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4章2
- 格式:ppt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38
壮族称谓语“哥”的文化内涵作者:李涵旭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3期摘;;要:壮族称谓语“哥”是壮族的特殊文化现象。
在壮族文化中,称谓语“哥”是指称男子的符号。
本文从社交指示、礼貌观和语用含糊视角对壮族称谓语“哥”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壮族称谓语“哥”是敬语,也是社会称谓语,反映了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与听话人的社会关系。
同时,壮族称谓语“哥”是一种礼貌现象、含糊现象,还符合利益中心原则。
关键词:壮族;称谓;文化一、引言在对唱山歌或日常会话时,称谓语“哥”是壮文化中指代男子的符号。
称谓“哥”被打上壮族文化的烙印,具有区别其它民族的特征。
学界已意识到壮语称谓“哥”的存在,但学界对于壮语称谓“哥”的文化内涵关注得甚少。
本文将用语用学理论对壮语称谓“哥”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二、社交指示理论视角下对壮族称谓语“哥”的探析何自然,冉永平(2008)在《新编语用学概论》中认为,社交指示语意在适应人际关系的需要,体现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与制约。
壮语称谓“哥”体现了壮族男女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交指示语。
本文将从敬语和称谓语两个方面来对壮族文化中的“哥”进行探讨。
(一)壮族称谓语“哥”作为敬语的探析敬语是说话人为了表达对听话人的尊重而使用的语言。
在山歌语境中,壮族姑娘称情郎为“哥”。
恩爱的情侣会相互尊重,可见,“哥”是敬语。
1.敬语“哥”在交際中有积极作用我们认为,作为敬语的壮族称谓“哥”在交际中是有积极影响的。
1.愿哥呵,变成玫瑰花,每朵都美,天天抱在身。
(韦达、谢多勇《壮族情歌研究<一>》)2.哥等等,等到花落果就成。
(韦达、谢多勇《壮族情歌研究<一>》)3.听哥讲得密合,妹真心佩服。
(韦锦飞《果未曾熟也甜》)以上三个例子都节选自壮族情歌。
例1中,壮族姑娘说:“愿哥呵,变成玫瑰花。
”例2中,壮族姑娘说:“哥等等。
”例3中,壮族姑娘说:“听哥讲得密合。
”在以上三个例子中,壮族姑娘用敬语“哥”指称情郎,能够拉近双方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能够沟通人际情感,使得情郎对姑娘产生更深的好感,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语用学概论(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2)晚上还有考试。
(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一、语用学的起源❑“语用学”术语的提出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
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语用学与语言哲学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
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
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安宁联盟24-25学年度上期高2024级期中联考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卷共8页,答题卡共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含意是一种受制于语境的、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隐含信息,因而是语用的,也称语用含意。
简言之,语用含意就是某一话语在特定语境中所隐含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也等于说话人等交际主体的交际用意。
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说话人在一定语境下希望传递的真正意思或用意。
在特定语境中,句子本身的字面意义(即编码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句子(即话语)传递的实际意义很多时候是不等同的,听话人在话语理解时还需结合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参照相关的语境信息或百科信息等。
例如:(1)小王:下午去老张家吗?小刘:他家买了条狼狗。
(2)李瑞环同志一次访问香港时,一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3)弗吉尼亚:我的新帽子好看吗?玛丽:喔,是粉色的。
对此类话语,听话人是怎样透过表面意义去正确理解说话人真正的交际意义呢?我们又是如何去理解其中的应答呢?如果仅根据话语的表面意义,前后话语之间的字面意义或逻辑关系并没有什么联系,可是为什么从语用的角度看却是正常、可接受的呢?这一连串问题可以在语用含意或会话含意理论中找到答案。
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例(1)—(3)中的应答可分别传递以下隐含信息:(4)我不去老张家。
语用学一,名词解释1.指示语: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
如:时、空、人称等。
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
指示词语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时态助词、某些情态助动词和表示移动的动词、时间和地点副词、某些称谓,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的词语。
指示语的功能,可分为指别功能和照应功能两种。
2.言语行为:①言语行为:用言语来施行各种语用意图的行为。
例如:你不冷吗?言语行为(语用意图:请把门关上)。
②奥斯汀的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包含三个层次,即:语谓行为,语旨行为,语效行为③塞尔的发展将言语行为分为四个层次,即:话语行为,命题行为,语旨行为,语效行为3.会话含义:“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首先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所隐含的意义。
(多于话语字面意义的含义在格赖斯的理论里面,会话含意是依据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
只有假定说话人是遵守准则的,至少是遵守合作总原则的,才会有推导会话含意的基础。
4.言语行为的类型:言语行为的类型①言内行为——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这是一个“以言表意”的行为。
②言外行为——指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的意图。
这是一个“以言行事行为”(1)退休工人老张昨天去世了。
(告诉了受话者一个事实)(2)请把茶杯递给我,好吗?(向受话者发出一个请求)(3)你再敢说这种话,我绝饶不了你!(警告或威胁了受话者)(4)对不起,我来晚了。
(向受话者道了歉)③言后行为——指话语所带来的后果。
这是一个“以言取效”的行为。
例如:(1)我明天会来的。
(2)哥哥,你不要这样。
人家是好心好意来安慰我们。
(《雷雨》)5会话原则:美国哲学家保罗.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原则旨在解释会话意义。
他提出自然语言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
语用学讲稿第四章第一篇:语用学讲稿第四章语用学讲稿第四章会话含义要点:A.在关于意义的学习里,Morris,Stevenson,Alston和Warnock都表明说要注重对用意、语境和意图的分析。
B.Grice的分析尤其的重要和有用。
因为他解释了意义和意图的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C.意图对于一些有言外之意的指示和词语来说非常重要,但不是叙述人说的一切东西都有言外之意的。
D.Grice在关于含义的理论里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关于话的内容和话的含义的区别E.合作原则在人类所有的交流活动里都非常普遍的。
会话含义可以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
F.一般会话含义是指叙述人会遵守相应会话准则而且句子里会有某些相应的含义的。
特殊会话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使得对话违反了某些原则。
G.会话含义拥有可取消,不可分离,可推导,非规约,不确定的特性.1.意义和意图在语用学里,意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Grice发展过来的会话含义理论就是建立于对意义的分析的。
因此在介绍会话含义理论之前必须要先讨论一下意义。
1.1关于意义的观点意义所指理论认为所有的句子都有单词组成,而每一个单词都对应一个客体。
因此在这一点上,语言在现实世界是由实际的内容的。
但是这个理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它的解析有时候会使得句意缺失。
因此在关于意义的学习上,Morris,Stevenson,Alston和Warnock都表明说要注重对用意、语境和意图的分析。
Stevenson提出了意义的两种形式:描述性意义或者会话性意义和意识性意义和语用性意义。
而Grice的分析尤其的重要和有用,因为他指出了对话就是叙述者使其听者了解其说话意图的,并且解释了意义和意图的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1.2 意义和意图的分析Grice指出他对意义的研究遵循以下规则:A通过X表达意思意味着A知道X的用途并使X意图显现出来从而使听众产生反应。
意图对于一些有言外之意的指示和词语来说非常重要,但不是叙述人说的一切东西都有言外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