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概论》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598.11 KB
- 文档页数:49
《体育概论》复习题(高教版)一、名词解释1、体育: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P0222、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0253、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P0264、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P0275、体育过程:是体育参与者运用器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运动实践的过程。
P0796、体育手段:是指为了达到体育目的而借助的载体、媒介及其各种活动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体育目的的系统行为和技术操作。
P1077、身体运动:是运动者为达到体育目的,按照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体育的法则、要求而进行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各种运动动作的总称。
P1078、体育运动技术(运动技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体育运动技术。
P1139、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解释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P13110、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P18911、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P03212、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它属于动作的空间特征。
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过程,一般包括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
P110二、填空、判断、选择等1、体育学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5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引进与移植阶段、探索与总结阶段、挫折与停顿阶段、发展与丰富阶段。
P0012、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本质属性是决定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
体能训练学习资料1 体能训练的学习要求通过《体能训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根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能应用于指导体能训练和相关工作。
首先学习和掌握体能训练的概念、内容、价值、原那么、要求、趋势以及运动素质开展的敏感期等根本理论,这对于科学从事和指导体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2 身体形态的概念及意义一、身体形态的概念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特征指标有:高度,长度,围度,宽度和充实度。
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和横断面。
3 身体形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环境遗传人类身体尺寸通常随环境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不同地区人体形态的变化说明,人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
决定身体形态的其他的指标也有相当的遗传因素,例如身高,坐高,体重。
智商。
4 各项群运发动的身体形态特征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短跑、短距离游泳、短距离自行车、速度滑冰等工程。
体型匀称、身体强健、肌肉兴旺,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髋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
体能主导类力量性项群跳跃:身材修长、下肢占身高比例大,小腿相对较长,跟腱长,踝围度小。
投掷:身体大型,指间距一般可超过身高 5-10 厘米,肌肉兴旺,对肩带和躯干肌群要求高。
举重:体格强健、体型匀称、骨骼粗大、胸脯厚实、肌肉线条明显,四肢兴旺有力,肩宽,指长,臀部肌肉紧缩上收。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中长跑身高中等、腿长、体重轻,脂肪少。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射击、射箭身体正常匀称,但不同单项要求有所不同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身体匀称,五官端正,女子颈部略长,锁骨和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隔网对抗项群排球、乒乓球、网球运发动体型不同要求。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同场对抗项群身材高大,胸廓大,手大脚大;腿长,臀部小,踝围度小。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搏斗对抗项群击剑、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拳击较高的身高和较长的四肢,身高体重保持恰当比例。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体能:是指有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和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与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
2.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过程。
3.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4.专项体能训练:是指采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对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并在比赛中顺利有效地运用,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
5.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6.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7.体能训练原则:是依据体能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体能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8.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9.身体机能: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10.力量素质:人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克服阻力的能力。
11.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最大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2.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阻力时,使器械或人体产生可能的位移,它是肌肉加速度能力是表现。
13.力量耐力:运动员在一定阻力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15.耐力素质:是指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16.专项耐力:是指在专项负荷的条件下,为了专项成绩而最大限度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用以抵抗疲劳的能力。
17.速度障碍:是指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的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滞不前,甚至不能再提高的现象。
1)体能的定义:机体适应调节和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
2)体能的构成要素: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稳定,平衡。
3)体能的意义:1是构成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
2是技能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的保障。
3为战术制定提供重要的选择。
4对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5是长期高负荷训练的保障。
6体能是健康的基础。
7降低受伤的几率,延长运动寿命。
4)力量定义:分为一般力量、专项力量。
其表现形式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力量与个人体重的关系:绝对力量、相对力量,最大力量/体重。
爆发性力量、稳定性力量。
5)力量训练当中的技术:杠铃哑铃。
需要保护:器械在头上,在背上,在胸前,高强度练习。
6)呼吸:1发力的时候呼气。
2憋气使躯干牢固稳定。
3憋气血压升高,会出现安全问题。
7)抗阻力量训练计划设计要素:1诊断测量:为设计定基础。
2目标的建立:评价训练效果。
3练习的选择:顺序,全身爆发力、高翻、蹲杠铃、负重体重。
4训练频率。
5练习顺序。
6训练负荷7间歇时间。
8)负荷:发展最大力量9)体能测试的顺序:1安静时的测试:心率、体重、血压。
2非疲劳性测试:柔韧性和纵跳。
3灵敏测试。
4最大力量测试5速度测试6局部肌肉耐力力量测试、身体部位持续工作能力。
7无氧能力测试:400m、折返跑。
8有氧能力测试。
10)影响测试的因素:1气温2湿度3嘈杂程度4运动员睡眠状况和状态5测试时间6最后进食的时间7测试环境8运动员对测试内容的认知9测试工具的准确程度10运动员是否全力以赴11准备活动12测试者的个性、知识、技能13测试的顺序、测试的要求11)超等长练习定义:指以肌肉弹性和千张反射能够使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量的运动形式。
肌肉被快速拉长、快速收缩(立定跳远、标枪)12)超等长运动的生理学机制及时相特征:1、离心时相:表现为主动肌拉长,生理学机制为弹性能储存在串联弹性组分中;肌梭受到刺激。
2、过渡时向:表现为两时相间的暂停,生理学机制为la传入纤维与a--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a--运动神经纤维将冲动传达至主动肌。
《体能训练概论》思考题
1、体能的概念、分类?
2、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哪些方面?
3、与竞技有关的体能包括哪些方面?
4、体重指数是什么?如何计算?
5、简述体能的作用
6、简述体能训练的意义
7、简述体能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8、简述进行体能训练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9、体能测量评价的原则和体能测试的一般顺序?
10、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力量一般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11、力量素质训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2、肌肉运动主要形式?
13、简述力量练习的主要手段?
14、简述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理基础?
15、论述静力力量训练的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16、离心性力量练习的用途?
17、简述超等长练习的分类?
18、耐力素质的主要分类?
19、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21、柔韧性练习生理学意义?
22、柔韧性主要练习方法?
23、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4、速度的概念及分类?
25、移动速度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26、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区力量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体能?体能包含哪些要素?将体能概括为: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是人体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表现。
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爬、搬运等能力)、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协调能力等)和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实际上,运动素质的发展是决定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最主要因素。
2.简述体能的基本分类。
根据体能对机体运动的作用,把体能被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
健康体能是指机体基本健康所需的能力,主要反映运动员身体健康程度的指标包括肌力、体成分、心肺功能、柔韧、肌耐力等。
以上因素直接反映运动员的健康水平。
竞技体能主要针对运动员完成专项技术时所必须的爆发力、速度、反应、灵敏、协调、平衡等能力3.简述体能在竞技体育中的基本作用?1.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2.良好的体能是技术学习的基础,技术提高的保障,这在技能项目中尤为明显3.良好的体能为战术制定提供更多的选择。
4.良好的体能对运动员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5.良好的体能是长期高负荷训练的保障。
6.良好的体能可以防止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7. 良好的体能是制约青少年运动员能否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
4.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影响因素。
1.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2.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主导性及体能构成要素的主导性认识3.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系统4.运动项目的技战术5.运动员个体特征6.场地、器械等训练条件超等长训练法是以肌肉弹性、收缩性和牵张反射发展力量的方法。
训练目的是通过脊髓反射改善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支撑力、弹跳反应力、鞭打力等。
练习中,当肌肉快速地被拉长时(离心阶段),刺激了肌梭感受器,通过脊髓的牵张反射,被拉长的肌肉积极收缩(向心阶段),以保持肌肉长度的恒定。
体能训练概论第四版《体能训练概论第四版》是一本关于体能训练的权威教材。
体能训练是一种通过系统性的锻炼和训练来提高身体各项素质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能水平,希望通过训练来改善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详细介绍了体能训练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体能训练指南。
第一章《体能训练概述》首先介绍了体能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
体能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所需的各项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
良好的体能水平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预防疾病、增强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还介绍了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效果评估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
第二章《体能训练原理》详细介绍了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包括适应性原理、超级补偿原理、负荷原理等。
适应性原理指的是在适当的负荷下进行训练,身体会适应并提高各项素质。
超级补偿原理则强调在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时,身体会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适应能力。
负荷原理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以达到适应训练的目的。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制定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强度。
第三章《体能训练方法》介绍了常见的体能训练方法。
其中包括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耐力训练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力量训练则主要通过负重训练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速度训练则主要通过短跑、爆发力训练等来提高运动速度。
柔韧性训练则主要通过伸展运动来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柔韧性。
本章还介绍了每种训练方法的具体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训练计划设计》是一章非常重要的章节。
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首先需要明确训练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
本章还介绍了训练周期、训练阶段和训练周期化等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和调整训练计划。
第五章《运动损伤与康复》介绍了体能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和康复方法。
运动损伤是体能训练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章介绍了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和如何进行运动康复。
1.体能的构成: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
2.体能训练的构成: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专项能力训练。
3.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三个层次: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4.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指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少年,儿童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上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
①力量发展敏感期:女子11~15,男子12~16;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②速度发展敏感期:8~13,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移动速度;③耐力发展敏感期:男子10~20,女子9~18,包括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④柔韧发展敏感期:5~12岁;⑤灵敏发展敏感期:6~13岁。
个身体素质发展的最高期,男19~22,23后下降;女11~14,14到17停滞或下降,18随后上升,19~25第二次高峰。
⒌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①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②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难美性)对抗(隔网、同场、格斗)按动作结构分类:①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非周期性、混合性)②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变异组合)③多项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异属多项组合)5.各项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①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短跑类身体匀称健壮,肌肉细长明显,踝关节围度小,脚弓高脚面薄,下肢长骨盆窄,小腿长重心高,短游类体型呈流线型,身材高大健壮,身体成倒三角,水中浮力较高,手脚面积较大;短滑类身材匀称粗壮,关机稳固灵活,腿脚形态无异,下肢长幅度大,脚弓高适度中。
②力量型向群:跳跃类身材高而修长,小腿长与大腿,足弓重心均高,臀部高骨盆窄,四肢关节围度小;投掷类身材高大粗壮,胸廓腰粗肩宽,四肢比列较高,骨盆窄手脚大;举重类身体均匀粗壮,体重随级递增,身高亦是如何,髋窄腰细肩宽下肢关节稳定。
③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短时类体格稍高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臀位高,小腿长足弓高;中时类体型匀称修长,关节围度较小,肌肉富有弹性,足弓高跟腱长;长时类体型匀称修长,体脂含量较少,跑类上体一般,其他他发展均匀。
《体能训练概论》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机能,以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的一种训练方式。
体能训练概论就是对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综合性介绍的一本专业书籍。
体能训练概论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体能训练的含义、内容和目标。
体能训练的目标包括提高耐力、速度、爆发力和灵敏度等各项体能素质。
2.体能训练的原则:详细介绍了体能训练的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逐渐递增原则、综合性原则、长期性原则和周期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制定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内容的基础。
3.体能训练的内容:介绍了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力量训练、有氧训练、爆发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
这些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是根据训练目标和个体差异来确定的。
4.体能训练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体能训练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包括负重训练、间歇训练、循环训练和德斯坦佐训练等。
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制定训练计划和评估训练效果。
在体能训练概论中,还会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训练学等。
这些知识是理解体能训练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也为后续的专业训练提供了理论支持。
除了理论知识外,体能训练概论还会介绍一些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以及一些著名的体能训练方法和专家的观点。
这些案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训练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指导。
总之,体能训练概论是一本综合性的专业书籍,通过介绍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和方法,帮助读者确立正确的训练观念,掌握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以适应各种运动项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