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教 育 战 线65INTELLIGENCE························浅析奈达的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外语系 黄 雁摘 要:奈达的翻译理论对翻译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也为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实现源语文化向目标语文化的转换和处理文化差异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策略和技巧,意义重大。
关键词:动态对等 翻译教学 文化差异一、引言奈达在论述翻译的具体过程时,提出了译者应遵循的四原则,即:(1)内容的一致优于词与词的对等。
(2)动态对等优于形式上的一致。
(3)口头形式优于书面形式(这一点主要就圣经翻译而言)。
(4)听众或读者的需要优先于传统的语言形式。
尽管翻译界对奈达的翻译理论有不同见解,而且上述四原则主要是针对翻译《圣经》而言的,但本人认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至少有两个原则是可取的。
二、内容的一致优于词与词的对等原则的应用翻译时,词的选择是基础,正确的选词是译文准确的前提之一,但是,并不能一味地强调词语的对等,因为这样会让译文不自然、不准确。
因此,首先应该分析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定含义,才不会出现误译。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要采取相应的技巧,对原文进行灵活的处理,以求译文与原文上下文的一致,而不是词语的一致。
比如举两个简单的例子:1、— I t w a s n ’t c o l d yesterday, was it?— 昨天不冷,是吗?Yes, it was. / No, it wasn’t.不,很冷。
/ 对,不冷如果不考虑上下文,直接看yes 和no 来对应翻译,势必导致误译。
2、—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要来杯茶吗?Please.谢谢。
翻译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来,外语教学上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前进。
从最初将翻译作为教学手段和终极目的的翻译法,到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的交际法。
翻译教学在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中曾经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交际法的引入,尤其是《新课标》的实施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翻译教学不断受到批判和排斥,已逐渐退出中学英语课堂。
那么,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不是应该弃之不用呢?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是交际,其过程取决于听者或读者从译文中得到的消息。
”翻译不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因此,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项艺术。
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字、词、句型等有这扎实的功底,而且要反复斟酌,才能真正地把语言交流表达的清晰明白。
笔者认为在我国教育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贯穿于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
1. 发挥母语的正迁移美国语言学家赛林克认为,“外语学习者会在母语和外语之间独自建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既非母语也非目标语的过渡语言,即“中介语”。
实际上,不应该把母语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看作是干扰,而应该看作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策略,或是一种调解。
对学习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是去克服母语的干扰,而是在认知过程中,釆取有效的策略或调解手段,尽快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因此,教师要解决的是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中介语过渡的问题。
如何找出母语和外语的联系并恰当地应用这些联系必须成为外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汉语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比较母语和外语的异同,加深对于外语的理解和感受,从而顺利地从中介语过渡到英语。
2. 可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新课标》明确提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运用翻译手段可以景行中英文比较来增进对文化内容的理解。
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杨岚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20年第03期摘要:翻译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好英语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英语翻译教学也至关重要。
翻译课程培养出来许多翻译专业的人才,但是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翻译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教学体系,翻译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不重视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旨在研究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为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贡献。
关键词: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教学;应用研究引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交流所使用的最广泛的语言,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本身是否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将会对其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高职院校便应当采取方法加强英语翻译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翻译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1翻译理论的产生及现状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出版的著作中,很少出现关于翻译的研究,翻译几乎没有任何地位。
80年代之后,翻译的研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人们从广度及深度等方面了解翻译。
据古代书籍有记载的,我国翻译理论最早产生是婚姻和交流造成的。
氏族社会的后期因为要求不同部落通婚,导致了下一代学习了2种语言。
或者因为部落之间的融合(交流、战争等)导致一些人从一个部落转移到另外一个部落。
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有翻译,尚书里有过类似情况的记载。
翻译理论在古代的相关记载中就有迹可循,里面记载了翻译的相关论述,对后世英文专业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古代翻译佛经的鸠摩罗什、玄奘,19世纪20年代的鲁迅、严复,新中国成立后的瞿秋白、茅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翻译家,为相关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世纪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语言类服务业进入新的发展期,原有的“口译”“笔译”不能满足翻译的市场需求,翻译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建立一个完整的翻译体系成为新的目标。
英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发现翻译的经验之谈有待商榷,需要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来支持,因此,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翻译学理论便就此产生。
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张志(龙岩市人事局引智办 福建 龙岩 364000)摘要:长期以来,翻译理论之争不断,而传统的翻译教材过分侧重技巧的教学, 忽视理论的介绍。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翻译教学、翻译作品的评价三个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过程Thorough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TechniqueZHANG ZHI(Bureau of Personnel of Longyan ,Longyan, Fuji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long-term debate abou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extbooks l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neglec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Becau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technique play different role in translating process,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ranslation product review,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shall be handled well in practice.Key words: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technique;translating process)读过不少关于指导如何翻译的书,读完之后仍然茫然,不知翻译要如何下手,书中提到的各种技巧,如衔接的增删、宾语的推移和转换、形合、意合等等,名称不同,但实际上都相差不大,不但一般翻译有技巧,遇到不同类型的翻译,还有不同的技巧,如合同、法律、商务英语等等,总之,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有关翻译技巧的书,让人觉得翻译是深不可测的事情。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概述翻译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由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提出,并由其学生克里斯蒂娜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首要原则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理论的束缚,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提出了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翻译的方法与策略必须服务于翻译的目的。
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原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这三大原则在翻译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对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进行浅析,并探讨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同时,本文还将对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 翻译目的论概述翻译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该理论主张翻译活动应以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译文的预期功能。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束缚,提出了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在翻译目的论中,翻译被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翻译的目的可能因文本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商业推广等。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译文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交际功能。
翻译目的论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翻译教学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和总结,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分析翻译理论如何指导翻译教学实践,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期对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的关系进行界定和梳理,阐述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翻译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翻译的本质、原则和标准,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教学方法方面,翻译理论可以指导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估方面,翻译理论可以为评估翻译教学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
本文还将对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局限性和挑战进行反思和讨论,以期在未来的翻译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翻译理论的作用,促进翻译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在讨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翻译理论,简而言之,是关于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结果的一系列系统性思考和指导原则。
它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揭示翻译活动的内在规律,指导翻译实践,并提升翻译的质量。
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原则、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标准等。
翻译的本质探讨的是翻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如翻译是否可能、翻译的本质是什么等。
翻译的原则则是指在进行翻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如忠实原文、通顺流畅、表达地道等。
翻译的方法则涉及直译与意译、字对字翻译与意译翻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2021年第10期英语教师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薛海滨【摘要】介绍翻译和翻译教学的定义,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概述翻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总结分析常见的三个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翻译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翻译策略引言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很多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备很强的能力,但英语翻译能力相对较弱。
所以,改进英语翻译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对提升其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及价值。
翻译是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好英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难以适应现有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翻译质量与水平不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重视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文章重点研究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体系的完善作一些贡献。
一、翻译的定义与翻译教学(一)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是国内外学者共同讨论的问题之一,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翻译指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指符号、文字等之间的转换。
从这里可以看出,翻译是动态的,却忽略了翻译结果与过程之间的联系。
牛津英语词典》中提到,翻译指的是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实现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变。
老舍认为,翻译不是逐字、逐句的转译过程,而是一种再造,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工作,不但要将字句翻译出来,还要传达其思想及精神(吴志平2019)。
国外学者认为,翻译就是在文体及意义之间通过语言的形式实现相互关联,其主要包括广义和狭义两部分:狭义的翻译指的是源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似转换;广义的翻译指的是译语文化应满足读者的需要。
对于翻译的理解见仁见智,大多数学者将其视为一种转换方式的行为,很多辅导书也是这样定义的。
这就导致人们对翻译的理解停留在传统的认知层面,对翻译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口译”或“笔译”。
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作者:王赛瑟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07期摘要:英语翻译课程在大学外语专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翻译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许多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重视翻译理论的现象,仅仅强调翻译的作用,这对于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严重的阻碍。
这就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要学会利用翻译理论,尽可能地提升翻译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教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010-01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07.005一、翻譯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一)翻译理论的教学目标首先,只有明确了翻译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目标,才可以更好地选择翻译理论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而将其应用到翻译教学过程中。
大学外语学习翻译理论主要是应用翻译理论来对学生进行翻译上的启发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深刻地领会相关翻译知识,进而自觉运用翻译理论中所涉及的原理、功能及方法来进行实际翻译工作,最终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优秀的翻译能力是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当明确目标之后,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努力往这个方向发展,进而让学生可以自如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二)翻译理论的教学方法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法仍然非常传统,即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翻译工作,之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讲解。
教师将学生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通过讨论之后获得结果。
这种方法实际上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以翻译结果作为主导的方式会让课堂教学变得单一化,学习氛围也会比较压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同时对一些翻译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信心上也会是一种打击。
因此,我们应当提倡翻译过程教学法。
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1.提高翻译质量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提高翻译质量上。
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译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保译文准确、流畅、自然。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理论的原则,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提升译者素养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还体现在提升译者素养上。
学习翻译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深入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引导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遵循翻译职业道德,对待翻译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译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翻译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工作者。
3.丰富翻译方法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翻译方法也日益丰富。
翻译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和语言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翻译效果。
例如,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运用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等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体现在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上。
翻译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和方法,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据可依,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帮助翻译评审者和读者更好地评价译文的质量,确保翻译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总之,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提高翻译质量、提升译者素养、丰富翻译方法和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
因此,译者应当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将翻译理论运用到实际翻译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翻译理论研究者也应关注翻译实践,结合实际翻译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分析》摘要:要:翻译理论在实践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翻译理论的优劣也通过翻译实践体现出来,哲学中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就是说实践决定理论,而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可以为实践提供明确的道路与正确的方向,这是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要用科学的、合理的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的践行,为翻译实践指导明确的方向郭慧婷摘要:翻译理论在实践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翻译理论的优劣也通过翻译实践体现出来。
而最能表现翻译实践的则是将其运用到翻译教学中,当下许多高校,尤为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并且设立了相关的学习与研究机构,为翻译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毋庸置疑,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这一观点进行阐述,详细地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联系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作用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翻译这个职业也越来越火热。
早在清末时期,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思想家严复,翻译的西方代表作《天演论》与《国富论》等一系列作品,在当时掀起一股新潮,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理论就是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把西方的著作翻译过来,让国人与先进人士从中汲取营养,实现思想的变革。
可见,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一、翻译理论的科学范畴精介哲学中指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也就是说实践决定理论,而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可以为实践提供明确的道路与正确的方向,这是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
而翻译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国际联系与竞争力等外部因素,这也是其内部驱动的结果。
自古以来,许多翻译家的理论都源自于实践的基础之上。
而正确的理论对翻译实践同样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使翻译工作少走弯路,减少错误的发生,进行合理规划的翻译工作。
对于翻译的内容,以前只是局限于书本,在不同国度与不同语言之间,肤浅的进行直面翻译。
浅析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作者:黄晔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3期摘要:在翻译工作中,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二者珠联璧合,紧密相连,难以分离。
深入分析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翻译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原文理解;词性转换;定语从句一、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哲学观点来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个准则在翻译领域里也完全说得通。
只学习翻译理论,而不注重翻译实践只是“坐而论道”,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理论化为实战中的有力武器加以实用。
相反的,若只埋头做翻译,全都是字字直译,而没有系统的翻译理论作来指导翻译实践,那么译者就会走许多弯路,不能建立系统完善的翻译知识网络。
“一般来说,英汉翻译有三个基本步骤:原文理解、译文表达和译文校对。
原文理解(ComprehensionofSourceLanguage)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忠实的译文”(郭富强,2012:33~34)。
译者接到拿到英文原稿后,首先需要从头到尾通读文章,充分理解原文意思和传达的精神,然后才可以开始着手翻译。
万万不可断章取义,一意孤行,而走上翻译的歧途。
无论原文是中文还是英文,文章的思想内涵都基于文章本身。
如果脱离原文,主观判断或猜想文章内涵,结果大多数是与原文含义天差地别。
文章的内涵应当从整篇文章来领会,因为好的文章的每个段落之间必有逻辑关系,不可穿凿附会,望文生义。
因为即使这样能对文章有所认识,这样得到的认识也是片面的,达不到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效果。
翻译家严复鲜明地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
其中“信”(faithfulness)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而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就应该如实而恰当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严复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贺学耘,2010:25)。
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越语言障碍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翻译理论的应用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为切入点,从功能对等翻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翻译方法、均衡理论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在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文的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并灵活应用这些理论,以提高翻译质量,并扩展翻译技能的范围。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应用方法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发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翻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因此,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旨在从三个角度分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指南,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跨文化交际。
一、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一)提高翻译质量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语义歧义等不同的因素都会对翻译质量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意思的扭曲或者错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操作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而翻译理论正是为了指导和支持翻译过程而产生的。
翻译理论不仅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还可以为翻译过程提供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用来提高翻译质量和辨别翻译错误[1]。
根据翻译理论,选择恰当的议定语气、适度地运用加语和情态动词等技巧都可以有效提高翻译精确性、流畅性、可读性等方面的指标。
另外,翻译理论也可以帮助翻译者对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进行更好的理解,以确保翻译结果与原始文本在语义和文化特征上基本相似。
(二)增强文化交流跨文化沟通是当今全球化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者必须充分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语言的不同之处,以确保目标文本能够准确传达原意,并避免刻板印象或失误的冒犯。
通过应用翻译理论,翻译者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翻译文化和语义上的复杂性,从而保证目标文本的准确性和准确传达原意。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作者:李翔来源:《家教世界·下半月》2013年第03期摘要:众所周知,翻译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的结果。
因此,有理论指导的翻译实践才能使译文在不使原文意义受损的情况下做到游刃有余,让译文在忠实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更贴近译语。
所以,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
一、翻译理论的定义随着学术不断的发展,对理论这一重要学术概念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这是翻译理论或翻译学争论的根源所在。
理论的定义有许多,尤其是外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理论不同的定义。
《辞海》释义道: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Oxford: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Webster: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Catford: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源语)的文字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斯特劳斯和科彬对理论的定义是:通过关系陈述而发展良好的一组相关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一个整合的模式,而该模式能够用于解释或预测现象。
理论是关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基本命题以及原则体系,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纽马克在其《翻译理论是什么》一文中写道:事实上翻译理论既不是理论也不是科学,是我们已有的而且仍然是不得不具备的有关翻译的过程的知识体系。
他认为:“翻译理论所关注的主要是为各种可能的文本决定恰当的翻译方法;而且为翻译文本和批评翻译提供原则、规则和提示体系,为解决问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翻译理论的分类理论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与实践检验相联系的应用性理论,这类理论具有行动性、实践的直接性和具体性;另一类则是与形式结构相联系的纯理论,它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这类理论具有思辨性、实践的间接性、抽象性和潜在性等特点。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翻译是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
翻译工作有时候需要顾及到语言的准确性、风格、语气、意境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融入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等因素,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转译工作,也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文化视野和专业技能。
对于翻译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里就作一些探讨。
一、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翻译理论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科学深入地探究和总结,旨在指导和改进翻译实践。
现代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对于翻译人员来说,不仅仅是单纯地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而是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和交际技巧,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和理解信息。
对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现代翻译理论主要分为功能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语用翻译理论等,不同的理论强调了不同的翻译重点。
例如,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达到功能目标,即“译文必须达成与译前文本相同或相近的交际效果”,因此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文化翻译理论则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翻译应该注重文化的传递和表现;语用翻译理论则关注的是翻译的语用效果和交际目的,强调按照社交规则、语境、交际目的、语用关系等实现译文的目的。
不同理论都有其优劣之处,对于翻译人员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任务需求,选用合适的翻译理论开展工作。
二、翻译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翻译实践中,适用不同的翻译理论,处理起来的任务和情境会有所不同。
例如,想象一位翻译人员在为游戏翻译进行工作时,他需要把游戏中的角色名、物品名、场景描述等信息全部翻译为目标语言,这个时候考虑到游戏文化的特殊性,可以采用文化翻译理论。
在使用文化翻译理论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理解源文作品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思想,根据本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文化信息进行选择、替换、调整等,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的信息和精神内涵。
探索研究TAN SUO YAN JIU 浅析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伊力米努尔中共博尔塔拉报社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833400)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汉语与维吾尔语言互译的翻译理论,提出了新汉语词汇使用维吾尔语言的翻译技巧:仿译、意译;探索了维吾尔语言的汉化翻译技巧:翻译基本流程、长句翻译处理技巧,以此提升汉语与维吾尔语言互译的有效性,提升维吾尔语言的交流频率。
关键词:维吾尔语言 翻译 断句法1 汉语与维吾尔语言互译的翻译理论翻译是语言通用的过程,在语言改变的过程中,维持语言表达的原本含义。
翻译基本思路在于:使用较为恰当的语言,针对原句表达的语意,使用另一种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形成全新的表达形式。
新词汇、单词均作为语言翻译的基础单元。
然而,新词汇在翻译期间,与一般单词具有差异性,新词汇所表达的语意具有不稳定性,由此提升了翻译过程的难度。
因此,在汉语与维吾尔语言互译期间,应准确把握词汇表达的含义,提升翻译结果的正确性。
2 新汉语词汇使用维吾尔语言的翻译技巧2.1 仿译在大部分汉语词汇中,针对新事物、新理论概念、新兴现象所使用的汉语词汇,在维吾尔语言中均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词汇。
因此,在汉语翻译成维吾尔语言期间,可使用仿照语意词汇的翻译形式,完成语言翻译。
仿译是针对翻译原句的每个词汇,逐一完成语意分析,结合翻译原句的语句构成形式,重新组合翻译词汇,获得翻译语句。
仿译翻译形式,是遵从维吾尔民族的内在用语思想,依托于其民族文化,以汉语词汇结构为基础,完成逐字逐句的翻译过程,以此提升维吾尔民族对汉语新型词汇的理解能力。
汉语新型词汇包括:期房、热点、潮服等,此类新型词汇,在实际翻译成维吾尔语言时,应结合词汇之间的词汇含义,遵从维吾尔语言的语言构词技巧。
比如,网址、网站等,针对互联网新型词汇在进行维吾尔语言翻译时,应予以仔细思考,确定词汇间的相互关系,关注词汇的表达含义。
仿译词汇的翻译形式,能够提升维吾尔语言的表达语言丰富性,融合汉语新词汇的同时,能够达成维吾尔民族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发挥语言交流的内在作用[1]。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索郎达机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发展形势可知,传统的翻译理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翻译教学的发展,不仅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阻碍翻译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高校的英语教育中,翻译部分是英语学习中十分关键的部分,其对于学生在英语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十分高,要求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都能够达到标准才能真正得到好的翻译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为促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翻译理论;翻译教学;高校英语教学
一、前言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出外旅游的情况不断频繁,人们外出离开本国主要需要准备的是语言工具。
随着我国与一些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交流不断加强,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旅游方面的涉外活动都无法和英语翻译脱离开来。
因此,英语翻译成为十分受欢迎的职业,而对于学生在英语翻译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则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英语翻译技巧。
二、翻译理论
我国的翻译理论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为代表,这个翻译理论在我国的翻译界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认同,国内基本上大部分的翻译教材都会涉及信、达、雅这部分的内容。
因此,严复的这一翻译理论在我国的翻译界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的,其对于翻译教学的影响也十分深刻。
翻译理论指的是一些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的较为有用的理论知识,其能够对实际的翻译工作产生影响。
科学的翻译理论能够大大方便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还能减轻工作强度,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
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不科学的翻译理论,那么这种不科学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教学来说不会取得积极的效果。
在高校的英语翻译课程中,一般都是教师按照学校选定的教材来对课本上的翻译材料进行讲解,却无法取得有效的效果,这对于学生在英语翻译能力方面的培养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因此,为了有效发挥翻译理论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对于如何发挥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三、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认知作用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认知作用,所谓的认知作用是能够让学生对翻译理论产生一定的启蒙作用。
翻译理论能够为学生对翻译的一些客观性的理论和规律性进行总体性的介绍和描述,还能对于一些翻译之间的内在牵扯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入性的分析。
学生能够通过理
论的介绍,明白翻译是作为语言转换的一种工具。
例如在高校的翻译课程的开始部分,一般第一节的课程都是被教师用来介绍和分析翻译理论的作用的。
学生在具体深入学习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之前都需要对翻译理论的大概作用和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翻译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
2.执行作用
科学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来说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这就是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执行作用。
科学的翻译理论能够指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整体的方向,在掌握了一定的翻译规律后能够在遇到一些翻译难题的时候按照翻译理论中的翻译规律来进行重点内容的把握,最终克服翻译难题。
另外,翻译理论虽然属于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其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翻译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在高校翻译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翻译技巧和理论知识后,为了让学生体会翻译理论的执行作用,给学生拿出一些翻译的材料让学生自行体会。
首先会给出一些句子的类型,让学生慢慢学会简单句和复杂句的翻译,并知道如何处理句子中不同成分的翻译顺序和组合。
之后,再给学生提供整段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句子之间的关联性也是影响翻译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对于锻炼学生的翻译技巧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校正作用
翻译理论在高校的翻译教学中还具有校正的作用,校正作用指的是翻译理论的规范性作用。
翻译理论能够对英语语言的符号学和美学等原理进行参照性的指导,其中包含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可以参照的一种实施性的方法,这也就为翻译理论的校正作用提供了可能。
翻译理论不仅具有执行作用和认知作用,还能对翻译过程进行校正。
例如,教师在将学生的翻译结果进行检查的时候,可以按照翻译理论中介绍的翻译规律和翻译技巧性知识进行校正,对于一些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一一向学生指出根据哪个翻译理论所以该翻译是错误的等。
教师还可以把这个方法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自行研究自己的翻译是否合理和正确。
四、结语
翻译教学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是难度较高的学科,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掌握翻译理论的精华而在翻译方面不能达到要求,甚至出现对于一些基本水平的句子无法翻译的情况。
笔者主要分析了翻译理论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为促进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雄馄.中国近代翻译家马君武生平及译事述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张婷.《楚辞》英译本之描述研究——兼谈平行语料库在《楚辞》英译研究中的运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作者简介:
索郎达机(1985.9~),男,四川阿坝人,工作单位:西藏大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汉藏翻译。