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机发展史
- 格式:pdf
- 大小:762.95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矿业装备六十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考验,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即将胜利完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即将开始。
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潮中,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矿业装备行业作为一个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特殊行业,走过了一条企业初建、壮大发展和开拓创新的曲折道路。
在这迎接崭新宏图的历史时刻,我们理应从矿业装备的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走向等多个角度,对我国矿业装备行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借鉴历史,以昭未来。
矿山机械行业的创业和初建阶段(1949~1962)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极少,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1904年,日本人夺取了抚顺煤矿开采权,为了维修采煤设备,建立了中央机械工厂(后改名为抚顺炭矿机械制造所);1921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沈阳组建了大亨铁工厂;1924年,军阀阎锡山在太原建成育才机器厂;1931年,日军侵占了沈阳,把大亨铁工厂扩建为株式会社满洲工厂,此后日军侵占太原后又扩充了育才机器厂;1934年,上海的民族资本家联合建立了中华铁工厂和大鑫钢铁厂等。
在旧中国,仅有十多家机械制造厂,而且多为兼业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到20世纪40年代末,这些制造厂只能生产矿山机械配件、进行结构装配、修理改造和制造某些小型而简单的矿山设备,例如矿车、水泵、卷扬机和吊车等。
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恢复建设时期。
在战乱中遭到破坏或倒闭的矿山,陆续投入生产,急需多种采矿和采煤设备。
1950年10月,我国第一座年产2万t的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型机械厂开工建设,设计规模为金工产品8000t、冷作产品5000t、钢锭7000t。
1952年底,全国矿山机械产品产量由刚解放时的4800t/年提高到33400t/年;恢复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家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156项重点建设工程进展很快,陆续建起了抚顺重机厂、沈阳矿机厂、洛阳矿机厂、太原矿机厂、承德矿机厂、上海重机厂和汉阳机械厂等30余家能够制造矿山机械的工厂;但其主要产品多为仿苏式,采矿设备如单斗挖掘机(图1)、其他装备有选矿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图2)、小型球磨机、简易振动筛等。
矿用卷扬机发展历史
矿用卷扬机是矿山和采矿行业中常用的起重设备,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矿山和采矿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卷扬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19世纪初,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和运输矿石和其他重物的机械设备。
于是,最早的手动卷扬机被发明出来,它们通常由人力或动物力驱动,用于提升和运输矿石和其他物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19世纪中期,蒸汽动力开始被应用于卷扬机上。
这一时期的卷扬机能够承载更大的负荷,并且提升速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蒸汽动力的应用使得矿用卷扬机的效率大大提高,也为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动卷扬机开始逐渐取代蒸汽动力卷扬机。
电动卷扬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可靠的性能,同时也减少了对燃料的依赖,成为矿山和采矿行业中的主流起重设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矿用卷扬机在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等方
面也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完善。
例如,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使
得卷扬机的操作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安全保护系统的应用大大提
高了卷扬机的安全性能,保障了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的来说,矿用卷扬机经历了从手动到蒸汽动力再到电动的发
展演变过程,同时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方面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它在矿山和采矿行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为矿山生产和物料运输提
供了关键的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矿用卷扬机有望在
效率、智能化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继续得到提升和改进。
煤炭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煤炭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在这一阶段,煤炭机械行业开始起步,但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主要以手工和简单的机械设备为主。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煤炭机械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到煤炭机械行业中,如采煤机、掘进机等。
3. 建设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在这一阶段,煤炭机械行业继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煤炭机械行业的投入,推动了一些重点项目的建设。
4. 现代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9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煤炭机械行业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煤炭机械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更加先进、高效、环保的煤炭机械设备。
总的来说,煤炭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煤炭机械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为煤炭工业的可
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代矿业发展历程近代矿业发展历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
那个时期,随着机械化工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
人们开始通过开采矿石来获取金属、煤炭、石油等重要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在工业革命初期,矿业的开发是相对较为简单和粗放的。
工人们通常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通过人力或者畜力进行矿石的开采。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传统的开采方式已不再适应大规模工业需求,为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开采方法和技术。
近代矿业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阶段,即机械化时代。
19世纪末,现代矿业机械开始出现,如蒸汽钻机、起重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了采矿效率,减少了人力劳动的强度,大大推动了矿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美国西部的金矿开采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使得万斯堡淘金热能够快速扩散开来。
20世纪初,矿业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工程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矿业开始大规模利用电力、石油以及化学技术等新的能源和技术,使得矿石的开采更加高效和精确。
同时,矿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型矿山公司,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
这些企业通过控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销售,取得了巨大的利润,推动了矿业的全球化发展。
到了20世纪中叶,矿业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自动化时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矿业开采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可以由机器和计算机自动完成。
例如,采矿车辆可以通过自动导航系统自由行驶,矿石的分选和处理也可以由自动化设备完成。
这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矿业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现代矿业的重要特点。
近代矿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过去,矿业开采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十分严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矿业企业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在开采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可以进行土地复绿,污水治理等。
总之,近代矿业发展经历了从机械化时代到工程化时代再到自动化时代的演变过程。
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进展煤矿开采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从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历程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期的煤矿开采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效率低下且危险性高。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煤矿开采进入了机械化时代,矿井的开采效率大幅提高。
20世纪初,电力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矿井的深度和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开采向机械化开采的转变。
此后,我国不断加大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力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煤矿开采技术体系。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方面,煤矿开采技术不断创新,从传统的井下采煤向露天开采、综采等高效率、低成本的开采方式转变。
另一方面,煤矿开采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如煤矿机械化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化、高效节能的煤矿机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进步不仅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煤矿开采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设备依赖进口,导致我国在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其次,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煤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问题。
三、未来趋势未来,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未来煤矿开采技术与设备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煤矿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矿山技术发展历程
矿山技术发展历程
矿山技术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采矿、选矿、矿山安全等方面。
矿山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矿山技术也不断地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古代矿山技术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机械设备,如手工凿岩、人力运
输等。
在中国,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了铜矿的开采和冶炼,这标志着
中国矿山技术的起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矿山技术逐渐得到了改进,
如汉代的水力开采、唐代的火药爆破等。
近代矿山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9世纪末,矿山机械化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如蒸汽机、电力等。
20世纪初,矿山机械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矿山电气化、矿山机械化等。
20世纪50年代,矿山自动化技术开始得到应用,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1世纪以来,矿山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矿山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矿山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矿山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三是环保技术的应用。
环保技术可以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保护了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矿山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矿山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机械化采煤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是随着采煤机械的出现而开始的。
40年代初,英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出了链式采煤机,这种采煤机是通过截链截落煤,在截链上安装有被称为截齿的专用截煤工具,其工作效率低。
同时德国研制出了用刨削方式落煤的刨煤机。
50年代初,英国和德国相继研制出了滚筒式采煤机,在这种采煤机上安装有截煤滚筒,这是一种圆筒形部件,其上安装有截齿,用截煤滚筒实现落煤和装煤。
这种采煤机与可弯曲输送机配套,奠定了煤炭开采机械化的基础。
这种采煤机的主要缺点有二点:其一是截煤滚筒的高度不能在使用中调整,对煤层厚度及其变化适应性差;其二是截煤滚筒的装煤效果不佳,限制了采煤机生产率的提高。
6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和前苏联先后对采煤机的截割滚筒做出革命性改进。
其一是截煤滚筒可以在使用中调整其高度,完全解决对煤层赋存条件的适应性;其二是把圆筒形截割滚筒改进成螺旋叶片式截煤滚筒,即螺旋滚筒,极大地提高了装煤效果。
这两项关键的改进是滚筒式采煤机称为现代化采煤机械的基础。
可调高螺旋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与液压支架和可弯曲输送机配套,构成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使煤炭生产进入高产、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从此,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成为各国地下开采煤矿的发展方向。
进入70年代,综采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综采设备开始向大功率、高效率及完善性能和扩大使用范围等方向发展,相继出现了功率为750~1000KW,生产率达1500T/H的刮板输送机,以及工作阻力达1500KN的强力液压支架等。
1970年采煤机无链牵引系统的研制成功以及1976年出现的第四代采煤机—电牵引采煤机,大大改善了采煤机的性能,并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
矿产行业发展历史梳理
矿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以下是矿产行业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史前时期:早期的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如石斧、石锤等。
他们利用地下的石头和岩石进行制作。
2. 古代: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开始开采金、银、铜等金属矿石,并利用它们制造武器、工具和装饰品。
3. 中世纪: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矿产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人们发现了更多的金属矿石,如铁矿石,开始广泛地使用铁制品。
4. 工业革命前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矿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5. 工业革命后期:19世纪中叶以后,矿产行业进一步扩大和多样化。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成为重要的矿产产业。
同时,稀有金属矿石的开采和利用也逐渐增加。
6. 现代化:20世纪以后,矿产行业进一步发展和专业化。
矿产勘探和开采技术不断改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在矿产行业中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矿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
影。
从人类最早的利用石头和岩石开始,到后来的金属矿石开采和利用,再到化石燃料和稀有金属的开发,矿产行业一直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矿产行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早期矿机发展史CPU挖矿比特币诞生之初,比特币“矿机”的最原始形态就是用CPU来挖,算力很小,产量惊人!FPGA挖矿时代•普通的显卡动辄拥有上千个流处理器,而消费级CPU的物理核心目前还是停滞在四核阶段。
GPU 短小精悍而数量众多的流处理器构造,让它在通用计算领域相对于CPU具有明显优势。
所以当第一块GPU开始挖矿的时候,CPU挖矿的时代宣告终结,加密货币迎来了显卡矿机的新时代!生命周期短暂的专业FPGA挖矿2013年3月份,全球第一台现货矿机诞生在中国,即西瓜FPGA矿机,西瓜机由广西桂林的一位工程师发明,尔后开始批量生产,并以1.6G的算力,1.5万元的价格出售,其优势在于功耗只有90瓦,功耗为同等算力显卡的10份1左右,但售价甚至比组合成1.6G算力的显卡更贵,由于性价比并不高,加之当时国内挖矿者寥寥可数,出货总量不超过200台,其生命终结于2013年5月,终结的原因并非被任何矿机产品击败,而是随着挖矿难度的增加,生产成本已远超挖矿所得。
第一次算力大跃进:ASIC挖矿芯片出现百家争鸣的早期矿机时代:•从2013年7月开始,矿机进入百花争鸣的季节,大量ASIC矿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或宣布研发,或宣布预售,或现货形式。
如烤猫矿机,鸽子矿机,TMR矿机,比特儿矿机,兰德矿局,小蜜蜂矿机,阿瓦隆原厂和各种代工,花园矿机,Smart矿机等等,因此接下来的5个月,每期算力增长平均达到30%以上。
烤猫矿机如日中天,占据统治地位第二次算力大跃进:工艺升级,T级矿机出现,蚂蚁初露锋芒蚂蚁帝国初期•随着挖矿难度的增加,矿机的功耗与收益逐渐达到瓶颈。
此时,矿机市场有几位新成员进入大家的视野,贝壳、蚂蚁和阿瓦隆2代,这3家产品均为第二代55纳米的芯片,同等算力的功耗是此前矿机的一半以内。
•其中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在稳定性、噪音、体积和功耗均表现卓越,在业界广受好评,开始疯狂出货第三次算力暴涨:比特大陆蚂蚁16nm矿机S9借着币价大涨占据统治地位。
矿机发展历程矿机作为比特币挖矿的重要工具,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过程。
以下是矿机发展历程的简要描述,共700字。
第一阶段:CPU挖矿(2009年-2010年)比特币诞生之初,挖矿并不需要专门的矿机,而是通过普通计算机的CPU进行挖矿。
当时由于比特币的网络规模还很小,计算难度也相对较低,CPU通过算力就可以进行挖矿。
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也通过CPU进行挖矿。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比特币挖矿的行列,CPU的算力逐渐无法满足挖矿的需求。
第二阶段:GPU挖矿(2010年-2013年)为了提高挖矿效率,矿工开始使用GPU(显卡)进行挖矿。
GPU相比于CPU,在并行计算方面有着更高的性能,可以进行更多的计算工作,从而提高挖矿效率。
这一阶段,矿机发展进入了以挖矿效率为核心的竞争时代。
各大矿机制造商相继推出了专门用于挖矿的GPU矿机,从而带动了矿机的市场发展。
第三阶段:ASIC挖矿(2013年至今)随着比特币挖矿的不断升级,GPU挖矿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比特币网络规模的扩大,挖矿难度不断增加,GPU的算力开始逐渐不足以满足挖矿需求。
其次,GPU挖矿的功耗和散热问题也逐渐突出,成本和风险逐渐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矿机制造商开始将ASIC(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于矿机中。
ASIC矿机专门为比特币挖矿而设计,具有比GPU更高的算力,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稳定性。
ASIC矿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比特币挖矿的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ASIC矿机也经历了不断的升级和改进。
矿机制造商不断优化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算力和能效比。
同时,矿机的硬件配置也逐渐改进,如降低功耗、提高散热等。
这些创新不仅使得矿机更加高效、稳定,也为全球的比特币挖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ASIC矿机外,还出现了其他一些新型矿机,如FPGA矿机等。
这些矿机在一定时期内曾经较为流行,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ASIC矿机的优势仍然无法取代。
总体来说,矿机发展经历了从CPU到GPU再到ASIC的演变过程,技术不断升级,效率不断提高。
上海矿山机械历史上海矿山机械历史解放前,上海矿山机械的制造几乎是空白,只有振昌铁工厂在30年代仿造过小规格7英寸×14英寸的颚式破碎机。
解放后,国家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矿山机械优先发展。
1953年,上海大鑫机器厂改名为上海矿山机器厂,成为上海第一家以生产矿山机械为主的机器厂,当时主要生产卷扬机、破碎机和锻钎机等。
至1990年,上海有矿山机械厂8家,能生产钻探设备、采掘设备、洗选与筛分设备、破碎粉磨设备和提升卷扬设备等5大类。
1.钻探设备上海生产钻探设备始于50年代。
创办于民国37年的上海汛华机器工程公司,于1951年开始制造凿井机和深井泵,至1955年已能生产成套凿井机械设备,以后又研制生产了30、60米钻探机。
1959年,开始生产手持式风动凿岩机,成为国内主要生产凿岩机的厂家。
70年代初,上海重型机器厂、江南造船厂等近百家单位联合会战,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台煤矿专用NDI型竖井钻机,为大屯煤矿完成了1个副井3个井筒的施工任务,最大直径为6.3米,最大深度为306米。
1973年,上海振动器厂为梅山冶金公司制造了2台YQ100A型井下潜孔凿岩机。
2.采掘设备解放前,国内的矿山采掘基本依靠人力。
1954年,国产第一台采掘设备仿苏型电动装岩机在太原矿山机器厂试制成功,后经改进设计,定型为Z—20B型电动装岩机,并于1962年交上海采矿机械厂生产,使该厂成为上海唯一的矿山采掘设备专业制造厂。
1966年,上海采矿机械厂开发成功ZYQ—13Q型气动装岩机。
1974~1984年间,该厂生产出行星齿轮式的各种耙斗装岩机达1223台。
1975年,研制成功ZCZ—36型气动装岩机,铲斗容量为0.26立方米,为ZYQ-13Q型的1倍,采用内燃驱动,以气力工作,轨道行走,有可靠的防爆性能,第一台用于吉林省板石沟矿。
1977年,生产出第一批ZY3型液压支架。
70年代后期,上海市冶金矿山机械公司组织了行业内的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上海工程机械厂、上海采矿机械厂、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上海千斤顶厂以及后方基地的永红机械厂、前进机械厂、利民机械厂等联合开发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设备,它主要由双滚筒采煤机、液压支架及可伸缩皮带运输机等组成,其中,MD—150双滚筒采煤机在1983年7月获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地下矿山凿岩设备的发展历程1. 前言目前我国为世界第二矿业大国,仅次于美国。
1998年我国矿石开采总量超过50亿t,已有一万多座矿山。
按矿石产量计,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所占比例为:有色金属90%、黄金85%、核工业及化工原料6o%、铁矿l0%。
然而,大量的地下矿山在相当长时期内仍以钻爆法开采为主,这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开采方法。
因此,地下凿岩设备在矿山生产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目前多数矿山使用手持式气动凿岩机,部分矿山使用液压凿岩台车,多为人工操作。
这种落后的凿岩设备,已不能适应地下矿山发展的需要。
而发达国家在普遍使用液压凿岩台车的基础上,正向凿岩机器人发展。
我国加入WTO已指日可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要抓住机遇,依靠技术创新,尽早开发具有经济推动力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见效快的地下凿岩设备。
为此,回顾其历史、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应用效果,探讨其发展方向是有一定意义的。
2. 历史回顾和现状自1844年第一台气动凿岩机研制成功,并试用于燧道工程,至今已有15(h的历史⋯。
它成为地下矿山主要的凿岩设备,目前我国太部分地下矿山一直在使用。
然在结构性能上不断改进,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凿岩速度不断提高。
但始终被凿岩效率低,能量消耗太,噪声、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所困扰。
在国外有些发达国家已不再使用气动凿岩设备,被液压凿岩设备替代。
1970年,法国M~ntabert公司研制第一台H5o型液压凿岩机及其配套凿岩台车以来,引起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关注,相继有美国h1}删一Rand公司、Gardner—Denver公司、芬兰Tammek公司、德国Knapp公司,瑞典I~lldenAlimak公司、AtlasCowo公司等进行研制。
到目前品种规格齐全,使用范围广泛,产品更新换代快。
如Atlascowo公司1986年推出第二代产品COp1440和Cop1550,其效率比Cop1238高一倍。
进入9o年代以来,新液压凿岩机的出现,更让人耳目一新。
在区块链领域,“挖矿”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名词。
我们常说“比特币是挖矿产生的”,这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挖掘比特币的过程,与开采石油资源非常相似,只不过,挖掘石油资源需要矿工一头扎进矿井里进行工作;而挖掘比特币,需要“矿工”埋进茫茫代码中进行工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由比特币系统的设定决定的。
在比特币系统的设定中,参与者需要使用计算机去做大量的、数以亿计的哈希碰撞,直到找到正确的哈希值,他才可以得到一些比特币作为奖励。
通俗讲,这个过程类似于在茫茫代码中做大量的数学运算,只有找出正确答案,才会得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比特币也由此被不断生产出来。
挖矿与算力(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息息相关,挖矿说到底拼的就是算力的高低,计算机的算力越高,它的运算速度越快,找到正确哈希值进而赚取比特币的几率也就越大。
因此,挖矿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算力的进化史。
伴随着比特币价值从无到有,挖矿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CPU挖矿→GPU挖矿→专业矿机ASIC挖矿→行为挖矿。
一、CUP挖矿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奖励。
当时,中本聪使用的挖矿工具是CPU。
我们知道,普通计算机都有配置CPU,因此当时的挖矿门槛较低,使用家用电脑就可以挖矿,所有人都可以做矿工。
当时,挖矿仅仅流行在极小的极客圈子里面。
当比特币交易平台上线比特币交易以后,比特币有了价格,加之当时游戏行业不景气,很多游戏代练便转向比特币挖矿赚取收入,比特币挖矿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大。
随着挖矿群体越来越大,比特币挖矿形成了一种激烈的竞争关系。
可是CPU 的算力有限,挖矿收益寥寥,采用CPU挖矿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矿工们的需求,于是挖矿进入到第二个阶段:GPU挖矿。
二、GPU挖矿2010年,GPU挖矿正式登场。
一个GPU显卡相当于几十个CPU,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早期矿机发展史
CPU挖矿
比特币诞生之初,比特币“矿机”的最原始形态就是用CPU来挖,
算力很小,产量惊人!
FPGA挖矿时代
•普通的显卡动辄拥有上千个流处理器,而消费级CPU的物理核心目前还是停滞在四核阶段。
GPU 短小精悍而数量众多的流处理器构造,让它在通
用计算领域相对于CPU具有明显优势。
所以当第一块GPU开始挖矿的时候,CPU挖矿的时代宣告终结,加密货币迎来了显卡矿机的新时代!
生命周期短暂的专业FPGA挖矿
2013年3月份,全球第一台现货矿机诞生在中国,即西瓜FPGA矿机,西瓜机由广西桂林的一位工程师发明,尔后开始批量生产,并以1.6G的算力,1.5万元的价格出售,其优势在于功耗只有90瓦,功耗为同等算力显卡的10份1左右,但售价甚至比组合成1.6G算力的显卡更贵,由于性价比并不高,加之当时国内挖矿者寥寥可数,出货总量不超过200台,其生命终结于2013年5月,终结的原因并非被任何矿机产品击败,而是随着挖矿难度的增加,生产成本已远超挖矿所得。
第一次算力大跃进:ASIC挖矿芯片出现
百家争鸣的早期矿机时代:
•从2013年7月开始,矿机进入百花争鸣的季节,大量ASIC矿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或宣布研发,或宣布预售,或现货形式。
如烤猫矿机,鸽子矿机,TMR矿机,比特儿矿机,兰德矿局,小蜜蜂矿机,阿瓦隆原厂和各种代工,花园矿机,Smart矿机等等,
因此接下来的5个月,每期算力增长平均达到30%以上。
烤猫矿机如日中天,占据统治地位
第二次算力大跃进:工艺升级,T级矿机出现,蚂蚁初露锋芒
蚂蚁帝国初期
•随着挖矿难度的增加,矿机的功耗与收益逐渐达到瓶颈。
此时,矿机市场有几位新成员进入大家的视野,贝壳、蚂蚁和阿瓦隆2代,这3家产品均为第二代55纳米的芯片,同等算力的功耗是此前矿机的一半以内。
•其中比特大陆的蚂蚁矿机在稳定性、噪音、体积和功耗均表现卓越,在业界广受好评,开始疯狂出货
第三次算力暴涨:比特大陆
蚂蚁16nm矿机S9借着币价大涨占据统
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