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战场人民解放军剿匪作战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首先进入战争状态,我人民军队在与国民党精锐正规军周旋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作战任务——剿匪作战。
我军在东北剿匪作战的胜利在局部掌握政权后进行剿匪的最初尝试,具有首创之功,为日后在全国各地的剿匪和镇反工作中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抗战后东北匪患的概况1.抗战后东北匪患势力的大体情况抗战胜利后,东北的土匪大多为政治土匪,势力最猖狂时多达25万之众,为中共军队初进东北时兵力的2.5倍。
北满匪数最少不下10万人,大股都经常盘踞在数个县境内,仅松江境内,就有大小匪股2.2万余人;南满地区有5万余人。
西满及热辽地区也盘踞近万余土匪武装。
2.东北匪患对我党在东北地区产生的政治和军事威胁该时期东北匪患对我党在东北地区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阻止我党干部北上接管东北,沿途追击堵截我北上部队和干部;打进来,拉出去,瓦解我军,策划叛变。
到1946年初,我东北联军先后叛乱多达三四万人。
林彪在发给“东北局、李、吕”的一封电报中说:“在东北新成立之十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宪兵、伪军甚多,真正的工农成分,亦被带坏”。
杀害我军政干部,攻打机关驻地。
仅马喜山部就杀害我解放军指战员达280多人,袭击村镇40多处。
国民党匪特余秀豪策划暗杀了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将军。
勾结地主,破坏农村土改运动。
土匪流窜至解放区或者根据地,勾结地主,枪杀农会干部,屠杀进步农民,烧毁房屋,严重阻挠正在进行的土改和反奸清算活动。
攻城略地,阻断交通,占据城县。
土匪武装纷纷策应国民党的进攻,在我后方进行暴动和叛乱,争城夺地,“北满有三分之二的县城掌握在顽匪手中”,一时间遍地匪患。
二、东北战场上我军剿匪作战的评述1.东北地区我军剿匪作战的经过在四年多时间里,我军在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基本上肃清了东北的匪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东北地区我军的剿匪作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秋到1946年7月,这一时期的剿匪斗争主要是在城镇和交通沿线剿匪。
第一野战军历史简介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
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
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绥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阶段、西北野战军阶段和第一野战军阶段。
这支部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习仲勋的参与决策、协助指挥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友邻部队的积极配合,胜利完成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的光荣任务。
这支英雄的部队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当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下山”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以大军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时,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在贺龙司令员、李井泉政治委员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切断了平绥铁路,解放了大片土地。
日本投降后,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中划出,陕甘宁边区的部队仍保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辖五个旅和五个军分区,共2.8万余人。
而当时国民党以八个军和三个骑兵师共20多万人的兵力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不断进行军事挑衅,甚至企图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陕甘宁边区军民对国民党军袭扰和局部进攻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西北人民解放军南线出击,迎接中原突围的第三五九旅胜利回到陕北;通过榆横战役,打击了晋陕绥边区总部邓宝珊部队在北线的袭扰;粉碎了胡宗南、马鸿逵集团偷袭延安的计划;在关中分区争夺战中,给来犯之敌以重大杀伤。
周士第指挥晋北野战军发起晋北战役,张宗逊指挥大同前线人民解放军发起大同、集宁战役,给国民党部队以沉重打击。
在1945年9月至1947年2月一年多时间里,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连同民兵、游击队作战250多次,共歼敌一万余人,争取敌军5000余人起义,保卫并巩固了陕甘宁边区,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时,人民解放军有几大野战军?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北野战军),孕育于同国内外敌人的浴血奋战中,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统帅下,五大野战军犹如五只雄狮,纵横驰骋于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凯歌行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成为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巨大推动力量……(一)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是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夺取全国胜利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革命战争进程出现重大转折的重要标志。
国共两党、两军,经过近30年的激烈斗争和厮杀,至1949年初,双方力量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原来的大小、强弱,迅速变换着位置,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早在1948年9月,辽沈战役刚刚开始、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刚刚结束时,毛泽东即曾指出:根据过去两年来的作战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并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算起),歼灭敌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平均每年歼敌100个旅左右),歼灭敌正规军、非正规军和特种部队共75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歼敌150万人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有充分可能性的。
但,形势的发展比毛泽东预料的还要好、还要快。
仅仅过了两个月,1948年11月,毛泽东又十分愉快地否定了此前作出的预测和估计。
他说:我军在9、10两月的胜利,特别是在东北及济南的胜利,业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
7月至现在四个多月的作战,我军共歼敌军近百万个。
国民党军(连近月补充的在内)现已不足300万人,而我军则增至300余万人。
因此,9月上旬我们所作的“在5年左右的时间中,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正规师,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近两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落后了。
目前来看,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1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
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一段光辉的历程,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抗战年代的诞生人民解放军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独立和自由的威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开始与日军进行顽强抵抗。
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原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崛起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人民解放军成为了反抗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中坚力量。
1947年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纪律。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军队。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协助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国家的重工业建设等任务,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19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以保卫东北边界、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人民解放军在朝鲜战争中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争勇气,最终为中朝军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五、改革开放时期的转型与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启动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改革。
军事科技的进步、军队作战能力的提升、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引进都使得人民解放军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提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强军目标,人民解放军作为军队的中坚力量,要求强化军队的政治建设、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军队的改革创新。
通过军事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将继续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济南战役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山东省济南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
1948年秋,国民党军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后,蒋介石令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固守济南,在徐州及其附近地区集中17万人的3个机动兵团伺机北援。
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第二“绥靖区”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外围县镇及制高点构成外围阵地,各阵地内均构筑众多的永备和半永备型工事,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
集中兵力约11万人。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攻取济南,同时准备打击徐州北援之国民党军。
华东野战军遂集中兵力,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由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统一指挥。
攻城兵团由约14万人组成,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
打援兵团由约18万人组成,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
攻城兵团于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
经8 昼夜激战,至9月24日全歼国民党内城守军(内1个军起义),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和国民党山东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
济南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0.4 万余人(内起义2万人),俘国民党军高级将领23人,缴获各种炮800多门,坦克、装甲车20辆,汽车238辆。
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坚守大城市的信心,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能力。
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1948年)--------------------------------------------------------------------------------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经过10天激战胜利结束。
此战,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
9月9日,解放军一部自济宁向济南进军。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编制1.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韩练成、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闫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韩练成、李克夫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一、二、三、四、六、七、八军,骑兵第一师。
总兵力15.5万。
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下辖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一军下辖第1.2.3师;第2军:军长.王震兼政委,下辖第4.5.6师;第7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下辖第19.20.21师。
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王世泰。
下辖第3军:军长许光达,政委.朱明,下辖第7.8.9师;第4军:军长王世泰,政委张仲良,下辖第10.11.12师;第6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徐立清,下辖16.17.18师;第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下辖第22.23师,骑兵第一师,师长康健民,政委李佐玉。
一野一共出了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13人,中将27人,少将191人。
2.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
野战军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9个军,加一特种兵纵队。
第3兵团司令员由有“赵子龙”美誉的陈锡联担任、政治委员谢富治,辖第10军(由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任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8.29师)、第11军 (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31.32.33师)、第12军(由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下辖第34.35.36师)。
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传奇将军陈赓,辖第13军(周希汉任军长、刘有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37.38.39师)、第14军(李成芳任军长、雷荣天任政治委员,下辖第40.41.42师)、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下辖第43.44.45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南昌打响了中国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宣誓起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出现。
南昌起义同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的雏形开始出现。
9月11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由农民、工人和革命官兵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举行秋收起义,并与周恩来方面的起义军合称工农革命军,由中国共产党正式领导。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各地工农革命军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二、长征会师时间来到1932年,随着全国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建立,红军已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多次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同时,红军内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使得红军在进攻城市的战略中遭受到了一定的消耗。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时力主北上抗日的目标,向陕甘宁地区进发。
1936年10月,历时两年多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工农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开始着手准备抗日救国任务。
工农红军胜利会师三、“八路军”、“新四军”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施兵谏,以促成一致抗日的目的。
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奠定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基础。
[图文]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5)[图文]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5)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实力比较及主要战斗序列4、共军历史照片解放战争中我军最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声明,请大家不要误解。
王牌军一:华北军区60军司令员王新亭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
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
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王牌军二:华北军区63军杨成武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
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l、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韩练成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政治委员,辖第9军(赵锡光兼军长,张仲瀚任政治委员)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元月,长期坚持新疆革命斗争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于1949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周祥初任军长,张希英任参谋长;同月,国民党军第8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12月,起义之国民党军第11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3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
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
该纵队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区所属胶东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31军这个部队不是一个老部队,它不像我们前面讲过的许多部队一样,有红军的底子。
他们组建的时候就已经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了。
1947年2月,为保卫胶东解放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华东军区将所属胶东军区特务团和滨北、东海军分区各一个独立团组成第6师。
4 月,第6师改称第5师,又以西海、北海军分区各一个独立团和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组成第6师。
8月,再以北海、滨海、东海军分区各一个独立团组成第7师,各师成立后,在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下,先后参加沙河追击战、胶济路东段、大保庄等战斗,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作战。
这个时候应该说这支部队还是地方部队。
1947年8月,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把这个部队改编成华东野战军的第13纵队。
这时候就有13纵了,13纵就是我们说的31军的前身。
当时组建的时候有2万3千多人,在华东野战军的编成内,它是东线兵团。
13纵的司令员就是周志坚,政委廖海光。
组建之后就参加了历时5个月的胶东保卫战,在这期间以运动防御来阻击国民党军向胶东地区的进犯。
当时,国民党军有8个旅的援兵从青岛向莱阳逼近,中央军委当时有一个电报,就是说东线这个地方如果没有把握就及早放弃。
但是,当时东线的指挥许世友不同意这样办法,他认为,吃到嘴的肥肉怎么还能吐出来,他就把13纵的司令周志坚给调到前线来。
周志坚带了一个炮兵连,和许世友进行了研究,然后周志坚亲自上阵,命令下面的师团这两级主官都要下一级,下到营下到连组织指挥。
在他们非常坚强的组织下和他们英勇顽强的攻击下,当时莱阳攻坚战就打胜了。
应该说,这使胶东保卫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到1947年底的时候,13纵共消灭国民党军2万多人。
他们也只有2万多人哪。
1948年,他们先是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纯洁队伍,紧接下来,在转战胶济路中段,参加潍县战役,配合兄弟部队于潍县东、西两线顽强阻击济南、青岛国民党军增援,保证了打潍县攻城战斗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于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进行的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六百二十五万余人,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被消灭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被彻底推翻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解放南京基本信息解放战争日期:1946年6月-1949年6月地点:中国结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自那以来,台湾海峡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参加者国民党: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唐、顾、张、廖耀祥、胡宗南、杜、白崇禧等共产党:毛泽东、朱000(1948年6月)1,490,000(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7月1日,XXXX) 2,800,000(1948年6月)4,000,000(1949年6月)历史背景4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医治创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个口号,表示愿意在建国问题上继续同国民党合作。
它派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议”。
为了应对已经发生的武装冲突,签署了停战协定,全国各政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并为战后建设和平作出了积极努力。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谈和平的时候,以“投降”的名义,派军队夺取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要地辽西,侵占第八、新四军从日军手中夺回的解放区,镇压进步民主力量,坚持专政,准备内战。
美国在调解国共冲突的同时,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希望通过国民党把中国变成其唯一的殖民地。
到1946年6月26日,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终于爆发了全国内战。
起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处于自卫的地位,所以称之为自卫战争。
七年级国防教育学科第二单元
课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主备人:侯建民使用人:侯建民时间:2013-9-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的过程与作战方针;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与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过程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巩固深化:简述山东省革命斗争史
二、互助合作,学习新知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
在这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中国人民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
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抗战胜利后,久经列强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满以为从此便可以获得自由和民主,过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了,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同学们知不知道都有谁击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呢?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美国为了各自的目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二)自主感悟:播放有关“战略大决战”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解放战争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同学回答
师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战爆发后,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粉碎敌人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向西威胁到重镇——武汉,向东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分碎敌人的全面进攻?采用了什么方针?3、粉碎重点进攻的著名战役和作战方针4、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标志事件。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组交流答案并让同学回答
师:两年来,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200多万人。
进行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于是领导了三次大战
学生自学课文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四)展示交流:A. 东北——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解放军主力、林彪罗荣桓——“关门打狗”——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B.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主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猛虎掏心”——歼敌55万人——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
C. 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分而取之”(或叫“瓮中捉鳖”)——歼敌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五)总结拓展:组织小组探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从四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解放军,知道了解放军为解放国家而做的英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