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治疗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3.89 MB
- 文档页数:58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一、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概述1. 定义与发病机制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新生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等生理特点有关。
此外,神经肌肉调节功能不成熟、胃肠道激素水平异常、食管黏膜防御机制较弱等也可能参与其中。
2. 临床表现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多样,常见的包括溢奶、呕吐,尤其是喂奶后较为明显。
患儿可能出现反复的咳嗽、喘息,甚至呼吸暂停,这是由于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所致。
部分患儿还会有拒食、体重不增、易激惹、睡眠不安等表现。
3. 危害与影响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反流物吸入肺部可引发肺炎、肺不张等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
频繁的反流和呕吐还可能引起食管炎,导致患儿出现吞咽困难、疼痛等症状。
二、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病因1. 生理因素新生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未成熟,压力较低,不能有效地阻止胃内容物反流。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且胃的排空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胃内压增高。
2. 喂养方式喂奶量过多、过快,或者喂奶后立即平卧,都可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风险。
奶嘴的孔径过大或过小,也会影响新生儿的吸吮和吞咽,从而引发反流。
3. 疾病因素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裂孔疝等,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颅内出血等,可能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引发反流。
三、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呕吐特点、呼吸状况等。
观察患儿是否有溢奶、呕吐、咳嗽、喘息、拒食等症状。
2.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可明确食管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反流。
24 小时食管pH 监测:能准确反映食管内的酸碱度变化,判断是否有反流及反流的程度。
胃镜检查:有助于观察食管黏膜的损伤情况。
四、护理评估与诊断1. 护理评估健康史: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喂养方式、家族病史等。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护理发布时间:2021-09-01T13:48:08.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2期作者:梁娅[导读]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较大的生活压力是人们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
梁娅泸州市纳溪区中医医院,646300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较大的生活压力是人们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
消化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而当前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具体情况,了解相关疾病有助于降低其对自身健康的威胁。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由于抗反流屏障以及食管清除作用出现异常进而导致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由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混合多种消化液,而食管粘膜在接触到一系列消化液后,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刺激损害,久而久之就会诱发炎性病变。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对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存在胃灼热反酸以及明显的胃内容物反流情况。
该病对患者健康影响相对较大,如不能积极有效的进行治疗,患者可能会因反流物进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因食管反复受反流物刺激进而导致组织增生并形成食管狭窄。
想要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相应的护理措施极为关键,为进一步增加广大读者朋友们对反流性食管炎护理内容的认识,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而言,饮食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做好相应的饮食控制,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强化整体治疗效果。
在日常饮食过程中,首先切忌过饱饮食,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只吃7分饱,有利于反流性食管炎病情。
适当减少进餐量,能够促进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减少食物在胃及十二指肠中停留的时间,从而减轻食物反流的情况。
其次,一定要注意避免食用各种不易消化或带有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饮食中如进食较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导致其在胃内停留时间增长,随着消化液的分泌,患者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反流症状。
而各种刺激性食物,不仅不利于食管健康,增加对食管的刺激也会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患者反流病情。
高龄老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分析【摘要】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老年人中发病多见,而且老年人发生re的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而加重。
通过对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及护理,帮助老年人提高自理能力,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61-01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297%-5%,并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增加[3]。
1 临床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症状是反流引起的烧心,反胃,胸痛甚至食管糜烂出血。
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2]。
食管反流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导致病人睡眠障碍。
通过电子胃镜、食管功能等检查发现,re患者食管粘膜充血发红、糜烂、融合等现象发生,食管裂孔疝、残留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反流性食管炎在内镜下常见的并发症[4]。
肖本富的53例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中发现,老年患者的反酸、烧心和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5]。
2 护理反流性食管炎多因饮食、劳累、肥胖等诱因而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5],因此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21 体位护理病人处于水平位及头低脚高位时容易导致反流,应将床头抬高使床头至床尾有一个斜形坡度,这样能较快消除反流。
睡眠时避免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因为这样可引起膈肌拾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22 饮食护理①多吃一些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延缓胃排空的食物。
②减少脂肪、增加蛋白质摄入。
脂肪延缓胃排空刺激胆囊收缩、分泌,降低了食管括约肌的压力,而蛋白质刺激胃泌素的分泌,可以使食管括约肌压力增加。
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与护理措施摘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食管胃运动动力障碍,包括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胃内容物越过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及胃运动功能障碍。
引起这些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解剖结构的异常外,某些疾病、药物和食物都可能导致胃内容物越过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反流。
治疗上以改善胃肠动力为主,增强食管的清除力,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食管创面愈合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
选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和四君子合剂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护理工作中,首先要求患者忌酒戒烟;饮食上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保持心情舒畅,增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就寝时床头整体宜抬高10厘米-15厘米;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联合用药家庭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33【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7-02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
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典型反流综合症指因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和胸痛。
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
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影响病人睡眠。
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单一使用抑酸剂或胃肠动力药,疗效都不理想[1]。
我院采用兰索拉唑三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加上科学的临床护理与家庭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
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住院患者60例病历资料,男45例,女15例,年龄22-68岁,均经胃镜确诊。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反酸、烧心、嗳气、反食,上腹部不适、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的相关症状。
浅谈反流性食管炎的早期治疗摘要】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通过对120人的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本文总结出一般治疗、内科治疗、中医治疗的有效方案,建议完善和推广。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早期治疗;一般治疗;内科治疗;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09-01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临床上将其称之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若反流长期存在,最终将形成瘢痕和狭窄,所以,此病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临床治疗群体:2008年~2010年临床治疗组120人,男86人,女34人平均年龄60.2岁。
症状:烧灼感是早期症状,更是典型症状。
多在饱餐后出现,常发生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可伴有反胃,反流物为酸性或呈苦味、吞咽疼痛、咽下困难、出血及贫血。
此与体质有一定关系,直立位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卧位症状明显。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管镜检查均能确诊。
内镜下表现:查见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不清,质脆而易出血或伴有渗出物,粘膜也可呈颗粒状。
1一般治疗1)低脂饮食,少食少餐,忌烟酒;2)由于病人夜间处于水平位,头低脚高位时发生,因此,要抬高床头。
3)应用一些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物排空的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等。
2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可使食管粘膜早期不受刺激,消除水肿和酸性分泌物,终止从表面粘膜传向基底细胞的信息,达到乳头退缩,表面上皮恢复正常,食管对酸性易感性降低,至病人无烧心感。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
藻酸盐可漂浮在胃液表面,防止胃液反流。
2.1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2.1.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
胃镜检查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流反性食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常常伴随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抗酸药物:抗酸药物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药物。
通常最早选择的为质子泵抑制剂。
它能够稳定胃酸分泌,减少反流,消除食管及胃内的酸性刺激,从而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但并非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都能有效地控制疾病。
如果患者长期服药后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胃肠动力调节剂,可帮助消除上腹胀气、呕吐、嗳气等症状,提高用药效力。
(2)消炎药: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感染者,可选择消炎药进行治疗。
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全谷药物等。
2.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合并症状严重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往往采用减压治疗和转移根治两种方式,具体方法可考虑结合手术操作的级别和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3.生活方式调整(1)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过酸、过咸等食物,同时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饮食,并注意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
(2)主动调整体态:坐姿过度驼背、睡姿乱摆等不良习惯,都使得腹内压力增加,引起反流食管炎恶化。
因此,在睡觉时应保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姿势,可尝试使用靠垫。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刺激和损伤消化道黏膜,可加重反流食管炎的症状,并影响消化功能。
戒烟限酒是治疗反流食管炎的重要措施。
二、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1)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太快吃饭、吃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
(2)避免高温热饮,可选择寒凉饮品,避免酸碱体质失衡。
(3)避免吃得太饱,可坚持少食多餐,减轻消化器官的压力。
(4)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品,减轻胃和肝脏的负担,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2.生活习惯(1)保持精神愉悦、心态平稳,注意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2)规律作息,保证夜晚的充足睡眠时间,尤其注意睡前不吃东西。
(3)保证充足的运动量,加强身体的锻炼。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治疗|预防|检查|儿科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疾病名称: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发生的消化性炎症。
主要症状为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不适感或灼痛,以及吞咽障碍等。
治疗: 1.抗酸剂; 2.抑酸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1)西咪替丁(2)法莫替丁(3)奥美拉唑:(4)雷尼替丁: 3.胃动力药物:(1)多潘立酮(2)甲氧氯普铵:(3)西沙必利: 4.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每次1g,一日4次,餐后2—3小时服用,需嚼碎吞服。
疾病描述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
随着直立体位时间和固体饮食的增多,到2岁时60%的患儿的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4岁以后。
脑瘫、21—三体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因的发育迟缓患儿,有较高的GER发生率。
症状体征(点击查看详细内容)1、呕吐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
85%患儿于生后第一周即出现呕吐、另有10%患儿于生后6周内出现症状。
呕吐程度轻重不一,多数发生在进食后,有时在夜间或空腹时,严重者呈喷射状。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少量胆汁,也有表现为漾奶、反刍或吐泡沫。
年长儿以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多见。
2、反流性食管炎常常症状有①烧心:见于有表达能力的年长儿,位于胸骨下端,饮用酸性饮料可使症状加重,服用抗酸剂症状减轻,②咽下疼痛:婴幼儿表现为喂奶困难、烦躁、拒食,年长儿诉咽下疼痛,如并发食管狭窄则出现严重呕吐和持续性咽下困难,③呕血和便血:食管炎严重者可发生糜烂或溃疡,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
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3、Barrette食管由于慢性GER,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抗酸能力增强,但更易发生食管溃疡、狭窄和腺癌,溃疡较深者可发生食管气管瘘。
4、其他全身症状(1)呼吸系统疾病:流物之直接或间接可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难治性哮喘,早产儿窒息或呼吸暂停,及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最新资料推荐------------------------------------------------------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护理查房内一科1/ 20学习内容1、定义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病案分析(护理评估)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6、治疗要点 7、护理诊断 8、护理措施 9、护理小结 10、健康指导---------------------------------------------------------------最新资料推荐------------------------------------------------------ 【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astricesophagitis refluxdiseas ,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如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在内镜下无食管炎的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烂性反流病。
3/ 20GERD的分类胃食管返流病((GERD)性食管炎 esophagitis, RE)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i Ux disease,NERD)Barrett食管:是一种病变,指食管与胃交界的齿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最新资料推荐------------------------------------------------------ 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甚至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指的是因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发的食管炎症性病变。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与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抗反流屏障被破坏等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近些年,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肥胖、吸烟、饮酒者均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
该疾病若持续性进展,则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
尽早干预对于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疾病危害性尤为重要。
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并不了解该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盲目性。
那么,关于反流性食管炎应当了解哪些知识呢?1.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反流反流是指食物或胃酸从胃部逆流至食管、口腔或咽喉的现象。
以下是常见反流现象:身体前屈时反流:当患者身体前屈时,尤其是弯腰或俯身时,这会增加胃内压力,使胃内容物更容易逆流至食管。
这种姿势可能导致食物或胃酸从胃部倒流至口腔或咽喉。
夜间平卧时反流:夜间平躺时,重力作用减小,胃内的食物和胃酸更容易逆流至食管。
许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睡觉时经历反流症状,如酸味或苦味物质涌入口腔或咽喉,甚至咳嗽或窒息感。
进食后反流:进食后,胃肠道开始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加。
如果食管括约肌功能不正常或胃排空延迟,食物和胃酸就更容易逆流至食管。
患者可能在进食后不久经历反流症状,如酸味或食物残渣回流至口腔或咽喉。
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偶尔感到胃灼热或酸味反流,而对于严重的人来说,这些症状可能更频繁和剧烈。
反酸和烧心当患者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后,其胸骨会产生明显的不适感或灼烧感,上述症状通常会在进食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出现。
除进食外,身体突然前倾、剧烈运动等也会致使反流性食管炎发病。
患者在服用抑酸类药物后,其灼热感会得到缓解。
在此时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过热或酸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灼热感。
其他症状胸痛也被认为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
当反流物上升到食管时会产生显著的刺激感,从而患者会出现刺痛感或疼痛感,这种刺痛感可放射至耳后、肩部、颈部等位置,且部分患者会伴有心绞痛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