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〇二x年二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一)项目名称 (2)

(二)建设背景 (2)

(三)指导思想 (2)

(四)政策依据 (3)

(五)技术标准和依据 (3)

(六)建设原则 (4)

(七)建设目标 (4)

二、某市渔业现状分析(以某市为例) (5)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6)

四、项目建设内容 (7)

(一)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7)

(二)渔业运行指挥调度中心 (7)

五、项目预算 (7)

(一)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8)

(二)市渔业指挥调度中心 (9)

六、效益分析 (14)

(一)经济效益 (14)

(二)社会效益 (14)

七、措施保障 (15)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建设背景

2016年5月,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主要任务中提出:“互联网+”现代渔业。构建集渔业生产情况、市场价格、生态环境和渔船、渔港、船员为一体的渔业渔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在渔业行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整合构建渔业产业数据中心,推进渔业渔政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面向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类病害监测预警、专家远程咨询诊断等系统,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装备工程化、测控精准化和管理智能化。推动电信运营商在沿海渔村、近海渔区的网络覆盖,实现移动终端在渔村的广泛应用。

2016年12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渔业信息化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渔业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渔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

(三)指导思想

建设智慧渔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品牌建设、质量追溯、

水生疫病防治、渔船渔港监管、水生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精准作业、精准监控、精准服务建设试点,加快市级“智慧渔业”信息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运行调度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不断提升渔业渔政信息化水平。

(四)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方案》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五)技术标准和依据

该项目的建设将遵循以下技术标准:

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12504-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12505-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9385-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6-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

ISO/IEC11801-95,《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

GB/T15538-1995,《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GB/T12505-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算规范》

GB/T12394-93《计算机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17544-1998,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18491.1-2001,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ISO/IEC15026:1998 GB/T18493-2001,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ISO/IEC15271:1998 国际标准ISO17799《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国家标准汇编》

GB/Z24294-2009《信息安全技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

GB17859-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六)建设原则

资源共享原则: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核心系统核心应用原则,使智慧渔业系统发挥出更大作用。

整合集成原则:对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新建和提升。

投资效益比最优的原则:投资少、投资效益比最佳。

先进性原则:“智慧渔业”建设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的模式。并考虑可持续的创新与提升。

安全性原则:确保政府监管服务系统的操作管理安全,保证涉密信息和网络运行安全。

(七)建设目标

围绕“渔业综合监管”和“渔业公共服务”两条主线,综合运用云计

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具有社区市特色的智慧渔业应用服务体系,提升渔业行政部门的综合监管能力、指挥调度能力、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应用信息增加收入的能力,全面推进渔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电商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实现养得好、管理得好、决策得好、服务得好。

二、某市渔业现状分析(以某市为例)

近年来,某渔业紧紧围绕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渔业强市工作主线,积极引导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全市渔业经济持续保持着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趋优的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养殖面积123.28万亩,新增水面0.98万亩,同比增长0.8%;实现水产品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6.37%;特种水产16.21万吨,同比增长6.42%。渔业一产产值65.8亿元,同比增长7.7%。渔业已成为推动某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在推进渔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始终把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渔业品牌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标准化生态鱼塘改造工程建设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等工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工作方法,以“鄱阳湖大闸蟹”水产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培育发展区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品牌,有效地推动了渔业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智慧渔业”是渔业发展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对渔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某市渔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仍处

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建设与智慧城市匹配的“智慧渔业”大数据生产运营体系,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1.发展智慧渔业是实现我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的需要。

以人为核心的传统渔业监管和信息服务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覆盖面积有限,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需求。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渔业,能够实现渔业资源管理、应急指挥、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等在线化和数据化,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渔民提供海量的渔业信息,大幅提升渔业管理和信息服务效能。

2、发展智慧渔业是打造鄱阳湖水产品牌的需要。

当前从国家政策环境和全省战略来看,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配套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对农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渔业渔政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市渔业仍然面临着渔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湖区渔民转产转业路子不宽;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增强;渔业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转化率不高;渔业品牌建设和加工方式滞后等新的挑战。面临新形势,迫切需要适应新常态,探索现代渔业新思路,补齐短板,打造加工增值新格局,齐心创品牌,走出一条以“鄱阳湖”品牌带动江西渔业大发展的新路子。渔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发展智慧渔业,抓好渔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实施品牌渔产品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渔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建设内容

智慧渔业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运行调度中心建设

(一)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渔业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渔业项目的“神经系统”,主要实现渔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平台涵盖的所有信息数据和服务资源都可以在平台网站上实现“一站式”获取,水产养殖相关的各个环节参与方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支持、智能监控监管、电子交易保障等服务,并通过各环节获取相关业务数据,以实现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与省厅农业大数据云平台无缝对接,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保持一致,实现互联互通。(二)渔业运行指挥调度中心

渔业运行指挥调度中心是全市渔业的大脑,是智慧渔业的神经系统。搭建智慧渔业公共平台,对现有数据和信息资源的监测、收集、整合、汇总,以实现对整个业务系统进行综合动态监管和指挥调度。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渔业运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密切配合,发挥综合化减灾防灾的优势,迅速控制各种灾害险情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五、项目预算

智慧渔业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切块下达到各设区市的燃油补贴省级统筹资金,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和运行调度中心建设的补助标准为120万元。

(一)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8

(二)市渔业指挥调度中心

9

10

11

12

13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智慧渔业建设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在项目的带动下,将从经营方式上把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渔业加工和渔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这样,既能把千千万万的“小渔民”、“小生产”和复杂纷繁的“大市场”、“大需求”联系起来,又能把城市和乡村、现货工业区和落后农业联结起来,从而带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等一系列变革,使渔业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渔业再生产诸方面,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项目每年将大大提高渔民、企业的收入,增加税收,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二)社会效益

降低渔业生产风险。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政府可以对渔业企业进行水产品质量的严格监管;在传统环境下,政府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手段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效率,而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等,通过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指挥、控制、协调等间接处理,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防控、全程控制,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节本增效增加收入,提高渔业生产能力。智慧渔业技术的应用将在多个环节帮助节本增效,增加收入。有效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实现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及时采取合理的技术经济措施,有效地促进渔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合理经营决策,提高渔业综合生产

能力。

七、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渔业渔政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市级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方案,抓好工作指导和实施。各项目县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单位,统筹优势资源,抓好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智慧渔业项目建设工作,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加强协调配合。项目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责任,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资金拨付工作,保障资金投入,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做好试点示范

各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各类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示范应用“智慧渔业”技术,着力探索智慧渔业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一批智慧渔业发展典型。组织开展智慧渔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认定和智慧渔业技术试验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推进智慧渔业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新模式,在各地实践基础上,总结、推广一批可持续的智慧渔业典型模式。可通过召开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利用网站等新媒体,加强宣传和推广,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渔业水产 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1

目录 第1章概述 (10) 第2章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12) 2.1、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系统整体架构 (13) 2.1.1、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 (13) 2.1.2、网上水产医院 (13) 2.1.3、养殖技术培训 (13) 2.1.4、病虫害图谱 (14) 2.1.5、行情资讯 (14) 2.1.6、养殖过程监控板块 (14) 2.1.7、电子交易服务管理板块 (14) 2.1.8、大数据分析板块 (15) 2.2、系统整体架构 (16) 2.3、建设效果 (17) 第3章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9) 3.1、智慧渔业应急指挥调度需求分析 (19) 3.1.1、海洋渔业通信主要存在问题 (19) 3.1.2、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优势分析 (21) 3.2、整体解决方案 (26) 3.2.1、方案设计原则 (26) 3.2.2、系统建设目标 (27) 3.2.3、系统建议方案 (29) 2

3.3、系统组网说明 (32) 3.3.1、省级应急调度中心 (32) 3.3.2、市级应急调度中心 (32) 3.3.3、县级调度现场 (33) 3.4、应急指挥调度业务 (33) 3.4.1、日常各部门内部通信 (33) 3.4.2、紧急状态音视频统一调度 (35) 3.5、主要硬件选型 (37) 3.5.1、调度台 (37) 3.5.2、MDS多媒体调度机 (41) 3.5.3、MDS-PCT专用触摸屏调度台 (43) 3.5.4、MDS-CR录音服务器 (45) 3.5.5、GTS104集群接入网关 (48) 3.5.6、GPC101广播网关 (50) 3.5.7、GS8无线中继接入网关 (52) 3.5.8、GA90模块化网关 (54) 3.5.9、MDS-8228调度电话 (56) 第4章鱼类养殖智能管理系统 (60) 4.1、鱼类养殖中需要监测的几个方面 (60) 4.1.1、养殖水域环境监测 (60) 4.1.2、养殖水域水质监测 (61) 4.2、智能化控制系统 (62) 4.3、配置构成 (62) 3

简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简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原则档案 1、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原则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p 1.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 (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1.3效益性原则 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也逐渐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档案相关概念、信息管理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分公司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意见。 关键词: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及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公司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就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分公司来讲,档案馆的建立和完善对传承石油文化,承载公司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公文、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

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公司档案的建设及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将影响着档案利用的好坏和保管时间的长短,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必然进步,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二、分公司档案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各部门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对重要文件、资料和凭证的归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部门主任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一些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存放和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上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而是通常性的进行集中办理。 2.虽然在各部门建立了兼职的档案管理员制度,也对相关建档、录入标准进行了讲解和培训,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人员上,却是贯彻不力,归档意识淡薄。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分公司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二)技术层面的问题 1.档案系统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也是关系着档案系统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发表时间:2019-03-04T15:18:43.73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5期作者:魏磊[导读]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搞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具体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魏磊 郓城县经济开发区招商一局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搞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具体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提高自身管理的效率基本途径,更是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直接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基础上,浅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档案的管理者,既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人员的一些就职的基本信息做好记录,更不能理解为特别复杂、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其实,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广义来讲,就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整合完善的过程,需要不停的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者,还要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业绩效益、奖惩情况和德才表现等,以此作为以后人事调动的根本依据。不难发现,人事档案管理,涵盖了材料归档制度;材料统计制度,材料转递制度,材料检查核对制度,材料保卫保密制度等内容。 二、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1)充分地发挥人才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一个,选人用人是一门很深的大学问,员工在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高低之别,存在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身为的管理者,就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一样,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串通优势,关键在于鼓励员工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岗位。要想达到这些内容,就必须参考一定的材料信息,而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提供这方面的相关依据,实现员工的效益最大化。当然,的人事调动更需要参考人事档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更会让员工心悦诚服。(2)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想提高的经济效益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再日常工作中国的状态、归属感和积极性。要想让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就需要设置一定奖罚机制。这个奖罚机制的实施,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的人事档案记录的管理。只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就能更加科学地记录员工的奖罚情况和绩效考核,并且以保密或者公开公示的形式让员工知道,并安于接受。员工通过自己和别人的绩效对比,无形中心里就有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才会转变成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产生。(3)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中,传统意义上的人事档案管理,很难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工作不能落后,所以要加强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因为以前的档案管理管理落后,没有像现在的信息技术提供全面支持,一方面导致了其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不能及时地更新;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都是通过人工来实行操作的,苦于认识有限,很多单位往往只是做到了表面文章,即仅仅只是记录,很少整理,更没有专业的人来对此进行分析、对比,归档。当然,管理者,也很容易疏忽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没能充分地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三、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1)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在一些单位中,虽然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性,更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量体裁衣。当前,我国的个别虽然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却没能建设处统一的人事管理系统。所为的信息化管理,也仅是跟个部门内部的合作,并且与职工层次的多样性很难适应,更不要所相得益彰。有些的部门众多,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人事档案管理,但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来打理。这样的情况,既容易造成混乱,降低效率,还容易诱发不公,不能为员工心悦诚服。(2)不够灵活,太过僵硬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的。相比之下,市场经济活动往往比较多变、灵活,这就需要的人正确决策,做出恰当的人事安排提供依据。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个别的人事档案管理与灵活的用人制度并不是特别适应,不但不能为的用人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甚至有时还因为其僵硬的档案管理制度,拖了的后腿,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的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有些单位,因为要临时地调用某一部门的一名员工,但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要通过繁琐的登记、审查等步骤,双方都嫌麻烦,结果也没征调成功。(3)内容还不够丰富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心理很清楚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组织本单位的员工积极进行建设,但是,一阵风似的普及,追求到的只是一个形式。老话说的好,画虎画皮难画骨,他们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没有丰富档案管理的内容,记录、整理的信息内容大多照本宣科,成分单一,很难得出合理的结果,参考价值并不是太大,甚至有的就直接按照别的的档案管理模式来进行,没有自身的特色,还容易落下东施效颦的把柄。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探索(1)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要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引进一批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事档案管理者,同时也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才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2)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山西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以需求为导向,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提高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奋斗目标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模式,开展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配备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归档文件和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2、电子文件归档,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 3、室藏档案数字化向档案信息网络化转化,使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服务在线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形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利用行为。 三、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条件和工作需要,拟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面配备输入设备(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输入设备(打印机)、复印设备(复印机)、海量存储设备(硬盘、光盘设备、绘图仪器等),同时配备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使档案归档、管理现代化。 第二步:对档案室藏档案和资料条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编目和检索查询利用,逐步实现从文件的形成、公文管理、归档到档案的保管、管理利用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三步:利用局域网,根据使用需要逐步与向公众网上开通档案信息,建立网页或网站,依托网络平台,对外发布公司档案信息或查询外界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档案信息建设领导组及办公组织机构,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和规范标准 制定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完善电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档案网络化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3、增强资金的投入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公司在全力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多方的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 (1)、积极选派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有关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以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福建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福建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为切实推进全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提高渔船管理水平,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㈠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核查我省海洋渔业船舶,建立以渔船IC卡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现代渔船管理模式,切实解决渔船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准确和不方便查询等问题,实现渔船数据有效统一、合法规范、网上公开、信息共享、随时查询等管理目标,最终达到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渔船的目的。 ㈡具体目标。全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继泉州试点后,拟用一年的时间,按行政区划由北至南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09年10月起至2010年1月,完成宁德、福州两地市的系统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2010年2月起至2010年6月,完成莆田、厦门、漳州三地市的系统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第三阶段,2010年7月起至2010年8月,对全省沿海六地市已建成的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库进行统一的查补缺漏和修订更正工作。

为保证全省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决定成立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省级工作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陈泽銮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 副组长:梁火明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 何敬祥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成员:林竹明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渔监处副处长曹威省海洋与渔业厅渔政渔监处 江鸿光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杨立勋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蔡芝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有关设区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应成立由市局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辖区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工作步骤 ㈠准备阶段 1、宣传发动。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和宣传资料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海洋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对实现全省渔船动态、协同管理的重要性,在强调系统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渔船管理的工作效率,为服务对象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特别说明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普查并安装IC卡的渔船将暂缓享受燃油补贴

信息技术在渔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信息现代化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到世纪之交的今天,从社会进化和文明形态来看,大约有15% 的国家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35% 的国家正在为实现工业化社会而奋斗或者已处于工业化社会,50% 的国家基本上仍然处于农业 化社会,其中甚至还有少数国家还处于原始社会色彩很浓的未开发社会。尽管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仍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是,纵观它们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各个国家,特别是相对不发达的国家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不同程度地实行着“跳跃式”发展战略,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向相对高层次的社会发展着。在这一形成历史性潮流的发展中,除了先进生产关系的推动之外,另一最大的推动力就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则是依靠成果、创造发明、新思想、新工艺、高新技术乃至已经物化了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极高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手段,在一个国家首先普及开来,而与此同时又跨越国界传播到其他国家去,从而形成了一种技术革命的浪潮,进而形成一种新水平的生产力。这一过程是一个信息产生、流通、再利用的过程。科技信息作为科学技术的直接体现,正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即将来临的21 世纪将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因此,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现代化”,极其精辟地指出了信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国目前有12 亿人口,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吃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相对落后,如果继续落后下去,未来13亿?16亿人口吃饭问题都保证不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就可能落空。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跨越式的战略,使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确保人民的吃饭问题,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武装现代工业和农业,加速工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信息技术一部分的渔业信息技术,应当积极参与到国际科技竞争的行列中,成为率先跃居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之一。 展望21 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渔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国家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科技工作的总目标,明确农业信息化的方向,制订21 世纪渔业信息化应用的规划,是渔业信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 国际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 的应用,使 各种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递成为可能。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网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类农业信息的应用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农户、农场主通过信息网络,随时

渔业远程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和意义

“现代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管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现代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管理系统”就是在养殖企业融入现代遥感检测技术、水质传感检测技术、无线网络搜集技术等对养殖生产过程中各种水质参数和养殖位置、视频信息实时监控,帮助企业实现渔场实时远程监控和设备智能操控,及时掌握科学的养殖生产技术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针对生产需要进行遥控增氧、换水等操作,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渔业养殖生产,从而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利用水产品检测、智能终端等设备加入食品安全、产品追溯系统为渔业主管部门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养殖品种和养殖投入品的实时监控和质量追溯,达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目的。 一、系统构成 “现代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管理系统”由水质监测系统、智能数据采集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养殖环境视频监控系统、鱼病远程诊断系统、人员渔场GIS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权限管理及数据分级管理系统、PC应用系统、手机端应用系统、监控中心等组成。 二、实现功能: (1)提升信息化管理手段。企业信息化中心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对渔业生产状况的实时掌控与监管,对企业人员的实时调度和管理,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效能。 (2)查看渔业信息资讯。及时接收渔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包括渔

业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金融服务信息、政务信息、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在内的渔业行业相关的信息资讯,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实现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3)水质在线监测与控制。通过智能数据采集器对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温度、PH、溶解氧等水质参数和养殖信息实时监控和预警,并针对生产需要实现实时遥控增氧、换水等远程在线操作,保障养殖水域环境安全,提高养殖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4)企业生产日志档案管理。针对现代渔业养殖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决策的要求,围绕渔业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渔药、苗种、饲料、产品流向等相关生产信息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手机端把前端的养殖生产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录入,pc端把录入的生产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自动生成效益分析表,实现企业养殖生产管理规范化、电子化、档案化、可追溯化的管理目标,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5)实现养殖病害远程诊断。通过显微图像采集、移动视频传输技术,把养殖病害情况及时上传,由在线专家提供及时诊疗服务,解决企业养殖生产中看病难的问题。 (6)视频安全防护。使用手机或PC远程登录到视频终端,可以远程监控摄像机相应区域的实时视频画面,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又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了全面加强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和全省、全市档案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年初工作计划,特制定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X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档案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档案信息化分阶段完成,对馆藏重要档案全部进行扫描或复制刻录,基本实行计算机文件级检索,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档案网上归档,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档案数据库,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服务。二、总体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印江自治县档案信息网。三、主要任务1、加快推进档案馆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数据库,从现在起,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检索工具的数字化。2、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转换,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3、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强对本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镇的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逐步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4、建立档案区域管理网络。与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县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从而实现文件的网上传输和资源共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多维度意义

档案信息化治理的多维度意义 档案是一种记录历史,主要用于证明事件真实性的文献史料。它的作用非常广泛。除了常见的人事档案、历史档案之外,还有各级各类性质不同的档案。除具有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最根本的性质是档案的纪实功能。能否真实地记录历史,是评价档案资料价值高低的关键环节。围绕着实录这个基本原则,作者认为档案治理的信息化,由以下三个维度的价值构成。 一、政府决策和行政治理中的参考价值 这是公立档案治理机构实行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政府决策和行政治理文书的保存和研究,以此来为政府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有利于维护政策的连续性,更为可行性调查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幸免行政手段的滥用和重复,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以本人供职的高邮建设档案馆为例。建设档案馆主要保存城市建设决策中的批复、各种报告、规划图纸等。这些档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城市建设是重大的政府行为,关乎民生。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慎重地调查研究,周密详尽地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在此基础上拟定施工计划。因为城市建设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先期论证时,必须要查阅档案。这样一来,建设档案就具有了极大的有用性。在档案信息化实现以后,省去了繁琐的查阅、装订等环节,使用电子设备实行查阅,当然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了档案的共享性,提升了传播速度,使用效率也显著提升。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对资料实行论证。彰显现代化办公理念。档案保存的时间长度、阅读清楚度和保存质量也有了根本保证。 二、为政府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义在于简政放权。在法制的框架下治国。档案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点作用。第一,提升行政行为的清楚度,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依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了保障公民依法猎取行政信息,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动依法行

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它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 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 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还不成熟且不经济;数字化的对象问题;合作问题。 第二、档案网站建设,它是指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档案网站的功能有: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第三、 数字档案馆建设,它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A存在方式上的特点,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B运行方式上的特点,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C功能定位上的特点,以存取为中心。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的关系:A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

B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对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C数字档案馆为现行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目前档案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规划和设计滞后 主要原因是,档案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是按时间和空间分割的,受权限、资金、规范的制约,全国统一制定规划很难,以地方为主做起,较为可行。另外的原因还有,与档案信息化连接的前期对象处于变化之中,使档案信息化本身也不得不跟着变化。如产生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本身处在变化中,造成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确定性。或者由于档案部门的参与指导不到位,使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采集与归档方法带有缺陷,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和完整。中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变化与体制改革相关联。目前多数行政职能部门正处于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之中。由此造成信息系统运转中较强调权利的分割、流程控制和手续的严密,办理一件事的过程中,多数部门处于等待状态,效率较低。各个职能部门只掌握自己的数据,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数据共享壁垒。由于体制限制,不少单位为解决此问题多次下文,企图实现信息共享,但很难奏效。如北京某科技园区管理中遇到工商、税务、公安部、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壁垒问题,使对用户办事期限的时间承诺难以兑现。 2、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滞后档案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扩展

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渔业 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1

目录 第1章概述 (5) 第2章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7) 2.1、智慧渔业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的系统整体架构 (8) 2.1.1、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 (8) 2.1.2、网上水产医院 (8) 2.1.3、养殖技术培训 (8) 2.1.4、病虫害图谱 (9) 2.1.5、行情资讯 (9) 2.1.6、养殖过程监控板块 (9) 2.1.7、电子交易服务管理板块 (10) 2.1.8、大数据分析板块 (10) 2.2、系统整体架构 (12) 2.3、建设效果 (13) 第3章多媒体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5) 3.1、智慧渔业应急指挥调度需求分析 (15) 3.1.1、海洋渔业通信主要存在问题 (15) 3.1.2、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优势分析 (17) 3.2、整体解决方案 (22) 3.2.1、方案设计原则 (22) 3.2.2、系统建设目标 (23) 3.2.3、系统建议方案 (25) 2

3.3、系统组网说明 (28) 3.3.1、省级应急调度中心 (28) 3.3.2、市级应急调度中心 (28) 3.3.3、县级调度现场 (29) 3.4、应急指挥调度业务 (29) 3.4.1、日常各部门内部通信 (29) 3.4.2、紧急状态音视频统一调度 (31) 3.5、主要硬件选型 (33) 3.5.1、调度台 (33) 3.5.2、MDS多媒体调度机 (38) 3.5.3、MDS-PCT专用触摸屏调度台 (40) 3.5.4、MDS-CR录音服务器 (42) 3.5.5、GTS-104集群接入网关 (45) 3.5.6、GPC-101广播网关 (47) 3.5.7、GS8无线中继接入网关 (50) 3.5.8、GA90模块化网关 (52) 3.5.9、MDS-8228调度电话 (54) 第4章鱼类养殖智能管理系统 (58) 4.1、鱼类养殖中需要监测的几个方面 (58) 4.1.1、养殖水域环境监测 (58) 4.1.2、养殖水域水质监测 (59) 4.2、智能化控制系统 (60) 4.3、配置构成 (60) 3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探索 摘要: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传统 档案管理主要靠人工劳动,工作重心是档案实体的整理和保管,在提供利用上以档案信息供给为导向,实质上是人对物的管理。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则体现出人对档案管理认识的深化,将注意力从档案实体管理转向了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必然进步,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需要从技术、管理、服务等多种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规划、整合、控制,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档案信息网格技术 1.档案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还远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和网络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下列举了部分省市档案馆信息化数据作为参考 1.1浙江省档案馆信息化概况 (1)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从2006年到2008年,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全省档案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已初具规模,一个依托信息化载体,存在于实体档案馆内部的数字化档案馆已初步成型,为下一步提供高效便捷的利用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存储量的大幅增长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2007年没有开展信息化评估工作,两年完成的数据量积累起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各级档案馆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信息资源开发步伐,切实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006年与2008年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数据均值对比表 年度馆藏档案目录数量档案全文数字化量照片档案数字化量声像档案数字化量2006年87万条14万页2242幅84小时 2008年93万条48万页5042幅140小时 增加6万条34万页2800幅56小时 增长 6.9% 243% 125% 67% (2)电子目录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电子目录中心和电子文件中心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通过电子目录和电子文件两大中心的建设,可以全面整合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档案工作领域,从而有效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转变档案部门职能,加强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发生以上变化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档案部门基本上已完成目录数据库建设,馆(室)内档案目录数据量庞大,存在大量可接收的目录数据;二是前期开展的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侧重于馆内,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档案馆逐渐将眼光转向未接

渔业信息技术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论述) 第一章 绪言(重点把握) 1.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 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延 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 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2. 主要内容: (1) 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 法。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 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 是“传感技术”。 (2) 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 (3) 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 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 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 信息使用技术:它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3. 信息技术在渔业中的主要应用: (1)应用于渔情监测 渔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渔业水面的变化、内陆湖泊、池塘的面积、养殖规模、灾害与产量。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已应用于国家和全球尺度的农情监测。现主要应用于渔业环境监测。

(2)渔产品品质检测 我国加入WTO后,渔产品面临着国际化竞争,渔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取决于产品品质的好坏,因此,渔产品品质的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 (3)在管理和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渔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中需要大量的具有地理坐标的数据,如气温、水面积、水流量等。以RS、GPS为基础,结合GIS的集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为精确、快速获取渔业数据和处理地面信息成为可能,给渔业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3S”集成技术将模型与真实的数据连接起来,显示影响渔业产量因素,可以与渔业模型结合进行渔业估产和预测,规划渔业生产。 4. 我国信息渔业存在的问题(有所把握) (1)渔民文化素质低,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2)信息渔业成本过高,阻碍信息渔业的普及 (3)渔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 (4)信息渔业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5)现代渔业装备和工程有了一定基础,但与渔业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6)渔业经济和渔业信息技术刚刚建立 6. 信息渔业发展的趋势(有所把握) 1)智能化: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应用人类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强大处理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解释、推理和决策,是人类思维的延伸。 2)精确化:21世纪渔业发展的方向是精确渔业(precision fishery,简称PF)。PF是基于“生物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的时空变异性”,充分利用现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获取渔业水域内影响水产生物生长和产量的各种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精确的养殖、管理,避免因对渔业水域的盲目投入所造成的浪费和过量施肥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公司带来显而易现的效果和收益。 对于管理人员的意义: 1、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如果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 具体表现为: 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数据无论从文书管理录入、还是从档案管理录入,只需录入一次,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种报表可以自动打印:数据录入后,不论是文书管理还是档案管理,可以方便的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可以方便的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背考表等。 自动统计档案信息: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2、检索查询更为方便 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上面的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查

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更为方便简洁。 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提供网上查询手段: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档案的查借阅工作更加可控。 传统的档案查借阅多为手工为主,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档案管理实现信自化后,档案的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同时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对于职能部门的意义: 1、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极大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 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每个部门都这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矿业公司的发展相协调,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的收集需要管理人员付出辛苦的劳动;档案的分类、整编同样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平台(管理工具),档案的收集和整编只能是零星的和不完整的。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〇二x年二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一)项目名称 (2) (二)建设背景 (2) (三)指导思想 (2) (四)政策依据 (3) (五)技术标准和依据 (3) (六)建设原则 (4) (七)建设目标 (4) 二、某市渔业现状分析(以某市为例) (5)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6) 四、项目建设内容 (7) (一)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7) (二)渔业运行指挥调度中心 (7) 五、项目预算 (7) (一)智慧渔业市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 (8) (二)市渔业指挥调度中心 (9) 六、效益分析 (14) (一)经济效益 (14) (二)社会效益 (14) 七、措施保障 (15)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市级渔业渔政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建设背景 2016年5月,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主要任务中提出:“互联网+”现代渔业。构建集渔业生产情况、市场价格、生态环境和渔船、渔港、船员为一体的渔业渔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在渔业行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整合构建渔业产业数据中心,推进渔业渔政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面向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类病害监测预警、专家远程咨询诊断等系统,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装备工程化、测控精准化和管理智能化。推动电信运营商在沿海渔村、近海渔区的网络覆盖,实现移动终端在渔村的广泛应用。 2016年12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渔业信息化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渔业信息资源,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渔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建设。 (三)指导思想 建设智慧渔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品牌建设、质量追溯、

电子档案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2015届 ) 题目:电子档案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专升本)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学位): 合作导师:职称(学位): 完成时间: 2015年月日 池州学院教务处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2015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 (3) (一)档案信息化的概念 (3)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方法 (4)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5) 二、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6) (一)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6) (二)档案信息化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现状 (7)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7) (一)档案信息化受到体制机制制约 (7)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 (8) (三)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有限 (8) (四)档案信息远程共享还未建立 (8) 四、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瓶颈问题的方案 (8) (一)巩固和完善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 (8) (二)规划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机制 (9) (三)整合完善统一的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体系 (10) (四)推动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远程查阅共享体系 (10)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电子档案作为电子信息化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当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我国的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虽然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档案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在前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等进行概述,然后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概述,包括档案信息化的概念、档案信息化的原则及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分析。接着重点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策略。经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档案信息化受到体制机制制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有限以及档案信息远程共享还未建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巩固和完善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规划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完善统一的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体系、推动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远程查阅共享体系等策略进行解决。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档案信息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