热。
二说蒸发沸腾都汽化,不同之处要记下。
蒸发缓慢处处有,任何温度都不假。
沸腾剧烈特定温,气泡翻滚很热闹。
液化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压缩它。
日常现象多观察,知识就在生活下。
《物态变化口诀四》
一探升华和凝华,特别变化要记下。
二看实例多有趣,樟脑变小干冰化。
冬天冰冻衣服干,都是升华作用大。
凝华现象也常见,霜雪雾凇美如画。
气态直接变固态,这个过程要放热。
记住这些小口诀,物理学习笑哈哈。
《物态变化口诀五》
一物态变化真神奇,三种状态变来变去。
二把过程细细讲,吸热放热别迷茫。
熔化如同冰化水,凝固恰似水成冰。
汽化好像水变气,液化刚好倒过来。
升华就像碘变气,凝华犹如气成霜。
小朋友们认真记,物理世界趣无穷。
一、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发声要振动,固、液、气体能传声。
影响声速三因素:介质种类和温度。
2. 回声声音传播遇障碍,发生反射折回来。
气体声340,0.1秒(17m)辨回声。
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色和响度,这是声音三特性。
距离声源和振幅,传播范围定响度。
振动快慢叫频率,音调越高越尖细。
闻声知人靠音色,杯水多少调不同。
4. 次声波和超声波声音种类怎么分?按照频率来划分。
二十、二万是声音,听不到的超、次声。
5. 声的利用超声传递能量大,碎石、清洗水雾化。
声音之中有信息,回声定位是声呐。
B超检查成神话,外科检查听诊法。
6. 噪声的控制规则振动是乐音,物理、环保解噪声。
分贝数,九、七、五,保护健康听、学、休。
减弱噪声三途径:声源、人耳、传播中。
7. 闻声的过程人耳怎么听声音?传声依靠两途径:空气传导鼓膜动,小骨、神经到大脑。
头骨、颌骨听神经,再到大脑知声音。
8. 研究方法是否发声来比较,振动发声靠归纳,声波、水波相类比,真空实验理想化,微小放大是转化。
二、光现象1. 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自身发光是光源,直线传播有条件:介质同种要均匀。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日(月)食、影。
(2)光的反射和折射界面之处方向变,三角四线一点面。
反射光线对面空,入射光线角相等,折射入射要对顶。
(3)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中,光路可逆角相等。
(4)反射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反射类型这两种。
(5)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中,大角总在空气中。
方向不变是直射,光路可逆要记清。
(6)光的色散紫靛蓝绿黄橙红,光的色散靠棱镜。
三原色光蓝绿红,三原颜料青黄红。
(7)研究方法平行光线点光源,理想模型作用大。
显示光路啥方法,胶体溶水烟雾大。
“直线传播”靠归纳。
2. 光现象的应用(1)面镜反射应用“三面镜”,凸镜发散聚凹镜。
(改)变(方)向、成像平面镜,虚像和物要对称。
(2)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光源发出两光线,镜面反射到人眼。
反向延长画虚线,虚象就是会聚点。
物态变化过程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态变化口诀分享
1.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读数:仰读偏小俯偏大。
3.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液为熔化,液态变固称凝固。
固体分晶和非晶,非晶熔化无局限。
晶体熔化有熔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4.汽化和液化
液态变气称汽化,包括沸腾和蒸发。
蒸发发生液表面,任何温度都进行。
液体蒸发要吸热,依附物体温下降。
剧烈汽化是沸腾,内部表面同进行。
一定温度才发生,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异。
压强与之有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