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ppt
- 格式:pptx
- 大小:918.48 KB
- 文档页数:29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两种命运的决战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人民希望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要发动全规模内战。
矛盾升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党一方面准备内战一方面迫于国内外和平的要求,国民党以和平谈判为部署作掩护。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延安中共中央,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意义:①为了争取和平。
②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在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陪同下前往重庆。
经过43天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战爆发于转战陕北:国名党在纸迹未干,公然撕毁双十协定。
进攻解放区。
↗①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陕甘宁地区,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千里挺进大山特点:共产党转入全国规模战略反攻,战场在国民党的统治区。
⑴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建立中原革命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⑵其他各解放区也转入战略反攻。
挺进意义:⒈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
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
⒉人民解放区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
各战场的胜利,使解放战争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特点:国共两党决战。
三大战役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后,对东北敌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11月2日,攻克沈阳。
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的统一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余万人发动淮海战役,中心是在徐州的陇海、津浦线上。
是规模最大一次决战,经过65天的战斗,人民解放军歼敌55.5万人,是歼敌最多一次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