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K eywords t o U nderstand C hina“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先后于1997年和1999年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
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当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的实践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ONE COUNTRY, TWO SYSTEMS’“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devis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realizing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Under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amework,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re inseparable part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they will retain their existing capitalist system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as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hile the rest of China implements a socialist system. Internationally, however, the PRC alone represents China.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ormula is a remarkable Chinese invention an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at China has made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In line with this polic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sumed its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in 1997 and Macao in 1999. It has been a widely acknowledged success since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and Macao to China, proved to be the best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 issue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 issu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and credited for sustained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there.It is a shared miss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administrations of the tw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nd Macao to continue implementing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model.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llows two principles in this regard. First, it remains committed to this model and will never change or waver on its position. Second, the model must be implemented exactly as it was originally agreed upon without any distortion.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this groundbreaking endeavor will not be smooth sailing, and there will be much to learn along the way.。
1982年,____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上,并取得成功。
1984年10月,《瞭望》周刊发表《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邓小平同志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一国两制”构想作了首次系统报道。
这一报道可以视为“一国两制”构想已基本确立的重要标志。
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
1983年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了具体阐述。
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侨胞和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人士的好评。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我门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50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定各方面工作的政策。
经过五年半,现在已经见效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这个政策。
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
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
如果不对,就可能变。
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进一步说,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的政策,有谁改得了?如果改了,中国80%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
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840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党的各界领导人坚定不移的信念,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战略思想在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成功实施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基本主义制度”。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解说。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却提前运用于港澳问题中,按照“一国两制”回归后的港澳并没有如回归前外国人说的那样:香港的经济会垮掉,正好相反,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在回归后更加繁荣发展,香港成为珠三角的龙头,甚至覆盖整个西南地区,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也让我们看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非凡创造了,再结合两岸中华名族的智慧,才会有今天港澳的统一以及祖国的繁荣。
在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强调了历史和现实,强调了中国自己的情况。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它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五大原则用于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打破了阶级矛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它一方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招股历史实际与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巧妙地尽量避免了武力统一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努力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富哦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国家主权的领土同于与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
一国两制让我想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同样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建立在具体实际之上,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它们同样具有历史范畴,领导人坚持国家的统一与发展策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都有其不同的形式,适应于基本国情的形式。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选自高三《政治常识》第一课第二节第四框.它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施,含义,内容及意义.从课程安排上看,它是第一课的终结,是对国家结构形式在内容上的延伸,但"一国两制"作为全新的政治思想,它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和当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所以它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明确"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一国两制"内容,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觉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行经.
3.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行国家的基本政策,因此成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意义(对"一国两制"意义的理解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成为教学难点).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堂内容特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采用教学方法主要有:
1.启发式: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思维课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谈话式:平等的谈话可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风细雨的谈话,师生良性互动使教学由浅入深,达到良好的效果.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影音文件,歌曲,配乐诗朗诵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本课学法有:
1.自学法:体现以自主为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兴趣( 用于"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部分教学).
2.讨论法:体现以合作为特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使每个学生的潜质得到发展(用于"一国两制"的内容教学).
3. 研究性学习:体现以探究为特征,选择一定的问题,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发现和解决,使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发展(用于"台湾问题"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本框题知识,思考相关现实问题;上网收集并精选相关时事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整个准备过程为激发学生课堂思维及进课堂讨论创造有利条件.
导入新课放歌曲"七子之歌";放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有关录像资料.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爱并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绪,为良好的开场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简单,由学生自学为主,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部分教学是重点,由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深入来突破.
第三部分教学是难点,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
第四部分教学是热点,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它分为:
1.为什么要提出
2.构想的形成
3.构想的实施
教学时提出相应的三个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由学生回答"一国两制"构想从提出到实施的流线后,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和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并回答问题再以多媒体展示,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第二部分的内容是"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它是教学的重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三步:一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理论内容,二是让学生讨论六个不等式:殖民统治≠殖民地;统一≠恢复主权;台湾与大陆统一≠大陆与台湾统一;两制并存≠两制并列;高度自治≠完全自治;外事权≠外交权.三是由多媒体展示一组香港特区升旗,军队驻防,行政长官述职,基本法内容等图片使学生加深对难点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难点教学分为知识,能力,觉悟的三个层次,有利于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更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
第三部分的内容是"一国两制"的意义,它是教学的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参见片断教学.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到过香港,澳门,对"一国两制"的意义认识不深,通过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展示有助于学生上升认识,达到思想的共鸣,突破难点的教学.
第四部分的内容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它是教学的热点.课前按小组布置指导研究性学习课题:1."一国两制"与"两国论";2."台独"与战争; 3.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4.台湾与联合国;每组准备一个观点,上网查阅资料,上课后由班长主持,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研究性学习的优点是通过放手让学生探讨,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和参与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觉悟即坚定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
二,"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含义
2.主要内容:⑴"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⑵两制共存,主体是社会主义
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三,"一国两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四
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