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8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最佳方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最佳方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
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
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
反流性食管炎—概述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下端食管与胃内容物长时间反复接触所产生的炎症性病变.中医称反流性食管炎为“食管瘅 ".胃食管反流原因,主要是因暂时性下端食管括约肌松弛和/或静息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过低或缺如.一旦发生反流,而反流物又不能及时被清除,则造成食管过度酸化,随之粘膜受损。
这种损害既有胃酸与胃蛋白酶的作用,也有胆盐对食管鳞状上皮的作用。
临床上常有反胃、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感和疼痛等症状.以40—60岁多见,欧美国家尤为常见。
反流性食管炎 -病因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正常人群均有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现象,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故称为生理性GER其特点为:常发生在白天而夜间罕见;餐时或餐后反流较多;反流总时间<小时/24小时。
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GER可转变为病理性GER甚至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
(一)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
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
该处静息压约为2.0~4。
0kPa(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
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指的是胃、十二指肠器官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患者出现的胃灼热感、反酸、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的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可通过胃镜检查,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溃疡或糜烂等。
反流性食管炎并没有特定的发病群体,男女均可发病,在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反流性食管炎在日常生活中会影响患者的饮食,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不畅、泛酸和嘈杂等。
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抑酸类药物进行治疗,经过科学的干预可获得非常好的疗效。
但是反流性食管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要彻底避免疾病还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症状,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1.反流性食管炎有哪些常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存在一些典型性的疾病发病症状,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自身对照,有助于患者早期发现自己的异常情况,及时入院治疗。
一般来说,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有烧心、反流、吞咽困难和胸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哮喘等食管癌症状。
1.1反酸、胃部灼热当患者发病反流性食管炎后,胸骨后会有烧灼感或明显的不适感,这种症状多在进食后30~60min出现。
除了进食以外,剧烈运动、半卧位或者身体突然前倾等也会诱发反流性食管炎。
在服用抑酸类药物后,患者的烧灼感会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
此时不要食用酸性或者过热的食物,避免灼热感加重。
1.2反流患者在进食后、夜间平卧或者身体前屈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部食管反流至咽喉或口腔。
1.3出血当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病情加重时,患者的症状也会加重。
此时患者会出现食管黏膜糜烂,引发出血症状。
在初期阶段,出血表现为慢性、少量,当溃疡面持续扩大时,会引发大出血。
长期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症状。
1.4其他症状首先是胸痛,当反流物上升至食管时会产生明显的刺激感,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或刺痛感。
这种刺痛感可放射至肩部颈部、后背胸部、耳后,部分患者会伴有类似心绞痛的症状、烧心等。
其次是吞咽困难症状,反流物对食管会产生刺激,引发食管痉挛或者功能紊乱,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诊治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炎症,通常会导致疼痛、烧心感、咳嗽等症状。
以下是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烧心感、胸痛、咳嗽等。
2.内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常通过内镜检查(胃镜)来确诊。
医生可以观
察到食管内是否有炎症、溃疡等变化。
3.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以检测胃酸反流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4.X光和造影:可能使用胃肠道X光检查来观察食管和胃的形态。
治疗:
1.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避免大量进食。
避免仰卧或趴睡后立即躺下。
避免食用或饮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辣椒、咖啡、巧克力、薄荷等。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可以减少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也可以减少胃酸分泌。
抗酸药物:如铝碳酸镁,有助于中和胃酸。
3.抗反流手术: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选项,如Nissen fundoplication。
4.食管黏膜保护剂:
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能够保护食管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等。
5.康复训练:
通过食管康复训练,改善食管的运动功能,减轻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指的是因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发的食管炎症性病变。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与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抗反流屏障被破坏等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近些年,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肥胖、吸烟、饮酒者均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
该疾病若持续性进展,则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
尽早干预对于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疾病危害性尤为重要。
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并不了解该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盲目性。
那么,关于反流性食管炎应当了解哪些知识呢?1.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反流反流是指食物或胃酸从胃部逆流至食管、口腔或咽喉的现象。
以下是常见反流现象:身体前屈时反流:当患者身体前屈时,尤其是弯腰或俯身时,这会增加胃内压力,使胃内容物更容易逆流至食管。
这种姿势可能导致食物或胃酸从胃部倒流至口腔或咽喉。
夜间平卧时反流:夜间平躺时,重力作用减小,胃内的食物和胃酸更容易逆流至食管。
许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睡觉时经历反流症状,如酸味或苦味物质涌入口腔或咽喉,甚至咳嗽或窒息感。
进食后反流:进食后,胃肠道开始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加。
如果食管括约肌功能不正常或胃排空延迟,食物和胃酸就更容易逆流至食管。
患者可能在进食后不久经历反流症状,如酸味或食物残渣回流至口腔或咽喉。
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偶尔感到胃灼热或酸味反流,而对于严重的人来说,这些症状可能更频繁和剧烈。
反酸和烧心当患者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后,其胸骨会产生明显的不适感或灼烧感,上述症状通常会在进食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出现。
除进食外,身体突然前倾、剧烈运动等也会致使反流性食管炎发病。
患者在服用抑酸类药物后,其灼热感会得到缓解。
在此时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过热或酸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灼热感。
其他症状胸痛也被认为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
当反流物上升到食管时会产生显著的刺激感,从而患者会出现刺痛感或疼痛感,这种刺痛感可放射至耳后、肩部、颈部等位置,且部分患者会伴有心绞痛相关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导读: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哪些?查看症状,进行检查确诊疾病后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有改善LES的功能、降低胃酸、急诊处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的解剖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老年人很容易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食管与胃连接区的抗反流机能失调,致胃酸、胃蛋白酶以及胆汁和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损伤。
当食管黏膜发生糜烂时可有急性腹痛表现。
出现症状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比如腹痛、恶心、呕吐等。
急诊X线吞钡检查,阳性率仅50%左右。
等患者疼痛缓解可在透视下,应用各种方法增加腹压可见食管扩张、收缩、胃向食管方向反流的现象。
若一旦发现反流,需注意有无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可能。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1.改善LES的功能,避免反流肥胖者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患病群体,治疗应以饮食结构调整为主。
患者应少吃肥腻难消化容易积存在体内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多餐,多运动,减轻体重,避免食物反流。
适当服用胃复安、乌拉胆碱等药物,每次25mg。
长期服用要慎重。
2.降低胃酸可采用制酸剂中和胃酸或采用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药物。
常用降低胃酸的药物有氢氧化铝凝胶、甲氰咪呱、氧化镁、丙谷胺。
3.急诊处理胃复安和制酸剂联合使用,必要时可肌注胃复安10-20mg;有呕吐、失水者当补充液体。
抗胆碱能药物如普罗苯辛、654-2禁用,可加重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的辩证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甚则发生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严重病变,属胃食管反流病。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可窜及后背及胁肋等处,有时酷似心绞痛,部分患者可伴见咽部不适,有异物感,进而出现吞咽障碍、吞咽疼痛等症。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胃脘痛”、“胸痹”、“噎膈”、“梅核气”等病证范围,当今中医称之为“食管瘅”。
由于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且病变日久或治疗失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常危及生命,因而如何有效防治本病,引起国内外中西医界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收到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1 病因病机食管为饮食通道,属胃范围,为传化物而不藏,以通降为顺,《难经集注》称其为“胃之系”。
所以,凡是能引起胃病的病因同样也可导致食管病变。
其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胆脾胃肺关系密切。
究其病因有三:一为情志不遂,使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或郁久化热,热灼胃阴,使胃失润降,损伤食管;二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热烫之物和醇酒厚味等,使食道干涩,食管损伤;三因先天禀腻不足,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等,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肺失清肃,痰气交阻。
以上诸因均可致肝胃不和,脾胃损伤,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胃中浊气上逆,痰、气、热(火)、瘀等交结于食管及胃腑,而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一系列病症。
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有关外,与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节亦有密切关系。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认为,“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因而气机升降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所以,在临证中,一定要在辨明病位的同时,也要辨明气机之失调,才能正确地进行辨证治疗,从而取得颇为显著的效果。
2 辩证分型与治疗笔者临证中,常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临床上以实证多见,久病则出现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互见,表现为本虚标实和虚实夹杂的复杂病变。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7T11:22:05.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周兆俊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职工医院 155630) [导读]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与疼痛,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
1 诊断1.1 典型症状1.1.1 胃灼热与反胃,剑突下或胸骨后灼热或疼痛,有“烧心感”,多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常因进食辛酸食物、饮酒或剧烈运动诱发。
可伴反胃,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
胃灼热感经服用制酸剂后常缓解或消化。
1.1.2 胃灼热与反胃。
咽下疼痛与咽下困难。
1.2 重要体征缺乏特征性1.3 辅助检查1.3.1 食管吞钡X线检查对轻型病例欠敏感。
本检查在病变较重时可现食管下段黏膜皱壁粗乱,也可见食管蠕动减弱、运动不协调或不规则收缩;重症或晚期有食管龛影或管腔狭窄。
1.3.2 食管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可见黏膜呈现弥漫性或区域性水肿、充血,正常的黏膜血管网变成模糊不清,有时表面为颗粒状,触之即出血,可覆盖白色或灰黄色渗出物。
严重病例可见食管和胃交界处有糜烂或纵行溃疡,间有纤维化斑片,甚至发生圆形或卵圆形较深的溃疡。
2 鉴别诊断2.1 因本病存在胸骨后疼痛,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2.1.1 消化性溃疡有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并有压痛。
X线钡餐检查可龛影;胃镜检查可见溃疡。
2.1.2 心绞痛多有心脏病史,心电图常见ST-T压低改变。
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症状,可资鉴别。
2.1.3 心肌梗死多有心脏病史,心电图有相应ST段抬高,弓背向上,T波倒置等变化,心肌酶学升高,出现明显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改变等变化可资鉴别。
2.2 因本病有咽下困难,宜与下列疾病鉴别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疼痛,常有消瘦、贫血、恶病质。
早期从临床表现鉴别有一定困难,后期食管癌以阻塞症状为主要表现,少见烧灼样疼痛,可资鉴别,胃镜是明确诊断的直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